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農村部《關于推進政策性開發性金融支持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解讀

2022-03-23 20:13王麗丹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農業

王麗丹

(西昌學院,四川 西昌 615000)

1.出臺背景

鄉村振興和農業發展都需要依靠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基礎設施建設是“三農”工作的重要支撐,是推進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基礎。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持續加大對農業農村基礎設施項目投資力度,推動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強弱項取得積極成效,但也存在著設施建設標準偏低、重點領域薄弱、部分地區投入不足等問題,迫切需要加大投入力度。農業農村部將進一步發揮政策引導作用,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護耕地,提升耕地質量,創新農業科技,融合發展農業產業,基于此頒發了此《通知》。

2.主要內容

《通知》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總體要求,重點提出了對地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補助政策。第二部分是工作任務,重點提出要扎實推進“一縣一策”、以獎代補等方式,加大對地方重大基礎設施投資力度;積極引導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發行企業債券等方式融資,支持企業加快補齊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短板;鼓勵國家開發銀行等政策性金融機構加大對鄉村振興領域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服務支持力度。第三部分是工作要求,明確提出中央財政加大對地方鄉村振興重大基礎設施規劃編制支持力度,加大支農支小力度并采取差異化、市場化的方式對相關資金給予支持;加強與中央有關部委及相關機構的溝通協作,積極爭取上級補助資金;積極協調指導、加大對符合條件的涉農機構支持力度等內容。第四部分是工作時限和要求,明確了有關政策出臺施行時間、責任單位及部門分工、補助程序等內容。

3.重點領域

3.1 保護耕地以及提升耕地質量

在我國,雖然耕地面積不斷增加,但總體上仍處于短缺狀態。糧食生產主要靠增加耕地有效面積,以此來緩解糧食的供需矛盾。對此在《通知》中提出要加強保護我國的耕地以及提升耕地的質量,全面支持建成高標準農田。耕地資源是農業發展的最基本物質條件,因此必須始終把保護好耕地作為農業重點發展的領域,把提高耕地質量作為實現糧食生產中長期目標的重要舉措。

在全國上下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質量提升的過程中,各地需根據當地的具體情況,對土地資源進行優化配置。例如,江蘇省如東縣圍繞“耕地質量提升”這個重點打造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山東省煙臺市萊蕪區通過優化農業種植結構、推廣土壤改良技術等方式提高農田質量。安徽省太湖縣探索實施土地整治項目、發展田園綜合體等方式提升土地質量。

農業水利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先導性和支柱性產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提高農業用水效率是推動農業和農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因此,要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支持推廣利用高效節水灌溉設備和技術,在現有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的基礎上,探索開展區域農業節水技術集成,從區域特征、區域氣候條件等因素出發,總結形成了北方干旱地區節水灌溉技術模式;并結合干旱災害易發的區域特征和氣候特點,提出了適合干旱地區節水灌溉技術模式;還將重點開展北方干旱區和南方丘陵山區節水灌溉技術研究指導。西北干旱區率先開展區域農業用水效率優化試驗示范;東北干旱區實施高灌水量小拱棚試點;華北干旱地區實施滴灌工程設計優化試驗研究;南方丘陵山區開展果樹高效節水灌溉技術研究等。強化用水精細化管理,重點圍繞區域用水需求、水資源承載能力等方面進行精準控制供水總量和水量,推進農業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落實。在水資源緊張地區開展農田高效節水灌溉示范項目建設。

加強土壤侵蝕的治理,改變單一的治侵蝕模式,將水土保持工程與農業措施結合起來,并根據土壤侵蝕的原因,因地制宜地采用不同類型的水土保持技術,加強水土保持宣傳力度,積極推廣先進適用技術模式。在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退耕還綠和農田封育措施;種植耐水耐旱作物;坡地造林;修建水庫、塘壩、蓄水池等蓄水灌溉工程;推廣使用沙化土地封禁治理技術;修建田間道路;推廣節水灌溉技術;發展循環農業;營造水土保持林等。

黑土地是我國東北地區的重要耕地,是農業生態安全屏障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黑土地綜合治理工程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舉措。提高耕作制度是降低土壤有機質含量的重要措施,也是防治土壤酸化的有效措施,增加耕作層厚度是恢復黑土層重要措施之一。根據土壤肥力、種植結構及作物品種等情況,合理輪作,實行一年或幾年的輪作。對于干旱年份,可在雨季來臨前開展土壤翻耕工作,提高地溫,改善土壤通氣狀況,緩解干旱對土壤的破壞作用。對于沙土地可適當實行春季深松土壤,以減少地表徑流。此外,還可以結合退耕還林還草和草原建設等工程加快人工種草步伐,改變耕作方式,提高土地產出率。采取秸稈還田、種植綠肥、灌水造墑等措施提高土地肥力和土壤的保水能力。

3.2 創新農業科技

全面發展種業,建立健全的農業種質資源保護體系,成立種質資源精準鑒定中心。發展農業科技,鼓勵對其進行創新,建設國家級或區域性的種業創新基地,加快建設種業領域國家重大創新平臺。鼓勵專業人員鉆研農業關鍵核心技術,并在各地區建設研發中心,研發農機裝備,加強農機的應用,全面促進智慧農業的發展。

3.3 農業產業融合發展

圍繞特色主導產業,推動鄉村經濟高質量發展,全面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拓展農民增收新渠道;通過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創新農村生產經營方式,提高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培育壯大農產品加工企業,加快建設一批現代化園區,形成一批全產業鏈龍頭企業;依托優勢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試點,在重要農業產區和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開展品牌創建活動,不斷提升影響力、競爭力和知名度。

3.4 現代設施農業

設施農業發展模式應由“投資大、風險高”向“投資小、風險低”轉變。應明確設施農業發展目標,建立起政府支持引導、企業自主投資修建和農民自愿參與的發展模式,引導土地經營主體向專業化生產經營方向發展。以龍頭企業為主體,在農民自愿前提下逐步推行“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和“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形成規?;?、標準化生產模式。對農戶采取統一購買原料、統一投入產出、統一銷售配送等措施,使農民增加收入。利用互聯網平臺等手段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積極推廣無土栽培等技術創新成果運用于設施蔬菜種植,不斷擴大新品種、新技術示范推廣面積。

農業農村系統要以全面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為重點,加大投入,持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行動、種養結合循環發展行動和農藥化肥減量增效行動計劃等重大行動。要將農田土壤環境治理作為實施污染防治行動的重點領域之一。深入推進畜禽養殖污染綜合治理和秸稈綜合利用行動,重點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加大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同時,要加大投入力度,進一步完善污染防治政策機制。

加快發展設施農業,發展溫室大棚、戈壁農業、寒旱農業等新興業態,建設一批國家和區域重點工程。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種養結合水平;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鞏固糧食生產地位;提高國際競爭力。全面發展設施畜牧業,加強飼養技術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現代化手段,大力推廣應用高科技先進的養殖技術及先進科學的管理模式,不斷提高設施養殖場的飼養水平和質量。大力開展畜群改良飼養實踐活動,推廣優質高產養殖方法,建立高質量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加強對畜禽飼養技術人才的培養力度,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綜合素質。尤其對從事養殖的技術員要加強培訓和技術指導,使其能更好地適應現代動物科學的發展要求。通過實施畜禽標準化飼養,加快養殖集約化進程,提高畜產品質量。大力推廣舍內飼喂技術、健康體檢及疾病監測、環境控制等標準化飼養技術。

推動立體生態水產養殖業的發展,充分利用水域條件,以水體為依托,合理布局水產養殖的立體結構,實現規模養殖,減少池塘養殖面積。在湖泊、河流等水域建設深水網箱或漂浮式養殖池,并采用網箱或漂浮式網箱的形式實現水產品從淺水區到深水的可持續循環利用。積極鼓勵和引導養殖主體從單一的魚種養殖向全產業鏈綜合開發、集約化養殖轉變??偠灾?,要構建高效的綜合利用漁業資源的水產養殖業模式,實現養殖主體對水生生物和環境資源的有效利用。

3.5 發展綠色農業農村

堅持發展綠色農業農村,促進循環農業的發展,將養殖業的糞便通過發酵、高溫消毒后制成有機肥,用于蔬菜大棚內的蔬菜生長,又將蔬菜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廢氣經過處理達標后排入魚塘。同時,沼氣池、灌溉管道都可以循環利用。在養殖過程中不使用任何農藥、化肥或其它化學物品用于養殖,既保護了生態環境又保障了產品質量。建立覆蓋全縣范圍的秸稈禁燒聯防聯控機制,加強秸稈禁燒巡查,實現秸稈“零填埋”。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行動,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工作,建設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示范場。深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探索有機循環型種植模式,支持綠色種養循環農業的發展。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通過建立測土配方施肥和土壤理化性質變化監測體系等手段對農事活動進行精細化管理。對于土壤理化性質變化和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的主要養分及其他指標進行定期監測,科學指導生產,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的目標。同時,積極推廣應用生物防治技術,通過在田間采用生物防治技術,減少病蟲害發生;加強對肥料的管理,及時追施化肥,保持土壤養分充足;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監測預防工作,及時實施病蟲防治。

3.6 農業防災減災

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農業防災減災工作日益重要。農業防災減災,主要是對自然災害的預測、預防和控制,對減輕自然災害危害做出應有的貢獻。同時,還要防范和消除影響農作物生長及農產品質量安全的因素,為農民提供良好的生產條件。

在災害發生前,要制訂防災預案,以便準確地掌握災害情況,采取有效的防范和應對措施。在防范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農業科技人員的作用,把農業科技的各項技術措施落實到各個環節。根據災害發生特點,及早安排,制定防災工作方案。做好農業生產防災減災準備,組織相關人員參與生產一線的工作,深入田間地頭,調查災情,指導農民進行災害防治,開展生產自救和防災減災措施研究。災后應及時扶正倒伏作物,及時改種補種。對受損的設施及時清理、檢修和加固。對于受災較重的蔬菜,應及時防治病蟲害,恢復生長;要注意加強田間排水工作,防止積水造成爛根死苗。

猜你喜歡
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山西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新農業 從“看天吃飯”到“看數吃飯”
原始農業、古代農業和近代農業
歐盟發布短期農業展望
“5G+農業”:5G如何為農業賦能?
健康富硒168慢病未病全靠它——加入農業合作社,與健康同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