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汶口文化圈”研究
——兼論齊魯文化的源頭

2021-12-04 20:41隋云鵬
人文天下 2021年3期
關鍵詞:文化圈遺址文化

■ 隋云鵬

“大汶口文化圈”與大汶口文化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前者是地理空間概念,后者是文化形態概念,前者因后者而得名?!按筱肟谖幕Α笔侵敢源筱肟跒橹行?,大汶口文化向周圍覆蓋的廣大區域,包括魯北、魯西、魯南、豫東、皖北、蘇北、黃淮、海岱等地?!按筱肟谖幕Α蔽拿}悠久,創造了早期歷法、龜卜、文字、禮制、城市等光輝燦爛的文明,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淵藪、諸子百家的搖籃。

一、“大汶口文化圈”的文化源流

“大汶口文化圈”的文化源流歷史久遠、一脈相承、形態分明、年代連續,先后出現了后李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春秋戰國齊魯文化等文化形態。

后李文化因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齊陵街道后李官莊村后李遺址得名,距今約9000年至7000年,在淄博、濰坊、濟南、鄒平等地均有發現。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的西河遺址、小荊山遺址屬于后李文化,其中西河遺址距今約8400年至7700年,濟南市章丘區距離淄博市臨淄區約90公里。北辛文化因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官橋鎮北辛村北辛遺址而得名,距今約7400年至6400年,在淮安、棗莊、泰安、濟寧、濟南、濰坊等地均有發現,后來發展為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圈”第一個主要文化形態。大汶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岱岳區大汶口鎮大汶口村大汶口遺址得名,距今約6500年至4500年,主要分布于黃河下游魯北、魯西、魯南、豫東、皖北、蘇北等地,影響力波及渤海北岸、遼東半島等地,與紅山文化、崧澤文化、良渚文化等有著長期的密切交流,①參見金榮權:《先秦淮河文明的歷史地位》,《光明日報》2020年2月8日,第11版。形成了極具影響力的“大汶口文化圈”。大汶口文化中期,其文化因素西進至洛陽盆地的河南偃師地區,西南至皖北的安徽尉遲寺地區,直至潁水中上游、南陽盆地、洛河流域等地。②參見李新偉:《“華山玫瑰燕山龍”與“良渚琮壁海岱城”——蘇秉琦區系類型理論的新思考》,《南方文物》2020年第1期。大汶口文化時期,人類社會已經進入農業社會,但漁獵與采集經濟仍占較大比重,農業、畜牧業、制石工業、制玉工業、制陶工業發達,社會分化、私有制、文字等已經出現,見證了文明與國家從孕育、誕生到蓬勃發展的歷史跨越。

龍山文化是“大汶口文化圈”的第二個主要文化形態。龍山文化因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龍山村城子崖遺址得名,距今約4500年至4000年。在前期大汶口文化開拓的基礎上,龍山文化沿黃河流域一路西上,以山西省臨汾市襄汾陶寺——中央邦國為中心、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城子崖為東端橋頭堡、陜西省榆林市神木石峁為西端橋頭堡,推動黃河流域形成了較為統一的文化局面,為黃河流域大大小小、密布林立的城邦國家提供了第一個較為統一的文化形態。與龍山文化西上對應的歷史背景是夷夏聯盟,標志性事件是堯禪讓于舜,皋陶、伯夷等一批東夷杰出領導人在中央邦國發揮著重要作用。

龍山文化上承大汶口文化,下啟夏商周秦四系文化。距今約4000年,龍山文化衰落,繼承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的二里頭文化(夏文化)強勢崛起。與龍山文化先后衰落的還有良渚文化、后石家河文化等,對應的歷史背景是大禹治水,標志性事件是夏朝建立。堯舜禹時期的洪水泛濫可能是龍山文化、良渚文化衰落的主要原因,東夷也因此衰落下去,失去了主導中央邦國進程的實力。東夷是中原王朝出現后才有的概念,用以表述中原王朝東部的地理空間、文化形態、種族群屬、政權實體等。隨著西周的建立以及分封齊、魯、燕等國,東夷在種族群屬、政權實體上逐漸成為歷史。

距今約3900年至3600年,“大汶口文化圈”進入了岳石文化時期。岳石文化主要分布于黃河下游海岱、黃淮地區,受夏文化影響、擠壓,轉向泰沂山脈以東、江淮地區發展。與此對應的歷史背景是夷夏沖突,而太康失國、少康中興顯示這一沖突復雜激烈。商文化是從東夷文化中分化出來的,商湯滅夏后,商王朝創造了舉世公認的偉大文明,甲骨文、青銅器、大都邑、歷法、禮儀制度等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夏、商、周與東夷多次發生過重大沖突:“桀克有緡以喪其國,紂克東夷而隕其身”(《左傳·昭公十一年》);周公、成王征東,則滅掉了奄、薄姑等東夷大國,東夷諸國只剩下萊夷、淮夷尚有較大實力。

春秋戰國時期,“大汶口文化圈”除了齊文化、魯文化之外,還殘存著東夷文化。春秋中后期,“大汶口文化圈”還存在十幾個東夷小國。例如,位于山東的太昊(皞)氏后裔任、宿、須句、顓臾等,少昊(皞)氏后裔莒、郯、譚、費等;位于淮河中下游的少昊(皞)氏后裔徐、江、葛、黃、淮夷、鐘離、英、六、舒鳩等?!蹲髠鳌べ夜荒辍份d:“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以服事諸夏。邾人滅須句,須句子來奔,因成風也。成風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禮也;蠻夷猾夏,周禍也。若封須句,是崇皞、濟而修祀,紓禍也?!边@些東夷小國在幾千年的歷史風云中努力固守自己的文化傳統,詮釋著文明以止、守正創新的生動理念,發揮著文化多樣性的作用。例如,孔子曾見郯子而學之,既而告人曰:“吾聞之:‘天子失官,學在四夷’,猶信?!保ā蹲髠鳌ふ压吣辍罚?/p>

二、“大汶口文化圈”的文化創造

(一)早期歷法

東夷一系的太昊(皞)氏、少昊(皞)氏、顓頊、大舜等都對歷法有極高的造詣。東夷少昊氏崇拜鳥圖騰,“故紀于鳥,為鳥師而鳥名”(《左傳·昭公十七年》),而鳥形考古材料廣泛出現在北至遼河、南至江淮的廣大東夷區域。這些考古材料上的鳥形裝飾與太陽崇拜、歷法有關,“神鳥負天極”是常見的主題,焦家遺址出土的陶鬶也是模擬三足烏的神鳥形象。①參見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等:《濟南市章丘區焦家遺址2016~2017年大型墓葬發掘簡報》,《考古》2019年第12期。紅山文化、商文化都有鴟鸮(貓頭鷹)崇拜的習俗,《詩·商頌·玄鳥》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而甲骨文中的“商”字也象征“鴟鸮銳目”。鴟鸮(貓頭鷹)等鳥圖騰的實質是歷法標志物,“于是,我們看到了隱藏在神話語源中的秘密是:玄鳥-鴟鸮-帝嚳-冬至-北方-子位-昴星-有娀氏-先商歷法-農業保護神-太陽”②孫新周:《鴟鸮崇拜與華夏歷史文明》,《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5期。?!叭斩绦顷摹保ā渡袝虻洹罚?,指出了鴟鸮與歷法的內在聯系。歷法是建立在天文學和數學基礎上的,“大汶口文化圈”的天文數術長盛不衰,也為八卦、河圖、洛書、《歸藏》《周易》等,以及儒家、道家宇宙論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條件,奠定了中華文化的宇宙觀、辯證法和形而上思維。

(二)早期龜卜

大汶口文化中的龜靈崇拜上承河南舞陽賈湖文化,北接紅山文化,南啟安徽含山凌家灘龜卜文化,推動原始八卦文化走向成熟。距今8000多年的河南舞陽賈湖大墓中的骨規形器、骨律管等,可能是用于觀象授時的天文工具;裝有石子、刻有符號的龜甲,則與原始龜卜和八卦象數有關。焦家遺址發現了龜甲器1件,該龜甲器“位于墓主兩脛骨之間。分為背甲和腹甲兩部分,兩者扣合而成。背甲可見打磨痕跡,下半部有6個單面鉆的小圓孔,三個一列,兩兩相對。小圓孔外徑0.3~0.5厘米,內徑0.3~0.4厘米。龜甲內置7顆小圓珠,其中5顆為蚌珠,2顆為石珠,均由人工打磨而成。小圓珠長徑1.2~1.5厘米,短徑0.7~1.0厘米。龜甲長15.4厘米、寬10.4厘米”③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等:《濟南市章丘區焦家遺址2016~2017年大型墓葬發掘簡報》。。

焦家遺址發現的龜甲器與凌家灘遺址發現的玉龜玉版制作方式極為相似。馮時先生表示,安徽含山凌家灘玉龜玉版上的特殊八極圖形(洛書),在太行山以東廣泛出現,而在太行山以西至今未見。這種特殊八極圖形(洛書)是立體圖像,由內而外是天極、八方、四維和兩重天,與龜甲共同組成了天圓地方的宇宙體系。

龜卜文化開啟了中國傳統社會的龜策傳統,《史記·龜策列傳》載:“自古圣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涂山之兆從而夏啟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庇衷唬骸奥劰盼宓?、三王發動舉事,必先決蓍龜?!庇衷唬骸叭醍慅?,五帝殊卜?!?/p>

(三)早期文字

大汶口文化中的陶器刻符上承河南舞陽賈湖刻符、安徽蚌埠雙墩遺址陶器刻符,下連山東鄒平丁公陶器刻符、安徽蒙城尉遲寺陶器刻符,與文字起源密切相關。丁公龍山文化時代陶片為泥質磨光灰陶,“長4.6~7.7厘米,寬約3.2厘米,厚0.35厘米。文字刻于陶片內面,其上現存5行11個文字,除右起第一行為3個字外,其余4行每行均為2個字。此外,在陶片左上角有一刻劃較淺的符號,有的專家認為這也是一個文字。如是,則共有12個字。陶片左下角還有一刻劃短線,向下伸出了陶片之外。綜觀這些刻字,筆畫比較流暢,個個獨立成字,整體排列比較規則,刻寫也有一定章法,顯然已經脫離了刻劃符號和文字畫階段”①欒豐實:《丁公龍山城址和龍山文字的發現及其意義》,《文史哲》1994年第3期。。而且,“刻字全文很可能是一個短句或辭章,記載著某種特定的內容。因此,田昌五和張學海等先生將其稱為‘陶書’,以示它與此前的大汶口文化單個圖象文字的區別。從而表明,龍山文化時期已進入用文字記載歷史的階段”②欒豐實:《丁公龍山城址和龍山文字的發現及其意義》,《文史哲》1994年第3期。。馮時先生認為,山東丁公龍山時代文字屬于東方夷(彝)文字系統,與西方夏文字系統并立。因此,從東夷分化出來的商朝能夠發展出甲骨文這樣成熟的文字,里面有著悠久深厚的歷史淵源。

(四)早期禮制

焦家遺址、城子崖遺址的棺槨制度是后世禮制的重要源頭,“就發現的20多座大型墓葬而言,一個最突出的特點是棺槨俱全,有重槨一棺和一槨一棺兩種情況,其時代基本涵蓋墓地始終”③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等:《濟南市章丘區焦家遺址2016~2017年大型墓葬發掘簡報》。。而且經統計,“焦家遺址墓地目前發現的葬具使用率已超過60%,這在同時期墓地中較為少見”④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等:《濟南市章丘區焦家遺址2016~2017年大型墓葬發掘簡報》。。焦家遺址、城子崖遺址出土的鼉鼓、黑陶是當時的重要禮器,焦家遺址已經出現了制作技藝高超的黑陶。

到了龍山文化時代,城子崖的蛋殼黑陶制作工業已經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業。大汶口文化西進以及以黑陶為代表的龍山文化統一黃河流域,形成“禮出東方”的文化影響力。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對應著五帝時代,《史記·五帝本紀》認為“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傳統文化核心內涵“德”的出現,是當時禮制盛行和“禮出東方”的真實反映。不僅如此,后世《尚書》《論語》《中庸》等傳統典籍的確將虞帝之“德”作為儒家思想的源頭與核心內容,同時,《老子》對“德”也有重要論述,共同奠定了中華文化的人生觀、價值觀。

(五)早期城市

大汶口文化代表性遺址有章丘焦家、泰安大汶口、莒縣陵陽河、蒙城尉遲寺、滕州崗上等遺址,其中焦家遺址是目前發現的海岱地區最早的都邑性遺址,制石、制玉、制陶等工業發達,階級分化嚴重,“大墓中隨葬品數量最多可達70件,常見玉鉞、玉鐲、骨雕筒、陶高柄杯、白陶鬶、白陶背壺、白陶杯和彩陶器等”⑤山東大學考古學與博物館學系等:《濟南市章丘區焦家遺址2016~2017年大型墓葬發掘簡報》。。山東省棗莊市滕州市東沙河街道陳崗村崗上遺址,是海岱地區面積最大的大汶口文化城址。龍山文化時代諸城林立,“按這一分布規律和龍山文化遺址現狀,在山東省的范圍之內,龍山城址至少應有20座以上”①欒豐實:《丁公龍山城址和龍山文字的發現及其意義》,《文史哲》1994年第3期。。也就是說,在濰坊、淄博、濟南、聊城一線,大約每隔幾十公里應有一座龍山文化城址,反映了當時“執玉帛者萬國”的盛況,可稱之為“山東龍山文化城市帶”?!吧綎|龍山文化城市帶”至今仍是山東主要的城市帶、經濟帶、文化帶,反映了四五千年前先民選擇城址的科學性。

三、“大汶口文化圈”的文化地位

根據現有考古學資料、古文獻資料,至少從一萬年前開始,“大汶口文化圈”一直是中國的文化樞紐,并多次成為中國的文化中心,它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淵藪,孕育了諸子百家。

(一)中國的文化樞紐

“大汶口文化圈”位于中國東部大平原南北與東西的核心地帶與十字路口,水網密布、物產豐富、人民眾多,是紅山文化等南下、凌家灘文化與良渚文化等北上的交匯地和中轉站。它們與大汶口文化互相交流交鋒交融,形成了更為先進的龍山文化,并以“大汶口文化圈”為基地西進,這一路線也是以后歷代中國革命路線圖的模板。根據現有考古學證據,尤其是從以玉豬龍為代表的玉器文化的起源和傳播來看,遼西地區乃至更遙遠的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小南山地區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而浙江義烏橋頭、蕭山跨湖橋等遺址出土了迄今為止最早的陰陽爻卦畫符號、數字卦象符號,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發源地。因此,在石器時代,中華文化存在著從小南山、遼西南下“大汶口文化圈”,從上山、良渚北上“大汶口文化圈”的現象。

遼西牛河梁女神廟對應著女媧崇拜,紅山文化南下對應的歷史背景是黃帝征蚩尤;中原王灣三期文化與山東龍山文化南下,則與后石家河文化衰落密切相關,對應的歷史背景是“禹征三苗”;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涂山南麓禹會區禹會村龍山文化遺址,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區發現的規模最大的龍山文化時代城址,對應的歷史背景是“大禹治水”“禹會涂山”?!按筱肟谖幕Α币詽袅饔驗楹诵?、河淮流域為外圍,通過泗水(以及后世的大運河)溝通黃河、濟水、淮河,圈內陸路、水路交通便利、四通八達,為文化的交流傳播提供了有利條件。大舜時期,這里已經成為著名的“天下之中”。春秋戰國時期,齊魯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吳越文化等也于此匯集,為孔子創辦私學、齊國設立稷下學宮奠定了基礎。

(二)中華傳統文化的淵藪

“大汶口文化圈”的禮制傳統和“德”的觀念孕育了儒家思想,“大汶口文化圈”的天文術數傳統則孕育了道家哲學?!案鶕陸饑駮短簧返难芯?,可明道家哲學的思辨基礎實在于宇宙生成論及天文數術思想,老子借宇宙生成論思辨出玄虛的‘無’,又據太一行九宮的天文觀創立了無名可名的‘道’,而淮水流域深厚的天文數術傳統無疑為這一哲學體系的誕生準備了條件?!雹隈T時:《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與制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第503頁。東夷龍文化孕育了《易經》。太昊(皞)氏與龍有關,“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左傳·昭公十七年》)。距今8000年至7600年的興隆洼文化豬首龍,距今7400年至6700年的趙寶溝文化三靈陶尊,以及距今6500年至5000年的紅山文化C 型玉雕龍,實證東夷的龍文化歷史悠久、一脈相承。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商文化以及良渚文化繼承了遼西地區蜷體玉龍的文化傳統,而豬首蛇身的蜷體玉龍實質上是東方蒼龍星宿的藝術表達??梢?,伏羲、女蝸人首蛇身的形象有著真實的考古學支撐。

聞一多先生在《周易義證類纂》中對東方蒼龍星宿與歷法、《周易》的內在聯系有一段精彩論述:

《乾卦》言龍者六(內九四“或躍在淵”雖未明言龍,而實指龍),皆謂東方蒼龍之星,故《彖傳》曰“時乘六龍以御天”也?!妒酚洝し舛U書正義》引《漢舊儀》:“龍星右角為天田?!本哦耙婟堅谔铩?,田即天田也?!墩f文》:“龍,……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币嘀^龍星。九五“飛龍在天”,春分之龍也。初九“潛龍勿用”,九四“或躍在淵”,秋分之龍也?!妒酚洝ぬ旃贂罚骸皷|宮蒼龍房心,心為明堂,大星天王,前后星子屬。不欲直,直則天王失計?!笔驱堄挥?,曲則吉,直則兇也。上九“亢龍有悔”,用九“見群龍無首,吉”,亢有直義,亢龍猶直龍也。群讀為卷,群龍即卷龍?!兑住妨x與《天官書》相會?!肚浴匪越蕴煜?,所謂“仰則觀象于天”者是矣。

可見,東方蒼龍星宿是《周易》,尤其是乾坤兩卦研究的主要對象?!吨芤住は缔o上》曰:“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兑住凡豢梢?,則乾坤或幾乎息矣?!敝档米⒁獾氖?,二里頭遺址至今未發現蜷體玉龍。

(三)諸子百家的搖籃

在中國的“軸心時代”,諸子百家興起,誕生了孔子、孟子、老子、莊子、墨子、孫子、荀子、管子等一批中國思想文化巨人,他們的誕生地和主要活動地均位于“大汶口文化圈”。這絕非偶然,事實上,如前所述,他們的學說、活動范圍與“大汶口文化圈”的獨特人文傳統和地理位置密切相關。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根系、齊魯文化的源頭,而且龍山文化是黃河流域第一個較為統一的文化形態,是黃河文化的主根系,與夏商周秦四系文化有著密切關系。

西周建立后,“大汶口文化圈”主要有周文化、商文化、東夷文化等。魯國分封后,魯國統治者用周文化對魯地進行了大規模改造,因此,魯文化是周文化與商文化、東夷文化融合的產物?!棒敼葜跏芊庵?,三年而后報政周公。周公曰:‘何遲也?’伯禽曰:‘變其俗,革其禮,喪三年然后除之,故遲?!保ā妒酚洝斨芄兰摇罚┛梢?,魯文化重宗法血緣,主要發展為儒家文化,成為中國傳統社會的主流學說和指導思想。齊國分封后,齊國統治者則對齊地原有商文化、東夷文化做了較大保留?!疤喾忪洱R,五月而報政周公。周公曰:‘何疾也?’曰:‘吾簡其君臣禮,從其俗為也?!保ā妒酚洝斨芄兰摇罚┛梢?,齊文化重清靜無為,主要發展為道家文化。

所以,“大汶口文化圈”內的諸子百家不是突然興起的,而是有著宏大的歷史背景和深遠的文化淵源。春秋末期,隨著周王室的衰落,知識開始從統治集團手中轉移到知識分子手中:孔子在曲阜創辦私學、編定六經、創立儒家學說,有弟子三千余人;齊國在臨淄創辦官學,設立稷下學宮,聚天下賢士,綿延一百五十余年,共同推動諸子百家思想爭鳴、平等并立、學術自由,創造了中華文化的繁盛時代,“大汶口文化圈”也再次成為中國的文化中心。

猜你喜歡
文化圈遺址文化
考古學家怎樣發現遺址?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西域門戶——兩關遺址
遼上京遺址
誰遠誰近?
圈里事兒
千年遺址 追尋炎帝足跡
人民論壇(2016年27期)2016-10-14
銅鼓文化圈的演變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