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設問題 啟迪智慧

2022-04-15 22:21朱昀倩
課外語文·下 2022年3期
關鍵詞:有效提問小學語文

【摘要】課堂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非常關鍵的組成要素,在設計問題的過程中應將核心問題作為主題,構建問題鏈,明確問題設計的技巧性、邏輯性以及層次性,更加有效、合理、科學地完成學生學習提問教學任務。本文主要介紹“目標先導”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有效提問;目標先導

【中圖分類號】G63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2)09-050-03

【本文著錄格式】朱昀倩 .巧設問題? 啟迪智慧——“目標先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研究[J].課外語文,2022,21(09):50-52.

課堂教學離不開課堂提問,作為一種高效的教學方式,課堂提問的設置是保障語文教學質量的關鍵要素,它將要素的重點放在學生思維習慣、閱讀習慣以及閱讀能力的培養上。但是在課堂教學中進行上述問題設置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教師也無從下手。因此,為了在語文課堂上設置更加高效的問題,教師應根據課堂提問現狀采取有效措施,即鉆研課本,提升課堂問題設置的整體質量;側重提問技巧;合理抓住契機,強化學生思維;設計更加巧妙的問題,讓學生樂于進行語文學習,從而達到加強小學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目標。

一、語文課堂提問的現實情況

(一)教師全盤掌握課堂提問環節,提問數量眾多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往往強調重要知識點的重復,在學生回答問題出現停頓時,教師便會設法打斷學生表述,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比如,教師在講解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牛和鵝》時,詢問學生:牛和鵝哪個大?牛和鵝是肉食動物還是素食動物?從淺層次來看,這些問題都與文章內容相關,實際上卻顯得繁多雜亂,學生的回答不需要過多思考,教師掌控了全場,獲得更多的主動權,而學生則失去了表達的機會。

(二)問題不具備啟發性,沒有鍛煉學生思維

進行課堂提問設置是為了讓學生認真思考,安排啟發性問題是培養學生能力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用多樣化的形式進行課堂導入,比如視頻、歌曲等,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到語文教師講解內容中,但如果課堂沒有明確的主題,很可能偏離預設方向,在設問環節無法有效發揮,教師也不能很好地掌控課堂節奏,做了很多無用功到課堂引入環節。

(三)缺乏互動性和問題性

課堂提問必須具備明顯的趣味性,讓學生的學習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在語文教師設計教學環節時,必須充分添加與學生相關聯的話題,讓學生熱烈地參與討論,使學生迸發出對學習和知識的探索欲。然而部分語文教師在課堂提問環節并不想花費太多的精力,所問問題并不具備探討空間,缺乏必要的互動性和問題性。

二、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的基本原則

(一)注重學生普遍實際能力

在教師進行課堂提問設計時,必須參照學生的個性化能力水平,知曉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的積累情況,提出與學生水平相當的問題。由于班級內部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在進行問題設計和溝通時,教師應按照層級要求將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空間,綜合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心理特征以及所處階段等要素。

(二)提問應具備啟發性

按照《語文課程標準》,設立語文課程除了幫助學生發展語言,還應拓展學生思維能力,教師所提出的問題不能單單簡單回答是與否,也不能單純依靠填空問答,這樣的提問雖然能夠讓教師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但太過簡單的題目完全無法發揮學生價值,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開拓和鍛煉。

(三)提問應具有宏觀性和全局觀

教師必須注重課前準備活動,讓課堂提問更多涵蓋整體內容,不管結構和語言設置如何,其目的都是符合語文課堂教學的整體要求的。比如在講解《普羅米修斯》這篇文章時,教師提出主問題:普羅米修斯為何要去偷火種?即便遭受種種折磨他仍然沒有歸還火種,這是為什么?這些問題的設置都是為了引出中心主題,整個過程教師不要有意引導學生往既定答案中走,而是要求學生發散思維,獲得更多殊途同歸的答案,讓學生的聲音更加多樣化和綜合化。

三、“目標先導”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

(一)鉆研課本,提升課堂問題設置的整體質量

課文設置具備非常明顯的自身價值,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合理準確地尋找到與之相關的特征,把握課文的重難點,只有巧妙地安排課堂提問環節,熟練地掌握教材內容才能夠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如果沒有熟練地掌握教材,問題的設置僅僅流于表面,那么學生很難系統合理地汲取知識。因此,教師只有認真鉆研語文教材,采用目標先導理念才能找到提問的關鍵。例如,關于《迢迢牽牛星》這篇古詩,在設置問題之前就需要吃透教材,不同于其他寄托思鄉愁緒或者表達家國擔憂的故事,《迢迢牽牛星》的創作源于牛郎織女的傳說,表達出女子離別相思的深刻情感,暗含著強烈的反抗和不滿意味。再如以小學語文課文中作者朱自清的《匆匆》為例,《匆匆》作為一篇散文,文章描述的內容非常散亂瑣碎,難以梳理出清晰線索,聯系到作者朱自清的文筆特征以及該篇文章的主旨,可以將匆匆二字作為核心來貫穿教學過程,幫助學生理解時間流逝的深切感受,對此,可以提出以下三個問題:首先,本文的題目是《匆匆》,作者為何要以匆匆為主題?根據這個問題要求學生分組討論,師生之間對話互動,探索匆匆的具體含義。其次,作者傳達的主要情感是什么?除了對時間流逝的惋惜,還有沒有其他感情?從全文來看,作者所傳達最明顯的情感就是對時光的眷戀,但也隱藏著一種覺醒,對未來前途感到復雜和彷徨的特殊情感。最后,與學生探討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著浪費時光的現象,今后應采取怎樣的手段珍惜時間。通過以上三個問題的分析和探究,能夠讓學生非常精準地把握整體文章抒發要點,快速地解決文章重點和難點內容,讓教學目標順利實現。

(二)側重提問技巧

第一,注重情境設置的精確性,注意課堂提問分寸。課堂提問必須把握分寸,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應注重時機把握,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由于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缺乏對教材的認知,如果時機過早,那么只能單純依靠教師的指導和啟發,如果時機過晚,那么提問便沒有了意義,問題的設置成了形式主義。把握提問分寸最關鍵的要點就是注重問題情境創設,合理掌握提問時機,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順利捕捉提問契機,自然而然地將學生思維引入提問環節。

第二,提問應恰當。在課堂提問環節,要注意難易度的設置,如果提的問題過于簡單,那么學生很難提起興趣,不用過多思考,提問的現實價值也會喪失,學生常常會生出厭煩心理,而如果所問問題超出了學生已經知道的范圍,不符合學生現有的學習能力以及認知能力,學生便會產生挫傷情緒,使學生喪失挑戰難度的動力。所以必須把握提問難易度,讓提問安排是在經過教師的指引后學生努力思考便可以獲得答案的狀態。

第三,課堂提問應注意訓練語言文字。在課堂提問環節,應明確訓練目標,當進行提問時教師應側重能力和知識為主的訓練目標,在實現能力和知識培養的過程中側重方法和過程,積極融入價值觀以及情感態度。與此同時,在明確課程訓練目標的過程中,教師應參考文本語言特征,結合學生語文學習現狀。除此之外,應注意語言載體的合理性,教師在進行教學實踐時,應把握聽說讀寫的重難點,明確情感發散的關鍵要點,找出價值引領的方向。三者相互影響,滲透無法獨立存在,但因為訓練價值的差異而具備不同的側重程度。

第四,課程提問要側重創造性。創造性提問可以幫助學生激發學習動機和興趣,引導學生在書本中感受世界的本質,探尋思維發散的真正方法和價值,讓學生成為積極思考學習生活的一員,能夠探索出更多的思維創造潛力,培養學生擁有更加完善的智力,而教師為了達到教學目標,必須勤于分析和思考,努力踐行優化課堂的目標,使學生問出價值。

第五,提問應因材施教,把握提問技巧。語文教師不僅應進行備課,還應關注學生表現,為了加強課堂提問的整體成效,教師必須了解詳情。比如在提問環節,應合理地安排思考時間,教師可以在講臺下方巡視,協助學生理解問題的主要目的。除此之外,所涉問題應包含全體學生,不能偏向優秀學生,應進行多層次提問,提問要點應言簡意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可以分解核心問題,將其轉化為簡單易懂的小問題,同時,教師適當進行引導和點撥,通過暗示性語句旁敲側擊地幫助學生思考和解答。

(三)合理抓住契機,強化學生思維

學生是鮮活的個體,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超出預期的問題設置,這些也反映了學生對文章閱讀的理解,是學生最明顯的原始想法,是文本解讀的關鍵所在,通過長久的閱讀培養學生能夠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小學語文課堂越來越開放和開明,獲得高質量的教學成果。比如在教授《將相和》這篇文章時,學生都在感慨藺相如的智慧,面對秦王的兩次挑釁都能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順利保住了被秦王覬覦的和氏璧,面對強勢的秦王,藺相如以死相逼保住了趙王的尊嚴。在對整體故事進行思考之后,教師可以以《將相和》的故事為契機和學生探討:如果藺相如沒有為廉頗讓行,那么這個故事的結局會如何?假如廉頗是不能容忍之輩,那么縱使藺相如已經為他讓行,能夠讓廉頗放下成見嗎?文中描述藺相如見到廉頗如同貓見到老鼠,藺相如又向他人詢問廉頗和秦王誰更厲害,這就顯示出了他行為的矛盾,也從側面表達了藺相如給廉頗讓行并不是因為害怕他,最終指出了武有廉頗文有藺相如的結論。這一方面可以展現出藺相如的大度氣質,審時度勢,胸懷廣闊;另一方面也展現出了秦國和趙國之間的微妙關系。在諸國爭霸的時代,秦國的強盛成為不少國家的大患,很多國家都開始采取措施以期制衡秦國獲得和平,在趙國和秦國的交往中,趙國處于不利地位。但因為有開明的臣子和英勇的武將,才能維護住國家的獨立和統一。為此,廉頗和藺相如之間必須搞好關系,共同為趙國的發展做出貢獻,這也是為何廉頗在聽到藺相如讓路之后負荊請罪的原因,不只是折服于藺相如的高貴個人品質,也是為了大局考慮。教師通過和學生之間探討藺相如和廉頗之間的關系,能夠讓學生拋棄淺層次的思維邏輯,更加深入地思考內在關系和情感,詳細地理解文本表達主旨,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邏輯習慣。

(四)設計更加巧妙的問題,學生樂于進行語文學習

形成學習動機最現實的因素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這些興趣就會慢慢轉變為學習動力,學生的學習樂此不疲,孜孜以求,成為學生知識探索的激發劑。興趣在課堂教學中擁有著超然的地位,為此,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懸念設置,讓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激發出來,創設以懸念為主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集中學習注意力,讓學生發散好奇心,積極參與到求知探索中去,為課堂氛圍的強化埋下伏筆。比如,在講解《狼牙山五壯士》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設置以下兩個問題:首先,“文章標題為什么用五壯士而不是五戰士?”學生在看到這個問題后,就會認真思考戰士和壯士之間的差別,聯想到本篇文章的歷史背景,壯士這個詞語更能展現出革命先烈的偉大精神和高大形象。其次,為什么五壯士的口號是“英雄的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聲音!這聲音驚天動地、氣壯山河”?隨著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探討,文章的主旨也逐漸顯現,通過對兩個問題的依次分析,可以讓學生真正激發出學習熱情,轉化被動局面,成為主動探索知識的一員,為后續課程的展開提供更加良好穩定的條件。

總而言之,基于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受到教師的關注,如果問題設置能夠更加具備啟發性和合理性,那么就能讓學生發揮想象力,積極思考,開動腦筋,形成更加積極活躍的課堂學習狀態,讓智慧的火花逐漸迸發出來,讓語文課堂成為高效的學習課堂,讓學習真正成為學生的樂園,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成果。教師必須在備課環節花費更多的時間和心力,仔細研讀文本內容,設計出更加具有時效性和思考性的問題,讓課堂提問越來越有成效,貫徹落實巧設問題、啟迪智慧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徐園園.巧設問題情境,引領學生深度學習——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學生歸屬感的提升策略[J].新課程,2021(13).

[2]馬麗娜.語境互動? 巧設問題——談小學語文教學提問技巧[J].新課程(中),2019(5).

[3]洪高華.巧設優質問題? 研磨靈動課堂——以小學語文教學為例[J].讀寫算,2019(2).

作者簡介:朱昀倩,女,1997年生,江蘇揚州人,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研究。

猜你喜歡
有效提問小學語文
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提問的策略
小學英語課堂有效提問的研究
基于新課程改革的高中數學課程有效提問研究
淺談語文課堂的情感教育滲透
語文教學中師生互動語言溝通探析
優化朗讀技巧,提升語文實效
淺談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讓多媒體課件為閱讀教學助力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