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畫暴力對兒童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2021-11-28 14:28宗傳玉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攻擊性動畫片暴力

宗傳玉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工程設計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動畫是兒童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化媒介,也是兒童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隨著國產動畫產業的快速發展,動畫暴力傾向也呈現出愈演愈烈的趨勢.數字動畫技術的發展,更是為動畫暴力表現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基于動畫敘事需要以及滿足受眾群體“暴力審美”需求的目的,動畫描繪和呈現了多樣化的媒介暴力.對于判斷能力有限的兒童來說,在暴力動畫情境下,動畫暴力情節的感官刺激容易引發兒童強烈的認同感和興奮的情緒體驗,從而在認知層面影響兒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動畫是媒介的一種,是人們尋求娛樂的精神寄托.在消費文化與大眾文化的裹挾下,藝術已成為暴力美學的承載體[1].作為宣泄以及表達人類情感的藝術媒介,近年來,一些充斥著暴力元素、低俗、不文明內容的動畫片曾一度引起兒童對其暴力行為進行模仿,并引發了一系列暴力傷害事件,引起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動畫暴力是指運用動畫藝術手段和視聽表現技巧,由暴力動作、語言等構成的充斥著打架、斗毆、臟話、沖突等情節的影像內容,通過電視、電影、網絡、游戲等傳播媒體傳遞.為了突出動畫的夸張性、藝術性、娛樂性、虛擬性、假定性等特點,動畫作品通常會將暴力場景進行夸大處理和表現,以使動畫中的打斗場景能夠暢快淋漓地表現,從而增強對觀眾的視覺沖擊力和吸引力.不同于現實暴力,動畫中的暴力是一種幻想暴力,是暴力娛樂化、游戲化的集中體現,是一種經過“包裝”和“藝術美化”的暴力,通常通過動畫片中角色形象的言行來表現.

1 動畫暴力影響兒童行為的作用機理

伴隨著電子設備的大規模普及,有關影像暴力效果的研究愈加引起專家學者的重視,國內外眾多心理學家和大眾傳媒學家致力于電視暴力與青少年兒童行為之間的相關性研究.研究者從不同角度證實了暴力動畫對兒童道德發展、情感、行為等方面的影響,數以百計的研究結果證明了“兒童會模仿或部分模仿他們在影片或電視上所看到的暴力與攻擊行為”.研究發現,暴力動畫片與攻擊性水平存在雙向因果關系,并且研究結論能推廣到現實暴力情境[2];兒童觀看暴力動畫的時間越長,暴力行為會增加,并且積極的社會行為會減少[3];斯圖亞爾和弗里德里等人采用兒童分組觀察法后發現,經常觀看暴力動畫片的兒童比觀看其他節目的兒童具有更強的攻擊性,容忍度更低[4];Buchman和Funk在1996年的調查發現,青少年最喜歡的電子游戲中50%帶有暴力內容[5];Anderson和Dill在2000年的研究發現,玩暴力游戲與攻擊性行為、違法行為之間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玩暴力游戲的時間越長,就會出現越多的攻擊行為,并且學業成績和玩暴力游戲的時間呈顯著負相關關系[6];國內研究者寧紅、邱亞偉等通過實驗考察了動畫暴力形象和真人暴力形象對兒童外顯和內隱攻擊性的影響,發現動畫暴力導致被試的外顯攻擊性顯著增加[7];張騫通過實驗考察了暴力動畫對幼兒攻擊性認知的啟動效應,發現觀看暴力動畫的幼兒存在更高的攻擊性,并且男生比女生存在更高的攻擊性認知差異[8].

1.1 模仿是兒童認知的主要途徑

觀察模仿學習是人類重要的學習方式之一,觀察模仿學習是人們適應社會以及社會化的重要手段,著名心理學家斯坦福大學教授阿爾伯特·班杜拉認為,人類的許多行為都是對他人行為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模仿[9].

大眾傳媒是兒童觀察模仿學習的來源之一,我國著名媒介傳播與兒童發展研究專家卜衛教授認為,動畫是兒童認知學習的重要課堂,相比較成人,兒童更容易產生媒介認同,當兒童觀看了動畫中的行為后會直接或間接地轉換為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動畫對于暴力規則的解釋總是能深入“童”心[10].兒童通過觀看動畫的暴力內容學習到攻擊性的行為方式、獲得攻擊行為的意圖,而動畫人物則成了兒童示范和模仿的主要對象,兒童更熱衷于模仿動畫中“榜樣人物”或“權威人物”的言行.根據調查,觀看動畫的群體中,兒童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由于兒童認知能力的局限性,尚不能辨別暴力發生的原因和后果,因此,當兒童觀看了大量暴力內容的動畫后,容易學會通過暴力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手段,一旦在現實生活中碰到合適的時機就會自然而然地運用動畫中學習到的暴力方式和手段.

1.2 動畫媒介具有涵化功能

大眾傳媒中的暴力傳播會增加公眾尤其是兒童的攻擊性,兒童觀看暴力動畫將導致其攻擊性行為和態度的增加.美國學者喬治·格伯納的“涵化理論”認為,電視具有潛移默化地“培養”“涵化”功能,大眾傳播媒介在潛移默化地培養受眾的世界觀、價值觀,大眾傳媒提示的“象征性現實”對人們認識和理解世界發揮著巨大的影響,媒介具有傳遞某種觀念并且改變觀念的力量[11].傳播效果研究發現,媒介暴力和現實暴力之間有一定的誘發關系,經常觀看電視暴力畫面的兒童會產生暴力傾向.

根據格伯納“涵化理論”,涵化效果分為即時涵化效果和長期涵化效果.兒童短時期內觀看動畫片,會激發兒童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一旦遇到合適的情境,兒童會無意中對觀看過的暴力行為進行模仿.若是長時間不斷地接觸動畫媒介暴力,便會對這些暴力的認知、行為達成一致,產生認同,使兒童傾向于以攻擊的行為模式去解決問題,將使兒童錯誤地把暴力視為主流文化形態,從而導致兒童的暴力傾向,甚至改變其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兒童時期是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時期,動畫是兒童接觸最多的視頻媒介產品,已成為對兒童最具影響力的媒介,動畫媒介暴力正悄無聲息地涵化著受眾尤其是兒童受眾的價值觀和審美趣味,在動畫暴力場景的長期“涵化”作用下,兒童深受其害.

2 動畫暴力對兒童的消極影響

2.1 誘發兒童模仿暴力行為

動畫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兒童的日常行為,經常觀看暴力動畫、電影等會增加兒童的暴力行為,甚至引起未成年人犯罪比率的增加,其影響的主要途徑是榜樣模范和改變兒童對暴力行為的認識和態度.2013年,江蘇連云港就出現了一起因為模仿《喜羊羊與灰太狼》中的“烤羊游戲”,導致兩名男童嚴重燒傷的事件并引起軒然大波,曾被央視新聞聯播點名批評.

兒童學習的主要途徑便是觀察和模仿,兒童在觀看動畫片時,會深深地被動畫片里的人物造型、動作、語言所吸引,那些畫面色彩鮮艷、造型優美、動作夸張、語言搞笑,尤其是對崇拜的動畫偶像,其語言和行為更易引起兒童的模仿沖動.早在1995年,美國兒科學會發布的研究結果證明,媒介暴力可導致兒童的攻擊性行為[12].很多兒童口中的臟話、粗話便是來自對動畫片中人物語言的模仿,兒童模仿動畫片中的暴力語言,將其帶入生活中,從而導致生活語言暴力化、粗俗化.動畫中的暴力打斗行為也成為兒童游戲及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的內容,很多兒童對模仿動畫片中各種打斗行為樂此不疲、引以為傲,常常觀看一次就學得一些新的暴力行為.

2.2 影響兒童認知發展

認知能力是指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認知的引領與樹立將影響兒童終身發展.作為大眾傳播媒介的動畫,其中的暴力成分對兒童社會認知的形成和發展具有重大的負面影響,長期接觸暴力內容的兒童還會在心理認知上對暴力產生認同,大大提高對暴力的容忍度.由于兒童對事物和行為的辨別能力較弱、缺乏現實生活經驗、認知結構不夠完整,容易對動畫中的事物印象深刻、深信不疑,在觀看了通過暴力手段解決問題的動畫后,會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假若動畫人物的施暴行為是在正義的名義下實施的,在兒童眼中這種行為是受到社會鼓勵和倡導的,導致兒童認為以暴制暴是合理的、正確的方式,分辨能力弱的兒童更易受到影響,這也是層見疊出地出現兒童為爭奪物品或其他原因發生爭斗的重要原因.

動畫是一種假定性的電影藝術,影片中的角色塑造得非常具有奇幻色彩,很多動畫片中的角色都具有“超人”般的能力和“魔法”,他們不怕死、刀槍不入,甚至具有“起死回生”的超能力,這些都容易導致兒童無法分辨真假、出現認知誤區、意識不到后果的嚴重性而產生對暴力行為的模仿,從而對其親社會行為產生不良影響.

2.3 影響兒童情緒狀態

兒童時期是培養心理健康的黃金時代,各種習慣和行為模式都在這時奠定基礎.心理健康包括能夠適度地發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動畫中的暴力元素會對兒童的情緒產生消極影響,導致兒童產生劇烈情緒波動,成為引發暴力行為的動機,頻繁接觸暴力影像的兒童容易受到各種心理問題的困擾.部分含有恐怖、血腥、廝殺等鏡頭的動畫會給兒童帶來恐懼感和緊張不適,里面打打殺殺的聲音也會誘發兒童的緊張、焦慮和恐懼.即使是喜劇題材的動畫,里面搞笑的打斗場面雖然可以給兒童帶來暢快淋漓的感覺,起到一定的情緒宣泄作用,但一旦自己認可的角色陷入打斗的不利局面,兒童也會隨之緊張、失落、焦慮甚至憤怒,從而影響兒童情緒和心理健康發展.

3 自律與他律:減少動畫暴力對兒童影響的對策

3.1 提高家長及兒童的媒介素養

“媒介文化已經把傳播和文化凝聚成一個動力學的過程,將每一個人都裹挾其中.生活在媒介文化所制造的儀式和景觀之中,我們必須‘學會生存’”.[13]家庭是兒童接觸動畫媒介的主要環境,也是他們受媒介影響的主要場所.兒童媒介素養的提高有賴于成人媒介素養的提高,家長的媒介素養是影響家庭媒介素養教育質量高低的關鍵因素[14].作為兒童在學校之外認知、辨別和使用媒體最為直接的指導者,家長在兒童媒介素養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正如道格拉斯·凱爾納所說:“要教會個人和國民學習如何更好地應付具有誘惑力的文化時,必須教會他們對這些文化進行批判性的解讀,學會如何解讀是批判、抵制社會文化控制的第一步,這可以幫助人們在文化的傳播中獲得力量,它幫助人們提升人們在各種主流的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獨立性,同時讓人們得到管理自己所在的文化環境的能力”.[15]

家長應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水平,提高對媒介暴力生產過程的認知能力和批判性解讀能力,同時要加強兒童的媒介素養教育,兒童觀看動畫時家長要起到監督作用,對兒童觀看的動畫題材和內容進行選擇,對含有暴力內容的動畫進行正確引導,教會兒童辨別動畫媒介暴力與現實暴力之間的差別,提高兒童對含有暴力元素動畫的判斷能力和抵御能力.

3.2 提高動畫創作者與傳媒從業者的倫理道德素養和責任擔當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曾強調:“文藝是給人以價值引導、精神引領、審美啟迪的,藝術家自身的思想水平、業務水平、道德水平是根本.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涵養、修養……”[16]藝術家是藝術作品的生產者和創造者,動畫片是動畫創作者的藝術成果,其成果是動畫制作者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道德水準的顯現,是動畫創作者思想的物化.

早在2013年,央視動畫有限責任公司等十大動畫制作機構、中央電視臺少兒頻道等十大動畫播出機構就曾向全行業發出倡議,承諾決不制作和播出含有暴力、低俗、危險情節、不文明語言的動畫片,切實保證動畫片在未成年人成長中發揮積極健康的引領作用,這一倡議得到了業界的大力支持.

動畫作為一種藝術形式和大眾傳播媒介,動畫生產者必須轉變過度依靠暴力內容謀取眼球的創作方式,動畫媒介暴力的生產者必須考慮對受眾的影響.因此,為減少動畫暴力元素對兒童的消極影響,動畫創作者和傳播者必須提升倫理道德素養,強化專業能力,提高創作技能和審美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發揚人性中真、善、美的方面,創作具有精神內涵、健康文明、積極向上的動畫作品,提升動畫作品的文化價值以及藝術價值,使動畫成為未成年人開闊眼界、提高素質的良師益友和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精神園地.

3.3 落實相關制度,明確受眾定位

現階段的動畫種類繁多,基于敘事的需要無法完全杜絕暴力元素的存在,如何將動畫媒介暴力納入安全范圍、實現市場和道德的雙贏是亟須解決的問題.除了依靠媒介從業者和受眾的自我約束和提高之外,還要依靠他律,即相關制度的約束.近年來,有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規章制度用以治理動畫作品中的不良內容,唯有落實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規避動畫暴力元素給兒童帶來的不良影響.目前,我國動畫片的主要受眾群體仍是兒童,在還未建立明確的分級制度之前,必須要加強政府的監督干預,嚴格進行動畫內容審查,規范國產動畫市場,打造專屬于兒童的動畫精品,最大限度地規避暴力動畫帶來的危害.

4 結語

動畫中出現的暴力元素對兒童的不良影響已經得到公認.動畫憑借其新穎獨特的藝術構筑方式,滿足了大眾的審美娛樂需求,并在商業資本的驅動和大眾傳媒的日益影響下成為一種重要的文化傳播方式.全媒體時代的來臨更加速了動畫媒介暴力的傳播速度,數字動畫技術的發展,使暴力的呈現更趨多樣化.同時,兒童媒介接觸的幾率大大增加,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等移動終端成了動畫暴力傳播的有力武器,兒童在娛樂的被動牽引中受到暴力的侵蝕.

家長、老師應關注兒童接觸的動畫片類型,對兒童觀看的動畫片進行有針對性的選擇,杜絕不健康、低俗、不文明的動畫片進入兒童視野.同時,家庭和教育機構應加大媒介素養教育的投入和研究力度,全面提升兒童的媒介素養.

此外,動畫創作者和傳媒從業者應加強道德修養,把握動畫中的暴力表達尺度,思考動畫暴力的可行性出路,自覺遵守和踐行傳統文化倫理和傳媒責任倫理,理性考慮受眾的特殊性,將動畫創作與傳統文化、社會價值觀、倫理道德結合起來,提高動漫作品質量.將動畫生產、動畫管理、動畫傳播、動畫教育等社會多方力量統合起來,企業、政府、家庭、學校多方聯動、互相配合,還給兒童一個純凈、健康、充滿正能量的媒介環境,讓動畫成為引導兒童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伙伴,共同促進兒童身心健康成長.

猜你喜歡
攻擊性動畫片暴力
如何推薦一部動畫片
反性別暴力
第二章 暴力原則
動畫片是怎樣播放的
看,動畫片開演啦!
——介紹一部你喜歡的動畫片
兒童攻擊性行為的矯正策略
二維碼
大學生運動員自尊與自我控制及攻擊性的關系
暴力的班長
“愛”的另類表達,嬰兒的攻擊性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