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對青年的輿論引導——以《中國青年》為例

2022-02-17 19:47鄭偉康
傳媒論壇 2022年9期
關鍵詞:中國青年國家主義泰戈爾

鄭偉康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秉h一貫重視青年,重視青年的輿論引導與理想信念教育。在黨的早期發展階段,《中國青年》就作出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中國青年》創刊于1923年10月20日,是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的機關刊物。至1927年10月第一次???,《中國青年》共以周刊的形式出版了168期,刊發各類文章1000多篇,運用馬克思主義來具體分析中國的歷史與現狀,引導青年走上正確的革命道路?!吨袊嗄辍肪o扣時代脈搏、聯系廣大青年、貼近青年生活,問世后在廣大青年中成為熱門讀物,發行量由最初的幾千份,增長到最高3萬多份,這在當時中國期刊發行量中是少有的。

正如《中國青年》第四期上所呼吁的那樣:“請讀者的幫助,把這個刊物越散到一般青年中間去越好。我們這個刊物,越普遍到青年界,我們越可以希望他在青年界發生有效力的影響。這不是讀者幫我們,是讀者幫青年,而且是讀者幫中國?!保?]大革命時期的《中國青年》竭力喚醒民眾,爭取青年,為青年的思想輿論引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要貢獻。

一、堅持黨對刊物的全面領導

《中國青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共青團中央的機關刊物,《中國青年》的輝煌,離不開黨的領導。黨的領導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是政治領導。1923年10月,中共中央成立教育宣傳委員會,將《中國青年》列為編輯部的八種出版物之一。中共中央同時制定的《教育宣傳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由教育宣傳委員會編輯部安排專門負責人,對《中國青年》等出版物進行指導,并詳細安排了這些出版物的購置和分配。此外,教育宣傳委員會每月至少開會一次,由編輯部報告出版物成績??梢哉f,黨對《中國青年》等刊物的指導規劃,細致入微。

在組織領導方面,黨的青年運動領袖也親自擔任《中國青年》的撰稿人。主編鄧中夏、惲代英,都在團中央執行委員會擔任重要職務。而在《中國青年》的作者群中,既有當時黨的總書記陳獨秀、時任團中央書記的張太雷、也有毛澤東、劉仁靜等黨的中堅骨干。他們所發表的文章,結合了自身的革命實踐經驗,十分具有說服力。

在思想領導方面,《中國青年》 深入淺出地宣傳馬克思主義。這些文章中,既有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品的翻譯與解讀,也有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介紹。據統計,在《中國青年》1923—1927年刊登的文章中,提及“共產主義”的有187篇,提及“馬克思主義”的有37篇,提及“列寧主義”的有38篇,提及“社會主義”的有141篇。[2]《中國青年》還先后編發了多期國際特刊,包括“蘇俄革命紀念特刊”、“十月革命號”等,讓廣大青年對世界無產階級革命有了更為明晰的認識。

二、旗幟鮮明展開論戰,避免青年走上歧途

19世紀下半葉,不同的政治派別,往往以報刊為陣地,進行輿論準備。隨著戊戌變法的失敗和民族革命運動的興起,進入20世紀,革命派與?;庶h,展開了數次有影響力的論戰:如1903年《中國日報》與廣州《嶺海報》的論戰;1905-1907年的《民報》與《新民叢報》論戰等。五四運動時期,各種社會思潮競相登上政治舞臺,“問題與主義”之爭、科學與玄學之爭、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的論戰等,都以報刊為平臺,對中國走什么樣的道路,展開深入的探討與批駁。

而在這一時期,《中國青年》 的馬克思主義者,也與“醒獅派”的國家主義以及戴季陶主義,展開了激烈的論戰?!靶血{派”國家主義的代表人物包括曾琦、李璜、左舜生等資產階級右翼分子,他們提出的“國家至上”等口號,很具有迷惑性。

1924年10月,曾琦等中國青年黨成員,在上海創辦《醒獅》周刊,不到一年的時間銷量達到2萬份以上,與《中國青年》相當。由于《醒獅》肆意攻擊馬克思主義,1924年起,中國共產黨人蕭楚女、惲代英、瞿秋白、毛澤東、周恩來等,通過《向導》《中國青年》《政治周報》等進行回擊?!吨袊嗄辍芳礊橹麝嚨刂?,圍繞國家觀、階級觀、救國道路等問題,發表了《〈答醒獅周報〉三十二期的質難》《與李館卿論新國家主義》《國家主義是什么?》《敬告從歧路上自拔歸來的青年》等文章。

1925年五卅運動后,上??偣徊榉?,曾琦在《醒獅》公開主張:“今后之工會,宜由工人自行組織,不必讓共產黨人參加其間,暗施操縱之術”;“所有工會之一切言論機關……不宜讓共產黨主持筆政,借以宣傳赤化”[3]。對此,劉仁靜在《中國青年》回擊:“大商人力求與帝國主義妥協,不敢提出民眾革命的要求(如上??偣谖遑\動中的畏縮)……如果你們一面抑制工人階級奮進的革命潮流,一面想提起革命運動中死亡的僵尸——名流紳士和大資產階級,你們不惟是兩頭落空,起不了革命的作用,而且反做了軍閥與帝國主義御用以打擊革命的武器!”[4]

在論戰之下,1926年底,《上海商報》宣稱“愿放棄國家主義,與進步的青年合作”;國家主義團體“中國少年自強會”的發起人彭十嚴,也宣布“中國少年自強會”解散,并發表《從國家主義覺悟過來告朋友并致青年》[5]。這場馬克思主義與“醒獅派”的論戰,指明了國家主義失敗的必然,捍衛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和無產階級專政的思想,有力推進了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的傳播,促進了中國革命的發展。

三、不盲從潮流,幫助青年提高辨別能力

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正處于文化的激烈轉型期,新舊文化的沖突與中西文化的碰撞并存。青年知識分子在傳統農業文明與現代工業文明的糾纏中困惑、彷徨變得怯弱無能?!吨袊嗄辍访翡J地觀察到這一點,對于當時的種種社會潮流,提醒青年不要盲從,要提高辨別能力。

1924年,印度詩人泰戈爾訪華,梁啟超、徐志摩、林徽因等對泰戈爾推崇備至,盡管有部分左翼知識分子提出異議,但是在青年中還是掀起了一股泰戈爾潮流。

在第26期的,《中國青年》刊登了《歡迎泰戈爾(原文譯為“太戈爾”)》的文章,并在第27期推出“泰戈爾專號”?!吨袊嗄辍匪f的歡迎,并不是支持,而是指出,泰戈爾是一位“大魔術家”,是一個玩弄玄學的人,剖析了泰戈爾的“尊君抑民”“知足常樂”“能忍自安”等所謂“東方文化”言論的消極作用,并解釋“這樣的連臺好戲法,真真難得,我們怎可以不歡迎呢!”[6]沈澤民大聲疾呼,如果泰戈爾思想傳播開足以助長今日中國守舊派的氣焰,而且是中國青年思想上的大敵!

《中國青年》在肯定婦女解放的同時,對當時社會興起的“性文化”運動嗤之以鼻。陸定一認為,性雖然有研究價值,但男男女女的幸福,關鍵在于打破這個舊的社會。劉昌群更是重點批判了張兢生倡導的“性文化運動”,一針見血地指出青年“追求的結果,終只是苦悶和壓迫或性的墜落。因為所謂科學化,藝術化的性交在中國社會現狀之下,只是個人生活地位優越、不愁穿、不愁吃的如張大教授或女交際明星所能得到,不是大多數受壓迫,吃飯穿衣都感困難的男女青年們所能夠享受的呵?!保?]

在這樣的不盲從下,《中國青年》以一個勇者姿態,對社會上影響青年的不正風氣,給予了堅決糾正。

四、直面現實問題,貼近青年生活

《中國青年》不僅關心革命的發展、批判非馬克思主義思潮,而且采用廣告、來信、專欄等形式,向青年闡述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直面當時青年困惑的情感婚姻、學習生活等問題。

比如在假期當中,青年可以做些什么?《中國青年》刊發了《假期中做的事》《一個假期中做事的提議》《寒假期中我們的工作》等,提出了很多細致中肯的建議。在第38期中,一位筆名“大棟”的作者就建議,可以進行公共演講?!按髼潯痹敿毜卣f明了時間如何分配、團員成員工作如何安排、選擇哪些報刊作為材料講演、住在什么地方比較合適以及如何把自己的成績保存下來,十分具有操作性。[8]

《中國青年》還通過“通信”欄目,來指導青年遇到的常見婚姻情感問題,如:如何拒絕舊式婚姻;如何改造和安置妻子;如何獲取婚姻自由權利等等。在這一過程中,《中國青年》 著重向青年介紹了共產主義的戀愛觀。1924年11月,莫斯科東方大學發生了一名蘇聯共產黨員學生因戀愛問題自殺的事件,莫斯科東方大學發表宣言,指出這是在階級斗爭中的逃遁行為,是“共產主義旗幟之下的無用之人與頹敗者”。時在蘇聯留學的熊雄,在《中國青年》上,將這一事件向國內做了報道。他首先批判了小資產階級認為戀愛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心理,在文中指出:“戀愛問題是受經濟支配的”“人類的真正戀愛,只有在現社會制度打破之后才有可能”,只要“確定了革命人生觀,對于戀愛問題,應當是不難解決的”。[9]

《中國青年》直面現實問題,貼近青年生活的風格,使它成為了青年的良師益友。

五、短評精煉,具有戰斗性

在大革命時期,中共中央提出,“言語文字要接近群眾”?!吨袊嗄辍冯m屬于政黨刊物,但總體言論風格文筆流暢、簡短精煉,而且激情洋溢、通俗易懂。

如當時黨在《前鋒》《向導》和《中國青年》中都設置了“寸鐵”欄目(《現代漢語詞典》釋義“寸鐵”為“短小的或極少的武器”)?!吨袊嗄辍返摹按玷F”欄目于1925年第102期開設,直至1927年???,共登載17期,發表短文76篇?!按玷F”欄目所發文章,少的只有幾十字,多的也不過一千多字,大多結合了青年的生活實際或社會時事,深入淺出地予以剖析。

如1926年的第125期的《中國青年》,“寸鐵”欄目連發7篇短評,主要針對以下幾件時事:①1926年6月30日,蔡元培、丁在君在上海南洋大學畢業禮發表演說,勸學生不要再卷入政治;②1926年6月13日,段祺瑞政府雇傭暴徒,毆打反對“國家主義”的青年;③《東南論衡》雜志,鼓吹中國需要拿破侖式領袖為“救世主”;④日本人在東三省設立警務處,強化勢力范圍等。如其中的一篇《東三省厲行“日本化”》,不過一百字左右,一針見血地指出,日本以防止“赤化”為名,要求包括中國人在內地非日本人,從滿洲里往內地游歷,都需要日本當局蓋章,是另有所圖:“‘赤化’防止了,‘日本化’當然可日益猛進!”

這些短評極具批判性與戰斗性,充分彰顯了《中國青年》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

六、重視青年編輯隊伍的培養

除了上文所提到的,由黨的青年運動領袖擔任主編外,《中國青年》 對于普通青年編輯的培養,同樣非常重視?!吨袊嗄辍返木庉嬚甙ㄠ囍邢?、惲代英、蕭楚女等大多接受了完整的現代教育,對馬克思主義有比較深入的理解。如惲代英畢業于武昌中華大學哲學門,并長期從事教育工作;鄧中夏就讀于北京大學國學門,后參與創辦上海大學;陸定一時在上海南洋大學讀書等。

除了本身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外,這些編輯也多擁有豐富的辦刊編輯經歷,是輿論宣傳的行家。如在編輯《中國青年》之前,惲代英在武昌創辦利群書社,并北京負責編輯《少年中國學會叢書》;鄧中夏參與創辦和編輯過《勞動音》《先驅》;肖楚女在《大漢報》和《崇德報》任編輯,并任過《新蜀報》的主筆;李求實在武漢主辦過《日日新聞》等。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青年》絕不是書生辦刊,惲代英等人參與了當時的風起云涌的工人運動,密切關注青年的生活和所思所想。

除了專業編輯隊伍外,黨在《中國青年》的編輯工作中,有意識地在工人、學生、農民中,發現培養一批新的輿論宣傳人才,并提出了投稿的具體要求,如“記述各地農工商兵的生活實況;關于青年利益的各種問題”等。[10]

在這樣的渴求下,《中國青年》的稿源十分廣泛,各類作者400多人,一些年輕作者也參與到刊物編輯當中。如1923年時,何味辛只有19歲,在1925年入黨;陸定一更只有17歲,在1925年入黨。何味辛后來擔任了《熱血日報》的編輯,這份報紙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份日報。陸定一后在1927年任《中國青年》主編,此后陸定一活躍于黨的文化宣傳戰線,成為中國共產黨宣傳思想陣線的卓越領導人。

七、結語

一百年前,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青年》向廣大青年深入傳播了馬克思主義,促進他們的覺醒,引導他們走上革命的道路。盡管《中國青年》創辦于黨的初期,距今已有近百年,在輿論宣傳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但這份刊物,已經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在對青年的輿論引導方面,已經形成了初步系統的思想。

重溫這段歷史,我們仍然可以受益良多。在任何時候任何階段,在輿論宣傳方面,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尊重新聞傳播規律。黨在輿論引導方面,需要培養一批青年喜聞樂見的“意見領袖”,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從青年實際生活出發,直面現實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所勉勵的那樣:“樹立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到人民群眾中去,到新時代新天地中去?!保?1]

猜你喜歡
中國青年國家主義泰戈爾
金色花
從五四運動理性思考中國青年的愛國主義精神
當代中國青年婚姻觀的異化
韋君宜在《中國青年》時期的期刊編輯思想研究
如此理解
邊疆治理現代轉型:從“國家主義”到“國家社會互構”
近代新法家的法治主義思想建構及其時代功用
李斯特國家主義理念思辨
論何新新國家主義的內涵
胡耀邦和《中國青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