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EST模型對長沙新港發展戰略的分析

2022-03-17 21:40冉國成陳強
中國集體經濟 2022年5期
關鍵詞:PEST分析多式聯運發展戰略

冉國成 陳強

摘要:長沙新港作為國內最大內河支流港,長沙又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港口的發展對長沙經濟的增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文章利用PEST分析模型對長沙新港港口的發展環境進行了分析,找出了港口目前發展所面臨的挑戰,并結合長沙新港自身的發展情況提出了優化的發展策略。

關鍵詞:“十四五”;發展戰略;港口;多式聯運;PEST分析

一、前言

長沙新港作為國內最大內河支流港,而長沙又作為“一帶一路”戰略支點城市。長沙新港的發展,已形成“水鐵公”無縫對接的現代化樞紐港口,對長沙經濟的增長有著巨大的作用。本文利用PEST模型對新港的發展環境進行分析,對促進新港港口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邱開忠等提出了PEST分析模型,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個方面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現狀進行有效地分析。本文采用PEST模型來對長沙新港在未來發展戰略的宏觀環境進行分析,研究在未來發展中所遇到的戰略問題提出相應的戰略選擇對策。

二、基于PEST分析模型的戰略環境分析

(一)政治環境分析(Politics)

近幾年,國家、湖南省和長沙市出臺了許多關于“長江經濟帶”、“一帶一路”、國家交通物流中心、長株潭一體化發展、區域港口一體化、運輸結構調整等政策和舉措,為港口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政治政策條件。

2014年9月,《關于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要加強長沙各種運輸方式的銜接,把長沙建設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2017年8月《關于學習借鑒浙江經驗推進區域港口一體化改革的通知》指出,積極穩妥推進區域港口一體化發展,逐步形成全國港口良性互動發展格局;2019年1月《湖南省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指出,關于“公轉鐵、公轉水”的大宗貨物運輸要大力推進,完善內河水運網絡;2020年8月《關于全面貫徹交通強國戰略為現代化長沙當好先行的實施意見》指出,適時啟動湘江長沙綜合樞紐三線船閘建設,提升長沙港樞紐和輻射功能,強化與長江經濟帶的聯系,打造全國內河主樞紐港口和區域水運物流金融信息集散中心;2020年10月《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長株潭區域要協同推進內河水運建設,打造長沙港、株洲港和湘潭港為整體的區域性港口群,實現鐵路進港,提升港口集疏運能力。

(二)經濟環境分析(Economy)

1. 宏觀經濟環境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面臨大變局深度調整,疫情對我國產生了嚴重影響,防治工作的目標進入了新的階段,從總體上看,宏觀經濟環境在港口產業呈現出良好的趨勢。

首先,新冠肺炎的持續影響。新冠肺炎疫情后需求復蘇滯后,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復蘇將消耗巨大成本,對全球經濟造成持續干擾,可能導致全球經濟陷入持續的“L型”或“W型”衰退。

其次,國際經濟大循環調整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將進一步引領全球產業鏈網絡化布局,分散化、多中心化愈加顯著,從整體上看,世界經濟將呈現這樣一種格局:中國的份額大幅上升,美國的份額相對穩定,歐盟的份額大幅下降。

然后,全球治理向多元化方向快速重構,多邊治理機制被進一步減弱,多邊治理機制將進一步弱化,雙邊機制和地區將更加重要,國家間公共事務處理將更加分散和扁平化。

再次,國內經濟結構優化有巨大潛力,我國的經濟結構將得到進一步的優化,強化創新引領特征,主要力量仍然是帶動經濟的消費需求,科技創新能力及其人力資本將成為“十四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

最后,在國際競爭主戰場中引領產業變革的將是數字經濟。加快高端產業結構步伐,服務業比重繼續加大,但擴張速度將放緩,制造業比重繼續保持在較高水平,加快融合服務業將及制造業,智能化、個性化和定制化的生產將漸漸成為主體形態。

2. 區域經濟環境

港口發展主要依托于腹地經濟的發展,長沙港當前的直接腹地是長株潭地區,未來發展的經濟腹地將擴大至湖南全省。

(1)湖南省經濟環境?!笆濉睍r期,面對內外風險挑戰增多的復雜形勢,湖南經濟社會發展保持總體穩定,穩中有進,GDP年均增長率約為8.18%,全省產業結構持續不斷優化,經濟呈現出增速穩步回升、質效不斷改善的良好態勢,湖南省在“十三五”期間的GDP發展情況如圖1所示。

(2)長株潭地區經濟環境。長株潭地區作為湖南發展的核心增長極,“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是穩增長、調結構、轉動力、提質增效。未來,長沙中心地位、龍頭作用和集聚功能將得到進一步強化,加快打造國家級智能制造、創新創意、交通物流中心及全國區域性金融中心,增強極化帶動效應,引領長株潭整體發展再上新臺階。充分發揮株洲、湘潭比較優勢,協同打造湘江灣智能制造產業走廊和科創走廊,提升區域協同發展整體水平和效率。

(3)長沙市經濟環境。2020年,受到疫情影響,經濟發展受阻,但長沙市國內生產總值12095.06億元,增長4.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高質量制造已經成為全國的典范?!叭且缓恕碑a業布局基本形成,智能制造試點企業數量從668家增加到1041家,獲批為全國第三個國家車聯網試驗區。

(三)社會環境分析(Society)

按照中投大數據分析,湖南省和長沙市經濟社會關鍵指標情況如圖2、圖3所示。

由圖2、圖3可知,湖南省的整體經濟實力、消費市場規模以及長沙市的科技人才資源較均進入了全國前十的行列,其中科技人才資源超過了全國97.9%的城市,物流運輸規模也在全國排名第十一位,超過全國97%的城市,在“十四五”期間物流運輸規模有望得到更高的突破進入前十的行列。

(四)技術環境分析(Technology)

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應用,正推動港口朝著智能化、綠色、科技化、高效化的方向快速發展。

1. 港口大型化升級

岳陽城陵磯湘江頻道2000噸,與長江通道延伸到湘江大源渡航電樞紐將極大地釋放湘江航運效率和產能,路線將進一步擴展和加密,實現更高層次的力量直接、江海運輸,輻射周邊地區經濟、促進發展也將大大提高防護林區域的影響。然而,深水航道的開通也將深刻改變船舶運輸組織模式和競爭模式沿著路線的港口,港口企業不得不加快碼頭的改造和重建,加快調整和優化運輸和生產組織模式,提高效率和服務水平。

2. 港口智能化升級

當前,港口作業自動化發展愈加成熟,自動化的碼頭不斷增多,自動化作業不斷加快工作效率,既增加了港口新活力,又節約了人工成本。今后,可借鑒國內先進港口智能化的建設經驗,搭乘5G快車,加快推進第四代港口和智慧港口建設。

3. 港口信息化升級

港口是物流運輸的集散地,也是貨物信息的儲存地。信息需要在各個部門和企業之間進行交換。物流信息的順暢與否是關鍵。目前,數字信息化在服務和企業生產中的強大作用已得到認可。港口實現信息化轉型升級是港口發展的必然趨勢。未來港口之間的競爭將是服務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的競爭。

4. 港口綠色化升級

港口發展需要改變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向集約規?;D變。港口可通過調整產品結構和創新生產工藝,達到綠色可持續的發展目的,降低對周圍環境的污染,“綠色港口”已成為港口發展的新趨勢。

三、新港在“十四五”發展期間面臨的挑戰

長沙新港的發展與全省水運發展緊密相關,其面對的挑戰主要來自全局,在“十四五”期間,長沙新港的發展主要面臨著以下四個方面的挑戰。

一是水運低迷市場的挑戰。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后,全球的經濟發展出現失衡,導致了水運業一直處于增長乏力狀態,2019年引發的全球疫情蔓延,導致全球市場不穩定,經濟萎縮將引起全球經濟發展前景充滿未知,航運市場出現低迷行情,導致與水運行業相關的船價、油價和運價指數發生巨大變動,甚至變成負數,部分企業經營困難。

二是水運重視不足的挑戰。水運交通建設與其他交通方式建設相比,重視程度、投入規模、社會效益等方面相去甚遠?!笆濉比∷\投資僅占交通規劃投資的4%,低于水運貨運量在全部貨運量中的占比。主要有水上交通特殊性、水運認識滯后性、管理體制不順、政府投入不足和配套條件有限等根本因素存在。

三是結構趨勢的逆向挑戰。湖南省“十四五”高速公路計劃投資約3355億元,高速公路的便捷程度將不斷提高,將不斷強化公路貨運地位。全省2015年到2019年,各類運輸方式貨運量占比,公路從76.81提高到89.84%,鐵路從8.18%下降到1.87%,水路從14,97%下降到8.27%,民航由0.0016增長到0.0037%。水運貨運量在全省貨運量中的占比連續三年較高的負增長,不斷下降。

四是運輸企業的競合挑戰。新港當前,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岳陽城陵磯港在全省港口資源布局和發展中的虹吸作用影響;二是新港所處長沙北部產業受到長沙自貿區、長沙自貿區空港在產業資源布局和發展中的虹吸作用影響;三是全省港口企業資源管理體制變革的影響;四是新港規劃定位亟待提升。

四、促進新港快速發展的優化策略

新港依托區位基礎優勢,抓住湖南實施“三高四新”戰略機遇,把控全省水運乃至物流輸運大局,長沙作為國家陸港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貿易服務型等物流樞紐城市,創建國家交通物流中心,新港本為最大內陸支流港口、水運和鐵路基礎設施一體化的雄厚優勢。利用長沙交通強國先行方案和“多式聯運示范工程”等項目贏得更多資金支持和激勵機制,盡快建成鐵水聯運專線,趁勢承擔多式聯運中心建設責任,加大鐵水聯運的政策支持,抓緊促動建立相關體制機制,重點協調好金霞港區及其周邊岸線港口、碼頭競合關系、多方利益,實現整體強大。

五、結語

本文利用PEST分析模型,從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角度依次對長沙新港發展環境進行分析。在研究分析中得出在長沙新港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水運低迷市場、水運重視不足、結構趨勢的逆向發展和運輸企業的競爭合作四大挑戰,最后爭對所面臨的挑戰及新港未來的快速發展提出了發展的優化策略,為長沙新港未來的發展做出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邱開忠,肖蘅.專利視角下我國軌道交通裝備制造業pest分析[J].科技和產業,2020,20(05):89-94.

[2]“十四五”將呈現的十大趨勢[J].理論與當代,2020(10):54.

[3]吳新田.港口信息化發展及建設策略研究[J].船舶物資與市場,2020,173(07):71-72.

[4]陳航.航道升級建設對水運經濟的影響[J].珠江水運,2020(17):20-21.

(作者單位:冉國成,長沙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學院;陳強,長沙友聯工程技術咨詢有限公司)

3438501908243

猜你喜歡
PEST分析多式聯運發展戰略
基于合規運輸的第三方整車物流多式聯運網絡優化
基于PEST分析的中國農業眾籌發展研究
重慶職業教育宏觀環境的PEST分析
軸幅式零擔貨運網絡運輸決策模型研究
鄭州航空港多式聯運發展探究
全球化背景下我國民航運輸企業的發展探究
從財務角度分析公司發展戰略問題探討
基于SWOT分析的某公司人力資源發展戰略研究
我國多式聯運市場及多式聯運經營人的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