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喪葬禮俗音樂在鄉村社會中衰退現象原因探究
——以山西省風陵渡為例

2021-11-26 02:18王美卜
黃河之聲 2021年1期
關鍵詞:禮俗逝者樂隊

王美卜

引 言

山西省運城市風陵渡鎮,位于山西最南部,與陜西、河南兩省隔河相望。這里有著人類最早的用火文化——匼河文化,同時因為獨特的地理位置,自春秋戰國時期這里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悠久的歷史文化孕育出風陵渡喪葬禮俗與禮俗音樂,并且由于與該地地域相對封閉,文化傳播速度較慢,從而導致這里的喪葬禮俗音樂歷史較為悠久、原生性較強。在這里的喪葬禮俗音樂依舊保留著許多傳統曲牌,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唐代,例如《將軍令》。但即便是如風陵渡這樣保存傳統音樂的溫室地區,卻也出現了傳統音樂缺失現象。下面筆者將以2019年對風陵渡東張村村民王德勝的喪葬禮俗采風為例,對傳統音樂在該地喪葬禮俗中逐漸缺失現象進行分析,并對鄉村社會如何保存傳統禮俗音樂給出自己的見解。

一、風陵渡喪葬禮俗音樂實錄

每有喪事,必有鼓吹、唱戲藝人,禮樂相須為用這是風陵渡多年以來的傳統。但在喪葬禮俗中,并不是所有的環節都需要音樂。風陵渡喪葬禮俗包括小斂、守靈、祭拜、大殮、出殯、下葬幾個環節,而用樂環節只有祭奠、出殯兩個環節。2019 年10 月11 日風陵渡鎮東張村王德勝去世,舉辦了三天的葬禮。主事家請了吹打樂班、蒲劇藝人、眉戶藝人來進行喪葬禮俗的用樂工作。本人全程觀看了此次禮俗的進行,并對禮俗用樂環節進行了實錄。

(一)祭拜

此環節包括吊喪、接靈、祭奠、獻祭三部分①,用樂部分集中在接靈、祭奠、獻祭中。

1、接靈

接靈是風陵渡當地喪葬禮俗中的重要環節,一般是在喪葬活動的第二天舉辦。②儀式中伴隨著喪葬鼓吹樂,執儀者由鼓吹樂藝人擔任。由生者從靈堂帶領亡靈去他的新家(墳上)“認門”,之后再繞到祖宗的墳前,將逝者父母靈魂接回儀禮場所參與儀禮。

12 月12 日晚上18 點20 分,接靈儀式開始。儀式的隊伍由樂隊和逝者家五服以內的男丁組成。兩把嗩吶,镲、扁鼓組成的樂隊在前;逝者家屬則按照長幼有序的順序跟在樂隊之后。這時樂隊演奏接靈常用曲目《地里花》,孝子賢孫們每個人頭戴白巾,身裹孝服,手持哭喪棒,走向墓地。

2、祭奠

12 月12 日晚上19 點10 分祭奠儀式開始,鼓吹樂隊坐棚演奏,樂隊由兩把二胡、一把嗩吶、梆子、鑼、小镲、手板組成。儀禮環節開始時,首先由鼓吹樂班中的打擊樂器即興演奏鑼鼓樂,俗稱“開鼓”。接著由鼓吹樂隊為蒲劇藝人伴奏,蒲劇藝人演唱《祭靈》。之后由司儀指揮主家雇來的幫工在樂棚擺設死者的遺像和香爐為死者的孝子賢孫祭奠死者做準備,一切準備好后樂隊停止伴奏,藝人停止演唱。司儀指揮死者直系家屬按照長幼有序順序跪在死者遺像兩旁祭奠死者。祭拜后,按照傳統習俗,主家往往會請民間戲曲藝人唱幾出喜聞樂見的蒲劇、當地的小戲來款待前來幫忙、捧場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俗稱請戲。但這次王家卻省略了該環節。

3、獻祭

獻祭,即逝者五服以內的旁系親人以及平日好友向逝者敬獻祭品。③祭品的種類也由獻祭人與逝者關系的親疏遠近而不同。12 月13 日上午8 點40 獻祭開始。由逝者的姐姐、妹妹、外甥向其敬獻祭品,姐姐和妹妹捏塑一個豬頭;外甥則送來金元寶;其他親友則送花圈。在獻祭時鼓吹樂隊在門前吹奏鼓吹樂《將軍令》將親朋好友一一從家門口迎接至靈堂。

(二)出殯

出殯包括哭靈和發喪兩個環節。④所謂哭靈也就是追悼會,由一名女性蒲劇演員扮演逝者的兒女,以邊哭邊唱的演唱方式,簡單介紹逝者生平并表達對逝者的不舍與留戀。發喪即埋葬逝者的環節。

1、哭靈

12 月13 日10 點15 分,鞭炮響起三聲,出殯環節開始。便隨著鼓吹樂《石破裂》逝者的棺木被緩緩抬到家門前的路中央。此時除了鼓吹樂外,音響也播放著羅放老師的《哀樂》,樂人將傳統與現代的悲樂相互交織,使氛圍營造的更加悲傷。

棺木擺放完畢后,逝者五服內的親人按照長幼有序、男前女后的順序跪在地上。在司儀的主持下哭靈女開始哭靈??揿`時演員要邊哭邊唱《娟娟哭靈》,這是當地哭靈中必唱曲目。全曲是以《愁啊愁》、《別亦難》兩首流行音樂組成,歌詞大多回憶兒女與逝者生活的美好片段以及對逝者的留戀,伴奏樂器使用電子琴??揿`女嚎啕大哭,逝者的兒女妻子撕心裂肺的哭,場面十分令人動容。

2、發喪

哭靈結束后,長子摔破擺放在棺材前的燒火盆,此舉有著家族繼承之意⑤,同時也意味著下一個環節——發喪的開始。隨后鞭炮聲響起,長子打幡抱牌位,其余孝子賢孫拿上“哭喪棒”給死者送喪,鼓吹樂隊隨行吹奏嗩吶牌子曲《地里花》走向逝者墓地。

二、當地喪葬禮俗中傳統音樂的缺失現象

筆者在此次采風活動中,采訪民間藝人、當地居民共20 余人,其中年紀最大者已從事民間藝人工作近30年。當地對喪葬禮俗音樂的記錄少之又少,因此筆者只能通過采風時獲得的一首采訪資料為基礎,對風陵渡喪葬禮俗中傳統音樂缺失現狀進行描述,盡可能為讀者展現一個較為客觀的實情。

(一)接靈環節

筆者采訪了52 歲的王春榮,她說“20 多年前接完靈后,村里的人還拿板凳攔著吹嗩吶的,讓他多給大家吹幾首呢?,F在啊都不興這個了”。在筆者多次詢問后得知,該環節為“攔吹”即村民用板凳攔住鼓吹樂隊每攔一次,樂隊就要吹一首曲子并且每次都不能重復。在20、30 年前娛樂節目匱乏的情況下,鼓吹樂隊的演奏可以說是當地人能接觸到的為數不多的文藝節目,當時的當地人不僅愛聽鼓吹樂,更對鼓吹樂有著很高的審美。這就非??简瀱顓葮肥值募记梢约扒康拇鎯α?,就像村民王春榮所說“當時的嗩吶手能吹的花樣比現在多多了,都能用鼻子,而且啥曲子都會吹?,F在年輕人愛聽嗩吶的不多了,就沒人攔吹嗩吶的了”。從這句話看出,喪葬禮俗環節的省略,導致鼓吹樂在當地喪葬禮俗中的生存空間的部分缺失。

(二)祭奠環節

祭奠環節中傳統音樂的缺失現象主要體現在戲曲的伴奏樂器的西方化、簡化以及戲曲音樂主要演奏環節的刪減。筆者采訪了54 歲的張民才,他是東張村鼓吹樂隊鼓手兼隊長。據他回憶30 年前當地喪葬禮俗中所有的戲曲伴奏均是民樂,并且伴奏樂器種類十分豐富,吹打類、彈撥類、弓弦類樂器齊備。而如今在喪葬戲曲舞臺上彈撥樂已經不見彈撥樂起的蹤影,并且大部分樂器已經被電子琴代替。除此之外,當地蒲劇藝人蘇珍告訴筆者,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當地人在辦喪事時會省略請戲環節,甚至只在請戲環節演唱流行音樂或放電影供大家欣賞。問其原因她說“聽的人越來越少了嘛”由此可見當地人喜聞樂見的請戲環節也逐漸因受眾群體的消失而刪減。

(三)出殯環節

筆者在觀看出殯環節時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在哭靈儀式開始時,樂手不僅吹奏了鼓吹樂《將軍令》還播放了現代作品《哀樂》。這一現象引發了筆者的好奇,通過詢問52 歲的當地居民王春榮得知,這樣的現象也是在近20 年間出現的,以前也只有鼓吹樂隊吹奏牌子曲?,F代作品《哀樂》主要用在我國殯葬管理較為嚴格的城市中,由于城市喪葬不允許使用鼓吹樂,因此這里的喪葬禮俗音樂逐漸被《哀樂》這種現代作品代替。而現代作品與傳統音樂同時出現的這一現象,究其原因則是當地許多人都覺得《哀樂》是城里傳來的,比較流行,但是在哭靈儀式前吹奏鼓吹樂是老一輩傳下來的規矩不能改變。如此一來便導致本該只屬于鼓吹樂的演奏空間,出現了現代音樂作品。

三、當地喪葬禮俗傳統音樂缺失現象的原因

(一)科技發展

通過采訪與調研,筆者發現在伴奏樂器中,電子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曾經以鼓吹樂為主的伴奏傳統,現在卻被電子琴所取代不僅如此,就連樂隊的傳統樂器數量也縮減了一些,尤其是坐棚演出時最為明顯例如二胡就由以前的3 把變成了2 把,呼胡、低胡也視情況可做刪減,這種現象引起了筆者的思考。筆者分析,其原因為科技的進步以及國家對殯葬的政策管理。

首先,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琴這種樂器開始普及到中國每個城市。因為其便捷且可以造成多種音色效果的功能,而被喪葬樂隊接受。電子琴的加入,無疑是對傳統喪葬儀禮用樂的一次沖擊,就像是筆者前面提到的追悼會準備環節,電子琴彈奏《哀歌》而鼓吹樂隊吹奏牌子曲,你能說這樣現代與傳統相互交織的場面沒有科技進步的因素嗎?

(二)政府政策管制

其次1982 年國家出頒布了《國務院批轉民政部〈關于進一步加強殯葬改革工作的報告〉的通知》,全國刮起了一陣殯葬改革之風。此方案的出臺,對農村殯葬大操大辦的陋習進行了整治,風陵渡殯葬儀禮用樂也發生了改變,例如筆者之前提到的鼓吹樂隊坐棚演奏時,樂隊樂器有明顯的減少。筆者認為國家的政策對該地喪葬儀禮用樂的變化也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三)互聯網的發展

近20 年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更加便捷的接觸著日新月異的多元文化。當今,偶像劇、真人秀、等電視和網絡節目相較于傳統文化更能吸引年輕人的眼球,因此傳統音樂文化受眾群體也隨之減少,相應的也造成了傳統音樂文化的衰退。

這種現象也出現在了風陵渡。在筆者在調研過程中能明顯感受到一些傳統喪葬儀禮風俗的減退,例如“攔吹”,也能感受到當地傳統戲曲的衰退,例如主事家點戲娛樂前來圍觀的街坊鄰居這一環節也經常被省略。還記得,在筆者采訪過程中,當地50 歲以上村民在描述20 年前的“攔吹”和繁多的蒲劇節目時,臉上洋溢的幸福感以及他們說到現在這些傳統已經不時興時的失落感,依然還會出現在筆者的眼前。

結 語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造成當地喪葬禮俗傳統音樂衰退原因有科技的進步、政府的管制以及互聯網的發展這三點原因。

面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對傳統禮俗音樂進行博物館式的保護并不可取,原因在于禮俗音樂伴隨禮俗而存在,其價值與意義主要是其依附的禮俗活動所賦予的,若禮俗音樂如果脫離了受眾群體、生存空間,那她便失去原本的內在意義。政府和學者對于當地喪俗音樂文化來說都是“局外人”,再怎樣保護也不會是原汁原味的當地喪俗音樂??芍饕捎脤ζ渖婵臻g的保護和受眾群體的培養這兩方面進行思考。目前多數學認為,者面對禮俗音樂的衰退唯一能做的便是讓其“自生自滅”,所謂的自生自滅,并不是完全不作為任其消失,而是讓當地人民對當地喪俗音樂進行自發的保護。因此筆者認為可主要采用對其生存空間的保護和受眾群體的培養這兩方面進行思考。

注釋:

① 芮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景昆俊,姚仰皋主編.芮城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563.

② 芮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景昆俊,姚仰皋主編.芮城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564.

③ 芮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景昆俊,姚仰皋主編.芮城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564.

④ 芮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景昆俊,姚仰皋主編.芮城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565.

⑤ 芮城縣志編纂委員會編,景昆俊,姚仰皋主編.芮城縣志[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4:565.

猜你喜歡
禮俗逝者樂隊
文化中的樂種研究
——評陳輝《浙東鑼鼓:禮俗儀式的音聲表達》
非遺視域下山西禮俗音樂探微
花的樂隊
紀念
爆炸一周后,貝魯特停下來緬懷逝者
夢想樂隊
讓逝者安息生者慰藉 無錫水警老許16年打撈百余尸體
Contents and Abstracts
花的樂隊
樂隊指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