?

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優化研究*

2021-11-21 19:27范成文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理論

王 亮 范成文

(湖南工業大學體育學院,湖南 株洲 412007)

課程群的研究在我國的研究已經有20 多年的歷史,課程群以單個課程為基礎,強調其他相關課程的有機融合,為完善各專業培養方案、提升各專業教學質量和效果、促進各學科的有序發展提供保障。因此,關于課程群的研究得到了各個學科的廣泛關注,體育學科亦是如此。體育教育專業是體育學專業中辦學歷史悠久、發展較為成熟和穩定的專業,創辦以來為我國培養了大批高質量的體育師資人才,對青少年體育鍛煉習慣養成、基層群眾體育活動開展具有重要意義。2003 年,教育部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課程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關于體育教育專業課程設置的基本思路主干課程“領域”化,必修課程“學科”化,限選課程“模塊”化,任選課程“小型”化[2]。為迎合方案的要求,各級高校開始增加對應的四類課程。但是,一味的增加課程數量不僅給學生增加了學習負擔,還不能滿足社會發展對體育教師的新的需求。目前,體育教育專業在發布的《2010-2015 年大學生就業報告》中,連續5 年被列為高失業風險的紅牌專業?;诖?,如果不能將相關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只是單純增加課程,必然會出現相似課程或相同內容的重復教學,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造成教學資源的浪費。因此,對體育教育專業進行課程群優化是一種必然的趨勢。

1 體育教育課程群的內涵

目前,關于課程群的內涵還沒有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者有著自己不同的見解。其中,郭必裕從中觀層面,認為課程群是將三門以上的相關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刪除重復內容,形成新的人才培養目標[4];馮濱魯認為課程群是為了完成某一共同的教育目標,將多門相似研究方法或相關的課程,按“大課程”的框架進行課程設置,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完成一致的教育目標[4]。本文通過前人的研究基礎,將本文中的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界定為:以先進的教育思想為指導,貼合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整合優化與受教育對象有緊密聯系的體育專業課程,通過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來完成某一共同的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學目的有機理論整體。

以文中界定的課程群為基礎,結合《方案》對專業課程的要求,本文劃分為5 個課程群:自然學科類課程群、人文社科類課程群、術科技能類課程群、教學理論類課程群和學科實踐類課程群。自然學科類課程群以生理學、解剖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處方、運動力學等為主要課程,旨在通過課程學習讓學生對體育運動的形成與人體結構之間的關系有更為全面的理解與認識,從而具有科學性的指導體育運動,形成正確的體育動作教學思維。人文社科類課程群以體育科研方法、體育原理、體育統計學、體育社會學等為主要課程,旨在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科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為之后的體育教育學科的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術科技能類課程群以籃球普修、足球普修、田徑普修等體育術科課程為主要課程,旨在通過課程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多門術科的技術動作和教學步驟,從而提升技能動作水平,能較好地完成技術動作的教學示范。教學理論類課程群以體育教學論、學校體育學、教育學、體育教材教法和體育教學設計等為主要課程,旨在通過課程學習提升學生教育與教學能力,為提高學生從事體育教師行業提供理論基礎,形成科學、有效的指導思想。學科實踐類課程群以教育實習、教育見習、體育賽事組織管理和體育活動實踐等為主要課程,旨在通過課程學習加強學生參加校內外的體育活動,增加參與體育競賽的組織與管理的經驗以及體驗體育教師在學校所擔任的工作內容,為學生的實踐提供良好的平臺與基礎。

2 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所面臨的問題

2.1 教學理論與術科技能課程群之間的協調性不足

體育教育專業又與其體育學科有著本質的不同,其目標是培養能勝任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并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及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2]。因此,沒有明確課程群的設置目的,亦不能滿足現代社會對于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的需求,體現在課程群的設置比例的失衡,即教學理論類課程群與術科技能類課程群的比例失衡。體育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掌握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以及學校體育課程與教學、課外體育鍛煉和訓練競賽的基本理論與方法,具備一定的運動技能和較強的體育教育教學能力的教育者,這樣才能教會現在的學生也就是將來的教師借助運動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體魄強健、全面發展[5]。因此,教學課程的學習才是成為一名合格教育者的關鍵。但是,目前許多的院校都將體育教育專業“術科化”,過分強調術科技能類課程群的學習,而忽略了對教學理論類課程群的掌握,違背了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建設的初衷。因此,課程群設置過于術科化且缺乏相應的學科理論依托為支撐,導致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在課程設置工作上存在嚴重失衡,難以達到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所需要的培養需求,導致體育教育專業的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出現了下滑的趨勢。

2.2 教學理論類課程群的教學內容重復嚴重

教學聯系著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教材內容的主要形式,是師生之間完成學習的重要媒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教學內容是為培養體育教師與指導體育教師技能養成的重要前提,是新時代體育教師隊伍建設不可或缺的重要載體[6],但是目前,研究發現許多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教學內容出現多次重復現象。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季瀏教授在教學理論類課程群的教學內容中發現的學校體育學、體育教材教法、體育教學設計、體育教學論等主要必修課程中,關于體育教學內容、體育教學過程與方法、體育課教學的組織與管理、課外體育活動等內容重疊過多,但有關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理念、《課標》解讀、教學理念的更新、教學方法變革、課程開發等內容涉及較少[3],造成理論和實踐的脫軌,學習過多重復的知識內容,影響課程群的效率。另一方面,術科技能類課程群教學內容的重復。以足球課程教學為例,在第一個學期第一個足球技能為腳內側傳球,經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學生掌握的情況因人而異,但是在第二個學期第一個足球技能還是腳內側傳球。因此,體現教學內容缺乏連貫性和延續性,不能讓學生準確掌握技能的習得和教授的過程。所以教學內容的重新學習,造成課程群的效率失衡,導致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學習存在斷點。

2.3 學科實踐類課程群的實踐機會不多

根據《方案》的要求,實踐環節主要分社會實踐、教育實踐和科研實踐。其中,社會實踐中是很多體育教育課程群容易忽視的課程。社會實踐有利于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和外延發展。但是現有的課程群并未將其執行到位。教育實踐是成為人民體育教師的初次嘗試和必經之路?!斗桨浮芬蠼逃龑嵺`的周期為10-12 周(教育見習+教育實習),根據某高校的調查,學生教育實踐的不滿意程度超過三分之一,主要體現在實習形式和實習基地的選擇。目前,教育實習形式為多人一組輪換上崗,但是真正能獨立授課的學生相對較少,個人授課時間得不到保障。實習基地的選擇也是學生考量的重點。實習基地的生活條件、學生對體育的熱情和學校體育發展的程度都對之后的教育實踐造成很大影響,同時,還需要承擔除了授課外其他的學校實踐活動。因此,教育實踐課程具有時間短,任務重,涉及廣的特點,造成課程群的實踐失衡,影響實踐效果。

3 地方高校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優化途徑

3.1 優化課程群分配比例,提高課程群的合理設置

對于目前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設置術科化的現象,需要將課程比例進行優化,主要優化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將教學理論類課程群“術科化”,即在教學理論類課程群添加術科的內容。教學理論類課程群學習是理論學習,其知識過于空洞和苦澀,不易理解??梢砸孕g科為媒介,將理論實踐化。教學理論類課程群占有優先化,在每個教學理論知識點學習后,要求同學以自己喜歡的術科為載體,如何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在術科學習當中,增加對教學理論類課程群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將術科技能類課程群“理論化”,即在術科技能類課程群中增加理論的內容。術科技能類課程群是以運動技能的掌握為手段、技能教學為目的,除了自己會做外,更重要的技能教學。如在動作的分解示范中加入理論分析,講述動作形成的基本順序,能幫助學生掌握技能的同時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因此,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對于課程比例的設置應形成理論指導術科,術科理解理論這一辯證思維的合理設置。

3.2 優化教學內容,提高課程群的教學效率

針對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重疊的現象,建議將體育教育課程群中的教材結構和內容進行整合優化,從而形成全面涵蓋相關課程基本知識而又不重復的課程內容,滿足體育教育專業的教育與改革。整合優化教材結構方面:在教材原有的結構基礎上,進行適當的增減課程結構,如《學校體育學》教材課程可以在原有的結構基礎上,增加《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教師教育課程標準》以及教師資格證考核要求的相關章節,讓學生對學校體育有一個較為全面的了解[3]。教材內容方面的整合優化:在保留教材核心內容的基礎上,將與教材內容關聯性不強且與其他科目大量重復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刪減,使教材內容具有針對性、專業性和獨立性。如《體育教材教法》教材課程應針對某一類運動項目,講述該類運動項目的共性內容,從而針對共性內容進行該類運動項目的教法的選擇與實施,不應再出現體育教學過程、評價與設計等內容。優化教學內容選擇方面的: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大部分高校選擇和使用的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該教材內容具有普適性,適用于大部分體育教育專業學生,同時,可以在國家級規劃教材內容的基礎上,結合學校特色和地域特征進行教材內容的增減,自建具有學校和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促進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優化,彰顯地方特色。

3.3 建立家-校-社聯動機制,提高課程群的實踐需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從課程群學習到的大量知識只有在教學實踐中才能真正得到理解。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目的是培養一名滿足社會需求的體育教學工作者。為滿足現代社會發展,培養復合型、應用型體育教育專業人才,應與合作政企、實習學校、教師建立多元協同育人機制,作為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外延發展。合作政企是與相關的政府與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系,邀請政府人員、企業高管與高校教師成立委員會,將體育教育課程群外延至體質健康測試與監控,體育賽事策劃和推廣、體育指導與培訓等提供多方面實踐機會,為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提供更多的課外實踐經驗,拓寬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社會延伸。實習學校是與高、中小學建立校校合作育人管理,在高校之間建立資源共享的學生交流機制,共同探討和創新人才方面的培養,在中小學校建立優質、穩定、專業的實習實踐基地,不斷提高學生的教學能力,穩定了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實踐延伸。授課教師是邀請校外的政府人員、企業人員和中小學優秀教師來進行授課,從國家政策、社會需求和學校體育實踐等多方面講述,使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知識延伸到相關的國家或地方的體育政策,明確了社會發展中動態的體育需求和理解了體育教師在學校應承當的體育工作,豐富了學生的人文素養,加強了體育教育課程群的課堂延伸。多元協同育人管理的優化,拓寬了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社會延伸,穩定了體育教育課程群的實踐延伸,加強了體育教育課程群的課堂延伸,一舉三得,助力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優化

4 結語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對提高人民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增強中華民族創新創造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決定性意義[1]。體育教育專業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體育教師的培養和未來學校體育事業發展的重任。體育教育專業課程群的優化能幫助體育教育專業更好地進行調整和改革,從而適應社會發展提出的新要求,為教育的完善、全民的健康、國家的強大做出應有的貢獻。

猜你喜歡
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理論
汽車類專業課程混合式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
綜合利用單元教學內容進行整體單元復習
“問題解決”教學模式與專業課程思政的融合實踐探究
堅持理論創新
理解“第三次理論飛躍”的三個維度
素質培養目標下經管“專業課程鏈”構建研究
高職院校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改革分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等差數列教學內容的深化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