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中國下高職體育的生態學觀察*
——基于大學生運動隊的個案研究

2021-11-21 19:27張紅雷梁松尚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運動隊生態高職

張紅雷 梁松尚

(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體育部,廣東 廣州 510300)

“健康中國”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背景下提出的國家戰略,具有基礎性、全局性、引領性的意義。習近平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把人民健康作為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基礎。建設“體育強國”與建設“文化強國”“科技強國”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說,建設“體育強國”是建設其他文化領域的基礎。只有保證較高的體育水平,才能擁有“本錢”,進而發展其他領域?!敖】抵袊?030”是一個構建中國健康促進政策體系的系統工程,是我國健康管理國家治理層面的創新與突破。在這個大背景下,以“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為指導,為相應的學校體育教學變革與創新提供了依據,隨后引入“職業特色”的價值取向,形成綜合性的高職體育教學體系架構,針對高職體育的目標、架構、設計、測評與管理等環節的改革進一步指導。高職教育以面向市場,逐步面向現代社會為變革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發展為新時代重心,堅持培養以“厚基礎、高素質、強能力”宗旨,集生產、技術、服務、建設、管理為一體,服務一線的技術技能型特需人才,這也意味著高職學生能力素養的提高將對社會生產力水平給予直接的動力驅動。

有關研究表明,現代社會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體育素養和能力要求集中在體力和職業相關的運動技能,精準控制物體運動等小肌肉群和手、眼、認知網絡的交互能力,學習提高運動素質的方法,終身健康的能力,高水平運動競技和執裁能力等5 個方面。在此背景下,高職體育教育作為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環節,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核心需求也日益提升,但是現階段我國高職體育教育尚普遍存在一系列問題,教學課程體系與人才培養模式泛化,體育課程的價值取向兩極分化又無法滿足學生形成職業技能必備的身體素養和補償勞動中形成的消極影響,如何精準把握社會與市場實際,與時俱進,著眼未來又兼顧個體差異,以體力、技藝、體能和心理為基礎要素,進一步服務專業學習和職業生涯規劃,培養擁有“終身體育”習慣的專業人才,是高職體育教學新的時代命題。

1 健康中國下高職體育的理論基礎

在全民踐行健康中國行動和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生態文明國家方略的時代背景下,生態化的高職體育發展方向代表著高職體育教育事業的未來。所謂高職生態體育,是指在一定時空內,學生和教師、運動和教育、自然和社會生態的和諧交互,相關行為主體通過能量、物質、信息等循環轉換形成的協同共生并穩定平衡的矛盾統一系統,這一生態系統由我國高等職業體育教育的思想、體制、實踐構成。高職體育生態作為學校體育和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要實現方式,是學生群體發展和完善生命健康技能與認知水平,學習成為一名終身體育實踐者,影響未來身體、心理、社會等素質的最后環節。

基于生態學的系統論,一切系統都是在動態的演變過程中的,系統優化是系統演變與發展的理想方向,而生態化是系統優化的最佳意識形態。高職體育生態系統演化的動因總體呈現為從外部的現代社會生態環境改變導致的高職體育思想的革新,和影響內部的高職體育體制變革,并最終實現在教學實踐上。三大結構要素交互聯動服務于生態系統的動態平衡與穩定,同時,系統反向動力也會反作用輸出于外部環境,并推動下一階段高職體育的變革與演變?,F行的高職體育生態系統是以課程教學為基礎,以課外體育活動和競技體育活動為補充,校園體育文化輻射全局,以教師為主體導向培養學生身體、心理、社會的健康素養,而每一個生態因子都是一個小生態系統,整個生態系統又是學校教育生態、社會生態的一個生態因子,它們將共同構成影響全民健康行動和社會發展的共同體生態[1]。

2 偏差與回歸:高職體育生態化分析

歸因于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和體制迅速形成的歷史要素,高職體育教學起步較晚,高職體育生態先天多位失衡。高職體育教學大量沿用普通高校體系,甚至停留在重復中學、中職體育模式的層面上,而實際上高職教育的獨特性十分顯著。高職體育教學的目標、內容、課程、手段、師資和生態構建等方面缺乏根據學校特色、學院性質、學生層次、師資規劃、職業和專業特點等進行實踐中的生態鏈形塑,從扎實基礎上進行變革與發展。高職體育資源因國家政策干預和演變進程制約,大部分高職院校在教學場地、器材、設施等空間要素和學制時間(2 至3 年)、師資現狀等軟件因素上受到限制。近年來主要以競技運動為基礎的課堂教學內容,對終身的體育實踐內容生態位缺失,與現代社會中的體育活動生態缺位,執行統一的教學標準,缺乏對個體差異和職業市場需求的適應,進而基于健康的高職體育生態體系的學生運動水平評價考核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也籠統和片面。

2.1 自然生態決定物質流脆弱

自然生態是學校體育和高職體育教學的生態位基礎,高職開展體育教學活動的空間地理位置、氣候因素(廣泛的包含溫度、濕度、光線、通風條件等)、場館和設施、體育經費等都屬于此范疇。2020 年高職招生人數繼續逐年增長,學生人均場地占有面積越來越小,體育資源越來越稀缺,使得轉化我國高職體育隱性動力的物質流脆弱成為了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遇到雨雪天氣時,大多數體育活動就無法得到保障。而高職體育基礎設施建設與相關教育部門的支持力度有很大關系,沒有充足的資源流動,高職學校生態體育實施的條件很難改善。

2.2 社會生態影響能量流缺失

高職體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是始于教師歸于學生的,教師是循環中的引導者,學生即整個教育系統服務的對象,又是主動參與運動,實現自身全面發展,迎接未來一代更艱巨更復雜的新挑戰的行為主體。當下,包括學生和教師的“人”的主體生態意識不強,還未達到高職體育生態要求的規范,在體育教學和活動中的不健康現象依然存在,同時健康意識不足,對生命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忽視直接導致身體素質的薄弱。另外,大背景下的高職體育生態模式單一且能量流缺失。

在以往的高職體育生態中存在三種教學模式,一是班級課堂模式,采用固定的班級集體授課,以傳授基礎的體育技能和知識為內容,由老師輸出學生接受,以定期考核傳統的制定目標為評價;二是選修課模式,以不確定的運動學習為內容,學生以自己的喜好興趣自由選擇參與,評價方式也比較靈活多變,但由于教師和體育教學生態條件受限,目前僅能發揮生態系統能量流的少量效能;三是大學生運動隊模式,以成功開展該模式的高職院校為例,以常規的和傳統的體育項目為主體,以學校、教師、學生多方協同為管理模式,充分適應學生的個體差異(未來需求、之前運動知識和技能的基礎、智力、興趣等)和群體差異(年齡、性別、文化等),并激勵教師在關鍵過程中的動力效能[2]。越優化的生態系統越需要學校的物質資源完備,要求教師能力全面和專業突出,學生基礎體育素養和健康生態意識強,同時具有良好的生態經濟。目前國內大部分高職院校采取第一種生態模式,而在一些國際領先國家和國內領軍院校中第三種生態模式更加普及,在生態基礎更加完善的情況下,校園體育文化也更為突出。

2.3 規范生態映射信息流缺位

高職體育中的規范生態主要是培養學生的生態體育意識和觀念,在實踐中對教學環境、心理環境、價值觀等的要求反映出高職體育生態中體育法規制度、校園體育文化等生態位關系不清晰。在自然生態中有諸多人為不可控因素,而高職生態體育就是將學生帶到自然中鍛煉,也必然會導致教學環境安全性的未知可能,體育意外事件的不規范處理嚴重限制了高職體育教學生態系統的建設,甚至形成惡性循環。學生的意識和觀念產生于自身又作用于自身,受外界環境影響而變化后又反作用于內部,受到心理環境(包括情感、心態、評價、人際交往等)的干預,又受到思想和價值觀的影響。高職之前的中學體育教育有著非常強烈的應試教育色彩,以達標為終極目標一定程度上對學生培養終身體育實踐者的意識形成了消極影響。另一方面,高職院校中校園體育文化邊緣化,現在的高職都比較側重科技文化和職業知識技能,談到校園體育文化更多強調一些活動的隱形價值,在如今的整個中國社會中體育文化的正視依然道阻且長,只有把其中的顯性價值呈現的更加生態化,更多的學生才會靠近運動,形成健康的體育價值觀[3]。

3 大學生運動隊服務高職體育的生態學觀察

大學生運動隊在整個高職體育生態系統中處于頂層設計的生態位關系,開展大學生運動隊是培養學生健全的生態鏈意識的重要路徑,在實踐過程中,這一教學生態化模式以生態為主線,對轉化限制因子、協調多層級生態、抑制花盆效應、更新生態模式和可持續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精準把握高職體育生態系統變革與發展中的限制因子,實現限制因子向非限制因子的轉化,是解決高職體育生態化變革中普遍存在的實質性問題的關鍵環節。其中,場地硬件設施和經費資金支持等社會大生態中的經濟因子是生態脆弱的主要原因,由于群體和個體差異導致學生因子的健康素質、人際生態、運動能力和意識形態等生態位產生差異是去生態化問題中最重要的缺失。

大學生運動隊通過逐漸建立起來的影響力積極聯動學校和上級教育主管部門,同時外部結合別的渠道促使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流通,擴大經濟來源,豐富資源渠道,吸引社會中團體或個人的資金支持,確定相關經費結構,完善生態中物質基礎設施。同時,作為更新了的生態觀念和教學模式,其設計內容與生態密切相關,針對學生因子的良性轉化,以學生為主,充分尊重學生個性特征和思想的層次差異,勾勒出了興趣和自我價值的生態整合,最終有助于實現系統生態的和諧發展。大學生運動隊作為承載文化載體的有序平臺,可以很好地培訓學生不斷去創新和變革的競爭意識,健全的組織形式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合理定位社會角色的能力,通過體育活動的引導學生將會形成更好的決斷能力和群體精神,促使學生健康的人際生態的完善,競賽中的勝負經歷也會引起學生的反思,進行意義建構,不僅主動地學習和掌握更適應社會的技術和知識,更能培養其情緒適應的能力和終身體育的意識。

4 結語

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提出了新的期望,希望逐步加強體育教學,落實體育運動實踐,建設體育強國?,F行的高職體育生態對自身的定位有著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也固定了自身對上下游生態的需求,被稱作花盆效應,這個效應導致生態中的諸多要素對人工環境有著極強的依賴性,進而影響高職體育與大生態環境的脫離,最終導致高職體育生態失衡。大學生運動隊轉變傳統的高職體育教學模式,把頂層設計和整個生態聯動起來,同時學校體育本質上也是一種非典型的社區體育,從大學生運動隊入手針對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模式進行創新和變革,可以對高職體育生態起到行之有效的推進作用。

猜你喜歡
運動隊生態高職
中高職教育銜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評《中高職教育職業能力培養有效銜接研究與實踐》
秦藥新生態之二 藥好才是真的好
合理確定文化課成績最低要求
長抓政治生態
《營利》的生態批評解讀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項目今年停招
過招
生態公園,四季皆景
wolframalpha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職教育動畫人才培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