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疫情時代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的知識和技能

2022-01-22 11:09管德坤孫自學田文華
解放軍醫院管理雜志 2021年12期
關鍵詞:公衛公共衛生醫療機構

管德坤,孫自學,田文華

(1.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上海 200433;2.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上海 200433)

醫療機構作為抗擊疫情的主陣地,具有哨點檢測、疾病篩選、醫療救治等多種功能,但目前醫院的醫務人員在知識和技能復合培養方面存在不足,包括復合型人才數量不足[1-2]、培養重視程度不夠[3]、培養方式落后等問題。新冠疫情初期,醫務人員確診病例占總病例的3.8%[4],除感染控制措施和個人防護用品不足外,缺乏感染病、流行病學的通識培訓,是醫務人員感染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诖舜我咔榈慕涷灪徒逃?,國家出臺《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醫學類復合型人才的培養上升到國家高度[6]。復合型人才培養首先了解掌握此類復合型人才的知識和技能需求。本研究運用專家咨詢方法,從抗疫專家、醫療機構專家、高校專家等多角度出發,探討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培養的靶向知識與技能,為疫情防控提供參考。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分析本研究以關鍵詞“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新冠肺炎疫情”+“公共衛生”等為檢索策略,檢索萬方、維普、知網、PubMed數據庫,共搜集文獻24篇,其中英文文獻4篇。通過文獻研讀,歸納復合型人才培養的知識點8條、技能26條。

1.2 專家定性訪談在文獻歸納基礎上,采用專家訪談的形式,豐富知識及技能列表,訪談對象主要包括4類人員,第一類為具有豐富經驗的上海醫療專家組,第二類為復旦大學具有豐富理論指導的專家,第三類為派遣武漢,具有豐富救護經驗的專家,第四類為醫療機構最前沿的急診、門診科主任。

訪談共計8人,其中,醫療專家組長1人、復旦大學專家2人、武漢救護專家2人、門急診科主任3人,在萃取專家建議基礎上,將復合型人才技能分為5類42條,知識儲備羅列為13條。二次邀請專家,對技能指標進行綜合打分,根據技能重要程度以1~10分進行打分,確定不同醫務人員技能相對重要程度。

2 研究結果

2.1 研究對象分類結合醫療機構防護人員的功能定位,將醫療機構公衛人員分為三類:一類復合型人才,主要界定為開展流行病學調查、臨床病癥初選,對危險地區潛在的重大疫情感染者或具備病情指征的病患進行辨別、分類、引導等,具備“第一道防線”作用的人員;二類人員主要界定為與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直接接觸、治療的醫護人員;三類主要指在衛生行業,參與領導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領導協調衛生資源,主導衛生政策決策制定的實施人員。

2.2 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知識匯總在文獻分析及專家訪談基礎上,羅列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知識(表1)。

表1 公衛人員復合型人才知識匯總

2.3 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能力匯總在文獻歸納分析及專家訪談基礎上,羅列技能亞類42條,為進一步理清42條的優先級及其在各類人員的適用性,本研究二次邀請相關專家,對知識技能指標進行綜合打分(表2)。

表2 公衛人員復合型人才技能評分

3 討 論

本研究在專家訪談的基礎上,嘗試構建基于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培養模式,以實現體系化、制度化、系統化的管理,公立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復合型人才培養體系(圖1)。

圖1 公衛人員復合型人才知識、技能框架

就關鍵技能而言,一類公衛人員主要包括:流行病學調查能力,并識別、報告特異性患者;診斷前移,制定手冊等,實現非典型烈性傳染病的提前防控;了解現行的感染控制指南,防止疾病的傳播;具備防護知識、PEE(個人防護器具)合理使用醫療用品,感染環節的防控;有效溝通、協作能力,能夠實現信息的上下有效溝通。二類公衛人員主要包括:能識別并積極參與一般、急性、重型、危險患者的緊急治療;新冠的全流程掌握,包括傳播源、傳播途徑、易感人群;多學科綜合分析能力,包括傳染病學、重癥醫學科等。三類公衛人員主要包括懂病、懂傳播,把握疫情防控最時效信息;快速調整能力;同公衛等多個部門實現信息溝通、實時交換;緩解公共危機的協調能力;重大傳染病救治預案的制定、執行能力。

此外,新冠疫情等非典型烈性傳染病具有突發性、復雜性的特征,訪談根據不同人群提出不同的培養方式。訪談建議,針對一類公衛人員建議培養方式為以基礎學科+“X”的方式進行相對系統的培訓,以微生物、重癥等基礎知識+崗位需求的選修知識進行相對系統的培訓,針對發熱門診等崗位,采取政府指令性教育,實現持證上崗。二類人員涉及專業知識相對較強,建議對學?;A全科教育知識的回溯,以戰代訓、以訓備戰,實現行為的有序與高效執行力,提升救護技能。三類人員建議特殊黨校培訓,以專家組的匯報形式,提升跨部門協調及全鏈條思維能力。

猜你喜歡
公衛公共衛生醫療機構
公衛狂飆
《首都公共衛生》征訂啟事
基于協同理論的哈薩克民族醫藥治未病公衛政策分析
醫生集團為什么不是醫療機構?
公衛項目工作經費需保障
醫療機構面臨“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層醫療機構到底啥問題?
公共衛生服務怎加強
公共衛生監督不是“陪襯”
天津:促進醫療機構改善管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