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業者的“壓力—倦怠”效應分析
——以江浙滬為例

2021-12-22 08:36章曼娜王佳桐
青少年研究與實踐 2021年4期
關鍵詞:韌性創業者負荷

章曼娜,王佳桐

(1.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紹興 312000;2.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浙江 紹興 312000)

引 言

新冠肺炎疫情不僅對國內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而且對大學生就業市場產生重大沖擊[1]。2021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909萬,再創新高,就業形勢十分嚴峻。2021年3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深入組織實施創業帶動就業示范行動的通知》,將高校畢業生作為重點人群,實施社會服務領域雙創帶動就業、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校企行”、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精益創業帶動就業等四項專項行動,力爭在創業帶動就業工作中發揮示范作用。然而,疫情導致的各種影響仍在延續,如有些大學生的創業熱情銳減,對原創業項目表現出擔憂情緒[2]。疫情后,大學生對創業風險規避更加趨于保守,公招公考和考研考博失利后復考意愿較往年更為強烈,更多大學生的就業期待是流向體制內單位[3],導致大學生創業內生力不足。因此,本文致力于分析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業壓力對創業倦怠的影響機制,為緩解大學生創業倦怠心理、提高創業動力提供有效參考。

后疫情時代,國內經濟進入復蘇階段,但是疫情的反復和小范圍爆發,使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對人民的生產、生活和消費產生持續影響。創業過程也因此充滿了不確定性和挑戰。為了確保創業項目的持續經營與發展,創業者必須快速從不利影響中恢復并積極應對,需要一種在逆境中恢復的能力,這就是創業韌性。創業韌性研究可以解釋為什么有些大學生可以更好地面對環境帶來的變化和挑戰[4],因而有必要運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究創業韌性在創業壓力和創業倦怠之間的作用機制,從而深入挖掘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業的解壓路徑,幫助其更好地成長與創新。

一、文獻回顧及假設

(一)創業壓力

創業壓力是指創業者在創業的過程中處理問題的能力與具體的創業要求之間不相匹配所導致的反應[5]。學者們從不同角度對創業壓力源進行了分類。早期學者大多根據個人需要將其分為成就需要、權力需要和發展/歸屬需要[6]。后期學者進一步歸納后,從角色壓力角度出發,將其分為角色沖突、角色模糊和角色超載三個維度[7]。國內學者在國外已有研究的基礎上對創業壓力進行拓展,以韋雪艷[8]為代表,她主要將創業壓力分為創業卷入、競爭強度、知識儲備、資源需求和管理責任五方面。其成果被應用于大學生、民營企業家的創業壓力研究[9-11],但鮮有實證研究,研究結論的適用性也有待進一步驗證[12]。

有學者統計,疫情影響下我國高校大學生的創業壓力主要來自缺乏啟動資金、技術支持、創業伙伴、創業場地以及有力指導等因素[3],為本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理論指導基礎。結合韋雪艷和Williams[13]的創業壓力源研究,本研究將后疫情時代的創業壓力分為工作負荷、競爭強度、知識儲備、資源需求和管理責任五方面。工作負荷指創業中因疫情導致的環境變化需要加強工作負荷、加長工作時間及加快節奏產生的刺激;競爭強度是創業者感知到的疫情環境下,競爭環境和競爭激烈程度增加的刺激;知識儲備是創業者由于后疫情時代的新知識缺乏和知識阻礙產生的刺激;資源需求是在疫情影響下,創業者在創業場地、資金技術等資源獲取時感知的環境刺激;管理責任是創業者在員工或合伙人吸引、保留和激勵時感知到的環境刺激。

(二)創業壓力與創業倦怠

創業倦怠的概念來源于職業倦怠,是持續消極創業壓力狀態的結果,是個體與創業環境交互作用的結果之一[14]。普遍適用的職業倦怠(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概念包括情感枯竭、去個性化和低成就感三個維度。情感枯竭是創業者感知所具備資源不足以應付所處環境而產生的情感損耗。去個性化表現為創業者在創業過程中與人疏離,對別人冷漠和冷淡。低成就感表現為創業者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負面評價,感到自己無法勝任工作。

倦怠是職業中持續壓力的結果,是創業者關注的重要方面。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業壓力導致創業倦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高強度的工作、激烈的競爭、資源的缺乏(如資金短缺等) 、知識更新不足,以及人際支持缺乏等,這些壓力不斷從身體與精神層面侵蝕創業者,致使創業者對創業行為形成低自我評價[9]。(2)為了解決創業壓力,創業者會持續投入自身資源,當資源無法再匹配創業需求時,會加速資源的損失,造成“喪失螺旋”效應[15],導致創業者加速創業情緒衰退。后疫情時代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環境的不確定性,使得掌握新知識、新資源的難度加劇,進而導致創業情緒的損耗和低成就感的產生。研究證明,創業者的創業壓力會消耗創業者的精力,帶來疲倦情緒[16]??梢?,疫情危機導致的大學生創業壓力會引發個體的負面情緒,進一步導致創業倦怠。由此,本研究假設:

H1a~e: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和管理責任分別對創業倦怠中的情緒枯竭有正向作用。

H2a~e: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和管理責任分別對創業倦怠中的去個性化有正向作用。

H3a~e: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和管理責任分別對創業倦怠中的低創業成就感有正向作用。

(三)創業韌性的影響機制

創業韌性是在面對創業逆境、壓力和不確定時,個人有效運作的能力[17],是一種恢復能力[18]。已有研究驗證了創業者的韌性在突發事件,如經濟危機[19]、戰爭背景[20]面前顯得尤為重要。那么在后疫情時代,許多受到沖擊的創業企業仍處在緩慢恢復期,創業者的韌性自然是不容忽視的。根據特質激活理論,適宜的外部情境會激活個體的內在特質。當大學生創業者遇到創業壓力和挫折時,有些個體能快速激活自身的韌性,能快速有效地從充滿壓力的經歷中得到反彈;而有些個體創業者韌性不足,在面對疫情帶來的創業壓力時,不能激活自身的反彈和修復力,進而導致較低的創業績效和創業情緒。Monllor[21]等人把創業韌性看成是盾牌,能保護創業意向免受創業失敗的負面影響,使得創業者能保持較高的創業意愿。根據創業韌性在創業壓力與創業倦怠之間的關系,本研究假設:

H4a~e:創業韌性分別在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管理責任與情緒枯竭之間起到反向調節作用。

H5a~e:創業韌性分別在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管理責任與去個性化之間起到反向調節作用。

H6a~e:創業韌性分別在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管理責任與低創業成就感之間起到反向調節作用。

二、研究設計與測量

(一)問卷編制

本研究關鍵變量均采用已有的管理學成熟量表,以保證問卷良好的信度和效度。根據韋雪艷和王重鳴編制的大學生創業壓力量表,從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和管理責任五方面著手,結合對10名大學生創業者的訪談結果和后疫情時代背景對量表做了一些內容調整,共編制16個題項。采用同樣的方法編制創業倦怠量表,根據Maslach的職業倦怠問卷,測量情感枯竭、去個性化和低創業成就感三個維度,結合后疫情時代背景共編制12個題項。創業韌性變量在Fatoki問卷基礎上編制。問卷采用Likert五分量表,從1至5分別表示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

通過初測和3位專家的幫助,筆者進一步檢驗問卷題目在代表性、區分度、簡潔性和準確性方面的質量,對一些問卷題項進行修改,并刪除一些題項,形成最終的正式問卷。

(二)樣本與數據收集

本次調研對象是江浙滬大學生(在校生或畢業五年內的學生)創業者,采用典型調查法,通過教師和學生推薦,進行網絡調研和實地調研。主要集中于高校創業園、城市眾創空間和創業孵化基地,對創業主要負責人進行調研。共計發放問卷438份,回收有效問卷385份,有效回收率87.9%,其中男生196人(50.9%)、女生189人(49.1%);浙江省大學生創業者256人(66.5%)、上海55人(14.3%)、江蘇74人(19.2%);家人中具有自我雇傭背景的168人(43.6%)、家人中不具有自我雇傭背景的217人(56.4%);大學生創業年限低于1年的210人(54.5%)、1至5年的123人(31.9%);創業的主要行業包括零售行業(主要為電商)69人(17.9%)、服務業68人(17.7%)、農業42人(10.9%)、自媒體40人(10.4%)和制造業40人(10.4%)等;所在團隊核心成員人數有1—3人的201人(52.2%)、在4—8人團隊中的138人(35.8%)、在9人及以上團隊中的有46人(12.0%)。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年限普遍不長,創業行業比較分散,主要以小型團隊形式開展創業。

(三)統計方法

本研究數據統計采用SPSS24.0和AMOS24.0軟件進行分析,包括對創業壓力、創業韌性和創業倦怠變量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使用Pearson法對變量進行相關分析,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法檢驗創業韌性在創業壓力與創業倦怠之間的調節作用。

三、數據分析

(一)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驗證性因子分析

對樣本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發現,創業壓力總體KMO值為0.899,說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進一步探究發現可抽取5個主成分因子,分別為工作負荷、競爭狀況、資源需求、知識儲備和管理責任。旋轉后所有因子的載荷都大于0.70,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 α)為0.91,共計可解釋82.81%的變異量。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創業壓力的五個因子擬合指數是CMIN/DF=2.29,RMR=0.04,GFI=0.94,CFI=0.98,TLI=0.97,RMSEA=0.05,說明整體測量結構有較好的擬合性。

對創業倦怠的測量題項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發現,總體KMO值為0.914,說明可以進行因子分析,抽取后產生3個主成分因素:情緒枯竭,去個性化和低創業成就感。旋轉后三個因子載荷都大于0.80,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4,共計可解釋89.17%的變異量。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創業倦怠三個因子擬合指數是CMIN/DF=2.38,RMR=0.02,GFI=0.93,CFI=0.98,TLI=0.98,RMSEA=0.06,說明整體測量結構有良好擬合性。

創業韌性的測量題項總體KMO值為0.96,因子載荷都大于0.90,內部一致性系數為0.98,共計可解釋84.74%的變異量。驗證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其擬合指數為CMIN/DF=3.07,RMR=0.01,GFI=0.96,CFI=0.99,TLI=0.98,RMSEA=0.07,具有良好擬合度。

(二)相關分析和描述性分析

本研究的三個變量各維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如表1所示,各個維度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關系,初步驗證了變量之間的作用關系,且相關系數都小于該變量AVE值的平方根,表明各個維度間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

表1 變量相關維度間的相關性分析(N=385)

(三)回歸分析

根據表2可知,創業壓力中各個維度對情感枯竭、去個性化和低創業成就感具有不同的預測作用。其中,工作負荷、資源需求、管理責任對創業中的情感枯竭有顯著正向作用;工作負荷、競爭狀況、管理責任對創業中的去個性化有顯著正向作用;工作負荷、競爭狀況、知識儲備對低創業成就感有顯著正向作用。因此,假設H1a、H1c、H1e、H2a、H2b、H2e、H3a、H3b、H3d成立。

表2 創業壓力對創業倦怠的回歸分析(N=385)

(四)調節效應分析

本研究采用層次回歸分析法驗證創業韌性在創業壓力和創業倦怠各個維度之間的調節效應。如表3所示,主效應分析結果顯示,工作負荷(β=0.28,p<0.001)、創業韌性(β=-0.24,p<0.001)與去個性化顯著相關;交互作用結果顯示,工作負荷,創業韌性(β=-0.28,p<0.01)與去個性化顯著負向相關,且回歸方程的決定性系數增量也達到顯著水平(F=5.89,p<0.05),說明創業韌性在工作負荷與去個性化之間存在負向調節作用。同理,也驗證創業韌性分別在競爭狀態、管理責任和去個性化之間起到顯著負向調節效應,因此,假設H5a、H5b、H5e成立。

表3 創業韌性在創業壓力和創業倦怠之間的調節效應檢驗(N=385)

四、研究結論及應用

(一)研究結論

本研究不僅檢驗了創業壓力的五維度模型對大學生創業者的適用性,也分析了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業壓力的現狀及其對創業倦怠的影響。研究結論如下:第一,后疫情時代大學生創業壓力依次為:知識儲備>資源需求>工作負荷>競爭狀況>管理責任,其中大學生創業壓力最大的是知識儲備不足。后疫情時代,經濟環境大變動導致學生對創業知識的需求與創業指導供給出現不匹配。資源需求是大學生創業的第二大壓力。疫情加劇了大學生創業的“融資荒”“場地荒”“技術荒”“人脈荒”也加劇了大學生創業的工作負荷,增加了工作強度。疫情加劇了大學生創業的競爭狀況、管理責任、對創業前景的迷茫態度,增加了尋找創業伙伴和員工的困難。第二,創業壓力總體上對創業倦怠有正向加劇作用,其中在創業的工作負荷、對資源的需求、管理責任上壓力明顯,加劇了情緒枯竭。工作負荷、競爭狀況和管理責任顯著加劇了去個性化。工作負荷、競爭狀況和知識儲備也降低了創業成就感。這與此前韋雪艷等人的大部分研究結論[6]一致。后疫情時代的復雜環境加劇了大學生創業的“融資荒”“場地荒”“指導荒”“知識荒”“產品渠道荒”等,使得創業困難重重,加劇了學生的消極情緒,表現出創業的勞累和疲憊。第三,大學生自身的創業韌性發揮了一定的調節作用,減緩了疫情帶來的工作負荷、競爭狀況、管理責任壓力對去個性化的加劇作用。創業韌性能促進大學生創業者進行自我調整,從而克服疫情帶來的部分創業壓力。創業韌性高的個體能更加樂觀地對待困難,更容易充分整合資源開展創業活動[22]。

(二)啟示

疫情對世界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一般大學生創業主體體量比較小,抗壓能力差,同時還面臨社會經驗不足、缺乏專業技能支撐、社會網絡資源不足等重重困難,疫情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進而增加了其創業壓力。要大力支持大學生創業,減少其創業倦怠感,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建設“數智化”創業平臺。疫情導致高校創業園關閉、社會孵化器入駐困難,線下實體經營面臨巨大考驗,建議推動“數智化創業園”建設,突破創業時空的限制。應由政府相關部門牽頭統籌,高校等配合協調,整合區域內各大高校創業園、各類城市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平臺,建立數智創業園管理平臺,形成包括綜合服務、產業對接、融資渠道、人才對接、創業指導、監測評估、互助共享等在內的線上服務模塊,通過云創業模式緩解疫情導致的資金、場地、人員等創業資源和指導培訓緊缺的問題。

“數智化創業園”可對接政府一站式服務,引入稅務、工商、法務等職能,提供便利注冊、稅務支持、政策信息等服務。對接高校資源,開展線上創新創業教育,完成技術研發、管理運營等方面的專業化指導,同時可實現招賢納士,吸引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創業項目,解決人才缺乏難題。建立行業企業接洽平臺,打通大學生創業項目所需的上下游資源和渠道,促進創業者互聯互通,積累行業人脈。鏈接社會資源成立“云融資”模式,建立融資循環機制,實現創投網絡化,使創業項目眾籌或天使投資更加便捷,緩解融資難問題。此外,也要實現高校創業園和社會孵化器的內部資源整合,令創業者在線上了解創業場地信息,完成場地申請,探索建立高校創業基地與社會孵化器的多級銜接機制,施行分級孵化,引導大學生從校園創業走向社會創業。

2.加強“精細化”創業指導。面對大學生創業者在知識儲備上的壓力,創業指導應該從“粗放化”向“精細化”轉型。高校應提升創業教育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如開設加強班,進行一對一定向指導,開發具有大學生特色的線上創業培訓課程體系,形成“菜單化”課程,創業大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創業課程,尋求專業課程老師的指導和幫助。開設線上云指導,在一對一指導的同時開展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評估檢測,發現大學生創業中的難點和痛點,并及時給予線上反饋和幫助。

面對其他創業壓力,政府應該通盤考慮,在營造公平競爭的優良環境、完善大學生創業平臺、推出創業政策支持等方面積極發揮作用,從而確保大學生創業者在從創意到市場或者社會的整個鏈條能夠暢通無阻。此外,要監督各類創業孵化平臺的標準化、規范化和精細化管理,依托政府力量通過培訓會、接洽會等方式對接項目資源,提供法律、稅務、工商等精準化指導,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全程服務。

3.完善創業韌性培養機制。創業韌性能減緩疫情對創業倦怠的負面影響,因而創業韌性培養是解決創業壓力的關鍵之一。一是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應加強學生風險管理意識,令大學生正確面對疫情帶來的創業壓力,冷靜思考,從容應對,要有突破思維,化危機為轉機。雙創教育同時要滲透不怕苦、不退縮的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堅韌的創業精神。二是重視榜樣的力量,通過成功經驗的分享,啟發大學生進行創業思考和經驗總結,從榜樣身上汲取力量。三是重視教師、家長和朋友的引導作用,多給予創業大學生積極的鼓勵和支持。也要注重大學生創業過程中的心理引導工作,提高大學生的承壓能力,使其形成良好的創業心理品質。四是將失敗案例引入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營造寬容失敗、鼓勵創業創新的環境。增加心理修復課程,幫助大學生更好調節創業失敗的負面情緒。

(三)研究局限與展望

本研究在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的基礎上,對大學生創業壓力和創業倦怠研究做了有益補充。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一是樣本更多集中在長三角初創業大學生樣本中,未來研究需要在更廣泛區域的大學生創業群體中驗證。二是本研究僅以橫截面數據作為實證檢驗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該數據不具有動態變化性,未來研究可在縱向層面研究大學生創業壓力和情緒變化。三是創業壓力與創業倦怠之間的關系比較復雜,可能還存在其他影響因素的中介作用或調節作用,未來的研究可以繼續探究,進一步完善該研究模型。

猜你喜歡
韌性創業者負荷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人造革合成革拉伸負荷測量不確定度評定
3項標準中維持熱負荷要求對比分析
強化糧食供應鏈韌性
郭江濤:一個青年創業者的“耕耘夢
Opening flexible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energy systems: A review of flexibility for the modern power system
房地產市場韌性猶存
讓創業者贏在起跑線上
互聯網創業者
笑中帶淚的韌性成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