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林業發展對策

2022-04-01 22:01喬和文
南方農業·中旬 2022年1期
關鍵詞: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

喬和文

摘 要 森林是地球之肺,具有調節氣候、防風固沙及凈化空氣的作用。但目前在森林實際管理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為促進生態林業的可持續、多樣化和信息化發展,分析森林管理方面存在的森林資源利用只注重眼前利益、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及缺乏專業型人才等問題,提出提高生態管理水平,做到長效化、法制化管理等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對林業的發展趨勢進行探討。

關鍵詞 森林管理;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S718.5;F326.2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2.02.034

我國幅員遼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然而作為自然資源里最重要的森林資源卻數量較少、覆蓋面積較小,且地區分布嚴重不均衡。20世紀90年代,我國森林面積17 491萬hm2,森林覆蓋率僅為18.21%。近年來,國家推行一系列環境保護政策,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我國森林資源呈現出數量持續增加、質量穩步提升、效能不斷增強的良好態勢。做好森林資源的科學化管理,推動生態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成為我國環境保護工作的重中之重。

1 森林資源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對森林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僅提出了森林資源綠色發展理念,還推動了各項森林保護政策的落實。但我國在森林資源管理上仍存在許多不足之處,森林管理制度不夠完善、管理效率低等問題都在影響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1 只注重眼前利益,缺乏長遠性規劃

我國工業的大力發展、城市的快速建設都離不開木材的使用,森林資源為我國現代社會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但大多數森林資源的利用都只單純地以營利為目的,只注重加大木材的輸送量,不注重對森林可再生資源的有效保護,造成森林生態系統嚴重失衡。森林內的動物逐漸瀕臨滅絕,自然災害頻發。此外,在森林附近居住的人們普遍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和法制觀念,在山區居住的居民自古以來就有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想法,通過砍伐木材或非法侵占林地獲取短暫的經濟利益。因此,在居民住宅區附近的森林亂砍濫伐和非法侵占林地現象非常普遍,嚴重影響了當地林業的生態發展[1]。缺少科學有效的管理機制,缺乏長遠的林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嚴重影響了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

1.2 森林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森林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規并不完善,而且我國國土面積大,森林分布分散,各地區沒有因地制宜地建立符合本地區森林問題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嚴重影響了森林管理人員的日常管理工作,也影響森林執法人員的管理,法律的不健全使許多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機。例如,我國甘肅省舟曲縣的泥土曾孕育過舉世聞名的原始森林,森林茂密的舟曲縣常被冠以“不二揚州”“甘肅江南”的美譽。20世紀50年代,舟曲縣為祖國的經濟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森林資源。然而外來木材商販為了經濟利益胡亂開采森林,使舟曲縣的森林覆蓋率一路從最初的67%下降到現在的20%[2]。木材行業、紙質行業等其他行業,行業制度不規范,法律條文不夠清晰,而且在森林資源分配上,部門之間的權責劃分也不明確,嚴重阻礙了森林管理工作及生態林業的長效發展。

1.3 生態林業管理效率低

我國在森林資源管理上,不僅存在管理方面法律法規不健全、管理范圍片面的情況,還存在生態林管理不符合地區森林實際情況、管理效率低下的問題。目前,我國在森林資源管理上仍遵循過去的規章制度,以森林原木砍伐量和砍伐限額作為管理依據,沒有根據本地區森林里的樹木實際總量及樹木生長、恢復原有生態環境的時間等問題,制定相應的砍伐標準。我國的森林資源管理體系形式化和單一化,沒有充分發揮出森林管理法律法規的作用。此外,我國森林資源的經營市場過于混亂,沒有形成規范化經營,許多地區的森林規劃和權屬問題也不清晰,一些林地的界定也不明確,損害了森林經營者的合法權益。

1.4 缺乏專業型人才

集體林地一般都是政府派遣當地的農戶進山管理,或由一些農戶自發組成護林小隊。護林小隊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偷獵現象及樹木亂砍濫伐等情況的發生,但這些基層的護林人員缺乏相關森林管理專業知識,使政府或林業主管部門頒布的森林管理新政策和制度得不到有效落實,這也是森林管理法律法規得不到完善的主要原因之一。森林經營管理者沒有充分認識到科學保護森林的重要性,并且由于森林面積比較大,而且絕大部分森林都是遠離居民區,自然環境復雜,森林內的信號覆蓋效果不好,同時缺乏專業的設備監管森林,使森林管理工作效率較低,因此在森林管理上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財力。

2 加強森林資源管理的措施

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創新林業發展經營模式,優化林業經濟體系,可有效做好森林資源的生態管理,從而做到經濟發展和保護環境同步進行。

2.1 促進林業可持續發展

進入21世紀,我國科技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應將各高?;蚣夹g部門研發的關于林業生態保護的研究成果應用到林業日常的生產活動中,從根源上解決社會經濟建設與自然資源之間的供求不平衡矛盾。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森林保護福利政策,鼓勵林場附近的農戶進行小范圍經濟林的承包,并且做好扶持從事林業的人員的經濟工作,創建多元化的林場經營模式,提升經濟林的利用率[3]。在森林生態化管理上,要做到生態保護和經濟建設的雙管齊下,以林業經濟生態化發展為核心,優化森林管理體系,以創造更高的林業生產效益。實行森林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要制定每一階段的發展目標,長久落實森林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計劃,并且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深刻灌輸給每一個人。森林資源管理制度的完善,林業的可持續化經營,都會推動著生態林業長效、穩定地發展。

2.2 森林管理法制化

林業管理部門應結合本地區的情況,有針對性地制訂森林保護計劃,以大局眼光做好森林資源的有效保護工作。當前,我國森林資源面臨著亂砍濫伐和侵占森林土地的情況,應健全森林管理的法律法規,做到嚴厲執法、違法必究。對初次犯錯,違法情節不嚴重的違法者進行林業行政處罰,并警告和勸誡,如果涉事者的違法情形達到刑事立案標準,應依法移送當地公安機關。完善林業土地管理相關條例,嚴格規范林地合法使用辦理的流程,林業主管部門進行審查批準。礦業、其他工業工廠如需占用林地面積過大時,應向當地林業部門提交申請,經過嚴格審批,確保工廠廢料和排放污水不會污染當地森林環境和破壞森林內的生態系統,并且要提供后期森林植被恢復費用的保函后方能建設。

2.3 完善生態系統管理制度

在森林資源的管理工作上要做到各管理部門之間的有效連接、及時溝通、權責清晰,明確每一個部門的監管范圍,減少部門之間的責任糾紛問題。林業部門應對破壞森林的不法分子進行嚴厲打擊,順藤摸瓜、溯本追源,全面減少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要以科學管理為核心,加強森林資源的具體建設和管控,滿足現代化森林管理的要求。增加森林管理的專項撥款投入,減少森林保護工作中產生的經濟損失,調動護林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激發林業工作人員的工作潛力,做好森林保護工作,為森林資源保護和生態林業發展作出貢獻。

2.4 提高林業管理人員專業水平

要培養專業的技術人員參與到森林保護工作中,通過衛星遙感等科學技術進行林地的監測和森林植被的檢查,確保森林生態系統安全正常,減少自然災害和人為破壞對森林資源損害的隱患等。政府應重視森林保護的資金扶持,加強森林保護的宣傳工作,針對本地區的具體問題和特殊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解決。還應提高林業管理人員的專業水平,做到每項森林保護政策的有效實施和落實。建立數字化監控平臺,由點連面,為森林經營單位和個人提供相應的地級監管和省級監管延伸服務,創建林場管理監督網站,利用網絡進行資源和信息之間的共享,實現森林數字化、信息化管理[4]。

3 生態林業未來發展方向

3.1 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

3.1.1 加強生態林業保護宣傳

在森林管理中,只依靠政府所做的管理工作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全社會一起參與森林保護,為人們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因此加強森林保護宣傳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保護森林不應只是一個口號,而是要切實地深入每一個人的心里,使人人都主動承擔起保護森林的責任。森林管理相關部門要采取多樣的宣傳手段,通過網絡直播、公眾平臺、公車廣告及電視媒體等手段進行保護森林宣傳教育,著重向人們普及山區森林和瀕危物種的保護常識,使人們充分了解森林日常管理的工作內容,并加以重視。林業相關部門可在每年3月12日的植樹節組織義務植樹、古樹保護和森林防火、認識瀕危動物等宣傳活動,引導并組織人們加入到林業生態文明建設中,強化人們保護森林的觀念[5]。

3.1.2 優化產業結構

做到林業生態化可持續發展離不開經濟建設和森林資源的均衡發展,在保障當地基礎經濟建設的同時,優化林業產業結構,對森林資源進行充分規劃、合理利用。此外,還要保障森林內部生態系統的完整性,要充分保護好當地森林內的生物圈,或者建立一個合理有效的生態系統,不破壞森林內原始動物的生活。在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要保證生態保護建設符合當地經濟發展潮流,完善林業產業發展機制,實現環境保護、經濟建設和生態林業的共同發展。

3.2 生態林業多樣化發展

3.2.1 林業結構多樣化

保證林業發展內部層次化,林業樹種的種植要多樣化,才能做到生態林業的穩定發展,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重收獲。我國國土面積位居世界第3,國土面積和、地勢起伏變化都非常大,地理環境和地貌特征也具有明顯的差異性,因此在樹種的選擇上要結合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因地制宜的樹木栽植,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多樣化,有效保護瀕危動物和原始森林等。

由于各城市之間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方向也大不一樣,因此要根據地理環境和人文經濟的差異性選擇合適的林業經營模式。例如,東北地區工業基礎較好,林地面積大,是亞寒帶針葉林生長最大的區域,因此林業與工業相結合的經營模式最適合東北地區;而江浙滬地區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水系密布,溫和的氣候適宜常綠闊葉林和果樹的生長,因此林業與漁業結合的經營模式最適合東南地區的林業經濟發展。

3.2.2 生態林業功能化發展

生態林業是我國目前森林資源利用和保護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林業生態化發展可一定程度上改善我國的氣候、環境問題,解決我國城市污染嚴重的問題。原始森林相比人造林還有次生林來說,森林內部生態系統更具有穩定性和完整性。在不影響森林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前提下,對森林資源進行合理、高效的開發,不僅可為社會經濟建設提供優質的原材料,還可有效抵御常見的自然災害,如洪水、泥石流、沙塵暴等。同時,加強生態林業合理建設可減少二氧化碳濃度,制造出天然氧吧,從而減輕全球溫室效應,為全世界的環境保護貢獻一份力量。目前,生態林業的功能化和常態化建設已經成為我國林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我國林業發展的根本目的。

4 結語

生態林業的可持續化發展和多樣化發展,不僅能保護森林資源,穩定森林生態系統,拯救瀕危物種,還可大力推動我國林業現代化、生態化發展。將生態效益有效地轉變為經濟效益,成為我國社會發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張勝波.如何加強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及其發展對策分析[J].現代園藝,2018(6):172-173.

[2] 鞏麗芳.生態林業建設角度下的林業可持續發展途徑分析[J].中國林業經濟,2018(3):85-86.

[3] 苗惠彬.生態林業建設及生態林業的發展趨勢[J].經濟師,2020(9):284-285.

[4] 薛小東.探究生態林業建設及生態林業的發展趨勢[J].種子科技,2019,37(11):144-145.

[5] 劉曉芬.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分析[J].新農業,2021(20):49.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生態林業可持續發展
重視生態林業建設 打造完美新型生態發展體系
加強氣象監測預警 服務生態林業建設
科學建設生態林業 維持地球環境生態平衡
我國對外貿易促進經濟發展的研究
江蘇省出口產品結構優化升級
中小家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對策研究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