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藝創作與國家形象塑造

2022-03-23 17:58吉愛明
學海 2022年6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國家

吉愛明

內容提要 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一部分,文藝創作承擔著塑造國家形象的新使命。在新形勢下,文藝創作應該在提煉中國文化標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現代化新道路等方面,塑造中國形象。藝術家應該通過創造優秀的作品,向中國人民主動宣講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領導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闡釋中華民族優秀的價值理想,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促進世界共同發展的美好愿景。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我們……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雹僦袊浆F代化新道路是中國共產黨探索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最新認識成果,打破了西方國家對于現代化道路模式的壟斷,在理論上和實踐上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這些成就既為中國國家形象的建構提供了豐富的資源,也構成了中國國家形象建構的應有之義。

藝術表現是國家形象的外化,也是國家形象的風格調性。在中國強勢崛起的背景下,作為國家文化軟實力重要體現的國家形象愈發吸引學術界的關注,包括文學、美術、音樂、影視等在內的各門類文藝作品都被視為傳播和構建國家形象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的研究成果多從文藝作品分析入手,討論其塑造了怎樣的國家形象或用什么樣的策略與手法塑造形象,缺少從文藝創作的角度深入解讀國家形象審美符號的內在構成、剖析存在的問題及探討可行的塑造路徑。因此,探尋新時代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與傳播,必須從藝術美學的角度,將其內涵特質與存在形態并置考察,在精神場域提煉文化標識、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上下功夫,從而在藝術美學中完成新時代國家形象的重塑與表達。

提煉中國文化標識

一個國家形象的外化,其生動氣韻、獨特風格都是特質內涵的生動表達,既體現為地域情境與不同時間背景中歷史文化的敘事,也無時無刻不在藝術化地表達、傳播國家核心價值。這一外化過程,有其精神血脈可以溯源,也必然和社會發展相隨而行。

由56個民族組成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現實基礎。從美學符號上來說,這樣的共同體在國家的政治框架中,其文化意義是被不斷建構與發展的,既融入民族國家前行的征程和命運,也具有自體更新、揚棄,不斷承前啟后,豐富創新的特征。因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標識提煉出來、展示出來,把優秀傳統文化中具有當代價值、世界意義的文化精髓提煉出來、展示出來?!雹趥鞒兄腥A優秀傳統文化,并以文藝創作為手段實現其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有助于更好地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正如劉偉冬等學者所言:“有必要從歷史、地理、哲學、文學和藝術等各個領域或傳統與現實的角度,分析、整理我國的文化遺產在塑造國家形象方面可資利用的資源,使之成為當代藝術塑造國家形象和創作靈感的重要源泉?!雹壑腥A民族開啟民族復興的偉大征程,實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華民族在政治上實現良性互動的歷程,國家形象的美學符號意義發掘應該聚焦于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在促進這種關系的良性互動中汲取創新的動力。國家形象的美學建構過程,也表征著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經歷轉型、走向現代、筑牢主體地位、建構民族精神的必然進程。

國家形象與民族的關系十分密切,國家形象與民族性格、精神氣質是統一的。除了國家意義,中華民族也是多民族共同認同意義上的文化共同體。在多民族的文化語境下,各民族既保有各自的文化傳統和特色,又共同構成中華傳統文化的共有精神標識。多樣性是涵養于國家體系之中的多元文化觀的統一展現,也是中華民族的歷史血脈和文化特質。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我們所說的國民性與國家形象是重疊為一體的。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熱愛和平,守禮知義,以德報怨,勤勞內斂,敢于拼搏,銳意革新。我們要守住民族性格的這些根基,以此向世界展示真實的民族形象。

提煉文化標識,首先要尊重多民族文化差異,通過凝聚民族共識,整合文化觀念和價值觀念,著力打造能“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的核心價值體系,建好各民族共有共榮的“精神家園”。其次要以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為主旨,消解民族間、地域間、文化間的隔閡。最后是要立足于新時代的大背景,促進代表新的文明視野、融入人民群眾的審美習慣、代表新時代國家形象的文藝作品的生產。例如在建筑藝術創作中,無論是采用竹、木、磚等極具中國特色和鄉土記憶的景觀符號精心設計而成的烏鎮互聯網國際會展中心,還是以海邊圖騰、民間傳說等展現民族之美的博鰲論壇會址,都體現了文化中國當代發展之意象,都是向世界展現中國之美的生動實踐。

當代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打破了發展中國家對西方資本主義制度的“路徑依賴”,證明了在人類利益共同體的宏觀形態下國家建設路徑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發揮其優越性,是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必須堅持的既定前提和本質靈魂。我們在審美呈現上要充分展現中國選擇適合本國國情的現代化道路的正確性與合理性,認識到這是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模式的豐富和發展,認識到這樣的勇毅和魄力也將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抵制和制衡霸權,建構合理的國際新秩序做出貢獻。這樣的形象呈現和審美認知必定是復雜的,我們必須加以研究和探索,努力構建與新時代發展和審美需求相契合的國家形象塑造及傳播范式,讓代表軟實力的國家形象,充分發揮出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提升國際影響力的重要作用。

講好中國故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把握大勢、區分對象、精準施策,主動宣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動講好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奮斗圓夢的故事、中國堅持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故事,讓世界更好了解中國?!雹芰暯娇倳浵蛩囆g家們提出了在藝術傳播領域發揮主體性解決國家形象塑造的要求,指出將國家形象的特質、傳播與接受過程作為藝術傳播的閉環,將“他塑”與“自塑”相結合,從而探尋國家形象“主體塑形”的科學理路。

“道不能無物而自道,物不能無道而自物?!雹菀运囆g美來闡釋和傳播國家形象,講好中國故事,首先需準確、深刻理解中華文明的價值觀,提煉其核心內涵。中華民族自古以來便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情懷,主張和平共處、求同存異,追求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的抱負。這些理念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當代國家形象塑造的美學內核?!八苄巍钡倪^程,是通過賦予有形之物以真摯之情,從而實現心意相通,凝聚共識,達到使“對象按照你所指定的方向走,而他卻以為這個方向是他自己選定的”⑥的目的。其根本原因在于藝術傳播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性力量,能夠實現彰顯國家形象的深層目的。

就當下的新時代新征程而言,由中國共產黨建立、領導和踐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形象建構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基礎作用。講好中國故事,首先要講清楚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是當代中國最精彩的主題,講清楚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馬克思主義為什么行。文藝創作要主動宣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度挖掘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故事、中國人民團結奮斗的故事、中國堅持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故事,讓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國式現代化道路。講好中國故事,要講清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不斷解決“挨打”“挨餓”“挨罵”三大問題的偉大歷程,講清中國人民取得的巨大進步也是對世界進步事業的重大貢獻。傳播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形象建構,還要不斷升華中國共產黨“人民公仆”的特質,讓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戰疫情”“振經濟”“提民生”的故事廣泛傳揚,在世界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塑造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嶄新形象。

圍繞國家形象塑造的文藝創作,固然以展示中國的向上面、積極面為依歸,但也要避免陷入宣傳性高于藝術性的誤區。早在兩千多年前,荀子就在《樂論》中提出“夫聲樂之入人也深,其化人也速”,認識到藝術具有強烈的感染力。這種強烈感染力發揮作用的前提在于藝術的“真”。藝術的真不在于原貌還原實際發生的事物,而在于對現實進行加工、提煉;但藝術加工與提煉必須要求情感的真實。藝術虛構塑造的理想形象“會對現實中實際形象產生巨大的改變作用和提升作用,讓理想變為現實”。與此同時,“現實的景況和心態又制約著藝術的虛構限度,超過了這一限度,會透出情感之假,反而會損害藝術家的情感誠信”。⑦所以,藝術作品只有真誠、真摯地傳達中國人的情感,才能喚起傳播對象的共鳴,從而使其認同作品中所傳達的中國形象。文藝作品的強烈感染力還在于它的“無用”性。藝術鑒賞能夠把人帶入精神自由的審美狀態,藝術的審美教育功能只有在這種審美狀態中才能發生。講好中國故事并不要求文藝作品變成時代精神的單純的傳聲筒。文藝給受眾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潤物細無聲的,在文藝作品中,過于明顯的目的性和直白的說教往往會適得其反。塑造國家形象的文藝創作首先要立足于作品的藝術性和審美性,只有真正迷人的作品才能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才具有持久、深遠的影響力。

傳播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從今以后的中心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雹鄠鞑ブ袊浆F代化,講好中國式現代化的新故事,是文藝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之一。

國家形象對接受者主體間性的激發,往往不在于對概念、原理的推演,而在于對生活經驗的凝練。能夠生動展示國家形象的文藝作品,常常與民眾生活、精神風貌息息相關。形象建構作為投射在不同群體心中的特征,需要穩定性的描寫,藝術載體是其重要的要素。隨著全球化的持續加深,如何在世界文化場域中傳播中國式現代化道路,面臨著更加深刻復雜的挑戰。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注重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注重實現共同富裕。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追求人的解放和社會發展的根本目標,其實質在于對資本主義條件下人的片面自由、片面發展的揚棄,在于超越“資產階級生產關系的范圍內,所謂自由就是自由貿易、自由買賣”⑨的狹隘性,克服在資本逐利性裹挾下社會生產的“異化”和消費主義導致的人的“單向度”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⑩因此,全面發展、共同富裕是當今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的應有之義、建設目標和宏偉方略。為最廣大人民謀福祉不僅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要求,也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價值?,F代中國嶄新的國家形象有豐富的素材可以挖掘,有豐富的故事可以講給世界各國人民聽。文藝工作者有責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向世界展現一條真實的、立體的、全面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

當今世界,霸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文化斗爭和政治斗爭一樣復雜。文藝傳播如何通過精準化、個性化的傳播,針對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審美差別,運用海外受眾群體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實現“中國立場、世界表達”,還需要在理念和方法上進行不斷革新。這方面較為成功的實踐有海報作品《共飲一泓水》。作品創作了中國共產黨領袖與世界政黨高層會晤時的場景。海報以“茶”這一極富禪意的中國傳統文化產品作為創意靈感,將“以茶會友”“和合為貴”等文化寓意蘊含其中,表達了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共筑美好“地球村”的宏愿。再如《有朋自遠方來》這一傳統焰火藝術表演樣式,整合了濰坊風箏、膠南年畫、日照鄉村畫等多種中華文化元素,輔以紅紅火火的焰火影像,具有新時代欣欣向榮的生活氣息,也宣示了新時代中國宏闊深厚的文化底蘊及海納百川的心志和胸懷。對于國家形象的傳播,立意高遠且源于生活的設計,同樣可感可親,富于感召力。例如,民間廣泛應用的竹制工藝品、家具等,植根于“竹”所內含的清雅意象、卓絕風骨,啟迪大眾在價值多元的文化語境中固守本心,與自然和諧相處。再如傳承百年的徐州“馬莊香包”,設計中包含著“大道不遠人、襲我以異香”的精神層面的更高追求,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當下,成為提升公眾審美認知層次和進行大美熏陶的生動實踐,讓我們深刻感知“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深刻內涵。以民眾生活為基礎展示國家形象,以文化精神為內核服務人民,是新時代國家形象塑造的應有之義。

正如霍夫蘭的“說服理論”所說,“如果受眾一開始就傾向于反對傳播者的觀點,那么把正反兩面的觀點都提出來,就比只談一面更為見效”?;橹黧w的溝通理性必然會強化對“他者”的關注,也會使我們在國家形象的信息輸出中顧及國外受眾的接受度與共鳴點,達到國家形象塑形與輸出的預期效果。正因為如此,文藝作品應該對外展示中國的和平發展之路,強調中華民族對外沒有實行戰爭掠奪的事實,強調我國維護世界和平與發展、努力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堅定承諾。走和平發展的道路,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也是中國人民從近代以來由苦難走向輝煌的歷史進程中得出的結論。

新時代文藝創作以“主體間性”觀念建構國際對話空間,以融入世界場域來塑造自身形象。根據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課題組開展的“中國國家形象全球調查(2020)”,海外受訪者對中國最突出的印象是“歷史悠久、充滿魅力的東方大國”,選擇比例達49%,并且有43%的受訪者認為中國擔當了“全球發展貢獻者”的角色。這一調查結果可以為塑造國家形象的藝術生產提供突破口:藝術創作過程只有充分汲取博大精深的中華文明,才能筑牢設計之基,繼而以文化創造貢獻世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的:“要注重塑造我國的國家形象,重點展示中國歷史底蘊深厚、各民族多元一體、文化多樣和諧的文化大國形象……努力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彼茉熘袊膰倚蜗?,在當下的全球化時代,要從世界看中國,而不只是從中國看世界。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當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求大同、崇正義、尚和合的價值觀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的難題的重要啟示,在全世界的文明進程中閃耀著中華文明之光。在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新征程上,中國共產黨一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引領者和踐行者。文藝工作者應該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和方法的基礎上,致力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推陳出新,古為今用,努力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文藝創作要體現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底蘊、文明智慧和胸襟眼界,亦要表達對世界發展趨勢的把握與期待?!爸袊鴩倚蜗笕蛘{查(2020)”發現,“一帶一路”對于地區和全球經濟的積極意義獲得海外受訪者的認可比例達43%,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受訪者對此意義的認可度高達55%;文明交流互鑒在全球治理、國家和個人層面的積極意義認可度在60%左右。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文明之間并非只有沖突,交流互鑒是更加符合時代潮流和世界各國人民期望的模式,也必然會成為中國國家形象文藝生產的動力源泉。豐富多彩的人類文明都有其存在的價值和獨特性,中國式現代化積極吸收借鑒世界上其他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堅持求同存異、取長補短,不攻擊、不貶損其他文明”,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和氣魄,在世界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創造人類文明的新形態。我們的當代文藝創作要敢于、善于謳歌和傳揚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和人類文明新形態,讓中華文明在世界文明體系中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是建構中國式現代化形象的重要目的,也是新時代中國藝術走向世界、發出強音的必然指歸。

文藝生產中的國家形象根植于歷史傳承、民族立場和多元審美呈現。當然,自戀或自毀都有可能導致我國國家形象的偏差甚至消解,并使我們在失語的困境中愈發焦慮。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文藝創作要承擔起塑造國家形象的重任,通過回歸國家主體的“核心美感”、彰顯貼近人民的美學主線和融入世界場域的文化洪流,來展現中國社會和中國人民的精神氣象,從而扭轉國家形象的審美“移位”,為新時代的中國“塑形”。

①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求是》2021年第14期。

②④習近平:《自覺承擔起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使命任務》(2018年8月21日),《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314、314頁。

③劉偉冬、居其宏、沈義貞、方儀:《藝術作品中的國家形象》,《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07年第3期。

⑤胡宏:《知言·修身》。

⑥Final Report of the Select Committee to Study Government Operations with Respect to Intelligence Activities, Washington: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76;轉引弗朗西斯·斯托納·桑德斯《文化冷戰與中央情報局·前言》,曹大鵬譯,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2年,第5頁。

⑦張法:《國家形象概論》,《文藝爭鳴》2008年第7期。

⑧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人民日報》2022年10月17日。

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416頁。

⑩《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第9頁。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國家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把國家“租”出去
中國式教育的“逆襲”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性感
武器裝備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