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南頭古城的項目式學習實踐探索

2022-03-27 10:36張建偉
文學天地 2022年2期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實踐探索

張建偉

[ 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8年度教育部重點課題《基于STEM教育理念的跨學科學習模式區域實踐研究》子課題《基于南頭古城的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課題編號DHA180363),深圳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一般課題《基于南頭古城的項目式學習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DWZZ19081)階段性研究成果。

]

摘要 ?項目式學習變核心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并強調學習過程和成果評價的多樣性和個性化。以基于社區資源項目式學習為抓手,從學生身邊的南頭城出發,以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為重點,真正進入體驗式、發現式、合作式創新學習方式革新,抓住面向未來教育的本質。形成可以推廣借鑒的課程經驗。

關鍵詞 ?南頭古城 跨學科 ?項目式學習 實踐探索

一、背景與目標

(一)背景

南頭古城是深圳歷史文化的根源。隨著城市化進程,南頭古城逐漸被人們忽視。南山實驗教育集團園丁學校毗鄰“南頭古城”,甚至有一部分學生是里面的原住民,但很多同學仍然不了解古城。為了增進同學們對古城的了解,吸引更多人們關注古城,將古城推向世界,我們采用了項目式學習的方式進行研究。

(二)目標

1.通過“基于學科”或“基于主題”的項目式學習,學科教師間的協同實施,充分發揮課程的優勢。在愛國主義教育方面打下精神底色,在古城文化產業發展上創意設計。

2.嘗試構建一種“南頭古城”的學習范式,以期舉一反三,由一古城推及其他古城。

二、實踐過程

第一部分 情境導入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在每個小組中明確自己的職責和任務。

2.學生能夠自己設計調查問卷,并有針對性的進行調查。

(二)教學實施的程序(建議課時數:1課時)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導入新課

如何進行分工 教師前期準備好本項目的設計書,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內容進行設計。 學生通過老師的認真引導,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好相應的小組。 讓學生學會如何通過具體項目分好小組。

團隊建設 如何高效、快速的進行團隊分工和組隊 教師引導學生按組,遵照興趣,確定主題 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愛好 讓學生自己學會組建團隊及分工。

設計調查問卷

如何設計問卷調查 教師根據項目式學習的目標,引導學生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 學生通過小組自行設計相應的調查問卷。 讓學學會設計調查問卷

南頭古城實地探訪

實地探訪南頭古城

帶隊老師帶領小組成員,實地探訪南頭古城。

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拿著任務進行采訪和搜集相關資料。

引導學生學會實地探訪。

修改調查問卷 通過實地探訪,找出關鍵問題對調查問卷進行修改。 教師對學生前期設計的問卷提出一些關鍵性的建議。 各組學生認真思考及討論,提出問題。 學會調查問卷進行刪減和提煉。

第二部分 職業體驗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對市場調查員、文案策劃員、數據統計員、創意設計師等相關職業產生興趣。

2.學生能夠了解以上職業的聯系,并以從業者的角度思考南頭古城的文化推廣。

3.學生能夠自主創新,承擔相關職業的責任,產出職業成果,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二)教學實施的程序(建議課時數:2課時)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介紹職業,引入主題 引導:請同學們思考,推廣南頭古城需要什么職業人員參與? 引導:今天我們將走出校園,一起去參觀、走訪、描畫南頭古城及古城博物館。

“誦”古城小組帶上課前準備好的采訪提綱和資料;繪畫組帶好素描材料出發去南頭古城。 了解推廣南頭古城面對的受眾群體及其需求有利于確定宣傳重點及策略。啟發學生從職業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參觀采訪,職業體驗 環節一:實地考察南頭古城建筑。

路線一:南頭古城博物館——走訪

路線二:南頭古城博物館——實地考察 “誦”古城小組:教師發放問卷;在南頭古城博物館由工作人員介紹。 學生參觀古城博物館,并充當市場調查員采訪工作人員及南頭古城居民。 鍛煉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采訪的能力、總結統計的能力,培養學生養成記錄的習慣以及仔細觀察的習慣。

環節二:在老師的組織下各小組總結意見。

參觀、走訪南頭古城后,組織各組學生總結采訪數據或者交流南頭古城建筑及布局。 以職業人員的身份分組總結工作內容。

加深職業體驗,體會不同職業間分工協作的精神。

基于生活,分享交流 環節一:兩小組共同交流工作內容以及收獲。

①我的職業身份是____,

②我了解到了_______,

③為了推廣古城我認為:_____ 學生提前準備好采訪所得數據以及小組內意見交流的結果。 從不同職業的角度去看待南頭古城,讓學生全面認識南頭古城,并為推廣南頭古城作出初步計劃。

環節二:采訪專業文案策劃及創意設計師環節。

多角度了解推廣南頭古城所需要的“專業知識”,體會到每個職業的社會責任感。 學生對文案策劃員和創意設計師提出問題。 鍛煉學生的采訪能力、學習理解能力。

拓展延伸,深入探究

布置課后作業:采訪身邊的老師、家長、朋友對南頭古城的看法以及對推廣南頭古城的建議。 引導:結合今天你們的采訪或者實地考察情況,去采訪身邊的老師、家長和朋友對南頭古城的看法以及對推廣南頭古城的建議。 結合采訪稿或者實地考察草圖,豐富采訪記錄及推廣文案。并且課后完善推廣文案及南頭古城建筑圖。 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系統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三部分 科學探究之人文內涵

(一)教學目標

1.在探究分享中增強學生對南頭古城歷史文化價值的了解。

2.在頭腦風暴中增強學生對南頭古城歷史文價值的認同感。

3.探尋打造南頭古城的具體對策,如物質、經濟、文化以及主體層面。

(二)教學實施的程序(建議課時數:1課時)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初識南頭古城歷史 教師給學生播放關于南頭古城的一些圖片。 1.這些圖片都是哪個地方的?

2.請你說說你對南頭古城的歷史都有哪些了解呢? 結合生活中的經驗,產生對南頭古城歷史價值探究的興趣。

從學生身邊熟悉的場景去感受南頭古城的存在,并且引發學生探究南頭古城的興趣。

查閱信息,研討分享 任務:學生在閱覽室利用網絡和圖書的方式查閱關于南頭古城歷史的資料。

組織學生到閱覽室或者電腦室進行查找資料,各組在搜索資料過程,將資料記錄下來。 通過查找資料后,提出與南頭古城歷史有關的問題,根據最感興趣的問題進行分組。(南頭古城的飲食、南頭古城的建筑、南頭古城歷史人物等進行分組)。

鍛煉學生搜索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并且從中提出與南頭古城歷史相關的話題。

歸納總結學生查找的資料,并且提出問題。 引導:同學們對南頭古城的歷史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對于這樣一座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古城我們將如何吸引更多人們關注古城,將古城推向世界? 搜索資料后,學生對南頭古城歷史有了一定的認識,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 學會全面地看待問題,并且為引出任務做好鋪墊。

頭腦風暴,確定任務 問題:作為一名社區的居民以及在校的學生,能夠為此出謀劃策嗎? 引導:我們如何讓更多的人關注古城,了解古城現狀?我們應收集關于古城現狀的哪些信息?

學生綜合自己了解到的信息,進行重新整理、表達。 將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聚焦,并提出本項目的任務。

根據學生的想法,引導學生討論。 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討論,確定任務做一個關于探究古城現狀的采訪單和問卷調查表。 學生討論問題,并最終接受教師聚焦的任務。 明確本項目的任務。

拓展延伸,發散思維 布置作業:課后實地走訪南頭古城的相關資料。 提出問題:你們已經掌握了了解南頭古城歷史的方法,能否用同樣的方法去查找小組沒有提出的問題。 學生在課后進行實地走訪調研,進一步了解南頭古城的現狀。 調取既有知識,為討論新情節預熱。

第四部分 科學探究之古城測量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通過對南頭古城進行數據化分析,了解嶺南古城的歷史、規劃,并從中了解歷史原因。

(2)學會通過對現象、數據分析文化本質,活學活用。

2.過程與方法

(1)在研究性學習中充分掌握并合理運用調查法、實驗法以及多種測量工具、計算方法。

(2)學會對數據的比對、分析,得出更優的數據化建議,初步掌握建模的基本操作并完成試作品。

(3)學會與人溝通交流、團隊協作精神。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主題活動,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以及對城市及其歷史的認同感。

(二)教學實施程序(建議課時數:1課時)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測量指導課 根據已存在的南頭古城導引圖和自己的經驗、體會,初步繪制路線圖;標明基本方位、城門等地標。

學習如何發現標志建筑物 聯合多學科教師指導學生地圖的特征,需要注意的參數等 查找翻閱南頭古城和南頭古城博物館的開放時間、地點,制作出行方案以及安全預案。

準備出行攜帶設備。

制定觀看目標(社區居民對南頭古城的態度,周邊環境)

數據采集 體驗測量工具 分貝儀,在不同地點進行測量;輪式測距儀、紅外測距儀、軟尺;溫濕度計等 分組進行,觀察總結不同工具測量同一物理量有何區別;

數據處理 學習數理化等計算公式與法則 教學:平均距離、勾股定理 利用周末時間進行測量,并在課堂上對數據進行匯總。分析測量方法的可靠性,以及數據的意義所在。

自主學習、成果展示 數據處理、成果匯報 培養及鍛煉學生數據分析、語言表達能力

操作難點解析:

以及

學生對工具使用不熟練,從而多次的重新測量;計算公式是新知識,計算量偏大。

第五部分 工程制作之模型制作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繪制圖紙及3D打印需要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

2.按照比例尺1:100,試做南頭古城模型并優化。

(二)教學實施的程序(建議課時數:2課時)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模型制作協調會 結合項目前期準備及后期校內外展示需要。學生提出像積木一樣“模塊化”的模型制作想法,便于專注細節以及后期搬運。 引導:如何將南頭古城濃縮在人們的眼前,以適合的大小比例凸顯其特點?

1.選取代表性的牌坊、南城門、東莞會館及新安縣衙作為主體模型。2.比例尺選定為1:100,對前期的圖紙進行第二次實地檢查。 南頭古城建筑物眾多,學生在前期多次實地探訪后,具備一定的整體觀察和想象能力。

材料采購及圖紙轉化 數據—圖紙,吸收前提圖表中有用的信息,參考外界圖片,制作出對于本模型制作、技術確定幫助的制作用圖。 引導:如何將抽象的數據轉化成形象的圖紙? 學生對比數據,進行二次修改和利用 鍛煉學生利用數據、轉化數據的能力,以及抽象與形象的關系研判能力。

材料采購實施及處理 利用淘寶購物,以及師生收集的廢物再利用。 1.框架:(1)底座:依照比例尺制作,將底座按照60*120cm的規格分別制作成三塊板材,輕質木材交叉型支撐、表面蒙油畫布。

(2)材料基地:采購一塊60*45cm一塊。

2.涂料類:(1)色彩使用顏料進行調色,如門框等。(2)外立面、屋頂利用造景泥裝飾;非主體建筑物使用空白包裝盒,經過技術加工、擺設模擬實景 學生選購材料的數量計算,材料的加工組裝。 經費的最大利用,廢物二次利用能力,動手組裝能力的培養。

拓制作流程

嘗試利用集中時間和課余零散時間搭配進行,完成南頭古城模型的制作。 1.測量數據結合結構草圖制作成制作圖紙。2.組員分工,切割各自主體模型所需要的材料。3.切割好的材料依照模型爆炸圖平鋪放置。4.使用深青色造景泥進行外立面的裝飾。5.熱熔膠、超能膠等易毀壞KT板材,故選用粘合時間長但不破壞材料的白膠粘連。 學生配合完成模型制作。 學生制作動手能力,相互配合能力的培養。

第六部分 工程制作之文創周邊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正確使用素描、水彩等技法描繪南頭古城的建筑。

2.學生能夠找準宣傳重點,發揮創意選出“古城十景”并為其命名、寫介紹詞。

3.學生能夠使用電腦設計并打印明信片及宣傳折頁。

4.學生能夠發揮藝術創造力,制作藝術帆布袋。

5.學生在制作過程中提高審美創造能力、創新實踐能力、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更加熱愛南頭古城。

(二)教學實施的程序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根據文案,完善設計 環節一:分享文案策劃,根據文案兩小組內分工合作。 分析文案可行性,幫助學生確定分工。 班級內分享文案,確定具體分工。 鍛煉學生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環節二:

任務1:兩小組共同選出“古城十景”。

任務2:“誦”古城小組為“古城十景”命名、寫介紹詞,組內總結意見并確定初稿;“畫”古城小組根據十景及實地考察繼續完善地圖及十景草稿。

1.介紹“西湖十景”、“深圳十景”等為學生作參考,統一命名、介紹詞風格及其要素。

2.專業美術老師指導“畫”古城小組寫生及渲染技巧,統一繪畫風格,組織學生實地寫生。 1.選出“古城十景”。

2.給十景命名并寫介紹詞。

3.寫生“十景”,繼續完成古城地圖。 為最后的文創產品的產出做準備,并在這一過程中體驗各職業工作。

小組討論,設計制作 1. 兩小組交流進展、展示初步成果。

2. 確定“古城十景”命名及介紹詞。

3. 了解明信片、宣傳折頁及帆布袋的制作。 提出問題:現在我們基本完成了“南頭古城”十景的命名及介紹詞撰寫,也完成了南頭古城地圖及十景的初步寫生,為了推廣南頭古城,我們如何把這些結合起來做成文創產品呢?

學生討論、交流初步成果,討論實現產品的方式。 明確“十景”及明信片、宣傳折頁,了解帆布袋的制作步驟。

用PHOTOSHOP在電腦上初步設計帆布袋、宣傳折頁及明信片。 教師示photoshop的簡易使用方法并協助學生修改設計。

小組學習PHOTOSHOP的使用 培養學生綜合知識的運用能力,增強合作意識。

教師對制作過程進行指導 引導學生現場進行電腦設計 根據老師教授的內容,當場進行操作 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計算機能力。

整合優化,產品產出 任務1.學生分組合作,基于已經做出的電腦設計成果,進行交流、優化。

任務2.打印樣板明信片、宣傳折頁、地圖,利用淘寶制作樣板帆布袋,并根據樣板效果再次優化。 引導學生對設計做出進一步優化。 各組同學分工合作制作。 培養學生藝術審美能力和材料選擇能力。

任務1:量產文創產品

任務2:向南頭古城居民及游客散發文創產品

任務3:計劃如何大規模利用文創產品推廣南頭古城 1.引導學生量產文創產品,把文創產品裝袋,組織學生向南頭古城居民、游客、博物館散發文創產品。

2.組織學生就接下來的推廣計劃做討論。 1.學生參與量產工作,并向南頭古城居民、游客、博物館散發文創產品。

2.兩小組討論之后的推廣計劃。 培養學生跨學科技能與素養,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宣傳能力及統籌計劃能力。

操作難點解析:學生投入量產產品實踐及去南頭古城散發文創產品可能會產生困難,需要教師組織、引導。

三、成果匯報

(一)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在匯報過程中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增強團隊合作的意識。

2.學生能夠在整理資料時培養信息整合能力。

(二)教學實施的程序(建議課時數:1課時)

環節 教學內容 教師組織和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回顧過程,導入新課 從學生實地走訪、搜集信息開始,學生通過自身努力、團隊合作,教師指導完成了多項作品。 各小組根據評價量表開始查找資料,實地走訪。老師看到各組同學們在繪畫、宣傳、測量、拍攝視頻等方面不斷學習與改進,并且完成了多項成果。 回顧課程,準備展示。 回顧過程,導入新課。

出示量表,學生匯報 出示終結性評價量表,學生圍繞量表進行展示。

組織學生按照傳古城——誦古城——畫古城——量古城順序依次匯報。 匯報中,學生帶齊過程性記錄資料,并在匯報過程中一并和產品進行展示。 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團隊合作展示能力。

多種評價,完成量表 小組匯報后,以教師評價+小組互評+組員自評的多種評價方式完成此環節。

可以用以下問題引導學生對匯報小組的提問。

1.這個小組作品對于宣傳南頭古城有什么意義?

2.這個小組的作品有市場價值嗎? 對其他小組進行評價和提問。 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和學會提建議。

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全部小組完成匯報反思后,教師組織學生討論。

回顧項目式學習的學習過程,總結你在過程中的收獲與反思。

將對每個小組的分數進行統計,評選優秀小組,課后繼續完善成品。 培養學生反思能力。

四、實踐思考

(一)善于將研究性課題轉化成實踐性課程。本項目式學習的開展,采取先做起來,再研究起來,最后復歸回課程的操作模式?!痘谀项^古城的項目式實踐研究》先后獲得南山區和深圳市兩級課題立項,且已完成開題。因為涉及到多學科教師的合作,前后反復的舉行多個主題的研討和協調會,推進項目實施。

(二)善用進行小組分工及實施過程中發展整合。學校成立“南頭古城(博物館)項目式學習小組”,并邀請專家報告,深入理論學習,直觀感受經典案例。之后,項目小組組織了三次探討會,確定了項目開展班級在六年級和七年級進行,利用寒假在項目班級下發了《南頭古城走訪單》,收集后進行歸納整理,學生的熱點問題集中古城經濟、文化旅游、歷史文物、城門建筑等方面,也有涉及軍事海防、鹽業歷史、新安民俗、文物保護等,據此,項目組組成了六個團隊,分別是:思維導圖“思”古城,查找資料“知”古城,收集數據“量”古城,手繪地圖“畫”古城,詩歌創作“誦”古城,視頻制作“傳”古城。并且利用統一時間集中宣講,學生根據各自實際自由選擇,教師合理調配,最終確定了六個小組的全部成員。之后各小組將有序開展項目式學習活動,做好前期的活動意義、活動計劃、評價細則、成果展示等項目推進表,穩步開展。后期由于同學們升學、學期變動及項目修改等原因合并為“傳”古城、“畫”古城,“量”古城以及“誦”古城四個項目小組。

參考文獻

[1]陳尚寶主編.基于STEM理念的初中項目式教學設計[G].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美]蘇西·博斯著,周華杰等譯. 項目式教學:為學生創造沉浸式學習體驗[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20

猜你喜歡
項目式學習跨學科實踐探索
跨學科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跨學科前沿研究生課程的教學改革探索
多措并舉,構建小學《道德與法治》跨學科學習,促學生創新發展
項目式學習在應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養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實施項目式學習
基于學科交叉融合的組織模式創新
網絡信息平臺支持下的PBL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政治課堂教學中提高學生主體參與的實踐探索
新形勢下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工作的實踐探索
淺談新時期煤礦員工教育培訓的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