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語專業“新”之內涵及改革路徑

2022-03-16 23:39袁媛
教育現代化 2022年25期
關鍵詞:文科跨學科外語

袁媛

(廣西職業師范學院 外國語與國際教育學院,廣西 南寧)

從2017年“新文科”作為“四新”提出,到2019年教育部聯合科技部、工信部等13個部委召開“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大會而拉開“新文科”建設的序幕,再到2020年11月《新文科建設宣言》的正式發布,“新文科”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一種新理念、革新傳統文科教育的一種新思想,席卷了整個高等教育領域,目前各高等院校對新文科建設的必要性已形成極為廣泛的共識。外語學科作為我國高等院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科的重要組成,在中國人文學術國際化推進中擁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中國實現引領國際前沿學術潮流愿景的中堅力量,不可能也不能回避這澎湃而至的新文科建設大潮。那么,對外語專業而言,何為“新文科”建設之“新”,其建設之“道”又該如何開拓?本文分析新文科理念下的外語學科專業建設的“新”內涵,并據此理解探討新文科視域下的外語專業建設路徑。

一 “新”之內涵

2018年頒布的《外國語言文學類教學質量國家標準》的概述中明確指出:“外語類專業是我國高等學校人文與社會科學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跨學科特點......可與其他相關專業結合,形成復合型專業或方向,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1]?!痹谧钚隆稑藴省防镉袃牲c是很明確的:一是外語專業是文科專業;二是外語專業具有跨學科特點。如果說《標準》頒布之時,“新文科”這一概念剛提出不久,對外語學科專業建設尚無具體指向,但隨著這幾年對“新文科”內涵和發展路徑的理論、實踐的不斷探究,“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外語專業建設“新”之內涵也逐漸明朗。本人嘗試從以下兩方面陳述“新文科”之“新”對外語專業意味著什么。

(一) 以新的功能為目標,彰顯一個“中”字

新文科建設是國家發展的迫切需求。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總目標,黨和國家相繼提出“五位一體”“新發展理念”“一帶一路”倡議等重大戰略,面對國家戰略需求變化,文科人才的功能需求和培養目標要求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國家教育部新文科建設工作組組長樊麗明在《“新文科”:時代需求與建設重點》一文中所明確指出的,“中國建設‘新文科’的核心要義是要立足新時代,回應新需求,促進文科融合化、時代性、中國化、國際化,引領人文社科新發展,服務人的現代化新目標[2]?!睋艘x,建設能夠主動引領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文社會科學,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助力國家提升文化軟實力,這是新文科建設的目的,也是時代賦予文科的新功能和新定位[3]?;仡櫼酝耐庹Z教學實踐,主要是為了與國家外向型經濟相適應,更傾向于外語在溝通交際方面的工具性和技能性。在新形勢下,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2019年做的題為“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語”的主旨發言中指出:“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文化軟實力,提高國際話語權,提出能夠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和方案。要讓中華文化走出去,外語教育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4]?!庇纱丝梢?,面向當前國家戰略需求,外語教育務必服務于新時期國家“走出去”重大發展戰略,外語教育的橋梁和紐帶作用由原來的“引進來”外來科技文化和社會思想轉向更強調中國文化的輸出??梢哉J為:新文科視域下,外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注入了新的功能目標,即培養能夠在世界上為中國發聲,能承擔起傳播中國文化的國際人才。所以,圍繞新的功能目標而推進的外語學科專業發展的系統性改革,是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結合中國自身的實際而進行的本土化、民族化的創新和發展?!侗本┩鈬Z大學章程》第七條對人才培養目標是這樣描述的:“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社會責任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復合型、復語型、高層次國際化人才[5]?!边@個描述不僅體現了時代賦予外語學科專業的歷史責任,更闡釋了外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新的功能目標。

(二) 以新的融合為抓手,強調一個“跨”字

新文科建設是新時代發展的緊迫需求。以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技術等技術性突破為特點的新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推動了傳統業態轉型升級,催生出新業態的同時,也對人才提出新的需求。許多傳統的文科專業知識面局限于單一學科門類,培養出來的人才遠不能履行新時代使命和應對新時代挑戰,文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重新進行戰略定位,從而倒逼高校優化升級傳統文科專業,以新的融合為抓手進行專業建設和建設新專業。外語學科專業建設對接新文科建設,就是要構建新的外語學科專業結構。從量的角度看,高校外語人才培養規模并不小,但存在突出問題,如專業建設重復,同質化嚴重,有些專業社會急需卻發展緩慢,學科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不對等……這些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外語人才結構性失衡,人才“供不應求”與“供大于求”并存的尷尬局面。新文科視域下的外語學科專業建設,就是要瞄準科技和國家戰略前沿,破除長久以來受“扶植體系化、秩序化的知識體系”的影響而造成的專業壁壘和學科障礙,以需求為導向優化現有的外語專業設置,即在傳統外語專業的基礎上,圍繞國家、經濟社會、區域發展和市場需求,規劃和設計新的外語專業及課程體系。這不僅要打通外語與其它人文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甚至要突破文科的邊界,與理工科、醫科、農科開展更大跨度的學科專業交叉,形成與新技術、新知識相融合的開放包容的外語學科體系,實現學生素質、思維及能力的新提升,以適應當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

二 建設之“道”

從上述論述可看到,明確“發出中國聲音”的新功能目標,以及以“跨”為核心的改革發展手段是外語學科專業建設對接新文科建設的關鍵,直接關系到外語學科專業未來的建設和發展。據此,下文從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專業設置、師資隊伍建設、課程體系構建和評價標準確立等五方面探尋外語學科專業建設對接新文科建設之思路。

(一) 人才培養目標以“立德樹人”為核心

長期以來,我國的外語人才教育一直以培養精通外國語言文學與文化的外語專業人才為目的,這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特別是以“引進來”為首任的改革開放前30年,為滿足當時社會經濟對外語專業人才的“內需”起到過積極的作用。進入21世紀后,中國走向全球經濟和國際政治合作的步伐加速并取得巨大成就,特別是近十年,中國迅速成長為一個經濟大國、政治大國和文化大國,配合中國技術源源不斷地輸出,中國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也亟待通過外語這一中介推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表達中國的思想,用外語發出中國聲音,與長期以來占主導地位的西方學界進行平等對話,不僅是應全球一體化的時代需求和國際學界的期待,也是中國外語人作為文化資源的承載者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糾正西方主流媒體長期以來構建的關于中國的虛假形象,為中國不斷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深入參與全球治理以及中國政治經濟的進一步“國際行走”保駕護航。顯而易見的,外語專業人才在中國人文學術以及科學技術的國際傳播、影響力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這就要求外語人才不能僅局限于外語水平高、專業知識精湛,還要融入國家的集體事業,要有深厚的家國情懷和中國文化學術功底,這樣的外語人才所具備的服務能力和貢獻水平才能滿足當下國家經濟社會戰略發展需求,這也正是新文科視域下提高外語學科人才質量、外語學科專業建設走深走實、行穩致遠的關鍵。

(二) 優化傳統專業,建設新型專業

如上所述,中國日益融入全球化發展的浪潮,并在全球治理和國際事務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愈來愈廣泛和深入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使得對外交流層面拓展到經濟、教育、政治、科技和軍事等多領域,傳統的外語專業及其培養的單純的技能型和通用型外語人才已遠不能適應新時期新形勢的需求,外語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務必對接新文科發展戰略已是當務之急。外語學科專業要對接新文科建設,并不是完全打碎原有的學科專業體系,而是主動回應技術創新和社會變革發展。一方面應根據新文科理念,創新性地推進外語學科傳統專業改革,從專業核心優勢擴張到相鄰的交叉性的專業領域,把新要求、新技術融入傳統外語專業,反哺強化原專業的核心優勢;另一方面則圍繞國家戰略、市場需求、學校所處區域優勢、專業優勢及特點,設置體現學科交叉與融合的新專業。不管是對傳統外語專業進行新舉措革新,還是設置“外語+文科”“外語+理工科”的新專業,這些新型的外語專業并非是在傳統的外語專業之外“另起爐灶”,也不是傳統專業的簡單疊加,而是建立在傳統外語學科深厚積淀之上,從新視角,用新范式、新方法進一步拓展外語學科的外延,圍繞國家重點需求領域、前沿技術產業、新興服務業、地方支柱產業的需求導向,進行外語專業與其他專業的知識生產與再生產的重組甚至構建,從而實現外語學科專業以“跨”為特點的轉型升級。

(三) 建立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全面提升外語人才培養能力

教師作為日常教學工作的具體執行者,在教育改革領域中的重要地位毋容置疑,其參與新文科建設的意愿及其素質、能力關系到這場高等教育改革的前景以及未來能否達到愿景??梢哉f,教師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得以無障礙貫徹的關鍵。由于過去的外語教育推崇國外的教材和方法,英美等國家的課堂一度被視為外語學習的理想化課堂,這種教育理念無形中過濾掉了外語教育中的中國元素,使得一些外語教師能就西方文化知識侃侃而談,而面對本國的傳統文化卻說不出個所以然。再加上當下外語學科教師的知識結構大多源于以體系化、秩序化為特點的傳統的外語知識體系,其專業知識面普遍存在單一性,所以當下亟待構建一支具備新文科理念,有充分的中國文化自信、自覺和熟悉外語學科教育且兼具其他學科知識技能的新型外語專業師資隊伍。為此,外語專業教師首先必須有堅定的“以德為先”政治素養和“立德樹人”的價值導向,才能擔當得起培養傳承中華文化、傳播中國聲音、創新中國理論,開創中國未來的外語人才的責任和使命。其次,外語專業教師需具備跨專業、學科的素養,才能勝任這場以“跨”為抓手的教育改革任務。為延伸和拓展跨專業、學科素養的師資,一方面可以通過課題申報、跨學科教學、跨學科學術交流等方式鼓勵外語教師參與到新文科建設的實踐中來,以推進外語專業跨學科教育科學發展;另一方面要面向區域、地方產業行業,建立師資人才交流互通渠道,真正做到“請進來”“走出去”,以獲取跨學科師資,即將產業行業中具備豐富實踐經驗的高級行業人才、專家引進高校外語專業師資隊伍的同時,鼓勵高校專職教師走出高校,入行掛職、兼職。只有擁有家國情懷兼具復合知識結構的老師,才能適應新文科背景下外語專業人才培養的新功能目標定位。外語專業教師可以通過積極開展課程思政的教學改革來實現外語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在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師自身思政素養的不斷提升。

(四) 構建以“跨”為特色的課程體系

外語跨學科教育價值理念強調教育從單一化轉向多元復合化,以培養跨學科復合應用型外語人才為目標。作為外語學科發展的新的教育范式,其課程體系的構建需在“跨”字上凝練。所以,務必厘清外語專業與其他專業的有機聯系,在知識結構上以需求分析為基礎整合課程,建設交叉課程群。比如我們可以把課程分為基礎類通識課程群、滲透式跨學科課程群、專業深化交叉課程群等?;A類通識課程群針對低年級學生,重在給學生建立寬厚的知識結構,讓學生體驗跨學科學習的初步融合,開設的課程由外語基礎性課程和通識性人文、政史、經管、綜合科技、藝術體育類課程構成;滲透式跨學科課程群面向二、三年級學生,重在讓學生學習跨學科專業領域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課程包括跨學科專業基礎課和主干課;專業深化交叉課程群是在前兩個課程群的基礎上,為幫助學生實現專業素養與綜合素養的同步提升而開設的體現跨學科外語專業特質的專業核心課程,包括跨學科外語實踐類課程和基于學生個性化需求與選擇的拓展類課程。課程群分階段、分層次推進,動態、有序的保障跨學科外語教學有效實施。同時,不忘新文科教育的新的功能為目標,對外語人才的思政教育、人文素質教育需要嵌入到專業課程體系,并融入案例教學與評析。

(五) 確立新型教學評價標準

學科具有個性化特質。不同學科在理論視角、思維方式以及教育研究范式等方面存在差別甚至大相徑庭,所以,外語跨學科專業教育的評價標準不能再照搬傳統外語專業的評價標準,要在充分尊重交叉學科、專業的客觀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從指導理念和價值取向上重新確立外語跨學科專業教學評價標準。對教師而言,傳統上囿于外語學科專業內部的評價體系已不再適用于新形勢下的以“跨”為抓手的學科專業發展生態,新文科所倡導與擁護的開放學科體系需要改變高校長期以來形成的單一以量化學術成果為依據的評價標準,我們應當從評價主體到評價內容再到評價指標引入多學科的專家、多學科的評價體系,這是外語跨學科跨專業建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對學生而言,確立“能力素養為本”的質量觀以及形成多元化的評價機制是跨學科教學評價的重點。此外,外語學科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融合是外語跨學科專業成立與否的一個重要的判斷維度,也是評價過程中需要區別于傳統外語專業的地方,其中需要特別強調知識融合的“效度增量”。此外,問題導向、與產業對接、人員合作、情景化教學等一切改革手段都要以提高學生跨學科知識的整合能力與解決問題的綜合素質能力為前提。從評價機制上考慮,打通校內外評價主體是關鍵,過程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相結合是方法,同時還要注重評價的導向功能和激勵功能。

三 結語

在新文科的大時代背景下,外語學科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重新進行戰略定位。彰顯“中”字、突出“跨”字的人才培養目標及范式闡釋了新文科視域下外語學科專業改革的“新”之內涵。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定位人才培養目標,配建德才兼備的師資隊伍,在傳統外語專業的基礎上,規劃和設計融入包括人文社會科學新興研究領域的新知識和跨學科新技術的新型的外語專業和課程體系,并制定與之相匹配的教學評價標準,以期培養出具有家國情懷和學科交叉、知識結構交融的復合型外語專業人才,從而精準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需求。這不僅是外語學科專業對新文科發展和社會需求的主動呼應,也是外語學科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外語專業教育本質屬性的體現。

猜你喜歡
文科跨學科外語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初中歷史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的實踐與思考
應用型高校推進跨學科人才培養的路徑探索
文科不懂理科的傷悲
求學·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外語教育:“高大上”+“接地氣”
商標跨類保護的跨學科解釋
孫文科
大山教你學外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