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博物館“重塑”的一個重要努力方向

2021-11-26 02:09安來順
東南文化 2021年2期
關鍵詞:可持續性議程重塑

安來順

(上海大學文學院 上海 200444)

內容提要:《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顯示了21世紀聯合國主導的社會、環境和經濟領域最雄心勃勃的努力。因其覆蓋面廣、適用性強,故成為各國政府和各專業領域競相研究和應對的對象,文化遺產和博物館領域也不例外。國際博物館協會在對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的闡釋中,呼吁博物館和博物館從業者充分認識博物館之于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價值,并積極參與到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歷史進程中。博物館與可持續發展目標存在廣泛的內在和外在關聯性,通過引領社會方向、支持其他領域和變革博物館自身,博物館可以為人類可持續發展事業作出不可替代的貢獻,這也是博物館成功實現社會重塑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方向。

一年一度的“5·18國際博物館日”將在全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以下簡稱“新冠”)疫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的2021年如約而至。正如許多人注意到的,國際博物館協會(ICOM,以下簡稱“國際博協”)設立“國際博物館日”的初衷,不僅是博物館業界為自己設立的一個節日,更是為了搭建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社會公眾得以更加關注、了解、支持和參與博物館事務,而博物館也通過這個渠道比較集中地了解社會和民眾對博物館的期望和需求,以便對自身的職能定位和作用發揮作出調試。從1992年開始,國際博協都為當年的“國際博物館日”確定一個主題,這些主題恰恰是博物館和社會共同關注并希望雙方共同努力面對的議題。

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的未來:恢復與重塑”(The Future of Museums:Re?cover and Reimagine)。其中“恢復”和“重塑”兩個詞匯的使用頗為引人關注:恢復,相對容易理解,主要指要努力使新冠疫情給博物館造成的開放、服務、財政和心理上的深刻影響降到最低限度,畢竟世界上絕大多數博物館仍處于關閉狀態,財政預算大幅壓縮,展覽教育活動急劇減少;重塑,則寓意更為深遠,既包括博物館在疫情前已有形象的重塑,也包括博物館對未來的重新構想和再出發。在“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的闡釋中,國際博協呼吁“要大力重申博物館對于建設一個可持續未來的關鍵價值”“重塑博物館事業在我們社會中的角色,實施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1]。絕非偶然的是,主題闡釋連續提到博物館與可持續發展問題,還具體指向了博物館要致力于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可見博物館領域對此議題的特別關切。那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什么以及如何與博物館發生關聯,而博物館正在以及將要如何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

一、可持續性、可持續發展和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可持續性(sustainability)指的是一種平衡狀態,即人與自然共生共榮、和諧相處,涉及對社會、環境和經濟的綜合考量。通常人們會將社會、環境和經濟作為可持續性的三個維度或三個支柱。而可持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指的則是人們的一系列重點行為,以幫助可持續性的最終達成。

追溯到1987年,當時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UN World Commission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又稱“布倫特蘭委員會”)在報告中提出了受到廣泛認可的可持續發展的定義:“可持續發展是符合目前發展水平的發展,同時不損害其未來自身需要的能力”[2]。從此以后,可持續發展便成為各國政治家、各行業從業者和規劃者反復使用的一個重要概念。進入21世紀之后,聯合國在全球發展方面推動了兩項重大進程,一項是千年發展目標,另一項就是當前提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后者是前者在邏輯上的延續和范圍上的擴展。

在2015年9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峰會”(UN Conference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上,全球193個國家的領導人就2015年之后二十年世界的發展達成了廣泛共識,一致通過了《變革我們的世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Transform?ing Our World:2030 Agend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下簡稱“《2030年議程》”)[3],確立了“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4]。該議程和目標于2016年生效,將持續到2030年,邀請所有領域、所有國家的參與合作,共同追求一個有可持續未來的世界。

“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17項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澳繕恕敝饕硎瞿骋活I域要達成的宏觀的總體目標或發展方向,“具體目標”則是在該領域某一方面要達成的相對具體的目標。這些目標和具體目標相互關聯、相輔相成,勾勒出人類步入可持續發展道路的雄心勃勃的變革愿景。有研究者歸納了“可持續發展目標”在設計理念上的五大特征:一是“全面覆蓋”,強調綜合考慮和全面涵蓋經濟、社會、環境三大發展領域;二是“普遍適用”,適用于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所有國家,同時也考慮到各國的不同情況和發展水平;三是“維度拓展”,將經濟、社會、環境三個維度的認知上升至“5P”,即人類(People)、地球(Planet)、繁榮(Prosperity)、和平(Peace)和伙伴關系(Part?nership);四是“以人為本”,堅持以人為中心,不讓任何人掉隊,特別關注弱勢群體;五是“強化執行”,以強有力的執行手段保障實現這些目標??沙掷m發展目標是一套均衡全面、不可分割的可持續發展目標體系。目標與具體目標之間相互緊密關聯,有些目標和具體目標同時關聯不同領域,可以從不同維度、不同主題組合[5]。中國高度認可可持續發展議程的理念目標,并結合我國國情體現在國家中長期發展戰略中?!笆濉币巹澝鞔_提出要“積極落實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推動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并以直接對接、緊密關聯、相互呼應等形式與可持續發展目標有不同程度的對接和關聯[6]。2020年11月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不但在時間上橫跨了2030年這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的節點,而且具有一條清晰的邏輯線,就是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其中,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新型城鎮化、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改善人民生活品質以及提高社會建設水平等,都與聯合國的可持續發展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密切關聯。

二、博物館及相關領域對可持續發展議題的關注和立場

可持續發展關乎全人類共同應對來自社會和環境的挑戰,所以其議程和目標的提出也不僅針對各國政府,而且涉及所有領域。在博物館相關領域,集中關注可持續發展已有十五年左右的歷史。

2015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大會通過的《關于保護和加強博物館與收藏及其多樣性和社會作用的建議書》(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of Museums and Collections,Their Diversity and Their Role in Society,以下簡稱“UNESCO《2015博物館建議書》”)提出,保存、研究和傳播物質和非物質、可移動和不可移動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對全社會、對各國人民文化間的對話、對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都非常重要。博物館作為文化傳播以及文化間對話、學習、討論和培訓的場所,在教育(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和終身學習)、社會和諧和可持續發展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博物館擁有巨大的潛能,可以提高公眾對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價值的認識,提高全體公民維護和宣傳文化遺產和自然遺產的責任感。博物館還通過文化和創意產業、旅游業等促進經濟發展。要求各國關注博物館在促進終身學習和社會和諧、發展創意產業和旅游經濟等方面,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合作伙伴[7]。聯合國批準《2030年議程》后,教科文組織積極跟進,在2018年出臺的《致力于2030年議程的文化》(Culture for the 2030 AGENDA)中指出,《2030年議程》的通過標志著一項重大發展格局的轉折點,它具有普遍性、包容性和變革性,預示著從愿望到行動的轉變。文化與《2030年議程》的相關性至關重要,不考慮文化,任何發展都是不可持續的?!?030年議程》開辟了新的途徑,將文化納入社會和經濟包容、環境可持續性政策,并為所有國家提供了創新的解決方案。這意味著人類將利用文化的力量來設想和塑造一個更具包容性、公正和公平的世界。文化作為一種資源和橫向工具,對于實現這一變革性愿景至關重要[8]。

可持續發展、職業道德準則、打擊文化遺產非法轉移、博物館專業能力建設相并列,成為國際博協近十年最優先發展的四大領域。2018年8月,國際博協執行委員會成立了關于博物館與可持續性工作組(Working Group on Sustainability,WGS,以下簡稱“可持續性工作組”),呼吁博物館承擔更多的社會和環境責任,以應對時代日益嚴峻的挑戰,研究國際博協框架內乃至整個博物館領域與可持續性相關的問題。國際博協認為,可持續性是滲透到博物館所有層面的,要使其成為博物館的思維方式和日常工作的組成部分。在反復評估的基礎上,國際博協確認聯合國《2030年議程》及其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國際博協制定相關政策最適合的框架,尤其是“不讓任何人掉隊!”(leave no-one behind)這樣的倫理,必將在所有博物館及其從業人員中引起共鳴。2019年9月,時任國際博協主席蘇?!ぐ⒖怂饕粒⊿uay Aksoy)代表國際博協執委會指出:“我贊同可持續性工作組的緊急呼吁,要將國際博協的核心活動與《2030年議程》保持一致,整個博物館領域要與可持續發展的17項目標整合,要采取大膽行動,參與解決人類造成的生態和社會危機。作為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的管理者,博物館有責任為此作出貢獻。作為值得信賴的知識來源,博物館具有獨特的地位,能夠使我們的社區參與并采取積極行動,促進尊重地球未來所依賴的所有生物和地球系統。通過接受《2030年議程》和促進跨部門伙伴關系,國際博協可以在實現可持續未來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保?]

2019年9月,國際博協第34次全體大會在日本京都舉行。大會通過的第1號決議就是《關于執行可持續性和2030年議程:改變我們的世界的決議》(On Sustainability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Agenda 2030,Transforming our World)。在全部有效選票中,除83票因技術問題未成功投票外,包括中國在內的433票贊成該決議,占總票數的76.8%,只有26票反對和19票棄權,遠遠超出其他所有決議的贊成票。該決議表達了對目前人類關于地球過度需求的極大關注,由于這種需求的不可持續性,使地球本身及所有地球居民面臨前所未有的環境和社會危機,并且這些危機仍在加??;提示人們認識到聯合國成員國一致同意執行《2030年議程》的事實,重申博物館作為值得信賴的知識來源、社區參與的寶貴資源以及共同想象、設計和創造所有人可持續未來的理想定位[10]。決議建議國際博協的所有機構應認識到所有博物館都可以通過各種活動、合作伙伴關系以及運行管理,在塑造可持續的未來方面發揮作用;支持國際博協可持續性工作組的緊急呼吁,要求博物館通過重新思考和重塑其價值觀、使命和戰略來加以回應;以各種可能的方式支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并利用《2030年議程》作為指導框架,將可持續性納入博物館內部和外部的工作行為和教育規劃中。決議最后建議,通過博物館自身、觀眾和所在社區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積極貢獻,減輕包括碳排放在內的環境影響。

從UNESCO《2015博物館建議書》到國際博協可持續性工作組的工作,到教科文組織出臺《致力于2030年議程的文化》,再到2019年國際博協京都大會的相關決議,這一切都證明:可持續發展是博物館構想和重塑其社會角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對博物館在可持續發展中體現關鍵性價值的呼吁,是國際博物館社會上述努力的延續和發展。

三、博物館從哪里以及如何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

分析可持續發展目標的17項目標和169項具體目標可見,這是一系列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全球性社會、環境發展目標。它們對于任何個人、組織和部門也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是可以利用各自專業、技能和特色資源合作追求的共同目標。博物館應該也可以為目標的實現作出貢獻??梢哉f,如果沒有博物館的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是殘缺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尚未形成或尚未被世人熟知之前,博物館領域已開始注意到其在可持續發展中的特殊作用,主要表現在環境的可持續性領域。與廣泛的社會認知相同步,博物館界意識到,當今的絕大多數看似屬于自然科學的問題,其實是與突出的社會問題緊密聯系在一起,博物館有責任也有能力在可持續環境領域發出自己的聲音。以城市化對環境的現實挑戰為例,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趨勢,近年來這一進程不僅在繼續,而且步伐還在不斷加快,大型甚至特大型都市群數量有增無減。今天大多數人口居住在城市,生物多樣性等可持續環境問題擺在城市人面前,并且已不是遙遠的、抽象的問題,而是當下的、具體的問題,是與人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博物館可以發揮的作用之一,就是鼓勵全社會把看似屬于自然科學的問題與突出的社會問題聯系在一起。在實踐中,自然科學博物館以其學科專長直接鑒別、研究和詮釋自然界生物的變異和演化過程,通過將過去采集標本的地點與今天看到的景象加以比較觀察,幫助人們了解環境變化在不斷加劇的事實。在提供直接證據的同時,博物館還提示人們直面這樣一個問題:今天的人類及其子孫后代的福祉還有保證嗎?同時,許多青少年關于自然界的最天真的記憶是博物館留給他們的,博物館是他們最值得信賴的學習場所之一,博物館在與觀眾分享收藏和相關知識時,還努力幫助他們理解過去,并為了可持續的未來而吸取今天的教訓。不少博物館將自身變成當代人反思環境問題的舞臺。博物館中的城市歷史淵源通常離不開其優越的自然資源(如河流、港灣)和生物多樣性所提供的宜居環境,博物館幫助人們從大自然的變遷中吸取教訓,使城市的未來環境更可持續,為子孫后代保留賴以生存的資源。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越來越多的博物館在建設和運行中主動自我調整,努力減少對環境資源的過度消耗,希望自身不但是可持續環境的倡導者,更是環境保護的范例[11]。誠然,博物館參與可持續發展的上述認識和努力尚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但可持續發展目標為這個體系的建立提供了難得機遇。

毫無疑問,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需要博物館。博物館是保護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最重要的機構,博物館的行為可以影響許多人,既可以提升公眾的文化參與程度,還可以為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達成而參與,甚至發起與其他行業的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博物館也需要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支撐。在公眾對博物館社會角色的預期越來越高的背景下,很多博物館希望為社會、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性未來貢獻自己的力量,但究竟該如何做,思路尚不十分清晰;各博物館之間、博物館與其他領域之間在可持續性方面的溝通尚缺少共同的語言,在理解上也存在偏差;博物館領域自身制定的相關策略、行動規劃似乎也缺乏針對性,打一槍換一地,很難形成規模效應。

無論是作為關鍵的實踐者,還是輻射力、影響力和驅動力的提供者,博物館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關聯性以及在實現這些目標中的貢獻,都是普遍存在甚至清晰可見的。分析發現,“可持續發展目標”17項目標及169項具體目標中,有16項目標及十多項具體目標可以讓博物館找到采取行動的坐標。有研究者將其總結為七個方面:(1)無論是在博物館內還是在更廣泛范圍內保護和捍衛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2)通過提供和支持多樣化的學習機會服務于可持續發展目標;(3)讓博物館可以覆蓋的所有人共同參與文化;(4)支持可持續的文化和遺產旅游業發展;(5)支持開展有關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科學研究;(6)通過直接領導、管理和業務工作支持可持續發展目標;(7)在博物館外部聯系中直接發揮領導力或通過協作和建立伙伴關系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12]。例如,對應具體目標11.4的“保護和捍衛人類文化和自然遺產”,博物館館長、保管人員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提供支持;對應具體目標4.7、12.8、13.3、16.7和16.10的“提供學習機會”,博物館館長、策展人和教育工作者可以提供支持;對應具體目標1.4、5.1、10.2和11.7的“提高全民文化參與度”,博物館所有工作人員都可以提供支持,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服務;對應具體目標8.9的“支持可持續旅游”,博物館的營銷團隊、財務和商業團隊(通過銷售符合可持續發展要求的本地產品)可以提供支持;對應目標5、6、7、8、9、10、12、13、14和16的“內部治理、管理和運行”,博物館所有工作人員都可以提供支持。

立足于博物館的基本屬性和專業優勢,博物館在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方面可以采取三類主要行動,即引導社會方向、支持其他領域和變革博物館自身[13]。第一類行動主要集中在社會層面,喚醒并引導所有公眾的可持續發展意識,幫助人們實現對可持續性的態度從漠不關心到好奇觀望再到自覺意識的轉變;第二類行動主要集中在博物館所在社區層面,博物館可以實現從在地性關注者到作為公眾討論平臺再到可持續性大使的角色轉變;第三類行動主要集中在博物館自身層面,在實現其功能的所有行為中,尤其是在館舍建設、運行管理、公眾服務等方面,博物館要始終秉持綠色低碳、平等包容的可持續發展理念,通過采取具體行動,讓自己成為可持續環境的示范。例如,博物館禁煙(對應具體目標3.5),鼓勵觀眾使用公共交通(對應具體目標3.6),反對性別歧視(對應具體目標5.1),使用環境友好型清潔材料(對應具體目標6.3),使用可再生能源(對應具體目標7.2),開放并打造綠色公共空間(對應具體目標11.7),等等[14]。博物館主動采取的上述行動,向社會展現了其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責任擔當。

博物館融入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來自四個方面的支撐,即從業者、組織和運行、收藏和大眾傳播、伙伴關系與合作;需要博物館決策者、運行主體與每位員工達成廣泛共識。人是一切組織的核心,為了實現變革,博物館員工需要參與并致力于可持續發展。做到這一點,博物館要通過教育、培訓并賦予員工權利,在管理層的領導和支持下,在明確的行動計劃范圍內采取行動。在組織與運行方面,為了開展有效的教育和吸引公眾參與可持續發展,最佳案例的推廣和引導是必要的,這意味著要審視和重塑博物館的政策,并重新致力于社會包容、無障礙政策和減少碳排放,博物館之間要交流在能源和廢物處理方面的最佳做法。在收藏和大眾傳播方面,博物館應在嚴格的環??蚣軆裙芾聿仄?。在展覽及其他公共活動和信息傳播方面,博物館應提高公眾對《2030年議程》的認識,激活公眾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的作用。在伙伴關系與合作方面,博物館及其從業人員應推廣最佳做法,建立協作關系,利用和發揮其他領域的專長特長。

在“重塑”未來博物館的愿望驅動下,國際博協在對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主題的闡釋時,“邀請各博物館、博物館專業人員和社區,來創造、構想和分享,在創造價值(或共同創造價值)中的新實踐、文化機構新的業務運行模式以及應對當前社會、經濟和環境挑戰的創新性的解決方案”[15],廣泛參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進程,因為這是博物館成功重塑的重要方向之一。

(致謝:在本文寫作過程中,2019年11月27日“國際博協博物館與可持續發展國際線上研討會”多位與會者的發言對作者啟發頗多,文中未能一一列出;上海大學文學院講師、國際博物館協會可持續性工作組成員王思怡女士對此文亦作出了貢獻,謹表謝忱?。?/p>

猜你喜歡
可持續性議程重塑
竹子已在亞洲使用數千年。如今,它將有助于解決建筑業的可持續性問題
“雙減”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水泥生產中環境可持續性研究進展
北京冬奧會的“六有”可持續性管理經驗
重塑未來
《2030可持續發展議程》框架下體育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研究
古特雷斯聯合國改革議程與中國的建設性角色*
“一生多旦”與清代“紅樓戲”對十二釵群像的重塑
第六屆全球深商大會議程
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可持續性咨詢和建議委員會成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