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課堂”視域下高校黨史教育進課堂模式分析

2021-12-29 12:13印敏惠
科學咨詢 2021年38期
關鍵詞:同構黨史思政

印敏惠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常德 415000)

融學習、認知、體驗及交流于一體的高校黨史教育“行走課堂”教學模式是在受規模限制、時間約束的課堂教學環境不能精準施教的條件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如何做到理論與實踐統一、課內與課外結合、校內與校外整合的教學探索之舉?!靶凶哒n堂”作為社會實踐教學的一種,是指根據學生自身發展和社會需求,按照課程教學內容和目標,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下,帶領學生走出課堂,深入社會,讓學生通過感覺器官親身體驗和感受社會這個大“課堂”能夠賦予自己的東西,獲得直接經驗,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式,[1]其最大優勢是在邊走邊看邊聽中推進思政教學的理實一體化。

一、“行走課堂”與黨史教育之間的聯系紐帶

一堂“金課”的最大特色在于“融合”,其主要體現在師生融合、理實融合、地域融合,而黨史教育最大特色則在于更要跨越時空距離,實現“近”與“今”的融合。凡是把教學內容和社會認知割裂開來的教學,無論其他方面諸如信息化手段、教學方法、教學策略運用得多么恰當都不可能真正實現教學立德樹人的目的。而要真正讓學生們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中了解歷史、了解黨的奮斗歷程,親身感受黨的偉大,就必須建立好“行走課堂”與黨史教育之間的聯系紐帶。

(一)“行走課堂”運用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想性、理論性、政治性特征加上黨史知識教育的歷史性決定了即使在教學方法不斷創新的背景下,比如,采用思維導圖教學法、問題鏈教學法、PBL教學法等,都難以擺脫單一地思政小課堂教學所帶來的諸如課堂沉悶、乏味、主動性和活潑度不強的弊端。所以應打開視野,變換“進課堂”之“進”的思維角度,“進”不僅指把專家、學者等教學的主導者“請進來”,也還包括“走出去”,把課堂搬到原生場景,請事件的經過者、見證者、感悟者們這批特殊的群體與思政教師同授課,在師生、生生間的思考、討論中發現問題、解答迷惑,從而形成對知識的自我認知架構。

“行走課堂”的構建是立足于高職學生的學情分析、學態發展及認知規律,深度挖掘本地紅色資源,融看、聽、思、議等于一體,充分調動學生的感覺、視學、聽覺等全身心,從而聚焦于課堂教學內容,最大化地調動起教師教的主導性與學生學的主體性有機結合。

(二)黨史教育進課堂的特征表現

基于對黨史教育知識的客觀分析,為開發本地紅色資源開展行走課堂也提供了可行性。黨史教育課程進課堂因為其內容的不可回溯性、主體的多重性、載體的單一性等特征,決定了僅僅通過講解、圖片或視頻的觀看是沒法進行有效課堂建構的,而應當在體驗性、還原性地深度挖掘中形成對黨史知識的理解,并在與當地的見證者中開啟“近”與“今”的對話。在黨史知識的挖掘中,由于知識結構與學生所處時代背景的差異,應盡可能找到與學生所處時代相通的話語體系,并且在構建知識體系中,還要考慮專業因素,把教科書黨史知識與新時代所學專業知識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這本大書融為一體,促進價值性與知識性相統一、政治性和學理性相統一,所以在多師同構課堂中,歷史的幸存者及原生居民、專業教師等等都是思政老師同構課堂的最好助手。

鑒于“行走課堂”的體驗性特征與黨史教育的歷史性特征,因此,建立起二者之間同構課堂的聯系紐帶,那就是思政老師與原生居民(至少是歷史事件的見證者或感悟者)在挖掘本地紅色資源中進行體驗式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理實一體化教學。

二、運用“行走課堂”開展黨史教育的實例分析

在黨史教育中打造“行走課堂”,其最大的優勢在于能夠深度挖掘紅色資源為教學服務,促進黨史知識教學與實踐感知有機結合,突破黨史知識教育進課堂“知行不一”的困境,切實提高黨史教育的入腦、入心、入信、入行[1]。

(一)延伸“行走課堂”的時空性

在建立起構建“行走課堂”的聯系紐帶后,考慮到“行走課堂”教學的時間、空間的局限性,還有必要開展線上的虛擬“行走課堂”。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發揮教師教育教學的引導作用,提高學生自主參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緊抓第一課堂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第二課堂理論社團活動、第三課堂社會實踐三個課堂。[2]實際上以上三個從微觀到中觀再到宏觀的課堂并不能割裂開來,是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把他整合為一個課堂,即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行走課堂”。一方面,延長線下教學的時空性,另一方面,提升黨史教育知識“進課堂”的靈活性,可以促進學生把零散的學習時間化零為整,在新媒體教學背景下,與“智慧樹”平臺聯手,以“站起來”“富強起”“強起來”三個時間段為緯,以“典型人、典型事、典型會”三個內容為經,同構虛擬仿真體驗教學,打造以歷史發展進程為線索、以宏觀黨史大事件與微觀黨史大事件為板塊的線上體驗式教學內容,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既能夠充分發揮本地紅色資源服務本地教學的需要,又能彌補線下“行走課堂”在時間、空間上的不足。

(二)拓展“行走課堂”的運用度

思政課“要以透徹的學理分析回應學生,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3]而要讓學生在黨的百年歷程中知史明理,知史愛黨,堅定跟黨走的信念,則在課堂革命中“進課堂”應“進”與“出”相結合,“行走課堂”應“線下”與“線上”體驗相整合,才能有力推進黨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所以在研究中選取了常德市楓林口村文甲起義策源地進行了“行走課堂”教學模式的打造。

1.課前,首先,我們邀請了文甲起義策源地楓林口村的村支部書記一起備“行走課堂”教學,由他們提供了文甲起義發生的背景、詳細過程及對當時革命形勢的影響等教學必備資料,然后由思政教師根據黨史教學內容“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專題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解析與整理,并把分散后的知識點體系交由黨史專干、思政教師組成的集體備課小組進行檢驗,設置好學生課前準備任務,把任務發送到線上課程的討論互動平臺,由后臺統計出學生所需、所惑,并在課中展現課前準備任務。

2.課中,由黨史專干、革命原生居民及思政教師開展三個環節的教學。環節一,在文甲起義策源地的十里長廊進行黨史專干與思政老師和學生的討論式教學,主要完成黨史知識教育中對群眾路線的解讀。環節二,在文甲起義策源地的情景模擬會議室開展了學生展示的“還原文章起義策源的時局分析”的情景再現,由教師和本地居民觀看完畢后進行點評,從而分析黨史知識的“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性及在本地的運用。環節三,在美麗鄉村示范地進行了農事體驗,感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和勞動精神的寶貴。最后,在前三個主題環節下,全體師生一起到烈士紀念碑前完成敬獻花圈的紀念活動。通過幾個環節的環環相扣,實行知、行、信的統一,完成學、思、悟、行的教學認知。

3.課后,通過線上知識檢測查看學生學習情況,關注學生后續動態學習,并設置相應地微課闖關教學環節,供學生有選擇性地個性化定制學習。

通過以上“行走課堂”教學拓展,既發揮了多師同構課堂的知識的疊加,也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環節的自主性,而課前及課后學生主體性的發揮主要是通過線上環節的完成,縮減了課堂時空距離,相比較傳統課堂教學而言,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提升了教學的時效性與針對性,是一門精準施教的好策略。

三、黨史教育“進課堂”線上線下模式選擇的價值性

在“行走課堂”的課前、課中及課后的縱向推進中,學生通過聽專家講解、實地觀察史跡、頭腦風暴發散問題、情景模擬創設等方式,以問題為中心,在多師同構中自己找到答案,這是傳統課堂教學所達不到的。在“行走課堂”線上線下的立體模式打造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課堂理論知識的理解,更能透過教材知識看到更清晰的歷史面貌。

(一)打造出“大思政”教師人才庫

通過線上線下式的挖掘本地紅色資源的多師打造“行走課堂”,有利于拓寬思政教師隊伍的縱向面,以思政教師為點,根據教學內容需求,建立起服務于黨史教育知識進課堂的教師面,構建起黨史專干、黨政領導干部、黨史專家學者、本地基層黨務干事、黨史的見證者、經歷者、學生黨史宣講團在內的“大思政”教師人才庫,為思政教師庫涵養鮮活源泉,從而促進信息的交流,豐富備課知識儲備,讓學生感受多師打造課堂的活躍度。同時在推進校際協作、部門協作多師同構教學中,推動思政特聘教師庫的建設,為實施特聘教師參與思政教學、經常性進思政課堂建立長效合作機制。

(二)推進思政教學理實一體化

原有思政教學理論與實踐存在脫節之處,沒有實現實踐為理論服務,理論深化實踐運用的教學效果,而采用“行走課堂”式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進課堂”模式,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深度融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以理引實,以實證理,理實相融。思政課堂延伸至社會直指實踐第一線,其創新特點是讓大學生們充分地身臨其境,親身體驗和親身感受自然及人文環境,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將生硬的內容生動化,把理論和實踐充分地結合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4]比如,在剖析理論知識點“群眾路線的運用”時,對“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三個點與本地紅色資源的三個片斷場景即“一切權力屬于人民”的石碑、“十里楓林紅熱土、百年英烈壯黨旗”的對聯、“西江月·秋收起義”詩詞相聯系進行層層剖析,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與黨建專家對話、構繪“群眾路線”與“以人民為中心”的知識結構圖等,在讀、寫、議、看、析、繪等多角度中讓學生從社會大課堂中獲得直接認知,打造出有棱有角的生動課堂,并根據線上線下學習動態,課后在教師主導下,由各小組對學習成果進行思維導圖構建并上傳至智慧職教云平臺,從而形成對本專題的知識閉環。

(三)深化“四史”教學的跨校合作

“黨史”教育進課堂為“四史”課堂教學模式提供了思考與借鑒,同時也為打造本地區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開啟了探索之路,在此基礎上,現已建成偉大的歷程——改革開放之路在線課程,共有3所學校學生共享資源開展學習,從已運行的本學期的數據分析來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較高,參與度達到92.3%,師生討論互動頻繁,在此基礎上后續還會與“智慧樹”平臺合作打造“四史”其他在線課程,線下促進本地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建設,線上致力于構建多地跨校的“四史”教學進課堂的新模式,建立黨史線上智慧課程,打通校際、單位資源壁壘,引導本地區黨史紅色資源服務教學,推進教學更接地情,實現教育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總之,“行走課堂”在黨史教育進課堂方面發揮了其行動性的特征,讓師生在體驗中教學,在教學中反思、在反思中進步,同時,線上慕課的開發又彌補了線上“行走”教學中因時間、空間及經費、安全等因素所帶來的困擾,線上線下兩相結合,思政教師與其他黨務人員同構課堂的左右聯動,有力地推動了思政課程如何有效地“進課堂”的新革命。

猜你喜歡
同構黨史思政
牽手函數同構 撥開解題迷霧
——以指數、對數函數同構問題為例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第一次學黨史
廣義C3模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指對同構法巧妙處理導數題
同構式——解決ex、ln x混合型試題最高效的工具
黨史上的今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