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運動營養學》課程中的教學應用*

2021-11-21 19:27吳菊花
體育科技 2021年3期
關鍵詞:營養學內化教學效果

吳菊花

(廣西科技大學體育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運動營養學是一門專業基礎應用課程,是運動生物化學的后續課程之一,內容比較豐富,重在應用。目前,筆者學校運動營養學課程所用教材為高等教育出版社所編寫的《運動營養學》,教材主要針對不同人群運動過程中所需的營養特點劃分章節,每次課程內容所聯系較多,但各有側重點,然而體育專業學生文化基礎較弱,不同章節知識點相似度高,這易導致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混淆。倘若課程以“填鴨式”教學進行,則易導致學生課堂“開小差”,學生被動地接收知識,缺乏良好地課堂互動性,這不僅增加備課負擔,也會減弱教學效果。由此,筆者嘗試尋求新教學模式,以改善過往“填鴨式”教學,以期改善沉悶的教學氣氛,提升學生學習積極性。2014 年,復旦大學張學新老師[1]提出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其核心理念在于,將課堂時間分為兩半,一半由教師進行專業知識點的教授,一半則留給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教師講授與學生討論的時間錯分開來,并讓學生在課后的一周之內自主學習,促使其進行個性化地內化吸收。該種教學模式在于強調過程性評價,同時也關注到了不同學習需要。許多研究[2-4]顯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提升學生學習能動性、提高知識內化率等方面具有良好地促進效果。目前,“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體育基礎專業課程的具體應用研究尚較少,因此,筆者嘗試將“對分課堂”應用于運動營養學專業課程中,以期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1“對分課堂”教學模式簡述

隨著大學招生規模擴招,學生課堂玩電子產品、注意力分散等,這必然會引起教育質量下降。而課堂是教學活動的重要場所之一,是知識傳授的主要場所,大學課堂多習慣采用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模式進行,然而大學課程多以2-4節方式連上,這需要學生極大的關注力,因此容易造成課堂時間浪費。如何較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增強學生對課堂的參與度?這是一個很值得我們關注的問題。2014 年,復旦大學教師張學新提出了“對分課堂”[1]教學模式,該模式融合了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和討論為主的新型教學方式,提出了“對分模式”,即將課程的時間分為兩半,一半課堂時間屬于教師講授時間,一般課堂時間屬于學生討論、增強互動的形式。對于“對分課堂”教學模式而言,其關鍵的創新之處在于將教師講授時間和學生討論時間錯開,課后安排學生進行一周的自主學習,促進個性化的內化吸收??傮w上,“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清晰地劃分為三個階段:講授階段(Presentation)—內化吸收階段(Assimilation)—討論階段(Discussion)。此外,對于教學效果的評價方面,“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強調過程性評價,而非結果性評價,這突破了傳統教學評價的模式,強調關注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習目標。

在張老師提出“對分課堂”教學模式之后,許多不同專業課程教師進行了實踐應用,效果顯著。例如,耿世佳等[5]在胚胎學教學中結合“對分課堂”模式,精簡理論教學,隔周進行講解、討論等方式,結果顯示這種教學安排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還從提升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創新、思辨等方面能力。汪繽繽等[6]則在畫法幾何與機械繪圖課程中應用該教學模式,發現“對分課堂”教學模型能顯著調動學生積極性,促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改善傳統教學模式的單一性及學生興趣弱等不足。蔡容[7]在局部解剖學教學中應用了該模式,其實踐表明該教學模式可充分調動學生自主學習性,促進了師生交流、生生互動,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顯著性提升教學質量?!皩Ψ终n堂”教學模式的出發點在于增強課堂互動性,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由此對應:教師需讓出一些教學時間,這就形成了課堂“對分”的格局?!皩Ψ终n堂”教學模式重在教學過程的改革,講授時,教師面對整個班級,分組討論時,教師則無需參與,因此該教學模式應用不受班級規模影響,但同時也呈現其特點:高度互動性??偠灾?,“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是一種經濟、高效、實用的教學過程改革探索模式,對教學的形成性評價轉向過程性評價為主,開放性的考核可更好適應學生個性化學習目標、學習需求。

2“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在《運動營養學》課程中的教學應用

筆者所帶《運動營養學》課程為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共一個大班,人數為60 人,總課時為32 學時,共8周,2 次課/周。該門課程的先導課為《運動生物化學》,然而筆者所在學校并未開設該門課程,由此學生對《運動營養學》課程的學習,往往容易出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于該課程教學時長短,而筆者也期望增加一部分《運動生物化學》內容,因此,筆者希望可通過“對分課程”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對運動營養相關課程知識的內化吸收。在對該模式的教學應用中,首先進行分組,每組6 人,共10 組,并優先同宿舍學生為一組,教師指定責任心較強的同學為組長。分組結束后,為方便組間討論,要求同組同學需坐前后。然后,在第一次應用該教學模式前,給學生闡釋清楚上課模式、討論要求、作業要求,并要求學生下載“對分易”APP,以方便課后作業管理。由于學生初次接觸“對分課堂”,為了讓學生盡快適應從“講-聽”傳統模式轉換至“對分”模式,前兩周采用了當堂對分形式授課:第一個課時筆者進行課堂內容講授,第二個課時筆者就所講內容進行課堂提問,引導學生對知識點內化吸收,隨后組織學生就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并要求學生在課下查閱資料,進一步內化吸收所學內容。當學生對該教學模式適應之后,從第三周起進行隔堂對分。筆者依據教學進度對教學內容進行系統性、重點講授,課下將所授內容資料及相關問題留給學生,要求學生查閱資料內化吸收,同時將課程資源、問題題目、問卷調查等布置在“對分易”,要求學生進行作答;隨之所續的課堂組織學生進行組間討論分析。其中,在課后內化吸收階段,要求學生除了認真閱讀筆者所提供的教學資料外,也需利用網絡資源、圖書館資源等來解決問題,此外,也要求學生在此過程中提出自己的問題及見解;在討論分析課題環節,學生除了需討論分析筆者給出的問題外,亦需對自己所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討論課環節,筆者也會留取一定時間,讓學生對該組的討論結果進行分享。

3“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運動營養學》課程的教學效果

采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后,筆者除了注重重點難點知識理論的講授外,也側重于運動營養理論知識與學生實踐方向融合,導入營養學的發展前沿,將一些運動營養學實踐案例、運動營養學與健身方向、運動營養學與戶外方向等進行實踐結合的課程資源,由此衍生的問題等放到“對分易”中,以供學生課后討論內化,這極大地促進教學內容的實踐應用性,豐富教學內容,優化課程內容,從教學內容方面改善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對分課堂”極大地優化了教學方法,傳統教學常用講授式教學、多媒體教學、案例教學等模式,雖然也很有效地對學生學習興趣進行調動,然而課堂時間較長,學生較難長時間集中于教師身上,而“對分課堂”則將課堂的一半時間交于學生自己,教師則不時指導,這增強學生為“課堂主人”的理念,也將傳統較死板的教學方法靈活化,進而優化了教學效果?!皩Ψ终n堂”還優化考核評價的方式,筆者學校原有的理論課程考核方式:平時30%+卷面70%=課程總分,然而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后,筆者側重于考核學生問題提出能力、團隊討論配合能力、討論分享展示能力、“對分易”作業完成情況等,卷面成績比例下調,而平時成績上調,評價方式以基礎應用能力為導向,鼓勵學生除了學習課程基本理論知識外,也需注重該門課程的實踐應用方面,這種評價方式也無形中激勵學生重在學習過程,變相改變了以往期末考試的“背背背,得高分”的狀況,提升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

4“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運動營養學》課程的教學反思

通過對《運動營養學》課程進行“對分課堂”教學方法試驗,筆者發現:“對分課堂”節約了課堂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也減輕了教師的備課負擔,同時調動了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探索新知識的興趣,具有優異教學效果,這與其他課程的教學效果一致[8,9]。然而,在使用該教學模式時,也有一些問題需要探討:首先,筆者這門課程針對的是體育專業學生,學生文化素質較弱,缺乏學習主動性,因此分組討論時,筆者采用制定責任心較強的學生作為組長,以督促整個小組完成有效討論,這是與其他課程使用該教學模式的不同之處之一。其次在分組討論時,部分同學準備不充分,易影響討論效果,在分享討論結果時往往影響該組表現,這對于過程性評價而言,會影響其他同學成績,由此提示我們需不斷完善過程性評價的打分標準,盡量做到公平公正,有所兼顧。最后,在“對分”時間控制使用方面,均需要教師進行把控,例如講授時間過長、討論結果分享時間過長或其他一些影響“對分”開展的因素等,這都會影響“對分課堂”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而影響學生對新教學方法的認同感??偠灾?,“對分課堂”使用需依據課程自身特點、所授學生特點等進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

5 結語

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推進,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模式也會隨之增加,“對分課堂”作為一種新興教學模式,為我們提高教學質量,改善教學效果提供了新思路,在使用該種教學模式時,筆者發現:“對分”的時間控制、教師的“精講”環節、教學進度與教學大綱的匹配度、學生參與“對分課堂”的效果反饋與教師期望值匹配度、促進學生內化吸收的素材選擇、部分章節學生提問較少,進而導致討論缺乏熱烈度等,均會影響“對分課堂”的效率,因此,我們在使用“對分課堂”教學模式時,需提前做好隨時克服困難的心理準備,充分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為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創新性、團隊性提供環境和素材,真正做到主動學習、對分學習,師生相學相長。

猜你喜歡
營養學內化教學效果
紅色旅游地文化氛圍生產與旅游者價值觀內化關系研究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德育教學效果——立足曾國藩修身齊家思想的教學實踐探索
基于OBE理念的食品營養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
基于分形評估模型的實踐教學效果評價方法
情感優教對中職護生老年護理教學效果的影響研究
思辨:兒童哲學促學生道德內化的教學實踐
德魯大叔內化營銷勝過廣告
掌握“函數的表示”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果
漫談大學生營養學普及
醫學院校本科的營養學教育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