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探究

2021-11-26 10:56王旻雯
中華活頁文選·教師版 2021年14期
關鍵詞:新課程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王旻雯

摘 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事業也隨之蓬勃發展,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要求。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推廣和應用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學應該順應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和新課程教育改革的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理念,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探究新的教學方法,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以培養學生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自身核心發展素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教學目的,研究新的教學方案,創新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進而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本文從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角度出發,對小學語文教學進行策略探究。

關鍵詞:新課程 小學語文 核心素養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4.021

近幾年來,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推廣,我國對教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重視,各個學校對語文教學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高,小學語文教學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代表著一個孩子從無知的幼兒時期到適齡兒童的轉變。因為這個時期的兒童年齡偏低,對所有事物的認識都處于懵懂狀態,很難集中精神去學習一項專門的課程,所以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來說存在一定困難,任重道遠,道阻且長。

一、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

小學語文教學最大的特點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結合。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工具性是指在小學語文的教學目標之一是學會熟練運用文字,可以做到與社會的良好溝通交流;而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人文性則是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育人,培養一個人在人生成長過程中逐漸形成優秀的個人品質與道德涵養。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學對一個人的健康成長是至關重要的。

小學語文教學的第二大特點則是科學性與生動性的統一。教育教學本身就是科學,語文教學要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傳情達意必須準確細膩,合乎科學。教師要掌握詞語的準確含義,包括詞語的感情色彩和語體色彩,能正確、深刻地分析和傳授知識,這既符合小學語文教材的特點,也符合小學生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的特點??茖W性與生動性相互結合,能使學生更好地感受語言的魅力。

二、小學語文教學改革中遇到的困難和阻礙

(一)小學語文教學需要廣泛的課外知識

隨著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不斷發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不再是像以前的識字班那樣教授學生們識字,旨在掃除文盲,當今社會的語文教學,不但需要講解課本教材知識,而且還需要立足于課本教材知識,向外做出系統的知識延伸,這就需要語文教師們具備廣泛的課外知識儲備量。不但如此,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還要考驗語文教師們如何能夠將這些課外的知識有效傳授給學生,畢竟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對有一定深度的新知識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完善,這是阻礙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在現今教育階段,還有部分教師認為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單純地教會學生讀書寫字,能夠在考試的時候可以考取一個好的成績,所以在授課的過程中最為看重的還是學生的識字能力,單純地為了應對階段性的測評考試,而忽視了小學語文教學對培養小學生們良好的道德素養的重要作用。而作為家庭方面,家長們則是一味地認為,對于孩子們的教育和成長是學校的事情,我們只要把孩子送到學校,剩下的就是教師的事情了,對于學生們學習也只是關心考試考了多少分,在班級排名多少,在年級排名多少,有沒有比上一次有所提升,提升了多少,哪方面還需要努力,而不是關心在學生們的學習過程中快不快樂,有沒有得到收獲,有所成長。這樣的家庭教育思想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發展的阻礙。

三、立足新課程理念,推進小學語文教學改革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學習新課程理念

傳統形式上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方式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特別是新課程教育改革理念提出之后,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們思想道德的培養和核心素養的發展。傳統形式上的教育觀念只重視學生們知識獲取量的多少,教育方式上也以培養學生們如何獲取高分為最終目標,這樣形式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雖然可以更加直觀地判斷出學生們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但是這種教育模式培養出來的學生抗壓能力弱,思想道德素質也有待提高。而新課程教育理念則是以核心素養教育為主要的教學方式,旨在培養學生們自身的道德素質,要求保證學生們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為社會培養一個道德素質高尚,適應社會發展的全面性人才。兩者比較開來,新課程改革教育理念比傳統形式的教育理念更加適應當今社會發展的需求,所以我們需要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學習新課程理念。

(二)摒棄傳統教育方式,創新教育方式

傳統教育理念不再適合當今社會發展的需要,相對應的傳統形式上的教學方式也需要做出相應的改變,對教育方式加以改革創新。

1.采用情景式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

傳統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在知識的傳授過程中,學生們一味被動接受,缺乏思維意識和獨立思考能力。而情景式教學特別重視設置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沿著知識再發現的過程,獨立自考,探索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取得良好效果。為了創設好問題情境,我們可以在備課的時候有意識地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設計出一些高質量的問題。新型的情景式教學方式可以引領學生們獨立自考,自主學習,拓展學生們的思維空間,激發學生們的求知欲,這種形式的教育方式將學生們放到了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只發揮輔助功能。

2.采取主動探究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在組織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經常走到學生之中,采用“問題討論法”“主題研究法”“師生訪談法”等方式展開教學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同時,新課程教育要求引導學生張揚個性,培養學生求異、求新的創新思維和敢于質疑、創新的精神。為了幫助學生加強合作,養成自信的品格和團結協作的精神,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模擬表演、對抗辯論、演講朗誦等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戰勝自我,發展自我,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三)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小學語文教學發展才能可以大步向前。那如何增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呢?

1.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基于小學生們愛玩的這一特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可以適當增添一些活潑的元素,沒有哪一個孩子愿意在死氣沉沉的氛圍中學習,所以語文教師一定要活躍課堂氣氛,發揮學生的特長,讓孩子們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寓教于樂中學習語文知識,使學生們的語文水平得到提升。

2.創造優秀的學習環境

語文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班上孩子們的特點,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教學,因為語文本身就是一門與自然科學息息相關的學科,可以讓學生們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從大自然中感受語文的魅力,比如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首詩叫《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這首詩描寫的是早春時節,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輕拂堤岸的楊柳陶醉在春天的霧氣中。這些描寫春天的景色,我們很難通過語言為學生們描述出來,所以,為了能夠讓學生們認識和體會這些景色,更好地掌握詩句內容,我們就可以在這陽光明媚,草長鶯飛的二月時節,帶領學生們走出教室,走進自然,親身體會這如畫般迷人的美景之中所蘊含的詩詞意境。

(四)加強教師自身素質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就好像一群羊在奔跑,頭羊跑不快,整個隊伍都會落后,而教師就可以說是這只頭羊,是掌舵者,只有教師把握好方向,提升自身水平,才能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爭相向前。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做到:課前認真預習,上課時重點講解,課后及時總結。

世界是不斷向前發展的,也是在不斷變化的,所以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改革也要隨著時代發展做出的正確的選擇。雖然教學體制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教育的最終目的沒有變,還是以教書育人為宗旨。語文教學方式雖然也發生了一些變化,但是這樣的改變更有利于學生們自身道德素質的提高,也更有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以適應社會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柯鎮林《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策略的探究》,《科教文匯》2013年第23期。

[2] 薛一村《淺議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個誤區》,《才智》2013年第3期。

猜你喜歡
新課程核心素養小學語文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作為“核心素養”的傾聽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1+1”微群閱讀
向著“人”的方向邁進
核心素養:語文深度課改的靶向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