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單元·基礎測評

2022-04-28 12:41
關鍵詞:哈姆萊特伍爾夫尼采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4題。(1 6分)

“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边@句話人們耳熟能詳。它或被用來證明文學文本意指的不確定性和意蘊的豐富性,或被用來印證讀者理解文本的差異性。如果僅從字面看,“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似乎暗示,一個讀者眼中,就只有一個哈姆萊特。然而,弗吉尼亞·伍爾夫在談到自己閱讀《哈姆萊特》的體會時曾說,她少年時就讀《哈姆萊特》,后來又多次閱讀,卻是常讀常新。這樣,①。

伍爾夫的閱讀體驗,絕不是孤例。關于閱讀,中國古人張潮曾有一個絕妙的比喻:“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睆埑钡脑捙c伍爾夫的閱讀體驗相互印證,闡明了一個道理:②

如果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這句話凸顯了讀者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是一種A向度的閱讀差異的話,那么順著張潮的話,我們則發現了閱讀差異存在的另一向度——B的向度。③?因為人的“理解視野”是生長的?!伴啔v”其實構成了闡釋學所說的理解視野的“先在結構”,自我成長帶來閱歷的豐富,閱歷豐富使這個先在結構更加豐富或者發生變化,先在結構的豐富、變化最終使理解視野擴大、加深或者變化。這樣,即使閱讀同一文本,不同生長階段的理解視野也會形成不同的閱讀體驗,閱讀在歷時層面的差異性就出現了。

1.聯系上下文,填人文中A、B空格處恰當的一項是()(3分)

A.個體群體

B.現實歷史

C.空間時間

D.客觀主觀

2.請在文中①②③處補寫出恰當的語句,使語意連貫,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20字。(6分)

3.結合上下文,說說對漲潮“少年讀書,如隙中窺月;中年讀書,如庭中望月;老年讀書,如臺上玩月”這句話的理解。(4分)

4.下列用來論證第2段觀點最適合的一項是()(3分)

A.一千個讀者也許會讀出一千個哈姆萊特,但絕不能讀出李爾王或者麥克白。

B.香菱因上京途中岸邊所見對“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產生新的體悟。

c.《雷雨》中的周樸園,有人認為其溫情,有人認為其絕情,看法不一。

D.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在流傳中被不同時代的人賦予不同的內涵。

5.請將下列人物的序號填到相應的括號里。(5分)

(1)我不如娜拉,我沒有勇氣獨自出走;我也不如朱麗葉,那本是情死的劇。我不想到死里去實現我的愛。()

(2)傻小子,沒有經驗只會胡喊是不行的。()

(3)那時天邊上只淡淡地浮著兩三片白云,我們坐在船頭,望著前面,前面就是我們的世界。()

(4)難道美麗除了貞潔以外,還有什么更好的伴侶嗎?()

(5)女人,你的名字就是脆弱?。ǎ?/p>

A.周沖

B.奧菲利婭

C.蘩漪

D.周樸園

E.哈姆萊特

(1)(2)(3)(4)(5)

6.下列語句蘊含著豐富的潛臺詞,請做簡要分析。(8分)

(1)(忽然嚴厲地)你來干什么?

(2)(冷冷地)三十年的工夫你還是找到這兒來了。

(3)那更好了。那么我們可以明明白白地談一談。

(4)(悲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來的!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題。(6分)

哈姆萊特: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默然忍受命運的暴虐的毒箭,或是挺身反抗人世的無涯的苦難,通過斗爭把它們掃清,這兩種行為,哪一種更高貴?死了;睡著了;什么都完了;要是在這一種睡眠之中,我們心頭的創痛,以及其他無數血肉之軀所不能避免的打擊,都可以從此消失,那正是我們求之不得的結局。死了;睡著了;睡著了也許還會做夢;嗯,阻礙就在這兒:因為當我們擺脫了這一具朽腐的皮囊以后,在那死的睡眠里,究競將要做些什么夢,那不能不使我們躊躇顧慮。人們甘心久困于患難之中,也就是為了這個緣故;誰愿意忍受人世的鞭撻和譏嘲、壓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輕蔑的愛情的慘痛、法律的遷延、官吏的橫暴和費盡辛勤所換來的小人的鄙視,要是他只要用一柄小小的刀子,就可以清算他自己的一生,誰愿意負著這樣的重擔,在煩勞的生命的壓迫下呻吟流汗?倘不是因為懼怕不可知的死后,懼怕那從來不曾有一個旅人回來過的神秘之國,是它迷惑了我們的意志,使我們寧愿忍受目前的磨折,不敢向我們所不知道的痛苦飛去。這樣,重重的顧慮使我們全變成了懦夫,決心的赤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一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且慢!美麗的奧菲利婭!——女神,在你的祈禱之中,不要忘記替我懺悔我的罪孽。

7.相比于關漢卿《竇娥冤》的“本色派”語言風格,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萊特內心獨白則充滿了詩情。請結合語段內容,分析莎士比亞戲劇語言的“詩化表達”特點。(6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8—9題。(9分)

朱光潛曾說,尼采的《悲劇的誕生》是“出自哲學家筆下論悲劇的最好一部著作”。原因之一就在于尼采的悲劇觀念既不是悲觀主義的,也不是樂觀主義的,而是二者矛盾的組合,將“酒神原始的苦難融入日神燦爛的光輝之中”。在朱光潛看來,這是尼采的一大功績。理由是,悲劇給我們展現出來的,就是這樣具有兩面性的自然。因為悲劇是有感于生活的陰暗、命運的不公等不如意而產生的;與此同時,悲劇又總是有對苦難的反抗,對于悲劇人物而言,最不可原諒的就是怯懦和屈從。從觀念的角度看,朱光潛的這一評論或者說尼采那看似矛盾的組合,正道出了悲劇的兩個最基本層面:直擊人類生存困境的悲劇意識與知其不可而為之的悲劇精神。

悲劇意識如同悲劇的內核,體現著悲劇的哲思性;悲劇精神則猶如這內核中的靈魂,展示出悲劇的人性深度。表現在具體的悲劇作品中,如果說悲劇沖突的必然性和不可解決性喻示著悲劇意識的反思深度與力度,那么悲劇人物對人性理想的合理要求,他們的執著追求、行動乃至毀滅,則彰顯著悲劇的精神高度和人性魅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每一部經典的悲劇作品,都是一首哲學化的詩,深邃的思考和悲壯的情調是其基本風貌——從對人的生存的終極關懷出發,在形而上的思考與崇高的人性精神結合處綻放。所以,僅僅表現出深刻的悲劇意識還不足以稱之為悲劇作品,是否體現出一種執著的悲劇精神同樣是一個必不可少的條件。但二者之中,悲劇意識的覺醒顯然是最基本的前提。

8.下列不符合將“酒神原始的苦難融入日神燦爛的光輝之中”這個特點的一項是()(3分)

A.《竇娥冤》中竇娥身世凄慘,遭受毒刑拷打,為證清白指斥天地,痛發誓愿,拼死抗爭。

B.汪曾祺筆下的人物在末世的敗落景象中落寞寡歡,出自本能地發出聲聲沉重的嘆息。

c.《紅樓夢》中林黛玉寄人籬下,孤苦伶仃,感受到賈寶玉的真情后,她表現出了對愛情的堅定追求。

D.《哈姆萊特》中哈姆萊特面對人性墮落、良知泯滅的黑暗現實,秉持崇高的人文主義社會理想。

9.從本單元中選擇一位人物,析其“悲劇意識”和“悲劇精神”。(6分)

10.現代社會,娛樂正借助文化而大行其道,那些文化中的經典悲劇也正離我們遠去,據此,有人說,感受悲劇應成為中學生的必修課。你同意這個觀點嗎?請說明理由,不少于2點。(6分)

猜你喜歡
哈姆萊特伍爾夫尼采
虛無與輪回:《悲痛往事》的尼采之維
歌德與別林斯基關于哈姆萊特“延宕”觀點的辯析
《哈姆萊特》探究閱讀
《哈姆萊特》探究閱讀
參考答案
不再羞于自己
不再羞于自己
To the Light House—A Journey of Life from Moments to Eternity
與伍爾夫相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