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代隱性思政的媒介環境價值及路徑

2021-11-30 16:15
中州大學學報 2021年4期
關鍵詞:受教育者媒介思政

張 雯

(阜陽師范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安徽 阜陽 236000)

各種新型媒介的出現使新時代思政工作環境五彩繽紛、日新月異,具有社會化和生活化特征的信息體系與傳統媒體相映生輝,孕育出嶄新高效的思政工作環境。思政工作者應該積極行動,抓住信息傳播新環境帶來的紅利,開辟新渠道、打造新方法,提高思政工作效率。當然,新媒介也是一把“雙刃劍”,如果放任自流,無用信息消耗人們大量寶貴時間,不良信息還會乘虛而入。新時代的媒介環境具有明顯的隱性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控制新媒介風險、優化新媒介環境是時代賦予每一個思政工作者的分內職責。

一、新時代條件下的媒介環境價值分析

新媒介環境是新時代各種信息載體和工具的總和;新媒介是指新出現的各種信息傳播形態和媒體介質,經由網絡傳輸的數字技術、移動技術、網絡技術,借助電腦和手機等多種終端來實現,具有交互性、虛擬性、共享性等特點。隨著技術進步,更具個性化和主動性的新媒介會不斷出現。媒體論壇“迎接全媒體時代”(2011年)標志著人們正式把“新媒介”放在認知和思考的臺面?!靶旅浇椤币鹕鐣膹V泛關注。

首先,新媒介的速度與激情為社會發展提供新機遇。新的媒介涵蓋了4G、5G為主的高速網絡傳播途徑,但新媒介并不排斥與傳統媒體的融合。從信息傳播覆蓋的范圍來看,電視、報紙、廣播等傳統媒體還有自己的用戶。新媒介為時代造就的速度與激情則更受青年群體的歡迎,二者并行不悖。在新媒介背景下,信息借助各種形式全方位地傳達給受眾群體。新媒介引發的媒體形態重大變革,導致當下信息服務市場的激烈競爭。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是時代的進步,是當代人的需要和追求[1]。隨著技術手段的不斷創新,新媒介的市場份額會遠遠地超越傳統媒體。新舊媒體交叉融合的局面,標志著新型媒介時代的到來。對于思政工作者來說,需要科學分析和正確認識新媒介提供的有利條件,對具體教育內容和方法進行及時調整。

其次,新媒介成為助推科技進步的重要載體。新媒介標志著時代的節奏和社會的發展,信息的加速傳播必將進一步助推科技進步。新媒介可根據消費份額主體的信息需求特點,以市場調節為主導,主動適應新時代新要求,精準命題,迎合多種服務要求。借助大數據平臺,形成根據市場變動來調整服務內容的信息產出機制,對大眾的需求進行細化和區分,做到有針對性地提供“個性化服務”。新媒介在信息傳播過程中彰顯包容性。在信息技術推動下不斷創新和開發新工具的同時,繼續滿足部分群體對傳統媒體的需求。在傳播過程上,新型媒介將傳統獨立運行的媒體有效地融合起來,把個體整合轉化為整體的一部分。在新媒介發起的信息融合過程中,注重資源的優化組合,實現最優的資源配置組合,追求信息價值最大化[2]。從傳播效果來看,新型媒介更側重回應最大多數受眾的需求和喜愛。

最后,媒體新介質推動社會進入學習型社會。借助隨手可得媒介終端,人們迅速而便利地獲取需要的信息。手機、電腦和多種智能電子設備是人們能夠接觸到的最常見的媒介終端,是人們獲取信息的主要傳播工具。無論我們愿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人們這樣獲取信息的事實無法回避。被動不如主動,幫助人們提高甄別信息的能力,提高人們在新時代獲取多種信息的素養,有益于發揮各種各樣的有效信息對人們的積極影響。所以,傳統思政工作方法必須進行變革,才能跟上時代的發展和變化。

信息社會的發展伴隨著技術更新和傳播方式創新,不斷創新和更新成為信息社會的常態。新型媒介本質上就是新舊媒體的不斷融合和創新。

二、新時代條件下媒介環境呈現的新特征

(一)信息內容精彩紛呈

新型媒介的時代步伐無法阻擋。人們通過手機和其他各種電子產品不斷縮短著彼此距離,拉近了人們與現實的距離。新媒介提供人們的信息內容精彩紛呈。豐富的信息給思政工作帶來了可以運用的素材。教育工作者主動迎接和消化多媒介環境提供的信息資料,是避免“網絡沖擊”的最好方式。新型媒介信息的靈便鮮活與傳統信息內容的陳舊單調形成鮮明對照。新媒介承載的豐富信息為思政工作的案例分析提供素材,推動傳統教育的內容更新。

當然,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教育者要有對豐富多彩的媒介信息進行辯證分析,去偽存真、批判運用。靈活運用其中有價值的成分,服務既定的教育目的。對于豐富多彩的網絡信息,要警惕削弱意識形態引導力的情況發生。在現實社會中,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電子信息占用了太多家庭情感交流時間、甚至青少年的休息時間,嚴重損害了一些孩子身心健康。青少年激情犯罪的案例顯示,冷漠和不理解等導致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喪失,并在極端個體身上演變成人的社會性的喪失。所以,在新媒介環境下的思政工作,更要注重線下耐心的思想說教。

內容的更新是傳統思政工作的短板。傳統思政工作常以書本為承載工具,把以文字為主的預設內容講授給受教育者。教室是書本內容傳承的場所,班級授課是校園里的主要活動形式。這樣的教育和學習方式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雙方都有壓力:在單調的傳授與接受過程中完成課程任務,很難保證教育內容內化與外化的效果。

(二)傳播方式雙向互動

在基于互聯網的新媒介環境中,個體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的傳播者。媒介信息具有即時性和互動性特點。人們在接受和傳播信息過程中,又是信息加工制作者。運用網絡平臺進行互動的過程就是復雜的信息產出過程。思政工作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在信息傳遞平臺上開發相應的思政工作板塊,論壇網站、APP互動、電子郵箱、微博等,都可以成為思想教育的新天地。在專門開辟的交流平臺上,圍繞設計好的論題進行討論和互動,盡可能地延展網絡教育空間。網絡平臺成為教育雙方溝通的媒介和渠道,極大地拓展了思政工作的有效傳播途徑。充分利用新媒介提供的強大信息庫并賦予傳統教育方法以新生命,是思政工作面臨的新問題。[3]受媒介環境影響,思政工作模式不斷發生著巨大改革。雖然學校教育中的信息傳遞途徑還主要是課堂教學,但運用新媒介于課堂、增加課堂交流的質量和數量,能夠調動受教育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新媒介時代,學生參與教學成為教學改革重要推動力。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即使是以課堂灌輸為主的理論課程,也可以開辟特色單元,提供利用新媒介增加交流的機會。當然,對于信息傳播來說,傳統教育教學方式除了在傳播人類積淀的文化成果上的高效率之外,教育工作者可以作為一道阻隔有害信息的“防火墻”, 阻斷和遏制不良信息的傳播。

利用媒介信息的即時性和互動性,發揮教育工作者的導向作用,在信息雙向交流中極大地提高思政工作的效率和效果。同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遵循思政工作內在規律,通過對受教育者使用媒介信息的啟發誘導,運用好傳統教育教學方法,弘揚和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教育效果的最優化。

(三)心理體驗豐富飽滿

新型媒介環境下,每個人都能夠便捷地獲取信息。人們在網絡暢游過程中,信息的接受與傳播受倫理道德和法規制度的約束,涉及知、情、意、行的心理體驗。與現實生活中的傳統思想教育的體驗不同,人們在新型媒介環境下的心理體驗豐富飽滿。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信息把社會連接成一張密切相連的網。校園不再與社會脫離。新媒介傳遞的信息中充斥著不同價值觀,學生有了更多接收信息的渠道,給高校思政工作帶來巨大壓力,也多了被不良信息污染的風險。當然,機遇和風險并存。教育者可以利用分析和運用復雜信息的時機,鍛煉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讓信息接受者認識到在國際政治大變局的新時代,世界是充滿斗爭的大舞臺,接受信息的過程不再像課堂那么單純。啟發受教育者在享受信息帶來的便捷的同時,養愛國心、立報國志、做愛國事,培育知情意行統一的愛國品格。

媒介環境下,教育工作者可以節省大量用于收集信息和素材的時間,花費更多時間思考網絡空間素材的價值與危害,在可控范圍內設置情感和意志沖突情景,訓練青少年在應對挑戰的能力。既然媒介環境打破了原有的封閉環境,就應該鼓勵青少年主動接受知、情、意、行的綜合磨煉,養成更加多元和廣泛的學習興趣。運用豐富飽滿的心理體驗讓受教育者的心靈得到洗禮和凈化。在中西方文化的對比中,認識西方道德淪喪、唯利是圖的價值體系,感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高潔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在豐富的心理體驗中認識網絡社會遵循倫理道德與法律制度的重要意義,形成科學而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傳播過程隨機再生

新媒介環境下,信息在傳播過程中是隨機再生的。生成性是現代信息傳播過程的重要特點,這與學校教育中的傳統教學方式的預設性截然相反。傳統的學校教學活動,教學內容是經過教學計劃和教學大綱的科學設計構成預設的基礎,由教師按課程體系組織實施。預設性教育雖然單調,但它是最高效的傳播人類文明成果的方式。

網絡信息的隨機再生,極大地彌補了傳統課程的不足。課內、課外可以互連,線上、線下可以互動。新媒介信息技術的運用,具有動態化、形象化、直觀化特點,是彌補預設課程不足的最好方法。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堂很難實現生動活潑。但是,借助新媒介手段和網絡信息技術,把課內課外和線上線下結合起來,使課程生動活潑、豐富多彩,讓人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心性的陶冶。同時,信息渠道的豐富能使人增長知識、開闊視野。

新媒介的運用,有效地提高了課程內容的生成性。生成性課程設計會造成教育者工作量大幅增加,但收獲往往也是豐厚的。主次分明、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資料,既能調動學習者的積極性又能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這樣的教學過程對受教育者的成長彌足珍貴。新媒介環境下的課程彌補了教育者講授之不足,又激發人們熱情,還可以呈現巨量信息[5]。

在新媒介的運用中,要處理好課程的預設性內容和生成性內容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度”十分關鍵。在自由開放的網絡環境下,信息傳播途徑不僅不會降低預設課程的質量,還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自主設計和更新教學內容,完成信息傳遞,提高教學效率。

三、新時代媒介環境設置與優化的對策思考

(一)積極探討新媒介環境下思政工作新模式

新媒介環境對于思政工作影響愈益深刻。信息傳播方式的變化迫使我們探討思政工作新模式,在分析、評測、試驗、總結等科學研究基礎上實事求是、避害趨利。

首先,要有開放的態度。探討新媒介環境下思政工作新模式,要把新媒介作為信息傳播的現代工具,對信息傳播工具的更新持積極有為的態度。主動地開發利用,才會有所成就。信息載體本身并無好壞之分,其發揮作用的關鍵在于信息傳遞的內容和目的。思政工作者對待新媒體理應以積極的態度,順應時代發展,緊跟時代發展潮流。

其次,要有正確的方法。熟練掌握新媒體技術,發揮新媒體容量大、更新快等特征,與課程特點相結合,尋找教育或教學活動的結合點,提高學校工作的效率。在利用新媒介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中,充分利用新媒介的大數據功能,不斷更新教育方法和教育內容。

最后,傳統與現代的模式融合。在具體的信息傳遞過程中,新媒體和傳統媒體可以相互融合、相得益彰,綜合發揮教育效益。新媒體和傳統媒體之間的比例,應該根據受教育者(信息受眾)的特點和差異而定。因時因地制宜,避免極端做法。新媒介與傳統方法的辯證統一,可以把信息傳遞與信息使用有機對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傳統模式與現代方法的融合,活躍了氛圍、提高了效率、解放了人力、更新了方式,抬升了信息傳遞的質和量,實現新媒介環境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最佳狀態。

(二)教育者主動提高素養以駕馭環境挑戰

主動使用新媒介,讓受教育者在提高獲取有用信息效率的同時,增強抵御不良信息的能力。把新媒介作為教育載體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但可以提高受教育者對信息科技的適應能力,還可以幫助青少年提高辨別是非的能力,提高全面發展所需要的綜合素養。在品德養成和樹立正確價值觀的同時,有足夠的信息技術能力駕馭未來環境的挑戰。

就像免疫能力可以阻止病毒侵襲一樣,在互聯網傳媒環境下,培養受教育者運用各種新傳媒的素養,進行積極的正面的預防和辨識教育越來越重要。預防是指預防敵對意識形態的惡意攻擊,讓人們了解現狀,明白實質;辨識是將判斷技巧傳授給受教育者,提高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對于教育者來說,要知曉社會所需人才除了要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外,還要具備知識更新的素養和能力。如果個體不能隨時運用新媒體更新自己的知識系統,就無法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教育者要樹立并傳授終身學習的理念,主動學習新媒體技術。

隨著現代新媒介技術的不斷進步,運用最新信息對教材內容進行再加工的能力十分重要。用最新信息整合預設內容,調動視覺和聽覺等多種感知通道,使學習者在接受教學信息時盡可能從聲音、文本、圖片等多渠道同時獲取信息。多媒體課件可以極大地增加知識容量,有效地搭配文本、圖像、音頻和視頻資料,突破教材有限性,活躍課堂氛圍。多媒體教學提高了教學的效率,解決了課時少和內容多的矛盾??茖W合理的多媒體教學對于學習者有效學習具有重要的意義。

(三)引導受教育者認識新媒介的優勢和弊端

事物都是一分為二的。雖然信息技術的普遍運用給思政工作帶來了便利,但在實際工作中,由于使用不當或應對不力,網絡信息帶來的弊端也不容小覷。信息技術運用不當,會降低教學效果,甚至還會影響受教育者身心健康。信息技術的廣泛運用和普及,要求人們必須具備識別有用信息和正確使用信息的能力。

學校教育中的多媒體運用,高質量的多媒體資料會讓受眾賞心悅目,其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質量低劣的教學課件會引發學生逆反心理。把新媒介技術簡單地當作知識搬運工具的做法,無疑降低了教育目標,忽略了教育過程中人的積極作用。一些把未經再加工的視頻資料直接搬上屏幕的做法,隨便改變了授課內容,只會讓學生感受教育者的不負責任,嚴重危害了思想政治教學的綜合效益。

培育學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對信息價值的判斷,是網絡時代學生分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積極的信息加以運用和傳播,對不良信息自覺抵制和證偽。只有在不斷地同不良信息進行斗爭的過程中,才能逐步提高對于各種有害信息的“免疫力”?;ヂ摼W具有及時性、互動性和隱蔽性特點,個體在享有信息使用自由的同時,模范遵守倫理和法律制度。樹立正確的網絡信息觀念,緊跟時代步伐,做有益于國家和人民的公民。

猜你喜歡
受教育者媒介思政
淺論黨風廉政教育實踐中的隱性教育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常用的導入活動及其有效性分析
思政課“需求側”
辨析與判斷:跨媒介閱讀的關鍵
高中語文跨媒介閱讀內容的確定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書,最優雅的媒介
“生活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