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解讀
——西南分區建設重點

2022-03-23 20:13張延昕
農村科學實驗 2022年24期
關鍵詞:高標準西南分區

張延昕

(四川財經職業學院,四川 成都 610110)

1.《規劃》制定的背景

近年來,為了保障糧食的生產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黨中央開始重視農田的建設工作,保障我國對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需求量。我國高度重視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糧食生產第一要務,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率已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建設高標準農田能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程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的關鍵環節和重要抓手。當前,國家已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確了推動高質量農業發展的重要舉措。財政、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等各行政主管部門積極投入,引導農業主體參與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但是,目前不同地區的農田建設規劃、設計、資金投入仍存在不協調、不一致的現象,部分項目區甚至由于資金不足和項目建成后管理體系不健全等原因,出現被迫挪位或縮減規劃規模的情況。針對上述問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采取了分區治理的方式。而其中西南分區以農業區域布局優化為重點,解決高標準田地缺乏問題;以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為重點,解決耕地質量低下問題;以生態環境保護為重點,解決耕地質量下降問題;以土地開發利用為重點,解決耕地質量退化問題;綜合考慮建設成本、物價波動、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籌資渠道等因素,逐步提高畝均投入水平,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畝均投資一般應逐步達到3000元左右。這些都為進一步做好西南分區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路徑。標準農田建設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最有力的手段,是推動農業農村實現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2.建設西南分區的意義

西南分區包含四川、云南、貴州、廣西四個省區。其中,四川盆地與云南盆地地處長江中游至洞庭湖區過渡地帶,位于長江流域和洞庭湖區兩大流域之間。該地區位于青藏高原以東、云貴高原以西、川滇黔交界地帶,是我國重要的農牧業基地和交通樞紐。區域內地形復雜多樣,氣候條件復雜多樣;耕地面積大,地形起伏也比較大,且水系眾多。西南分區擁有獨特的自然、人文地理資源,適合農業的種植生產,是我國西南地區耕地資源富集區之一,同時也是全國高標準農田建設最具代表性的區域之一。西南分區成為我國糧食安全戰略重點地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基地,地區土地質量優良,耕地面積多,水土保持能力強,生態環境優良,農業基礎較好,生產勞動力充足,生產能力較強。西南分區具備發展特色農業的優勢,如水稻、茶葉、油料、林果等農產品生產的區域優勢極其明顯,可依托自身的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特色農業?;诖?,為了擴大我國糧食和重要農作物的生產,國家更是十分重視西南分區的農業發展,堅持發展綠色農業,升級改造田間的基礎設施,推進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加強科技的應用,以此來改善西南分區的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提升該地區的耕地質量,保障農產品的有效供給,促進該地區的鄉村全面振興發展。

3.西南分區建設重點

雖然西南分區具備地理環境資源的優勢,但目前也存在不少制約糧食生產的因素。例如,西南分區多山地、丘陵,農田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無法大規模地進行農業生產,部分地區高差大,地質不穩定,局部缺水等較嚴重,土壤質量不如東北等地區,能力變差,容易出現水土流失、生產質量不高等現象。為了改善這諸多的問題,《規劃》明確提出要以農業生產基礎設施為依托,構建高效節水灌溉體系,推動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生產發展,確保其有效的供給,改善該地區的經濟條件,促進鄉村振興。

3.1 耕地質量改善重點

西南分區的土壤肥力較低,耕地質量提升空間較大,在《規劃》中提出了幾個方面的建設重點。一是根據西南分區多山地、丘陵的特點,因地制宜,發展梯田稻田的種植模式。由于水稻喜水的特性,在發展梯田稻田時,要選擇有充足的水源地,保障水稻有大量的水資源可灌溉。為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高效化。在種植糧食和重要農作物時,盡量選擇在坡面較寬的地區,以便農機的使用,提高機械化技術的應用。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標準化、農業生產過程精準化、農業生產經營組織集約化。

二是重視水稻、玉米、油菜籽、糖料蔗等糧食和重要農產品的種植技術,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秸稈還田等技術措施,提高種子技術的應用,改進農藝措施,從而提升糧食和重要農作物的產能。以水稻作為例子,首先要重視水稻的播種時間,不宜過早,太早播種,春季還未回暖,稻苗容易被霜打死;也不可以太晚,會影響水稻的產量,要慎重地選擇播種時間。另外,為了助力稻苗破土發苗,在播種前需要將田間進行深翻,促使田間的土壤更為松軟。而在日常的管理中,肥料的施加和水分的灌溉尤其重要。適當地施加肥料有助于水稻增產,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變土壤的結構,增強田間的肥力,有利于下一季水稻的營養吸收。同時還要加強土壤的蓄水能力。對于其他農作物來講,在種植生產的過程中,同樣也需要講究種植技巧,并推廣清潔高效的畜禽糞便加工技術及肥料替代技術的發展。

三是優化土壤生態環境,依托區域內得天獨厚的自然和人文資源優勢地位,發展山地特色種植和森林特色養殖等農業,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山地農業是國家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的重要方向,一方面依靠山地生態環境,并加強建設基礎設施,以此來改善農業的生產條件;另一方面通過利用山地資源優勢來發揮區域內的優勢,實現優勢資源向規模優勢轉變。對此需要開展土壤污染防治與修復重大科技攻關研究,形成因地制宜的綜合防控措施。推進農膜回收和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構建有效利用農村廢棄物的技術體系;開展農業基礎設施土壤修復技術集成,構建農田水利設施與防護林林草種養相結合的修復模式;深入挖掘土壤肥力潛力,實現土壤資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耕地質量。

3.2 土壤肥力提升重點

土壤改良是一項長期的、復雜的工作。西南地區受地形、氣候等因素影響,土壤肥力水平偏低,土壤養分分布不均衡。其中,四川盆地與云南盆地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土壤侵蝕、鹽漬化等問題突出。同時,西南分區土壤結構破碎化嚴重,土壤結構差、土壤質量等級較低,農牧交錯帶的土壤肥力逐年下降。針對西南分區土壤肥力較為突出的問題,《規劃》中提出,要結合高標準農田建設內容和條件,加強高標準農田土壤改良工作與肥力提升工程的有機結合。通過實施耕翻改土、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加強土壤調理劑的使用,在田間施加石灰質物質,以此來改良酸化土壤。在農業生產中,培土對增強土壤團粒結構和保水保肥能力有重要作用。作物在生長過程中,根系在吸收養分和水分以及通過降雨把土壤中一些營養元素帶到作物體內,從而起到保水、保肥、疏松土壤的作用。加強農牧交錯帶土地質量監測與評價工作;加強土壤修復治理與改造行動,逐步增加土壤的肥沃力,改善土壤的質量??茖W施肥是農業生產的第一要務,是促進土壤培肥改良、提高肥料利用率和質量的關鍵環節。因此,要重視科學施肥帶來的經濟效益,把作物產量的提高和品質的提升落實到每一畝地。

科學施肥不僅是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的有效措施,更是土壤管理中的重要一環。各農作物的特性不同,對此要因地制宜,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技術。提高復合肥質量,大力推進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減少化肥用量;針對不同農作物科學施氮缺鉀肥料、鉀水溶肥料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根據農作物需水量或需肥量施用。采用秸稈還田技術,可減少60%的耕地流失;并且結合深松整地、秸稈覆蓋抗旱保墑措施,可大幅度地增加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同時,可根據有機肥和中微量元素的特性,配套水溶肥+滴灌的技術。還可以考慮利用秸稈飼料化腐熟生產食用菌菌種。為確保蔬菜瓜果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議蔬菜瓜果生產區域內,種植戶在施用氮素型復合肥時,可使用磷鉀混配型或復合型有機無機肥料進行混配施用。對于產量高、品質好的瓜果類作物可適當提高磷鉀混合劑用量;對于品質差的瓜類農作物可適當降低鉀肥用量。

3.3 灌溉水利建設重點

西南分區的人口眾多,且農田的面積較大,農田灌溉系統的現代化水平偏低。因此,大力發展智能灌溉系統成為西南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西南地區智能灌溉系統應遵循“智能高效”“安全可控”“方便實用”的原則。以灌溉設備智能化、灌溉系統自動化為基礎,在作物種植過程中進行智能化、可視化種植設計、灌溉技術研發,以實現高效智能灌溉。西南分區灌溉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以此來提升田間的灌排能力,其中包括工程設施、土地整理、溝塘建設等灌溉水利建設工程。在工程設施建設方面,加強小型泵站蓄水設施的建設,提高雨水的收集利用程度。大力開展旱作農業生產示范區和水旱災害防御示范區的建設。由于西南分區較為特殊的地形,因此水稻的灌溉方式可采用滲灌、噴灌等。采用以滴灌為主的方法進行灌溉,既能滿足一定規模下稻谷生產需要,又能減少農田水田面積;溝灌區適宜采用滴灌等高效灌溉方式進行灌溉。根據不同類型稻田面積和作物分布的特點,以及水文氣象條件和田間環境等因素的變化規律,因地制宜選用多種靈活的田間管理措施,如人工提苗、水層管理、田間排水等,推廣梯田蓄水的模式,在田間修筑梯田,利用溝渠等工具將水匯入地表之下的稻田。而對于稻作層壓水稻田,則需修建排水溝和排澇溝,并采用水肥一體化技術進行耕作作業,建立以水量為基礎以及保障糧食和重要農作物安全生產為目的的合理灌水量制度。

3.4 提升主要糧食產能的重點

西南地區丘陵及山地廣布,碎片化土地較多,同時土壤不具備優良的保水性能,出現水土流失問題的幾率較高。為此需采取有效措施不斷提高梯田化率,同時也應結合實際適度增厚土壤,提升水稻、玉米、油菜籽和甘蔗等重要農產品產能,建設優質農田,達到既定目標。區域內需建設梯田。長需沿等高線設置,寬需滿足機械化及田間管理的基本要求,設置坡面防護設施。同時需加強土石山區石塊及礫石的清理工作,修建石坎。平壩取需修建條田,保證格田化水平。針對土壤厚度較小的區域,則應適度加厚耕作層,梯田化率不低于90%,同時,耕作層厚度不低于20cm。結合實際創建秸稈還田及農家肥基造設施,大力普及秸稈還田,適度增施有機肥和中止綠肥,豐富土壤中的有機質,同時,需適量添加石灰質,以此滿足改良酸性土壤的基本要求。積極利用水旱輪作等多種不同的方式,適度調整并優化漬澇潛育型耕地,同時應積極開展測土方施肥,提升土壤養分的均衡性,同時也可保證土壤本身的品質。依據耕地質量監測點的分布情況,耕地質量監測點的間距應為3.5萬畝左右,以此滿足長時間定位監測的要求,土壤的有機質含量不得低于20g/kg,土壤的PH值需在5.5~7.5之間,耕地的質量等級不得低于5級。

4.結束語

《規劃》通過明確實施保障措施,為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支撐作用,對實現項目長久持續發揮效益有重大意義。

猜你喜歡
高標準西南分區
貴州省地質災害易發分區圖
上海實施“分區封控”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標準農田16.89萬公頃(253.34萬畝)
堅持高標準嚴要求 確保按時保質完工
“潮”就這么說
農田“高標準”帶來農業高效益
Country Driving
“兩委”換屆發動攻堅——確??械簟坝补穷^”、實現“高標準”
浪莎 分區而治
一路向西南——然烏湖、米堆冰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