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龍”地名的文化內涵及其時代價值

2022-03-16 09:40
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年5期
關鍵詞:文化

朱 鋒

(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 教務處,河南 開封 475004)

地名,是人們對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圍的地理實體賦予的專有名稱[1]3。我國地域廣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因而地名眾多,地名文化資源非常豐厚。從地名的來源看,地名的生成和演變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

地名最直接的作用是定位和指向。其成因,莫不與自然環境、人類社會活動有關。很大程度上,地名是人們對大自然認識、適應和改造過程的一個重要闡釋。在地名產生和演變的過程中,人們所處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尤其是人們的信仰和價值觀,直接影響著地名的生成和演化。

作為一種地名文化現象,“龍”字在我國古今地名專名中形成了一道獨特的文化景觀?!褒垺钡孛休d的文化內涵,跟華夏民族的文化傳統一脈相承。

一、“龍”地名的總體概況

縱覽我國各類地名可以發現,“龍”地名在各地普遍存在。尤其是歷史文化比較豐厚的古都。如,以北京為代表的眾多古都,保留著許多帶有“龍”的地名。粗略統計,北京就有二百多個。其中,有的是街巷胡同,如龍頭井街、龍家胡同、上龍巷等;有的是鄉村鎮,如青龍橋鎮、龍背村、龍灣屯等;有的是名山勝水,如九龍山、蟠龍山、龍骨山、大龍河、龍潭湖、白龍潭等;還有的是寺廟宮觀,如龍王廟、龍泉寺、回龍觀等。

位于中原地區的開封,因其“八朝古都”之地位,“龍”地名影響很大。如龍亭、龍亭區、龍亭湖、龍亭(東、西、南、北)路、雙龍巷、臥龍街、龍虎街等,地名源頭均屬于古地名。而鄭州市不少帶“龍”字的村、街、路,但大多數是由古地名衍生出來的新地名。如五龍口、五龍口新村、五龍口南路,龍湖、龍湖鎮、龍湖廣場、龍湖大道、龍御名郡、龍香苑,龍子湖、龍子湖(東、西、南、北)路,龍飛路、龍興街、龍吟街、宇龍街、新龍路、新龍地鐵站,等等,大多屬于新地名。

地處黃河流域西北區域的蘭州,“龍”地名專名中屬于高頻詞。以“龍”命名的地名多達40多處。以此為依托,衍生出來的以“龍”命名的公司企業有100余家。

在西南區域的重慶,“龍”地名也不少見。如龍溪鎮、化龍橋、小龍坎、望龍門、九龍坡、龍頭寺、黃龍寺等。一些學者認為,“龍”是古代巴人的圖騰。如鄧少琴先生指出:“蛇在殷世,則以‘龍’稱之,……象巨口長身之蟲,蓋即‘巴’字。龍為神化之巴,無可疑焉?!盵2]6揭示了重慶地區古地名中高頻度出現“龍”字的根本原因。

據《全國鄉鎮地名錄》統計,1985年全國鄉鎮地名中帶“龍”字的地名總數達到2367個,僅廣東省就有442個。這還僅僅是鄉鎮地名,加上其他的街巷、行政區域及山、河、亭、臺、洞等等,“龍”地名數量更是驚人。

可以看出,不僅是中原地區,連西南、南方地區,包括眾多少數民族地區,無論城市還是鄉村,“龍”地名都占有相當的數量。從歷史發展來看,“龍”地名中的古地名持續存在,新地名也不斷產生。代代相傳,文脈綿延不斷。

二、“龍”地名呈現的不同形態

“龍”地名的成因多種多樣,但經過梳理分析不難發現,“龍”地名的來源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因自然地形地勢而得名的“龍”地名

這類地名,主要強調外在的形似。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龍是一種神圣的圖騰。龍,可上九天騰云,可入湖海逍遙。神通廣大,無所不能。因而,自然山水,凡與龍的形象有相同相似特征的,人們都會以“龍”來命名。

河北山海關的老龍頭景區,是明長城東部起點。得名的原因容易理解:萬里長城猶如一條巨龍,走過大漠,跨過群山,一路東進,從燕山山脈蜿蜒而下,直沖入海,老龍頭這個地名便水到渠成。

依據民間習慣,兩條河或多條河流的交匯處叫龍口。數千年前,或者更早,在山東龍口“界首河、隋家疃河、呂(家)疃河三水……匯流入?!笨诘膶掗熀S蚶?,棲息著蜃龍。由于蜃龍在此頻繁吞云吐霧,噴水嬉戲,龍口海域就成了海市蜃樓的主要發生地和多發地。老百姓稱這樣的地方為“龍口”。山東龍口的地名源頭,正在于此。

香港地名九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說,因其自然環境而得名。該半島北端有九條山脈橫陳,山脈雖不大不高,卻走勢如龍,九座山,就像九條龍,以龍喻山,稱為“九龍群峰”,又稱“九龍半島”。二說,九龍為皇帝命名。南宋小朝廷被元兵追迫流落至此,陸秀夫等大臣常常擁宋帝登臨山崗上的巨石,眺望鯉魚門???,盼勤王之師。傳說宋帝某日登石,見四周青山群立,便對群臣說:“八座青山,每山一龍,是八條龍?!标懶惴蛟谂源鸬溃骸氨菹沦F為天子,亦是一龍?!彼蔚埸c頭。于是便有“九龍”之說,后來便把這地方叫作“九龍”[3]76-77。綜合分析,第一種說法應該比較可信。因為民間傳說,很大程度上屬于一種民間的附會,有一定的文化價值,但可信度不高。

山東省萊蕪市大王莊鎮龍亭峪村,因處在山峪中,村旁有河彎如龍,稱白龍河,河邊建有龍王廟,龍王廟高居潭的上方,遠遠望去如閣樓挺立,故1922年該村把原名山下村更改為龍亭峪村。由此,衍生出了白龍潭、龍王廟、龍亭峪村三個地名。

黑龍江名稱最早見于《遼史》,因江水色黑,其形若龍,故名黑龍江。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清朝時的黑龍江將軍而得名,知之者甚少。

五龍口,是太原迎澤區文廟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一條交通干道。東西走向,全長1.5公里左右,寬達20米上下。在五龍口西段北側20—30米處,沿北同蒲鐵路東側,有一潭積水,五龍口這個名稱,便和這潭積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當地人祖輩相傳,說這潭積水早年本是一片洼地,和太原城東部邊山的五條山溝(殷家溝、郝家溝、大棗溝、小棗溝、耙兒溝),脈通絡連,每逢夏秋雨季,雨水和山洪,沿著五條山溝注入洼地,酷似五龍吐水。這樣,年復一年,積少成多,便形成了這潭積水。人們根據這種自然地理形態,把五條山溝比作五條龍,給這一汪積水的洼地取名“五龍口”。久而久之,演變為一個地名。此外,江蘇古城蘇州有龍潭、龍須橋、臥龍橋、護龍街、五龍涇、五龍橋、大龍港等,皆與水有關。其中五龍涇、五龍橋,其來歷與山西五龍口完全一致。

因為火山噴發形成的五湖一河,黑龍江黑河的“五湖”成為五大連池,“一河”成了石龍河。云南昭通魯甸縣有石龍河,四川巴中有石龍河,山東省濰坊市有石龍河,平頂山因有石龍河流過而在1997年設立了石龍區。山東青島、貴州銅仁、安徽六安等地都有石龍之類的地名,如石龍溝、石龍坑、石龍頭、石龍洞、石龍村、石龍鄉、石龍河村等衍生地名。

不僅是自然山水,哪怕是人文景觀,人們也很善于從中挖掘“龍”元素的特質,予以命名。位于江蘇南通的余西古鎮是一座有著1000多年文字記載的歷史古鎮,因城廓設置形似龍,又名龍城(地)。該鎮始于唐末、興于北宋,盛于明清,煮海為鹽而逐步發展形成市集(習慣上稱之為“場”)。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建于場北端的課鹽司署衙門為“龍頭”;衙門兩側的兩口水井為“龍眼”;衙門后稍高于他處的地基為“龍舌”;衙門口朝南正對著的一條主街為“龍身”;街道上鋪設的碎石為“龍鱗”;衙門兩邊兩條約為300米的街道為“龍須”;衙門東、西側的兩棵銀杏樹為“龍角”;東、西高橋和東西虹橋為四只“龍足”;橋腳為“龍爪”;南街為“龍尾”;衙門西北角的三官殿為“左頂珠”、東北角的大悲殿為“右頂珠”;場內24座廟宇的香火為繚繞在龍身四周的“吉祥云”。余西場東、北、西三面環水與南面始挖于南宋的運鹽河相通,形成了天然的護城河,街端部設有迎江門、鎮海門、對山門和登瀛門四座城門,加之場內東部、運鹽河西側還建有城隍廟,余西場故名“龍城”。

山西太原有雙龍巷?!短孛尽酚涊d:南北斜向,東南起南華門東二條,西北至東華門。處杏花嶺北,地形隆起,狀如雙龍,故稱雙龍巷。清末,河北居民聚居于此,稱直隸莊。民國初年,山西省民政廳長孟元文建宅于此,改稱升官巷。后孟家連遭禍事,認為是屋后的“玉皇廟”作祟,故于1929年改名雙龍巷,冀望“雙龍”鎮伏邪氣,以求家業興旺。

重慶合川有一座山,山勢挺拔峻秀,峰巒起伏,逶迤飛騰,宛若龍蟠,所以取名為龍多山。單純的龍、雙龍、多龍,在地名中均有體現。

以上這些“龍”地名,皆因山勢、水勢等外在輪廓或形狀命名。個別“龍”地名,則是從山巖的外觀紋路近似而命名的。如,福建龍巖市區城東兩公里處的翠屏山麓,有一處喀斯特溶洞,此洞因巖紋似龍而得名“龍巖洞”,后來的龍巖市也由此而得名。

(二)具有濃郁文化氛圍的“龍”地名

龍,自然界中沒有,但在中國人頭腦中卻是神一般的存在。因而,歷史典籍中關于龍的記載,大都帶有神話色彩。龍文化的弘揚,更多是借助龍神話的民間傳說,使傳統文化一脈相承,代代相傳?!褒垺弊忠坏┏霈F在地名中,其豐厚的文化內涵就得以固化。

1.與皇帝有關的“龍”地名。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伏羲、炎帝、黃帝、堯帝及夏代的開國帝王大禹,都有龍之名、龍之譽。秦始皇有“祖龍”之稱,漢高祖劉邦自詡為“龍種”,從此,歷代帝王無不稱自己是“真龍天子”。封建時代,也只有皇帝才可以穿龍袍。龍文化,成為地位顯赫的官方文化。這一點,我們從地名的生成就可以直觀地感受到。

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遠近聞名,而龍門的得名,與皇帝有關。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香山、龍門山在伊河兩岸相對而立,遠遠望去就像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國以來,這里就有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帝建都洛陽,因宮城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天子自居,因此得名“龍門”,沿用至今。由此,又衍生出龍門石窟、龍門站、洛龍區、龍門實驗幼兒園等一批次生地名。

開封雙龍巷,傳說與兩位皇帝有關。明代《如夢錄》記載:“雙龍巷,宋太祖、太宗舊居之地?!币蛟摻肿∵^趙匡胤和趙光義,后來得名雙龍巷。還有一條臥龍街,因傳說趙匡胤在該街五龍宮廟中避難而得名[4]17。開封龍亭,位于開封老城區城內西北隅。這里是北宋和金代的故宮,也是明代周王府的遺址。清康熙三十一年(1692),此處修筑了一座萬壽亭,亭內供有“皇帝萬歲”的牌位,人們便稱之為“龍亭”。每逢重大節日,文武官吏皆來此朝拜。龍亭這個古地名,后來又衍生出龍亭區、龍亭公園、龍亭東路、龍亭北路、龍亭西路、龍亭湖等多個次生地名。

還有同樣叫做龍亭的地名,也都與皇帝有關。江蘇常州的龍亭位于常州市東坡生態公園,是蘇軾當初棄舟登岸進城之地,也是乾隆皇帝召試江南地區文人墨客的地方。當初,常州市榜眼錢惟城曾向乾隆皇帝跪獻《艤舟亭》圖,乾隆皇帝見圖大喜,欣然為圖題詩。如今亭子的對聯就是對那時候場景的描繪。常州龍亭,因乾隆皇帝而得名。不過,到過開封和常州的人們發現,開封龍亭是一個高臺之上的大殿,而常州龍亭只是公園里一個小亭子,地名實體大不一樣。

陜西渭南也有龍亭這個地名,只不過是一個村名。龍亭村位于韓城市與合陽縣交界處,108國道相隔,北邊稱為北龍亭,屬于韓城市管轄,南邊稱為南龍亭,屬于合陽縣管轄。相傳漢武帝當年在此處住宿,皇帝在古代被稱作龍,龍停的地方被稱為龍停。后來,逐漸演變為龍亭。

2.與“人中龍”有關的“龍”地名。長期以來,民間對龍文化的熱愛,推動了帝王的崇龍文化。而帝王的崇龍文化,又直接助推了人民群眾對龍文化的弘揚。從地名傳承的角度看,除了皇帝之外,一些值得被后人敬仰的人,也蒙上了一層神秘而又神圣的色彩。這其中就是人們所說的“人中龍鳳”。

“人中龍”,出自《晉書·宋纖傳》:“晉宋纖隱居不仕,太守馬岌造訪不見,嘆曰:‘名可聞,而身不可見;德可仰,而形不可睹。吾而今而后知先生人中之龍也?!币蛞浴叭酥旋垺北扔髯吭匠霰姷娜宋?。人中龍鳳,乃人中翹楚也。

自古以來,“人中龍鳳”盡管不少,但在地名中體現出來的卻不多。屈原、諸葛亮算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人中龍”。

湖南省汨羅市長樂鎮回龍門坐落在長樂街南端,汨羅江在回龍門南面腳下向西流去?;佚堥T始建于唐代,其基礎與墻體的下堿墻均由花崗石砌成,上堿墻則全部砌以青磚。建筑底部基本呈正方形,上部系木質結構,飛檐斗拱,雕梁畫棟,四角飛龍翹首,上蓋琉璃瓦,尖頂,氣勢奪人,檐下有東西兩個門洞。傳說屈原投江后,當地人們尋找詩人遺體,劃龍舟逆江而上,求索至此返回。唐德宗神武圣文皇帝于建中元年(780年)在此建亭紀念,謂之回龍門。

河南南陽的臥龍崗,也屬于跟“人中龍”有關的地名。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人稱“臥龍先生”。東漢末年諸葛亮曾躬耕于此,所以就取名臥龍崗,以資紀念。后世隨著小說《三國演義》及其他民間話本的流傳,這個古地名影響更大。1994年南陽撤地設市建區時,因臥龍崗縱貫轄區,行政區名改為臥龍區。湖北襄陽有臥龍鎮,屬于一個新地名。2002年,原襄陽縣的泥咀鎮劃歸襄城區管轄。2003年,借臥龍先生長期隱居臨近的古隆中而改名臥龍,泥咀鎮正式更名為臥龍鎮。這些新地名的誕生,足見諸葛亮這類名人對地名的影響是何等深遠。

當然,跟科舉考試相關的地名,也出現了“龍”的色彩。

開封龍虎街,位于河南大學(明倫校區)西側。清代該街距河南貢院(1903年、1904年全國會試在這里舉行,上千年的科舉制度在這里畫上句號)較近,科舉應試者多在該街臨時居住??荚嚭笥衷谠摻謴埌瘢ㄓ址Q龍虎榜)公布,清乾隆年間取“臥虎藏龍”之意,取名龍虎街。山東曲阜也有龍虎街,因街東口正對東城墻根下的一眼水井,稱為青龍。街西口有巨石一塊,名曰白虎。用“左青龍右白虎”之意,取名為龍虎街。從文化內涵上說,與開封的龍虎街迥然不同。

3.與“鳳”結合的“龍”地名。中國傳統強調陰陽調和,因而創造出“龍”圖騰的同時,又創造出“鳳”的形象。龍鳳呈祥、龍飛鳳舞、龍章鳳彩、龍騰鳳集、龍翔鳳翥、龍翰鳳翼、龍言鳳語、龍躍鳳鳴、龍興鳳舉、龍樓鳳池等一大批詞匯,營造出美好和諧的傳統文化氛圍。折射到地名文化當中,龍鳳搭配的“龍”地名也不少見。

廣東河源市東源縣新港鎮港中路17號新豐江國家森林公園內,有一個美麗而獨特的島嶼。其東部像龍,西部像鳳,整個島嶼如龍飛鳳舞,美妙絕倫,故名“龍鳳島”。

山東淄博潭溪山有代表性的景觀是龍鳳臺,這是游人登山必至的地方。龍鳳臺位于山頂處,是一道巨崖自山巔探出,與山相接卻又獨立成峰,此峰三面皆是百米絕壁,峰頂卻平平整整,形成兩個巨石平臺,一高一低,一前一后,相依相偎,顯現“龍鳳呈祥,心心相印”之意,故得名“龍鳳臺”。

當然,要說到龍鳳區、龍鳳鄉(鎮)、龍鳳村這些地名,在我國黑龍江大慶、湖北恩施、重慶合川、四川巴中、四川眉山、四川江油、四川遂寧、四川廣元、山西介休等,都可見到。

4.民間傳說中的其他“龍”地名。龍,是先民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因為龍的影響力巨大,龍文化因素已經滲潤到中國人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從民間傳說來看,“龍”地名幾乎也是無處不在的。

云南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轉龍鎮有一個小景點名為“龍轉頭”。據說,有一眼泉,在農歷入秋至正月間,水位會退至見底,之后又慢慢充滿,一天之內縮漲多次,故有老龍王在這里回轉的說法,他來的時候水位上升,他走了水位便下降。因而,轉龍鎮由此得名。

深圳龍崗有一龍口村,村名是一個有二百多年歷史的老地名。龍口村村民大多姓羅,祖先是客家人。二百多年前,他們背井離鄉從江西遷徙而來,為的是尋找一塊棲身的樂土。當他們來到龍口,看到此處地勢風水極佳,就住了下來。龍崗區的山崗猶如一條伏臥的巨龍,傳說是厭倦天宮寂寞生活的仙女降落凡間,四方飄游,看到龍崗這一帶氣候溫和,水草豐茂,心生留戀而居住下來,群龍便環繞護衛,化作山崗,而龍口村恰恰位于這條巨龍的口部,因此而得名[5]30。

江蘇徐州三堡辦事處黃橋社區有九龍窩。相傳龍王在此行錯雨,被罰滯留,九天后才得以上天,此地取名九龍窩。

安徽蕪湖繁昌區(原繁昌縣)城關鎮南門城外街的一條后街巷,從南門橋向峨山頭方向走,不到150米,靠西邊的街道有一個出口,那里就是龍亭街了。龍亭街全長不足200米,寬不足3米,中間是用三條麻石鋪就,兩邊鋪著青石。在獨輪車的長期碾壓下,龍亭街中間的麻石已形成一道明顯的車轍印。為何叫做龍亭街?依然源于一個民間傳說。

(三)似顯又隱的“龍”地名

還有一些地名,表面上看,地名專名不見“龍”字,但依然隱含著“龍”文化,依然浸透著龍文化的特質。

1.“中華龍鄉”河南濮陽。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1987年,在濮陽西水坡發掘出三組蚌砌龍、虎圖墓葬。據測定,其年代距今6400年左右,蚌殼龍被考古界公認為“中華第一龍”。專家據此遺址推斷,6000年前濮陽地區已率先進入父系氏族社會,并成為中華民族龍文化的發源圣地。濮陽因此被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命名為“中華龍鄉”[6]2。

2.龍圖騰的發祥地——河北涿鹿。中華民族炎、黃、蚩三大人文始祖曾在涿鹿生活、征戰、建都,開創中國文明偉業,使涿鹿成為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源地。距今約4600多年前的涿鹿之戰,是黃帝部族聯合炎帝部族,與東夷集團中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涿鹿縣一帶所進行的一場大戰,是中國歷史上見于記載的最早的“戰爭”。這次戰爭結束了部落時代的歷史。從此,軒轅黃帝帶領百姓開墾農田,定居中原,奠定了華夏民族的根基??h境內至今保存有黃帝城、黃帝泉、橋山、釜山、蚩尤泉、蚩尤墳、炎帝營等三祖時期古遺址遺跡23處。涿鹿不僅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發祥地,是華夏民族圖騰——龍的誕生地,而且是中華兒女祭祖的圣地。

3.“龍都”河南周口和遼寧朝陽。周口市別名叫龍都,距今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太昊伏羲氏在此建都,炎帝神農氏播種五谷,開創了中華民族的遠古文明。周口古屬陳國,《詩經·陳風》赫然在目。戰國末期,為楚都所在地,史稱郢陳。同時,遠在東北的遼寧朝陽,歷史上也被稱作龍都,本名龍城,因慕容皝遷都于此而得名龍都。

4.“龍城”江蘇常州和廣西柳州。關于龍城由來,一般是依據“地有龍形,故曰龍城”的特征。常州歷代為郡、州、路、府治,地位重要,但地形并不具有所謂龍形。一些專家考證:常州別名“龍城”,可能與城垣有關。千年以來的城垣,大體上是一個活脫脫的龜形城垣。古人云:龜為龍種。不直稱常州為“龜城”而稱“龍城”,前人的確是用心良苦,妙趣橫生了。清光緒《武陽志余》載:“吾郡古號龍城?!比舸苏f成立,“龍城”之名,最晚應始于明代初期。明代鄒忠穎《高山志序》曰:“六龍陰聚于毗陵。右以鐵甕諸山,左以外城諸山,若東西戶屏?!边@是從地形上說常州是藏龍之地。

如今的常州市區,帶有“龍”字的地名很多。如龍游河、龍游路、龍游橋、青龍港、青龍路、青龍港路、青龍港橋、化龍巷、飛龍路、烏龍庵、臥龍灣、龍城里、龍船浜、龍港橋、龍陽橋、毛龍橋、九龍橋等。這實際上也算是常州作為“龍城”的一個佐證。

柳州,別稱“龍城”,相傳1400年前南朝梁代大同年間,有八條龍戲水于柳江的上游龍江江中,龍城由此得名。柳宗元的詩句中也稱柳州“龍城郡”,上下相習,龍城柳州成為歷史的凝固。宋徽宗時,柳州郡號“龍城”成為沿襲定制,《宋史》記載為“柳州龍城郡”。

(四)普遍存在的“小龍”地名

中國傳統文化,將蛇視為“小龍”,屬相上也有體現。在地名生成和變更過程中,直接以“蛇”命名的地名不少。當然,地名也存在“小龍”的字眼。

舉世聞名的不僅有遼寧大連的蛇島、浙江千島湖蛇島、江西新余仙女湖蛇島,還有河南信陽市南灣水庫蛇島、云南瀘沽湖蛇島、我國釣魚島列嶼蛇島等。

除了蛇島,還有蛇口。深圳蛇口在深圳市的西南一角。南頭半島南高寬,北低窄,狀似蛇頭,東側山嘴,像張開的蛇口,“蛇口”這個地方因此而得名。

還有一些直接以“小龍”命名的地名。如,位于山東即墨城東留村鎮大村村南的小龍山,是一座充滿神秘色彩的名山,因山頂有一深井,相傳井中棲龍,也稱“龍山”,又名“天井山”。

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嚴鳳英的故鄉——安徽省安慶市北郊羅嶺鎮內,也有一個小龍山。作為景區,已成為皖西南地區著名的旅游勝地。此地小龍山,因山石嶙峋、其形蜿蜒若龍而得名。

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黎陽鎮西南也有小龍山,原稱主簿山、響山。舊傳宋初有位主簿,羨此溪山之勝,居于此地而得名。

山東棗莊滕縣級索村西北角小龍山,亦稱龍堌堆。唐朝初年建廟宇一座,樓臺殿閣,巍峨宏偉。廟內古碑記載:“邑城之東北有龍山,向西南延伸土嶺一道,至此聚結成山,因取名曰‘小龍山’?!?/p>

與龍相比,蛇的影響力比較小,但它是現實生活中實實在在生存著的生物。對于蛇,一般人會有畏懼心理。在意識形態里,人們將龍的形象高度神化,使其帶著無尚高貴與神圣,帶著神秘感,心中會葆有一份敬畏和尊重。

三、“龍”地名的文化密碼與時代價值

(一)“龍”地名的文化密碼

1.“龍”地名昭示的豐厚的文化土壤?!褒垺钡孛歉灿谖覈S厚的歷史文化土壤的。龍圖騰,最早是漢族的民族圖騰。漢族的民族圖騰由一條龍與一只鳳組成,代表陰陽,也就是男女。龍圖騰的形成,我們可以從聞一多先生的《伏羲考》中找尋答案。聞一多認為,龍圖騰“是只存在于圖騰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種虛擬的生物。因為它是由許多不同的圖騰糅合成的一種綜合體”,是“蛇圖騰兼并與同化了許多弱小單位的結果”。人們所說的“龍的傳人”,里面蘊含著一種純樸、熾熱的感情。也正是把這種情感賦予身邊的山水萬物,并以地名的形式固定下來,構成了地名文化中幾千年不變的民族精神。

2.“龍”地名映照的國人情感。在中國,人們對“龍”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喜愛。遍查各地“龍”地名,未見“降(xiáng)龍”“伏龍”“擒龍”“屠龍”之類的地名。原因何在?

如,四川南充有一個地名會龍,因數溪匯合于此,取龍游于水之義而命名。1981年地名普查時,為避免重名更名祥龍。吉祥如意,正符合華夏民族美好的祈愿之情。湖南瀏陽有龍伏鎮,因南面山岳酷似龍形,而城址正坐落于龍骨上,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始得“龍伏”之地名[7]249-250。河南省信陽市浉河區吳家店鎮有擒龍山村。因擒龍山大約有7個山頭,于空中鳥瞰,7個山頭如7條龍盤旋其間,所以近年來更名為“七龍山”。地名中不用“降”而用“祥”,不用“伏龍”而用“龍伏”,不用“擒龍”而用“七龍”,不論是取諧音表達吉祥,還是調換前后次序而不“伏”龍,還是隱去“擒”字取其“七”。歷代的先民,是在有意無意地表達著對“龍”的敬畏之心。

不過,四川巴中平昌縣有鎮龍鎮,緣何鎮龍?從地名來源看,是當地寺廟前兩根龍柱上的兩條龍“活”了,欲騰云飛去,一小和尚操刀砍去龍的左爪并將其綁在龍柱上,龍無法再飛走。人們認為龍一飛走,這里便沒有靈氣,會有災難。為留住兩條龍,便在廟門前兩丈見方的荷花池內,安放了一塊直徑約六尺、高五尺的巨石,預示對龍進行鎮守。由于石頭狀如鐵罐,于是叫它“鎮龍罐”。從此,寺廟安寧,百姓安居。從中不難發現,作為祥瑞之物,當地的人們鎮龍的目的,是留住祥龍。各地群眾內心對龍的虔誠,可見一斑。

(二)“龍”地名文化的時代價值

目前,文化強國已成為國家戰略,優秀傳統文化被視為新時代文化的核心資源,提升國家軟實力顯得更加重要。龍文化起源于新石器時代,祭龍、塑龍、刻龍、唱龍、舞龍、賽龍、生肖龍等民俗,一直在傳承、發展、豐富著龍文化,直到今天,從未中斷。龍的觀念,早已滲透到每一個中國人的血脈中。龍文化既是民間文化,也是官方文化。它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形成,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精神,聯系著中華民族的情感。新時期研究“龍”地名文化,具有很高的時代價值。

1.有助于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永續發展的精神基礎與導引,也是中華民族歷經艱辛、矢志不渝追求的價值目標[8]。

畢竟,地名是歷史的活化石,其本身忠實地記載著數千年的文化傳承?!褒垺钡孛幕堑孛幕闹匾M成部分,其現代價值不可低估。龍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正是我們華夏民族的“精神命脈”,值得我們繼承發展,發揚光大。它自始至終蘊含著良好的道德規范,蘊含著可貴的人文精神,也蘊含著積極向上的價值取向。

2.有助于增強文化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最有效的途徑就是增強文化認同。龍從最初作為漢民族的文化圖騰,到如今已經逐漸被我們多民族大家庭所接受,我們最需要的是加強文化認同。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凝結文化共同體的基礎。人心相通相聚,重在價值觀一致和理念相通,其基礎就是文化認同。有了文化認同,人們生活在一個文化共同體中,有著相同的文化符號,有著共同的生活理想,有了融進血脈中的文化理念,有著共同的價值追求,有著共同的身份建構和歸屬,民族共同體就會產生一種自己身份識別和情感依托的集體意識。人心齊,泰山移,一起向未來,早日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

3.有助于提升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依托,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流淌幾千年的“龍”地名文化,也充滿著延續不斷的“文化遺傳基因”。龍騰虎躍、龍馬精神、堅忍不拔、勇往直前等內在基因,曾經一次次激勵著中華民族近百年反對各國列強的侵略蠶食、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矢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時時激蕩著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僅是提升文化自信,對于我們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同樣具有積極意義。

四、結語

“龍”地名是中國龍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國人民創造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它寄托著中國人民對治理河山、富民強國的不懈追求,承載著人們對幸福吉祥、開拓未來的美好憧憬,凝聚著中華民族敬重英雄、團結御侮、堅忍不拔、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9]105。因而,研究“龍”地名,保護“龍”地名,充分挖掘其文化內涵和時代價值,至關重要。

猜你喜歡
文化
文化與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誰遠誰近?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