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學科視域下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2022-02-09 05:00
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 2022年46期
關鍵詞:基礎學科院系跨學科

呂 晶

(武漢大學 弘毅學堂 湖北武漢 430072)

關于創新型人才培養,錢學森先生曾經提出了著名的“錢學森之問”:“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教育部聯合中組部啟動了“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簡稱“珠峰計劃”),先后在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等20所高校開展試點工作。這是國家為回應“錢學森之問”而實施的一項重要人才培養計劃,主要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計算機5個基礎學科率先進行試點,并力圖在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有所突破。2018年,教育部、科技部等六部門聯合發布了《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實施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計劃2.0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與“拔尖計劃”1.0 相比較,《意見》明確提出:將促進交叉合作作為拔尖創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即設置跨領域學科機制、組建跨學科的教學隊伍、建立交叉學科研究問題,為拔尖學生參加跨學科學習與科研創造條件。同時,也要建立“底寬頂尖”的金字塔型結構,處理好“?!迸c“博”的關系。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也在日益增強。2018 年8月,教育部等聯合印發《關于高等學校加快“雙一流”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雙一流”建設高校要創新學科組織模式,圍繞重大項目和重大研究問題組建學科,瞄準國家重大戰略和學科前沿發展方向,依托科技創新平臺、研究中心等,整合多學科人才團隊資源,組建交叉學科,促進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之間的交叉融合。2020年,教育部增設“交叉學科”門類,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交叉學科概念在學科專業目錄表上得到了直觀反映。

高等教育的根本職責就是人才培養,作為一流本科人才培養中的一個關鍵方面,聚焦基礎學科,高度重視拔尖人才培養的創新教育,是進一步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措施。以跨學科為手段和途徑,推進拔尖創新型人才工作,則是高水平研究型高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一、跨學科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助推劑

對于“拔尖”,通常解釋是超出一般,在所處等級、成就價值等方面位居領先或優先地位。所謂“創新”,則意味著要打破常規,創造新事物,創新的過程也就是遵循事物發展的規律,不斷地拓展對客觀世界的認知與行為的過程?,F實中,拔尖人才往往具有各種各樣的能力特質,如對知識探索的興趣、持之以恒的內在定力等,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創新。人們只有具有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才能不斷將事業向前推進至前所未有的領域,處于帶領、引領地位。因此,拔尖人才必然是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

基礎學科一般為如數學、物理、化學、哲學、社會科學、歷史、文學等的傳統學科,其也是其它學科的基石?;A學科的新發現、新進展通常產生的是“從零到一”的原創性、顛覆性重大突破,而這種突破也將會對其它學科和技術領域產生重要影響力。在基礎學科方面,創新突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梢哉f,基礎學科的創新能力決定著國家的關鍵競爭能力?;A學科的拔尖人才,就是要扎根基礎研究,能夠推動實現重大科學原創性成果重大突破,這是對基礎學科領域拔尖人才的必然要求,實現這一點,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必不可少。

教育必須適應時代的發展,不斷地培育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在科技轉型的速度日益加快和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大背景下,單一學科的知識體系已無法應對問題世界的復雜性與系統性。對于跨學科研究這一定義,研究者李江在其文章有關“跨專業性”的概念框架與測量中指出:“跨專業(Interdisciplinary)一詞最初由美籍哥倫比亞大學的Woodorth于1926年指出,是指跨越某個已有學科專業的界限而開展的有關二個或二個之上的學科專業的活動”,但早期的跨領域研究僅是學科間的協作,而并非后來的跨學科研究[1]。由于社會經濟結構的多元化發展及現代科技的飛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也日益加深,很多具有突破的重要科學技術,也常常形成于各個學科間的交匯和融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是當今世界上最具權威性、最負盛名的科學大獎,它的授予往往與現代科技的進展伴隨而行,反映了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趨勢。據研究分析表明,自1901年設立以來,諾貝爾獎在物理、化學、醫學與生理學領域共產生 334 項成果,其中,有137 項成果來源于多學科的交叉融合應用領域[2]。另據相關統計,1901—2016 年具有不同學科背景的諾貝爾獎合作獲獎人數從 35% 增長至 87.6%[3]。絕大多數諾貝爾獎獲得者都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多專業融合交叉領域的知識背景,在從事交叉學科的研究過程中,有著跨學科知識體系,敢于突破思維定勢,體現出鮮明的創新能力。另外,現代科技的重要發現和發明,主要是由于學科間交叉的結果??茖W研究和工程技術上的重大突破、新的經濟生長點和新興專業的形成,也往往是在各個專業之間相互交錯和彼此滲透的過程中產生的[4]。這也意味著,跨學科研究將是取得重大成果的重要突破口,也是取得原創性成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跨學科視域下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現狀

錢學森先生認為,為何中國大學培養的人才創新力不足?原因就在于“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夠按照培養科學技術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去辦學”。說到底,癥結在于大學的人才培養模式。符合哪些指標可以算作拔尖創新人才?目前并沒有一個完全統一概念,但毋庸置疑的是,要能在某些科研領域上實現突破,富有積極創新能力的人。當前,大多數高校都開展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這不僅是對以往傳統單一學科培養模式的革新,而且更為重要是對組織架構、課程體系等全方面的改革。然而,在實際推動的過程中,無論是跨學科建設,還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都還未形成互為有效的運行機制。

就培養目標而言,跨學科人才培養模式所培養的目標是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的人才,強調的是跨學科意識和創新精神;從培養過程來看,跨學科人才培養是一種基于問題系統性與復雜性的創新模式探索,是要打破學科和院系的桎梏和束縛,強調的是學科之間知識滲透與整合。當前,由于傳統高校管理體制、院系單位制及學科壁壘等因素的制約,跨學科建設還存在著管理制度落后、資源整合困難、多學科協同困難等一系列問題,難以滿足以知識創新為目標的多元需求。

跨學科要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互為一體、相互作用??鐚W科不同于多學科,嚴格意義上是要在二個或二個以上一級學科間聯合進行的科學研究或教育活動,其核心是融合,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要通過專業、課程、學位的整合來實現。目前,在高等教育辦學實踐中,一般采取的是自上而下的一個傳統學科主體模式,學生一入校就確定專業,并以專業為單位進行課堂教學、班級管理等,因此,在教學計劃和課程組織方法上均呈現了高度的計劃性。學生受制于單一學科專業范圍內,難以接觸到不同學科觀點和視野,創新性思維發展受到很大限制,而創新是一種內在的素質,具備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差異性,強調的是對學生內在綜合素質的培養,二者之間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創新素質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跨學科首先體現為學術思想的交融與滲透,然后是組織結構的調整與整合。近年來,我國大學在跨學科人才培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舉措,如設置跨學科專業,或者設置跨學科課程等。然而,這些改革舉措還囿于學科專業、課程設置的調整,在推進過程中,外部環境缺乏發展層面的整體戰略和遠景規劃,內部環境缺乏共同的發展目標和使命,只是簡單定義為多學科背景科研人員的組合,就無法突破傳統的單一學科制度藩籬[5]。高校的體制機制、資源配置、師資編制、課程體系等,往往是以院系或單學科為組成單元,而許多重點高校的跨學科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也大多數都掛靠在學科院系。院系為了自己學科發展,會將項目資助、人員聘用等資源都集中配置在自己單位,導致跨學科建設各種資源缺乏。日常運行過程中,絕大多數研究者都是來自各自院系,跨學科組織建設往往成了既無固定辦公場地,又無經費支持的虛體,難以形成成熟的跨學科交叉融合機制,就無法充分調動跨學科研究主體的內在能動性,跨學科研究成果也就難以為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提供基本環境。

三、構建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途徑

高校是社會知識傳播和科技創新的主力軍,不僅要與科技發展的跨學科趨勢相適應,而且更要與發展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相吻合。傳統的拔尖人才培養特別強調夯實學生基礎,而在新環境、新科技、新思想等層出不窮的驅動下,對拔尖人才培養的評價標準也應從基礎夯實拓展至創新能力突破,著力打破學生接受知識的被動性,激發他們自身探究興趣,增強創新意識。

1.建立以促進協同為特征的跨學科人才培養組織

跨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建立,不能僅依賴某一所高?;蚋咝炔磕硞€學院,而要構建跨學科、跨院系、跨學校的開放性組織系統。過去基于單一學科形成的培養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套相對穩定的學術話語體系和運行保障機制,推進跨學科培養模式勢必會削弱單學科組織體系的主導地位。

推動跨學科建設人才,并不意味著要打破學科的獨立性,而是要破除跨學科建設和人才間的壁壘,在機制設計上,重構促進跨學科拔尖人才培養的規章體系制度,破除學科壁壘與隸屬關系,著力形成跨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的交流協同機制。這就要求:首先,理順跨學科建設中各方主體間的職權和利益關系,構建不同院系、學科專業之間的交流合作機制,確保建設各方主體在培養過程中都有足夠的話語權,做到資源共享,促進共同發展;其次,建立跨學科組織內部教師流動機制,既可以兼任原有院系工作,同時也可以在跨學科組織中協同工作,使教師資源也可以充分流動。

2.設立以培養高階思維能力為中心的跨學科人才培養機制

跨學科對于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并不僅僅表現在傳授不同學科知識上,而且更重要是對于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所謂高階思維,是指具備較高認知水平層次上的智力活動或認知能力,是高階能力的核心,強調的是對于問題的思考力、解決力和決策力,要求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也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核心內容。

基于高階思維能力的內涵,跨學科課程體系不是簡單地把多學科知識并列在一起,而是糅合多學科知識形成更為寬泛的知識體系,建立跨學科的綜合性課程。作為跨學科課程教學的內在驅動,問題導向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主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設定合適的跨學科知識探索任務,從多維度提出問題,促使學生進行各種復雜思維活動,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其知識遷移能力。學生在學習跨學科知識時,需要厘清各知識點內在關系,形成多維度視角,才可以充分地掌握知識點的內涵,這樣才能孕育出真正的創新能力。

3.完善以融合開放為內容的跨學科人才培養保障體系

在現代科學技術蓬勃發展到的現今,已經沒有哪一門學科的深入研究單靠自身學科就可以完成了。從單學科模式向跨學科模式進一步發展的過程中,與傳統高校培養體制及組織體系模式相比,進行跨學科建設不僅是推動學術發展的動力,而且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質性變革。這就需要:第一,搭建跨學科創新人才培養平臺,完善跨學科交叉的知識結構,加強不同學科開放和融合,營造活躍的學術氛圍,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真正實現學術資源的有效利用。第二,積極地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及資金投入,建立相配套的實驗基地、教學場所等,為跨學科組織研究開展提供必要保障。

結語

德國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說:“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痹谌蚪洕焖侔l展的背景下,創新能力是綜合國力競爭的決定性因素,決定著國家未來競爭能力,而創新的行為主體是人才。高等教育在培育拔尖創新型人才驅動力的作用下,學科建設不僅要實現跨學科化,使不同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而且人才培養也必須突破傳統學科專業的壁壘,積極營造自主探究、包容協作的文化氛圍,著力構建知識交叉融合的跨學科人才培養制度,以期培育出更多富有競爭力的知識交叉融合復合創新型人才。

猜你喜歡
基礎學科院系跨學科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我校成功承辦“生命科學與老齡化社會”跨學科論壇
跨學科前沿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淺談SQL Server中Select語句的分組統計功能
關于小學科學新課程背景下引領學生合作學習的研究
清華院系手機背景圖
關于高等院校院系黨政關系的思考
突出音樂本體 注重和聲實踐——高師音樂院系和聲教學的思考
對中醫臨床基礎學科屬性的認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