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生成導向下大學生思政課中“四史”教育研究

2022-03-16 23:39許文英
教育現代化 2022年25期
關鍵詞:四史思政課思政

許文英

(浙江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思政課課程是高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課程,經過多年的發展,當前思政課的教學改革逐步深入,新形勢也給思政課建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要求。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了“調整創新思政課課程體系”的要求,明確要求“各高校要重點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以下簡稱“四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設定課程模塊,開設系列選擇性必修課程”①。緊接著2020年有兩個文件出臺,從定位和具體要求對開展“四史”教育提出指導意見。2020年4月,教育部等在《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中將加強“四史”教育新定位為“加強政治引領”的重要部分。同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頒布的學校思政課程體系建設中,明確規定學校要開設“四史”等模塊的選擇性必修課,并規定學生至少要從“四史”課程中選修1門課程……按照文件精神,加強思政課教學中的“四史”教育,是當下思政課教學改革面臨的新課題。

當前,為了更好貫徹相關文件精神,各高校已逐步開展“四史”教育,但規劃性欠缺、系統性不夠、方法單一、實效性不高,“四史”教育開展的廣度、深度、厚度等還有待拓展、深入。因此,探討如何超越當前“四史”教育單一知識教育主導、實踐性不強、難以深入等現狀,更好實現“四史”教育的政治引領作用,是當下思政課教學面臨的一大新任務。本文將遵循教育的終級目標——實現個體全面發展為目標,借鑒智慧及智慧生成的路徑,探討思政課中“四史”教育的智慧生成導向的必要性、內容和著力點,從而為思政課中的“四史”教育提供借鑒,提高育人實效。

一 大學生思政課中“四史”教育轉識成智的必要性

(一) 從教育的目標看,以智慧生成為導向更貼近教育的初衷

教育,教書育人,除了教授知識,更重要是要幫助受教育對象實現自由、全面的發展,從而實現幸福。而智慧是人類過上幸福生活的目的和手段(Baltes&Staudinger,2000)。哲學一詞本身就是愛智慧的意思,所以在古代學校里,懷特海指出,哲學家們希望的是引導和發展智慧,而不是傳授零碎的知識。國內的李長吉教授等在對當前純知識教學現狀批判的基礎上,指出知識教學的使命是“轉識成智”(李長吉,2010)。靖國平博士也對當代教育發展的價值走向提出了“轉識成智”新走向的判斷(靖國平,2010)??梢?,以智慧生成作為思政課中“四史”教育的導向,將更為貼近教育育人的初衷。畢竟對智慧與幸福的追求,是人類的普遍的訴求和永恒的主題。

(二) 從思政課教學的特性看,以智慧生成為導向是思政課教育的本義

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②。2019年,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提出了指導方針——要堅持“八個相統一”,具體包括要堅持價值性和知識性相統一,堅持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統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統一等。從方針中,不難得出,思政課教學除了要有具有深刻的理論性外,更具有價值引領和促進學生智慧生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要求。所以在智慧生成導向下開展思政課中的“四史”教育,是思政課教育的本有之義,也將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方向。

(三) 從“四史”教育的現狀看,以智慧生成為導向是歷史教育的要求

經過多年的改革和發展,目前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建設從覆蓋面來講,已取得了極大的進展。全國各高校都相應開設了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與法治”“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等課程在內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及其它相關選修課程??梢哉f已經較好實現了“進教材、進課堂”。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堅持思政課建設與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同步推進,全面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③??梢?,進教材進課堂還不夠,更為關鍵的是如何“進頭腦”。在實際的教學中,依托思想政治理論相關課程開展歷史、歷史觀教育,但要通過課程真正實現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光靠這些課程還是不夠的。因為“進學生頭腦”,不是說讓學生熟悉或熟背某些知識、理論就夠了,還需要學生能真正地學懂弄通做實。而要解決這個難題,對歷史的學習可以給我們指導。歷史向來是最生動的教材,也是最好的教科書。自古以來,我們就有借用歷史教育開展社會教化的優良傳統和成功經驗。新中國成立之初,歷史教育也被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之中,70多年來經歷了萌芽初創、曲折發展和趨于成熟三個階段[1]。習近平總書記也一再強調說,“歷史是人類最好的老師”……可見,“四史”本身就是智慧的載體之一,如何挖掘這些智慧因素、內容,并有效地融入思政課教育,是歷史教育的新課題。

二 智慧生成導向下大學生思政課中“四史”教育的內容

智慧一詞的起源,并不是很明確。在西方,智慧最早出現于埃及人和蘇美爾人的文本之中,隨后舊約的先知、希臘哲學家、基督教的福音書、中世紀的神學家等從不同的視角對智慧進行過界定。通過分析國外對智慧的解讀,不難發現,尚未有統一的界定,但多認同智慧的人不僅要具備相當的知識、思維,還一定要具備良好的品質。也就是說智慧高于知識、思維和人格等單一因素,但智慧的內容離不開知識、思維與人格這幾個要素。相比西方,東方傳統意義上更側重認為智慧是一種感知、辨別、了解情境的能力?;诖?,認為要獲得智慧,光靠理性不行,純粹的推理分析難以獲得關于生命真諦的知識,因為理性分析可能使人與其所感知的事物之間產生隔離,所以智力難以使人真正掌握現實本質,也就是更強調親身體驗感悟生命真諦對于獲得智慧的重要性[5-7]。

對智慧的關注帶來對智慧生成的研究。不同學者從內涵、實施等方面對智慧教育展開研究,指出了教育、學習對智慧獲得的重要性。智慧主要通過智慧教育獲得,代表性的理論有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斯滕伯格于2001年提出的智慧平衡理論,在論述了學校為什么要為智慧而教的基礎上,提出了智慧教育的十六條原則和六大方法。CopthorneMacdonald提出了價值觀對智慧生成的主導作用,及在高校施行智慧教育的重要性等[7]。國內的張楚廷先生提出借助課程引導學生的智慧生成,智慧不僅包括智性智慧,還包括理性智慧和德性智慧,特別強調人文引領(張楚廷,2004)。

基上,本文提出思政課中“四史”教育可以以智慧生成為導向,從習得知識、提升思維和培育人格三方面,通過知識習得讓學生更豐富,通過思維提升讓學生更理性,通過人格養成讓學生更和諧,三者相輔相成,貫穿始終,共同引導學生走向智慧與幸福。

三 智慧生成導向下大學生思政課“四史”教育的著力點

學習“四史”是每個大學生的“必修課”之一,以智慧生成為導向,推進大學生思政課中“四史”教育與智慧生成的路徑相統一,從智慧的知識、思維、人格等不同維度不斷推進“四史”教育的深入,探索思政課改革創新的新思路,將有助于實現思政課教育的目標。

(一) 增信——堅持思政課“四史”教育中學生個人知識的習得,拓展教育的廣度

馬克思曾把人類歷史比作“歷史劇”,“四史”無疑是中國這部劇中最壯麗的篇章,蘊含著十分豐富的資源?!八氖贰?,有長有短,上到500多年的世界社會主義史,下到近40多年的改革開放實踐史。每段歷史中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物故事、事件、思想、經驗、教育等,都是最生動鮮活的課本。與這些歷史進行深入“對話”,可以從中汲取知識。而歷史與歷史之間,連續傳承相互貫通,從歷史的發展、聯系中可以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這些都是大學生知識智慧獲得的豐富來源。這就要求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會講故事,引經據典,融會貫通。在思政課“四史”教育中,寓理論、規律等于歷史故事中,在學習、講述中傳遞知識、規律,不僅將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四個自信”,也將進一步拓展教育的廣度[8-9]。

(二) 明理——堅持思政課“四史”教育中學生思維的提升,提升教育的深度

學史不僅可知興亡,更可明事理。為更好實現這一目標,就要求在學史過程中,不能僅停留于感性的學習,更需要有理性的學習。因為相比于感性認識對事物比較外部、淺顯甚至片面的認識,理性認識才能更有助于個體對事物全貌、內部、本質等的把握。這就要求學習歷史時,既要了解概念、史實,更要掌握其規律和發展趨勢等,洞察背后的動機、原理等。而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就是思維本身一種的提升。這也才更符合習近平總書記所提出的“思政課‘無論怎么講,最終都要落到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學會正確的思維方法上來’”的要求?!榜R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④”此外,習近平總書記還給出了新時代學習“四史”的方法要義——學思踐悟,即學習、反思、實踐、領悟四個環節,在習近平總書記給復旦大學《共產黨宣言》展示館黨員志愿者服務隊全體隊員的回信有相關環節更詳細的闡述??梢?,著重思維的提升,是思政課教育的本義。青年一代在學習“四史”過程中,要牢記習總書記提出的方法要義,多從歷史的視角,開展探究式的學習,多反思思考,多審視現實,并在實踐中嘗試運用學到的新方法,為自己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提升教育的深度[10]。

(三) 崇德——堅持思政課“四史”教育中學生人格的養成,增強教育的厚度

教書育人,更難的在于育人,即健康人格的培育。個體的健康成長,也離不開健康的人格。而健康人格的養成,離不開好的精神資源的滋養。習近平總書記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就不要忘記我們是中國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⑤”心有所信,方能行遠,在“四史”的學習中,可以看到,每個年代都可見有無數的共產黨員的付出、奉獻甚至犧牲,展現出了不同時期的革命精神,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與強烈的責任擔當。這些榜樣的力量,是教誨最快的捷徑,這些寶貴的精神財富都是個體人格養成的重要精神資源和力量來源。思政課的“四史”教育中更注重學生人格中德性的養成,這不僅是高校思政課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立德樹人目標的要求,也將增加教育的厚度。

綜上,當下,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四史”的學習、思政課教學,共同指向智慧的生成,實現個體全面、自由的發展。智慧生成契合學生成長要求,合乎“四史”教育的本義,也是思政課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借鑒智慧及其生成的路徑,加強思政課的“四史”教育,可以幫助大學生增信、明理、崇德,在認識和把握歷史規律的基礎上明確前進的正確方向,以史帶論提升思辨思維,促進學生全面成長,從而真正實現教育的終極目標。

注釋

①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9-08-15.

② 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N].中國青年報,2016-12-09.

③ 中共中央發出關于印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的通知[N].人民日報,2019-06-10.

④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91.

⑤ 習近平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研討班開班式上發 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8-01-06(01).

猜你喜歡
四史思政課思政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小主播上微課 團隊員學四史
“三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課的啟示——以四川工商學院教改為例
遇見“四史” 圖說“第一”
隊史連“四史”
思政課“需求側”
思政課“進化”——西安交大:思政課是門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