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究

2022-02-11 09:00黃藝劉卷
湖南包裝 2022年6期
關鍵詞:曾侯乙彩畫編鐘

黃藝 劉卷*

(湖北大學藝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062)

2021 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正式印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十四五”重點項目規劃》,繪就未來5 年傳承發展工作藍圖;其高度重視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文化新期待。2022 年武漢市政府印發《武漢市支持數字經濟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涉及推動數字化產業化升級等;其政策闡述數字化的重要性,這表明插畫設計師更需與時俱進,在數字化的時代下以中國傳統繪畫為根基去追尋自身的插畫設計風格,同時更加注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之精神與內涵。

1 地域文化視域下巖彩插畫設計的數字化呈現 趨勢

1.1 巖彩概述

中國采用礦物質來繪畫有著悠久的歷史且輝煌的時代,遺留下大量的帛畫、彩繪壁畫等優秀的藝術作品。例如在中國傳統礦物質繪畫史上占據重要地位的敦煌壁畫,它貫穿多個朝代,并在唐代發展成熟。只是自宋元文人水墨的興起,中國礦物質繪畫逐漸邊緣化,而在日本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在明治維新之后,日本繪畫大量吸收了西方的繪畫技法和理念,并融入到本國特色中,從畫材工具到表現技法都經過了傳承、改良和發展,進而形成了其獨特的日本畫體系[1]。改革開放以后,隨著以王雄飛、胡明哲為代表的留日中國畫家帶回礦物質繪畫技術進行傳承和創新,并將礦物質繪畫命名為“巖彩”?!皫r彩”指的是巖石之色彩,是以巖石研磨制成粉狀、調和膠質為主的媒介,繪制在紙、布、板、金屬及墻面上的作品[2]。巖彩畫是中國特有的一種繪畫形式,它既具有傳統繪畫精髓又具有現代藝術風格,不僅傳承了中國傳統的繪畫技法,并吸納西方繪畫藝術以及材料拓展的運用,使巖彩表現技法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巖彩畫在色彩上傳承優秀中國傳統色彩的基礎上又突破了中國傳統繪畫用色的固定模式,比如色的堆疊產生立體效果,結合西洋繪畫的科學用色原理,探究光、色的處理;相比于水墨畫的黑白體系,巖彩畫色彩的體現更能與之產生情感共鳴。所以巖彩畫不受傳統模式的約束,與中國水墨、工筆淡彩相比,它更具有開放性和靈活性,更容易激發創作的靈感,提升畫面表現力。所以對巖彩畫的重視不僅是促使中國繪畫的多元化,對于中國插畫設計的發展更是錦上添花,這將會成為插畫設計中獨特的風格。

1.2 數字插畫的發展

設計隨時代而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數字技術的不斷更迭、傳播網絡信息的多元化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興起,都促成了人們對設計圖像的渴求。插畫作為圖案表現的形象,通過點、線、面、色彩的運用,將審美與實用相統一。于是插畫設計與數字技術相結合使設計方式從傳統的手繪轉變為數字化,從而迅速提高設計圖像的高效率。由此,數字插畫迅速滲入社會的各個領域,插畫藝術又成為設計時尚。安格斯·赫蘭[3]在《畫筆與鼠標:商業藝術和數碼插圖》中闡述:插圖制作者使用的創作工具不斷地變為數字媒體,電腦技術作為創作工具的益處現在也已廣泛地得到承認。在一些插畫家創作純粹數碼藝術作品的同時,許多插畫家創造了令人陶醉其中的混合體——將數字的和傳統的繪畫技法相結合。近幾年隨著傳統文化意識的加強,國內的插畫設計師開始融合中國繪畫從而形成自己的設計風格。例如國內漫畫界中的水墨CG 畫家前驅——翁子揚,他把傳統筆墨與數字藝術巧妙地結合起來,既具傳統繪畫格局又有現代空間感。

1.3 巖彩插畫設計的數字化呈現趨勢

近幾年,“巖彩插畫”成為新的設計詞熱點,目前比較具有影響力的一位手繪巖彩插畫師——蓮羊帶領著巖彩畫進入到插畫設計之中,她的代表作之一便是為《王者榮耀》設計的“遇見飛天楊玉環”皮膚(圖1)。蓮羊采用敦煌壁畫傳統的色彩搭配,在用色模式上又富有現代審美,采用云肌麻紙為載體,多以珊瑚加雄黃、石青等進行繪制,瀝粉金箔裝飾,硫磺銀箔用以肌理,畫面色彩艷麗不失質感。女子手持琵琶,面容姣好,氣質脫俗,山巒祥云間,飛天翩翩而舞。緊接著,《王者榮耀》團隊將這幅作品變成3D 效果,每當玩家使用這款皮膚時,不僅能感受到敦煌飛天所帶來的自身的特性,似乎都能看見楊玉環從這副巖彩壁畫中輕盈地飛出來。這成了當時《王者榮耀》最受歡迎的一款皮膚[4]。由此可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了解認識并喜歡巖彩畫。另外,數字化時代帶給了插畫師對于巖彩畫與數字插畫融合的新嘗試與可能。

圖1 王者榮耀遇見飛天楊玉環皮膚

2 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 究的價值

2.1 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傳承價值

曾侯乙墓位于湖北省隨州市城郊的擂鼓鎮,1978 年發掘。在這座墓穴中,出土了隨葬文物7 000 余件,其中最令人驚嘆的巨大寶庫便是出土的樂器群文物。據考古人員統計,曾侯乙墓的樂器群:編鐘、編磬、鼓、箎、笙、琴、瑟、排簫等8 種樂器共125 件。從出土的樂器種類可以看出,春秋戰國時期的器樂藝術已進入成熟階段,而曾侯乙墓出土的樂器群無疑是對音樂探索的一個重要支持。以曾侯乙編鐘為代表,這套編鐘是目前發現的數量最多、保存至今最完整、音律最齊全、聲音演奏出來最恢宏的一套編鐘。編鐘出土后,文化部的音樂家黃翔鵬、王湘等人趕到現場,對全套編鐘逐個測音。檢測結果顯示:曾侯乙編鐘音域跨越5 個八度,只比現代鋼琴少一個八度,中心音域12 個半音齊全。曾侯乙墓編鐘的出土使世界音樂學界為之震驚,很難想象2 000 多年前的中國就有如此完美、奢華的樂器和無比龐大的樂團,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非常少有的。不僅如此,曾侯乙墓編鐘的制作展現出中國青銅器工藝的巨大成就。編鐘不僅需要外部上的美觀,其功能上更加謹慎,編鐘的發聲原理就是根據編鐘體積的大小而定的。由此更加表明了春秋戰國時期的人們在青銅鑄造工藝方面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5]。在曾侯乙墓中除了青銅樂器外,出土的漆器樂器在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歷史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例如彩漆瑟、彩漆笙、彩漆排簫、素漆琴等,其制作技法也非常成熟,尤其是出土的彩漆笙,經久不衰,光澤美觀,裝飾紋樣鮮亮,具有很強烈的視覺效果。曾侯乙墓出土的樂器不僅反映了先秦時期的輝煌音樂成就,并且其鑄造技術非凡,聲學性能優良,彰顯出古代科學技術的發達程度,在工藝美術、雕塑、繪畫等領域都有獨到之處,在藝術上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2.2 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究的 藝術價值

巖彩與古代漆器的描繪顏料具有同根同源之處。如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彩漆排簫其幾何紋樣以紅漆與金漆描繪。在古代,紅漆的制作首先加入的便是天然礦石銀朱,這樣的紅漆鮮艷沉穩、不易變色,常與黑漆搭配流露出強烈的傳統民族氣息和傳統文化特色。如此源于礦石的巖彩材料所呈現的色彩、肌理、透明度、光澤等,會更加使畫面產生不同的視覺質感,從而形成豐富的視覺感受。不僅如此,出土的青銅器用巖彩技法也更能表現出其材質感。所以在數字化巖彩插畫的基礎上呈現曾侯乙樂器材質的自然屬性,是有助于尋找曾侯乙樂器文化獨特的美學屬性,使現代數字插畫藝術更加具有文化內涵的同時,也能讓觀者領略到兩者獨特的材料融合,以顯示與眾不同的藝術效果。

在現代數字插畫設計發展階段,色彩在繪制圖像中也是重中之重的方面。在曾侯乙樂器群中并不難發現其獨特的色彩表現,就如上文提到的彩漆排簫、彩漆笙等都能表現出對于色彩的高度重視,這與巖彩畫的色彩理念達到一致,巖彩畫最顯著的特點是色彩豐富而鮮亮,雖獨具東方特色,卻又具有時代性。插畫師可以利用軟件形成自己獨特的巖彩色板,充分利用數字技術的便捷以及其獨特的色彩特點,將其融入到曾侯乙樂器文化的插畫創作中,為色彩賦予其地域文化的象征意義。

敘事性是插畫設計的重要內容。而樂器是音樂表演的物質基礎,音樂表演下所表達的故事性是其時代下情感化的訴懷。如屈原的《九歌》[6]“揚枹兮拊鼓,(疑此處缺一句)疏緩節兮安歌,陳竽瑟兮浩倡?!保ā稏|皇太一》)。描述了楚人祭神的場面,通過樂器的演奏加持來與神靈天地溝通,以此渴望得到人民安康。在《九歌》的另一篇“望夫君兮未來,吹參差兮誰思”(《湘君》)。吹奏排簫解憂,思念佳人,描述了湘君與湘夫人的愛情生活。以及屈原的《招魂》里:“鏗鐘搖簴,揳梓瑟些;娛酒不廢,沈日夜些?!痹跇菲餮葑嗟募映窒?,呈現出楚人的夜宴場面,透露出楚國的繁榮昌盛以及楚人獨特的生活情調。這些都反映出樂器在楚人的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曾侯乙樂器文化作為楚樂文化最具代表性,其蘊含的故事意境也為數字巖彩插畫的創作添磚加瓦。不僅如此,巖彩畫作為中國傳統繪畫之一也同樣追求意境的表達。謝赫曾提出的“六法”論[7]“氣韻生動是也”“骨法用筆是也”“應物象形是也”“隨類賦彩是也”“經營位置是也”“傳移模寫是也”。此意境精神無論是在古代壁畫還是現代巖彩中都有跡可尋,同時又融合西方文化之精髓,正如胡明哲等[8]的《跡象表意》,其書名便概括了巖彩畫的審美意境,它在繪畫中既可以對現實事物加以表現,又可以產生于意。在數字插畫創作中,可以通過探索曾侯乙樂器文化中意象的表現,將客觀物質與其物象所透露的情感化的訴懷轉化成審美意象,利用現代媒介的制作與運用,表達巖彩藝術的意象語言,也通過數字插畫設計的創作傳達出來自曾侯乙樂器文化濃厚的民族精神和人文內涵。

2.3 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究的 經濟價值

插畫設計作為視覺圖像被廣泛應用于各商業領域,尤其在新媒體的時代下,數字插畫在互聯網平臺上必不可少?;ヂ摼W的傳播打破傳統媒介從而可以高效率贏得市場,這使插畫師更應該創新,尋找自己獨特的設計風格與設計思想。在湖北省博物館實地調研中發現以曾侯乙樂器文化為主題進行插畫設計是有商業案例的,其中一個絲巾文創產品是以曾侯乙編鐘為插畫主題,采用點線面平鋪的方式進行繪制,色彩極具現代性??梢钥偨Y出曾侯乙樂器文化的數字插畫設計本身就已具有經濟價值,筆者在此基礎上以獨特的巖彩風格進行數字插畫設計,在文化底蘊與視覺審美上達到和諧統一,從而在更多元化的商業市場獲取其經濟價值。

3 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 究的理念與方法

3.1 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究創 作理念

隨著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媒體迅速發展起來,人們對信息網絡越發依賴;隨著人們對中華文化自信的提高,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共鳴越發強烈,數字插畫必須順應時代而發展。融入獨特的巖彩畫藝術的同時,從曾侯乙墓樂器文化中吸納文化內涵,讓作品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

3.1.1 明確設計主題與設計風格 如何明確設計主題與設計風格,首要思考如何將具有中國特色的繪畫融入到當下的創作作品中,并賦予作品所表達的文化內涵。首先需要吸取傳統文化的優秀成果,如在巖彩畫中以材料呈現的色彩、肌理、質地、獨特的繪畫技法融入數字插畫中,同時需要本土文化承載的人文內涵與民族精神。筆者以曾侯乙樂器文化為設計主題,以科技為輔助創新,采用巖彩插畫的設計風格,在順應智能化時代的發展中進行數字化與傳統文化的再創造,去提升作品創作的內涵和精神。

3.1.2 探究獨特的構思靈感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鄭巖說道:“既要重視一群人的創造,也要重視一個人的創造。[9]”在插畫創作中探究構思靈感既需要著重其傳統文化的普遍性,也需要從中尋找獨特的價值進行創新設計。本次作品是以選取4件具有代表性的曾侯乙墓樂器文物為靈感來源,分別為:曾侯乙編鐘、十弦琴、彩漆笙、建鼓。曾侯乙墓每一個樂器類別都有自身獨特性,每一個樂器都可以賦予其故事性,訴說著自己的藝術價值。比如筆者在融合曾侯乙墓樂器文化的數字化巖彩插畫創作中,以紋樣為切入點,紋樣是精神文化的具體表現,能表現出每個時代審美的特殊性。筆者在創作中尊重文物原著的同時以解構其時代紋樣為裝飾層,去體現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呈現。在插畫創作中,也應在順應時代普遍潮流的同時,探索出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在融入巖彩畫的數字插畫中還需要增添新時代的創作藝術,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實現插畫創作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統一。

3.1.3 情感訴求的表達 情感的共鳴是數字插畫所需追求的設計理念。在馬斯洛理論中,也體現出心理需求更應該重視?,F今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人民文化自信的增強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開始尋求與中華傳統文化的情感共鳴。所以在插畫創作中,以曾侯乙墓樂器出土的文物為創作素材的同時,深度研究其演奏的人物形態、朝代服飾等基礎上采用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構圖去打造不同的意境表現,從而創新畫面,增添其背后的敘事性,表達對曾侯乙墓樂器文化的思考與理解,與此同時利用數字技術模擬巖彩畫的表現提高作品的視覺審美。

3.2 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究創 作方法

因曾侯乙樂器文化帶有獨特的地域特性,在插畫創作中以構圖、色彩、紋樣創新為主要方法[10],借助素材的收集提取所需元素,確定每個畫面所想表達的意境,采用數字技術進行最終成稿。在中國古代,編鐘是上層社會的專用樂器,象征著等級與權力。曾侯乙編鐘作為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氣勢雄偉,歷史意義非凡。在曾侯乙墓編鐘的創作、構圖上采用了“之”字構圖,為了讓畫面有深遠的意境,首先筆者將春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鳳紋作為畫面次主體與畫面編鐘相聯系,體現編鐘的尊貴,其次在色彩上采用黃綠的色調呈現青銅器的獨特材質,紅帶是貫穿整個系列作品的紐帶,在此畫面中用來聯系編鐘(左上角)—鳳—編鐘(右下角)—镈鐘并增添空間的層次與關聯,其畫面表達的是“情以物興,物以情觀”的思想(圖2)。

圖2 《編鐘》

《呂氏春秋·仲夏紀》高繡注:竽,笙之大者。春秋戰國時期,笙是重要的吹奏樂器。一般在重大的儀式或宴請時都會用“笙”來助興。笙不僅在春秋戰國時期得到發展,在敦煌壁畫中出現多次,可見笙在古代的樂器中占有一席之地。筆者在創作中選取了曾侯乙墓代表性的彩漆笙,提取其漆器上獨特的幾何紋樣作為背景層并加以點綴,畫面以“虛實”的意境并加以“光”的處理突出正在吹奏彩漆笙的女子,色彩上以紅褐色為主色調與彩漆笙色彩相呼應(圖3)。

圖3 《彩漆笙》

擊鼓在古代祭神或祈福儀式中是必不可少的。在插畫創作中選取建鼓為題材,采用了“以小觀大”的構圖方式,畫面中頭戴通天冠的男子仰望著巨大的建鼓,具有春秋戰國時期的漩渦紋紗簾給建鼓增添了更多的神秘感,隱喻著帝王對于神明的崇拜與渴望得到神明的旨意。色彩上以紅、黃為主色調與建鼓相呼應。在素材收集中,建鼓的底座極具藝術價值,它是與建鼓密不可分的一部分,在畫面裝飾中是重要的一部分(圖4)。

圖4 《建鼓》

古琴在儒家思想中一直處于很重要的地位,是儒家修身養性之器。筆者在創作中采用了“留白”的構圖,將春秋時期具有代表性的植物紋——蓮花紋為畫面裝飾層,色彩上以紅、綠色調表達靜雅、融于自然的環境。在素材的收集中以十弦琴為主題,并創作出畫面中身穿曲裾服飾的女子,坐在荷花葉上左手按弦右手撥弦的畫面呈現出“天人合一”的意境(圖5)。

在進行插畫創作中,如何進行數字化去表現巖彩技法是一個重要步驟。筆者使用Photoshop 和Artstudio Pro 為創作軟件,使用Wacom 數位板、ipad 和電子筆等電子設備,進行繪制創作。由于本次創作是將巖彩畫藝術運用到數字插畫作品創作中,因此在數碼設備中最先需要制造模擬巖彩畫表現技法所具有的特性,筆者在電腦上和ipad 上對筆刷進行了數字化的制作與設置。以帶有巖彩顆粒的厚涂筆刷——Artstudio Pro 筆刷為例,其制作過程如圖6 所示。

圖6 Artstudio Pro 筆刷制作過程圖

其他類型的巖彩筆刷根據不同的質地,以搭配不同的巖彩圖案和筆刷進行制作。在筆刷制作的同時,巖彩的肌理效果筆者通過網站搜索進行購買和下載,帶有巖彩顆粒的圖案和金箔圖案,有些適當需要自行調整。最后可以通過改動圖層模式形成巖彩畫的肌理效果。使用電子設備(以Photoshop 為例)繪制巖彩插畫方法形式如圖7 所示。

圖7 筆者繪制的photoshop 巖彩插畫繪制方法圖

(1) 前期草圖:首先繪制草圖,并定好點線面做好畫面黑白灰的結構。

(2) 繪制基底:首先需要選擇所想表現的材質基底,一是利用所收集或拍攝的無版權素材導入成圖案作為基底,二是通過Photoshop 中自己制作的筆刷進行疊加繪制;也可兩者相互疊加。

(3) 細節刻畫:利用巖彩技法合理運用筆刷進行繪制,也可以依據畫面的呈現效果選擇采用金屬性質的圖案進行疊加;如想達到“立體”效果可采用Photoshop 中的樣式進行調節。不斷疊加豐富,同時注意畫面的肌理感。

(4) 畫面點綴:在最后畫面呈現中,可以增加自己想要的點綴效果,如“光”的處理可以利用圖層樣式的線性減淡或燈光插件進行創作,為畫面增添豐富度。

4 結語

筆者在探索獨特的插畫風格中,將作為中國傳統繪畫之一的巖彩畫所表達的美學屬性和數字插畫表現方式進行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是荊楚文化非常重要的成就,本文深度挖掘曾侯乙樂器文化中的傳承價值,并探究融合曾侯乙樂器文化的巖彩數字插畫設計研究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從而展開對以曾侯乙樂器文化為主題的巖彩數字插畫創新。著眼于當今插畫發展趨勢,將曾侯乙墓樂器文化與巖彩數字插畫相結合,一方面可以使傳統文化得到傳承與發展,另一方面使設計富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與文化內涵。

猜你喜歡
曾侯乙彩畫編鐘
金石齊鳴話編鐘
曾侯乙的音樂之聲
曾侯乙編鐘
曾公編鐘銘文補說
Stories of the Chime-bells—Unearthed from the Tomb of Marquis Yi of Zeng State
2000多年前最大的組合樂隊——曾侯乙編鐘
清早期 午門西番草三寶珠彩畫
趙丹娜作 巖彩畫《忘卻》
清 碧云寺菩薩殿天花彩畫
閻先公和他的瓷板色塊潑彩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