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的組織認同:黨內集中教育的經驗類型與優化路徑

2022-02-03 21:09吳崢嶸
江海學刊 2022年3期
關鍵詞:適應性政黨中國共產黨

吳崢嶸

引 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指出:“在全黨開展集中性學習教育,是我們黨推進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也是一條重要經驗?!边m時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是黨以自我革命的精神錘煉自身、奪取政權、長期執政的現實需要,是黨適應新形勢和新任務、解決黨內突出問題、強化黨組織建設的必要舉措,也是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贏得群眾擁護、推動社會發展、經受歷史考驗、保持純潔性和先進性的政治優勢。黨內集中教育具有強大的資源整合力、思想動員力、發展創造力,是黨加強理論武裝、強化自身建設的特色方式,其貫穿黨從領導人民革命到實現國家有效治理的全過程,是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世情、國情、黨情,進行自我完善、自我凈化、自我革新、自我提升的制度化模式。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進程中,每遇到革命或建設的重要階段,都通過在全黨開展集中教育,對內外部需求做出回應,進行自我調適。由此,黨內集中教育活動發展的行動邏輯也可理解為,中國共產黨針對內外需求變化不斷作出適應性調整的動態過程?;仡櫩偨Y黨內集中教育的歷史軌跡和經驗教訓,是進一步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提升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途徑。

近年來,學界對黨內集中教育的研究多集中在歷史回顧、基本經驗、現實啟示等方面,為研究黨內集中教育如何強化組織認同提供了可資借鑒學習的基礎。但從理論視角總結不同時期黨內集中教育特征類型的相對較少,在深刻理解黨內集中教育如何加強組織力上仍有一定的發掘空間,本文試圖援用政黨適應性理論分析黨內集中教育對組織成長的實際功用。政黨適應性理論發展于20世紀80年代,并逐步成為解釋政黨調適和轉型的理論工具。塞繆爾·亨廷頓認為,“組織和程序的適應性越強,其制度化程度就越高;反之,適應性越差,越刻板,其制度化程度就越低”,適應性是后天獲得的組織性,即適應環境挑戰的能力和存活能力。(1)[美]塞繆爾·亨廷頓:《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王冠華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1頁。政黨適應性是衡量政黨組織力水平的關鍵標準,也是其維持穩定性的一項能力,是促使其在面對社會生態、經濟發展、文化形態等各類變化時,都能做出及時調整的組織力。

加強執政黨執政能力建設與政黨適應性建設是相通的,政黨對變化了的環境的適應過程就是加強黨的執政能力的過程。在識別國內外政治結構差異的前提下,本文借鑒政黨適應性理論,結合中國國情做出相應的理論推演,嘗試為研究黨組織成長提供新的觀察視角。在中國語境下,中國共產黨的政黨適應性聚焦至黨的長期執政能力建設,體現為敏銳把握國家現代化發展需求,對內外部環境變化保持高靈敏度、快反應力、強回應性,通過統籌協調各類要素、強化組織認同,提升組織內聚力,有效回應環境挑戰,從而進一步提升黨的領導水準和執政水平,更好地承擔起領導核心的重大責任的一種能力。以黨內集中教育為抓手,強調中國共產黨的政黨適應性建設,一是契合我們黨與時俱進的先進性要求;二是提升黨的組織認同,從而強化組織內聚力。中國共產黨的適應性越強,組織認同度越高,與時俱進的能力越強,長期執政的基礎越能得到鞏固。在借鑒政黨適應性理論劃分類型的基礎上,根據歷次黨內集中教育的誘因、任務等,探索不同類型的黨內集中教育所具備的特征屬性,從而呈現黨內集中教育在強化組織認同、激發組織活力等方面的邏輯進路。

黨內集中教育的地位意義:實現組織認同的重要抓手

(一)政黨適應性與組織認同的辯證關系

增強黨組織的適應性、強化黨的組織認同是黨的建設的題中之義。組織認同的概念源自社會認同理論,是成員認知并內化組織價值觀的結果,也是其在忠誠度、歸屬感、自豪感等方面流露出來的情感歸依,強調成員和組織融為一體。(2)田青等:《如何提升員工的環保組織公民行為?環保利他關注的中介作用及組織認同的調節作用》,《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9年第2期。強化組織認同對于發揮黨的組織內聚力尤為關鍵。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黨同志要強化黨的意識,牢記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產黨員,第一職責是為黨工作,做到忠誠于組織,任何時候都與黨同心同德。全黨同志要強化組織意識,時刻想到自己是黨的人,是組織的一員?!?3)《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395頁。黨員的組織認同強調的是黨員對黨的意識形態、政治綱領、紀律規范等的認可和接受,并在此基礎上形成長期性、穩定化、傾向性的行為支持。當黨員形成一定的組織認同后,會用黨組織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紀律規范等來指引并約束自己,激發出責任感、使命感。組織認同感越高,黨員越會趨向于投入更多時間和精力,做出更多符合組織使命要求的正向行為。因此,強化黨員對黨組織的情感認同、政治認同、意識形態認同等有利于促進其對組織的認同,從而增強黨執政的合法性和穩定性。

政黨適應性調整后的強弱水平,可以從組織成員的價值確認、組織認同等維度來衡量。通過對黨員的教育管理,高效開展黨內政治生活,能夠提升黨員對組織的認同感,從而進一步匯集黨的內聚力。就兩者間的辯證關系而言,一方面,提升黨的組織認同是政黨適應性的必然要求,只有強化黨員對組織的認同,塑造黨員和組織的同一關系,才能為黨組織提高適應能力提供內生動力支持;另一方面,政黨適應性是衡量黨組織認同水平的重要標尺,組織能否對環境變化做出自主性調適,關鍵在于組織是否具備強大的向心力、內聚力,使得組織擰成一股繩共同實現組織使命。在紛繁復雜的政治社會生態中,中國共產黨能做到變中求穩、穩中求進、進中取勝,有賴于其獨特的政黨品格,即通過強化自我凈化、組織認同來增強應對各類風險考驗的調適能力。

(二)黨內集中教育之于組織認同的作用意義

重視學習、善于學習是中國共產黨一以貫之的優良傳統。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建設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黨的十八大強調要“建設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政黨”。政黨學習,特別是黨內集中教育,是政黨適應性建設的重要抓手。在關鍵時期開展黨內集中教育是黨強化黨員組織意識、突破各種適應性難題的關鍵抓手和有效路徑,通過整頓隊伍風氣、加強思想素質、統一價值認知,強化組織認同,為黨的發展注入新的能量。歷次黨內集中教育皆是加強黨的適應性建設的過程,其組織認同得到新的飛躍,執政基礎得到累積鞏固,黨的風險預判能力、危機處理能力、自我適應能力就會得到不斷增強。

通過黨內集中教育,一是可以強化黨員的情感認同,包括黨員對身份標識、責任擔當的認知和遵循;二是可以強化黨員的政治認同,這是實現組織認同的基礎條件,即堅定政治信念、認同政治價值、共享政治觀念、遵守政治規范;三是能夠強化黨員的意識形態認同,包括對黨的指導思想、綱領方針、使命目標的認同,要求黨員堅定政治方向、強化政治品格。將黨內集中教育作為重要抓手,從不同層面形塑黨員的組織認同,形成強大的組織內聚力,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內外環境,這是政黨適應性建設的必然選擇,也是完善黨的組織建設的趨勢要求。

黨內集中教育的主要類型:探索組織認同的方式沿革

(一)類型維度:內外誘因與反應策略

隨著經濟社會迅速發展,政黨適應性建設愈發重要。首先,復雜的外部環境,諸如世界形勢的動蕩、社會結構的變化、經濟戰略的調整等,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推動政黨適應性建設的外在動因。其次,內部環境變化,諸如黨的思想意識、作風行為、組織架構等因素,亦會形成推動政黨加強組織建設的內生動力?;谝了诡D的政治系統理論,外部環境變化是影響政治系統的輸入端。政黨能否及時有效地認識到外部變化十分關鍵,政黨的環境監控能力越強,其適應能力也越強。同時,更重要的是,政黨須具備應對外在環境變化的信息搜集、分析、處理能力。因此,外部環境的變動是引發政黨適應性建設的重要誘導因素,但更關鍵的是政黨應配備系統完善的自我革新、自我凈化、自我調整、自我發展的機制。

中國共產黨從領導革命奪取政權的革命黨,發展為帶領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執政黨,內外環境的變化對中國共產黨的適應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世情、國情、黨情新發展新變化背景下,中國共產黨應與時俱進,及時、主動吸收各方信息,科學靈活地調整策略,建設適應力強、反應敏銳、組織力強的現代化政黨。黨內集中教育發展演進的軌跡呈現出了黨在與內外環境互動中進行自我調適,力圖在自我建設和組織環境間找尋均衡狀態的動態性歷程。政黨適應性可分為效能型適應和反應型適應兩類,前者是政黨源于目標調整,通過改革組織機構與意識形態適應新的組織形式,以此提升組織效能;后者是政黨改變自身以適應環境,旨在增強對內外環境壓力的適應能力。內源性模型認為,組織適應變革來自內部發展需求,是有著主觀動機的行為主體在內部自變量的作用影響下所作出的適應性調整。(4)Robert Harmel & Kenneth Janda, “An Integrated Theory of Party Goals and Party Change”,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olitics, Vol.6, No.3, 1994, pp.259-287.結合既有研究對適應性類型的劃分,基于歷次黨內集中教育的內外誘因,以及黨采取的反應策略,本文將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分為內源適應型、效能適應型、前瞻適應型三種類型,嘗試探索黨內集中教育的行動邏輯以及其強化組織認同的功能機制。

(二)歷史沿革:黨內集中教育的類型變遷

1.內部自?。簝仍催m應型

內源適應型側重強調通過黨內集中教育查找在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并作出隊伍的適應性改革,實現組織力的錘煉升華。此類型的黨內集中教育,以組織內部變量帶來的挑戰為主導誘因,引發組織高層重視與策略安排,實現對組織思想意識、隊伍素質等方面的糾偏調整,以形成適應性更佳的組織力量。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延安整風運動和“三查三整”運動是內源適應型的典型代表,也是黨探索出以黨內集中教育整頓隊伍、強化組織認同這一有效方式的開端,也反映了該階段中國共產黨組織內部自我覺醒、自我反省意識的崛起。

延安整風運動中,中國共產黨為黨以內部自省推動自身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推動延安整風運動的外部誘因眾多,包括國民黨掀起反共高潮、陜甘寧邊區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日軍大規模掃蕩等國情困境,內部誘因主要體現在黨內非無產階級思想涌入、教條主義思想殘余滯留等黨情挑戰??谷諔馉庨_始后,由于愛國青年的涌入以及共產黨在民眾心中的地位提升,延安整風運動之前,中國共產黨黨員數量達到了80萬以上。(5)石仲泉:《憶喬木同志談延安整風——兼論延安整風運動》,《中共黨史研究》2012年第5期。這對統一黨內政治思想帶來了較大考驗。對此,中國共產黨有計劃、分步驟地開展首次黨內集中教育,從反對主觀主義、反對宗派主義、反對黨八股切入,在全黨范圍內破除黨內教條主義,實現了歷史性的黨內思想上的團結一致。通過整風學習,廣大黨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得到了空前提高,扭轉了黨內長期存在的主觀主義錯誤傾向。

隨著中國革命進入解放戰爭時期,黨內存在的部分思想、組織、作風等方面的問題逐漸暴露,直接影響到黨的戰斗力以及革命的勝利進程。部分地主、富農欺壓百姓,歪曲黨的政策,影響了土地改革進程。還有部分基層黨員干部存在官僚主義和命令主義傾向。這些皆成為中國共產黨適應性建設的阻力?!叭槿边\動提升了黨員的政治覺悟,凈化了黨的干部隊伍,實現了黨的肌體的自我革新,為奪取解放戰爭以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夯實了組織基礎。

隨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中國共產黨從革命黨轉變為執政黨,角色的轉換對隊伍的思想認同、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這是中國共產黨必須面對的全新歷史課題。然而,新中國成立初期黨組織數量分布失衡、黨員文化素質低下、部分黨員思想懈怠腐化、違法亂紀現象頻發等黨情是促使中國共產黨提高適應性的主要誘因?;诖?,新中國成立初期整風運動將“整風”和“整黨”兩種形式結合起來,實現了黨內思想的有效整合,提高了黨員對黨的組織認同,強化了基層組織建設,增強了黨對基層的控制引領力。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針對部分黨員脫離群眾的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宗派主義問題,1957年中共中央發出《關于整風運動的指示》,在全黨開展全面深入的整風運動,有力增強了黨的思想力和組織力。

2.主動調適:效能適應型

在該類型的黨內集中教育過程中,中國共產黨側重采用主動出擊的反應策略,即根據該階段的治理任務及時確定治理目標,對領導干部和黨員隊伍進行思想層面的重塑,進而提高組織認同與組織效能。效能適應型的黨內集中教育更凸顯黨的主動意識和效能策略,即黨組織能夠及時主動抓住外部環境變化、組織內部風向,根據當下的治理全局進行組織認同的塑造,凸顯出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主體的主觀作為、科學回應、靈活轉變的強大能力,這是錘煉組織力的更高階方式。

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全新歷史時期,但仍存在順應國內經濟建設需要、抵制資產階級不良思想侵蝕的國情挑戰,迫切需要通過黨內集中教育來強化黨員思想教育、純潔黨的組織隊伍。1983年開展的歷時三年多的整黨活動,是中國共產黨為了肅清黨內階級斗爭錯誤思想、將黨的工作重心轉移至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黨內集中教育。通過分期分批、黨員登記、成效驗收等方式,避免了形式主義的教育傾向,也避免了重復群眾運動式的老路,實現了黨組織的自我洗禮,增強了黨組織的自我認同?!叭v”教育活動發生在世紀之交,面對世界多極化與經濟全球化、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等導致社會主義曲折發展的國際形勢,以及國內經濟利益和社會生活方式多元化的改革關鍵時期,中國共產黨亟須解決部分黨員特別是少數新黨員業務水平不夠高、政治素質不過硬的問題。此次集中教育采取自上而下、逐級分批的形式,通過試點先行、依次鋪開、總結整改的步驟安排,提升了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叭齻€代表”重要思想學習教育活動是進入21世紀后的第一次黨內集中教育,是中國共產黨積極應對農村落后狀況的戰略選擇,著重提高基層干部的思想素質及其解決農村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按照學習培訓、對照檢查、整改提高的階段步驟,結合激勵約束、績效評估等機制,促進了干部作風的實質性轉變。

21世紀初,面對經濟全球化加強、多極化格局形成、科技迅速發展的國際新形勢,國內也進入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深化改革開放的關鍵階段。為了永葆黨的先進性,抓牢黨的領導權,從而為國家建設與發展領航掌舵,進一步加強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是關鍵。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歷史節點上,金融海嘯沖擊全球,中國也局部出現了失業增加、投資放緩、股市下跌等現象,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等問題暴露出部分黨員干部在思想觀念與工作思維上存在的問題。為了培養黨員干部的戰略思維,中國共產黨開展了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金融危機影響仍在,世界動蕩因素累加,此時國內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發展持續推進,推動跨越式發展顯得尤為重要。此時,中國共產黨通過開展創先爭優活動,進一步激發了基層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的主動性、自覺性和積極性。

從改革開放至21世紀前二十年,世界變化廣泛深刻,國內發展多元復雜,國家既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國際政治經濟變化帶來的重大挑戰。這一時期,新事物、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對黨與時俱進的調適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改革創新的時代背景下,中國共產黨高度警醒,保持著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通過機制更長效、形式更靈活、覆蓋更全面的黨內集中教育活動不斷提高黨的適應能力、強化組織認同,使得黨以更為積極主動的姿態應對各類風險挑戰。

3.預判準備:前瞻適應型

基于前述黨內集中教育類型的經驗累積,中國共產黨逐步形成了新的黨內集中教育類型,即前瞻適應型。在此類型下,中國共產黨的行動更為積極主動。換言之,基于對國內外現實環境的預判、對未來治理格局和體系的規劃、對黨組織隊伍建設目標的預設,黨通過黨內集中教育的方式作出了前瞻性的適應性建設,高效打造出站在時代前沿、回應時代需求的組織力量,以應對未來復雜國際形勢、國內社情對執政能力可能提出的多重挑戰,蘊含著“防患于未然”的戰略思維。同時,教育的方式方法亦得到了調整,使得黨內集中教育逐步制度化、常態化、規范化,這是轉向前瞻適應型的表征。

黨的十八大以后,國家建設進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同時面臨著基層社會治理的新任務,組織環境錯綜復雜。對此,黨中央居安思危、開拓進取,將黨的自身建設作為重要抓手,針對部分區域存在的財富分配不均、弱勢群體遭忽視、官僚特權腐敗等問題,作出了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決策部署。以“為民、務實、清廉”為宗旨,以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為切入點,有效整治黨內“四風”問題,推動黨的作風建設長效化與常態化。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參加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審議時強調:“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贬槍Ξ敃r仍有部分黨員干部在做事、為人、用權方面存在某種程度的不嚴不實問題,黨通過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推動了整改落實和立規執紀,營造了講規矩、守紀律的良好政治生態。

2016年的“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黨內教育從集中性教育向經常性教育拓展、從“關鍵少數”向廣大黨員延展的戰略舉措?!皟蓪W一做”學習教育要求黨員帶著問題學、針對問題改,著力解決部分黨員理想信念不夠堅定的問題,推進學習教育制度化常態化,推進黨員和黨組織的自我凈化,是堅持思想建黨、組織建黨、制度治黨的重要抓手。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從“趕上時代”到“引領時代”的關鍵跨越期,黨開展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是著眼于解決部分黨員干部初心漸失、使命感不強、擔當不足問題的自我革命,是在總結黨內集中教育寶貴經驗基礎上進行的新探索,實現了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組織全體的意識形態認同,促進了全黨在思想上的統一、政治上的團結、行動上的一致。2021年黨史學習教育要求黨員干部以正確黨史觀學習歷史,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的立場,通過系列專題學習、專題黨課、專題民主生活會、專題培訓,有效克服了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進一步推動了用黨的創新理論把全黨武裝起來,統一了思想認識,凝聚了組織意志。以前瞻適應型的黨內集中教育為抓手,中國共產黨對外部形勢的把控不斷成熟。常態化、長效化的思想理論教育,極大增強了全黨的歷史自覺、歷史自信,強化了黨的戰斗力、內聚力、創造力,以更好地應對世界格局變動、實現民族偉大復興。

(三)邏輯進路:組織認同的發展主線

歷次黨內集中教育實踐呈現螺旋上升的趨勢以及繼承與創新的發展軌跡。例如,改革開放之后集中教育活動中的諸多措施,特別是群眾工作的方式,都源自以往集中教育實踐經驗;效能適應型和前瞻適應型的黨內集中教育在開展之前都經過充分調研和試點工作,并制定出富有操作性的實施方案,為黨員干部學習提供了重要指南,在方法上更注重高效能和針對性。三種類型的黨內集中教育,有效統合了整風精神與整黨做法,始終強調意識形態與組織認同教育的重要性。不同歷史時期,包含世情、國情、黨情在內的各類內外誘因是中國共產黨通過黨內集中教育提高自身適應性、強化組織認同的先決條件。之所以形成不同類型的黨內集中教育,是因為在不同的內外誘因刺激下中國共產黨形成的思想認識和采取的策略部署有所差異。而不同類型的黨內集中教育亦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適應性建設中提升組織認同的戰略邏輯的變遷歷程。

黨內集中教育從內源適應型調整為效能適應型,最終形成前瞻適應型模式,遵循“內部自省—主動調適—預判準備”的邏輯進路,這是中國共產黨借助黨內集中教育強化組織認同的發展主線。從不同歷史階段黨內集中教育適應性建設的側重點差異可推斷出,中國共產黨形成了從回應覺醒轉為主動預判、從關注內部轉為內外兼顧戰略思維的轉變,這也是黨提升組織認同的策略邏輯。換言之,基于不同歷史背景的適應性要求開展的黨內集中教育,呈現了中國共產黨進行的各有側重的適應性建設,以強化組織認同,提高黨的整體內聚力水平。歷次黨內集中教育類型更迭的歷程呈現了中國共產黨強化組織認同、夯實組織基礎的邏輯主線:起初重點關注組織內部思想信念問題的解決,以形成風清氣正的意識形態和組織氛圍,強化全黨組織意志的統一;隨后著眼外部局勢變化,逐步轉向主動結合執政目標和治理目的形塑效能型的黨組織,從效能角度統一黨員對組織目標的統一認知,最終成長為能夠通過預判形勢與預設目標來建設高水平組織力的執政隊伍。此邏輯主線實質上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各類黨內集中教育為抓手,對黨組織進行適應性建設,在情感思想、政治信念、意識形態等多層次上提升組織認同,進而提高組織力水平的思路。與此同時,黨內集中教育的類型發展歷程亦呈現了中國共產黨組織力的建設與發展路徑。在內源適應型的黨內集中教育中,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力更多地集中在組織內部,更側重于對隊伍本身思想意識的塑造與訓練;在效能適應型類型下,中國共產黨的組織力凸顯了其主動作為、高效調整的特質,彰顯了黨對外部高壓環境的回應能力、反應速度與處理水平,是黨的組織力實現高質量轉變的關鍵階段;在前瞻適應型類型下,中國共產黨充分彰顯了積極回應、前瞻預判等先見性與引領力。

黨內集中教育的未來發展:提升組織認同的重要抓手

回顧不同類型的黨內集中教育在強化組織認同上的經驗做法,對于新時期中國共產黨開創黨內集中教育新篇章有著關鍵的指引價值。三類集中教育活動的更迭軌跡,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在黨員教育與組織建設上的新發展與新突破。在未來的黨內集中教育中,要在強化前瞻適應型教育活動的基礎上,營造憂患型的政黨氛圍,激發全體黨員的憂患意識,從“知、情、意、行”四個維度,查找并防范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系統提升全黨的組織應對力與政治免疫力,建構并夯實組織認同基礎,從而為應對各類風險挑戰做好組織力量儲備,更為塑造強有力的使命型政黨注入強大能量。

(一)“知”:以提升理論素養完善組織的知識體系

提高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完善組織的知識體系,是實現組織認同新高度的基礎性工作。一是形成動態化的學習導向,根據時代任務安排合理合適的學習內容和教育形式。在統籌制定集中教育活動計劃之時,應結合教育活動的目標綜合考慮參與人員范圍、活動開展時長、活動效果檢測、活動成果運用等因素,將思想政治內容靈活融入日常學習規劃與工作實踐。二是形成常態化的教育機制,即形成穩定化、規律性的學習機制,激勵黨員干部及時學習馬克思主義的最新理論成果,并將理論學習落實到工作中,切實提高工作水平與工作效能。將黨內集中教育和常態化教育緊密結合,以集中教育堅定信念,統一思想,凝聚內力,以常態性教育抓好日常學習工作,兩者相輔相成,形成常態化長效化學習機制。

(二)“情”:以強化情感認同激發組織的信仰共鳴

在政黨的構成要素中,信仰是最深層、最核心的要素,對于馬克思主義政黨而言,理想信念能夠給予黨員干部精神寄托和靈魂支撐。歷次黨內集中教育皆重視理想信念教育,并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武裝全黨,為教育活動深入開展提供了思想指導,也為凝聚全黨意志、強化情感認同營造了良好氛圍。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告誡全黨:“一個政黨的衰落,往往從理想信念的喪失或缺失開始?!泵鎸ι贁迭h員可能存在的理想信念虛化、組織意識淡化等問題,應始終將堅定理想信念擺至黨內集中教育的首位,強化黨員對組織的情感信賴、忠誠理念、歸屬意識,重視黨性教育和道德教化,強化對黨的組織認同,塑造黨員干部的信仰共鳴。通過加強黨內教育,構建宏大的信念信仰體系,塑造完備的精神認同系統,強化黨員同志對組織的情感信任、責任意識,加強黨員與組織的密切聯系,確保黨員的奮斗目標和黨組織的前進方向保持一致。

(三)“意”:以磨煉堅毅品格鍛造組織的意志根基

黨員干部是各級組織的領導者、決策者、執行者,對其思想品格、素質能力等有著較高的要求。黨的十八大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關鍵在于建設一支政治堅定、能力過硬、作風優良、奮發有為的執政骨干隊伍?!绷暯娇倳浽?021年春季學期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年輕干部是黨和國家事業接班人,必須立志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不斷增強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比欢?,現實中少數黨員干部思想政治素質不高,在一些重大原則性問題上意志不堅定,甚至落入腐化犯罪之境地。對此,應通過黨內集中教育,強調意志品格的重要性,并在實干中磨煉黨員意志力。一方面,要加強實踐歷練,有計劃地選派黨員干部參加對口支援、掛職學習等,促使其在實踐實干中得到成長錘煉;另一方面,應強化紀律約束,以嚴明的政治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等加強對黨員干部的品格磨煉。

(四)“行”:以加強現實歷練抓實組織的實踐行動

黨內集中教育要注重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統一,防止一切形式主義,根據實踐需求激活黨內集中教育的內在動力。一方面,要把解決群眾關注的難點、熱點問題作為教育活動的出發點,聚焦思想、作風、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問題?!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是黨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同時,以多元方式組織群眾對集中教育活動進行評判監督,將改善黨群關系作為衡量教育活動成效的重要指標,形成自我批評、自我糾正、自我提高的教育機制,保證集中教育活動不落空、不偏倚。另一方面,要實事求是,以當下現實條件為基礎對黨內集中教育活動進行規劃部署,依據世情、國情、黨情的變化以及特定歷史時期黨的使命任務,結合本地區、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以及黨的建設實際開展集中教育工作。黨內集中教育不是簡單純粹的學習教育,也不是以解決具體問題代替學習教育,而是通過集中教育堅定信念、學習理論、完善制度,使得具體問題得到解決,并在聚焦具體問題解決過程中強化理論吸收轉化與意志力建設,彰顯黨的思想與理論的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每當革命、建設、改革行進到關鍵節點和歷史關頭,總能夠根據形勢任務的新要求、時代發展的新情況,開展集中性教育學習,從而不斷實現自我革新、自我發展、自我升華,確保全黨保持高度統一的政治共識與組織認同。黨內集中教育的未來發展,應繼續遵循自覺正視問題、深入研究問題、勇于解決問題的邏輯思路,突出學習教育的聚焦性、強化問題檢視的深入性、關注調查研究的實效性、加強整改落實的自覺性、彰顯前瞻預判的主動性,從而為黨的各項事業發展集聚組織能量。

猜你喜歡
適應性政黨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巴西主要政黨黨的標志概觀
世界政黨與國家治理叢書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新高考適應性考試卷評析及備考建議
健全現代金融體系的適應性之“點論”
大型飛機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適應性研究
低溫環境適應性訓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