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英顏色詞“白”的語義對比

2022-05-05 00:11孫麗萍
中國教育理論 2022年1期

孫麗萍

摘要:本文通過對漢語顏色詞“白”與英語“white”的聯想意義大同小異、聯想意義相互碰撞、聯想意義空缺和聯想意義互相重合四個方面的對比分析,闡釋了英漢兩個民族不同的傳統習俗、審美心理、客觀社會環境、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等對英漢詞語文化語義所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白” “white” 文化涵義 語義對比

顏色詞在一定程度上講是人類情緒和感受的表現。人們常用顏色喻指人的情緒、品德及對事物的看法。語義聯想是內涵意義的一種,是對詞的詞典意義的一種補足和擴展延伸,與詞義本身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在說者(或作者)、聽者(或讀者)的文化基礎上,在特定的語境中,對于一個詞所產生的某種特定感受,不了解這種聯想意義的差別,就不能完全接受一個詞所承載的全部語言信息量。這樣的一種內涵意義在某種特定的語境場合可以造成特定的聯想氣氛,產生特定的聯想效應,會在讀者心目中產生意想不到的力量和效果,引起讀者心靈上的感觸、撞擊、震撼和共鳴,這就是聯想效應。但由于不同的民族文化氣氛和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對于紅、藍、黑、白等同一種顏色,不同民族的人都可能產生不同的情感反應或不同的語義聯想,這是跨文化交際中需要溝通和跨越的又一種障礙。根據本人收集的語料及顏色詞詞語文化伴隨意義差異程度的不同,本人將其分為四類,即(1)文化聯想大同小異;(2)文化聯想碰撞;(3)文化聯想空缺;(4)文化聯想融合;并分別對它們進行全面系統的對比分析,探究其現實功能應用的合理性。

一、文化聯想大同小異

所謂文化聯想義大同小異,指的是字面意義相同,聯想意義大同小異或同中有異,有其包容性和交叉性,也可以說是聯想意義的“此一彼多”(Split)或“此多彼一”(Coalesced)。因為語用聯想意義相似的英漢詞匯,它們的形成原因不一定相似,概念的內涵和外延也不一定對等,而且相似的程度還有差別。

1、“白”( white)在漢語和英語中都可引申為“光明、清楚、明白、公正”等。白天和黑夜是自然現象,人們把這種現象看作是“白”與“黑”的對立?!鞍缀凇?,《漢語大詞典》解釋:比喻是非、善惡、賢愚、清濁等相反的人或事。屈原《九章·懷沙》:“變白以黑兮,倒上為下?!鼻谠娭杏冒缀诓环謥肀扔魉幍恼苇h境的是非不明,善惡莫辨。成語有:白黑顛倒、真相大白、不白之冤等。

英語中,在《和吉同義詞詞典》里,黑色類詞中至少有60個是令人生厭的,而大約134個白色類詞則全部是褒義詞。在圣經里,黑色象征魔鬼、邪惡、痛苦與不幸,因此,黑色也叫做“死色”。白色則是上帝、歡樂、光明和美德的象征??刀ㄋ够J為:“白色象征著歡樂、純潔無瑕,而黑色則象征著悲哀和死亡……”;埃默森(Ralph Waldo E-merson)有句名言:“The grey past,the white future”(灰色的過去,充滿希望的未來)。

在圣經里,“white”還引申為“正義和公正”。例:

(1)“And the seven angels came out of the temple,having the seven plagues, clothed in pure and white linen, and having their breasts girded with golden gir-dles.”(那掌管七災的七位天使,從殿中出來,穿著潔白光明的細麻衣,胸間束著金帶。)(《圣經新約·啟示錄》第15章6節,簡稱Rev15:6)

(2)“And to her was granted that she should be ar-rayed in fine linen, clean and white: for the fine linen is the righteousness of saints.”(就蒙恩得穿光明潔白的細麻衣,這細麻衣就是圣徒所行的義)(Rev19:8)。

從上面兩節的語境中,“white”的象征意義可分別解釋為:第一句中的“in pure and white linen”指的是第15章8節中降伏七災(fulfilled wiping out the sev-en plagues)的七位天使的公正形象?!皐hite”引申為天使所行的功德;第二句中的“clean and white”指的是句中的“of righteousness”(正義)。

由此可見,“white”象征著“光明、公正、正義”。

2、“白”(white)在漢語和英語中都可以用來表示“政治上的反動”。漢語中,“白色”作為政治詞語,表“反動”時,特指中國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國民黨控制的地區,稱反動政府為“白色政權”;反動政府軍為“白軍”;稱禍害人民的匪徒為“白匪”;把反動派對革命者的屠殺、鎮壓政策稱為“白色恐怖”;在戰爭中打著“白旗”表示投降或?;?。

英語中,“white flag”(白旗)也表示投降或?;?,與漢語的聯想意義相同;而“white army”(白軍)指的是俄過十月革命后,由俄國、芬蘭、匈牙利等國君主主義者組織的反對布爾什維克的軍隊,“white party”是同情白軍的人;“white terror”卻是指由反動勢力唆使或執行的某種反對革命的措施,觀點或行動上的極端保守或反動,特指匈牙利1919-1920期間的反革命活動和中國1927年隨后幾年間的反革命活動。(Oxford)

3、“白”(white)在漢語和英語的聯想意義的歷史淵源有別。漢語顏色詞“白”的第一條義項“像雪一般的顏色”。甲骨文字形,象日光上下射之形,太陽之明為白。甲骨文寫作白。在殷墟卜辭中,這個既可表“白色”又可表“伯(古代爵位名)”?!墩f文解字》曰:白,西方色也。殷用事物色白。據(禮記)記載,“殷人尚白”。商代人以穿白衣為貴。而甲骨卜辭中以白為貴的記錄更是隨處可見。白牛、白羊成為商代人常用的祭祀用物,獵獲白鹿、白鶴、白狼、白雉則更是他們引以為榮的吉慶大事?!墩f文解字》曰:“羊大為美”,這至少體現了漢代人對其祖先喜羊、崇羊心態的回憶。

英語中,“white”在詞典里的第一條義項:a:free from color;b:of the color of new snow or milk;specifically:of the color white.(a:無色的;b:如新下的雪那樣的顏色的或牛奶那樣的顏色,或習慣上所說的那種百合花那樣顏色的。)它的白色象征意義主要著眼于其本身色彩,如“as white as snow”(象雪一樣白)或“lily white”(百合花似的潔白;純潔無瑕的),這源自于圣經故事。

本人在《圣經新約》和《圣經舊約》里共找到66節(verses)與“white”有關的章節,其中在《圣經新約·啟示錄》一章里就有17節。詞組有“as white as snow”“pure and white”,“bright and white”,“white light”“white cloud”,“in white”,“a white stone”,“white lamb”,“white wool”等。這進一步證明了“white”的象征意義為純潔(purity)、光明(brightness)和完美(per-fection)。例:

(l)But you have some names in Sardis who have kept clean their robes; and as a reward they will go in white with me.(然而在撒狄你還有幾名是未曾污穢自己衣服的。他們要穿白衣與我同行。因為他們是配得過的。)(Rev 3:4)

(2)And I said to him, My lord, you have knowl-edge.And he said to me, These are they who came through the great testing, and their robes have been washed and made white in the blood of the Lamb.(我對他說:“我主,你知道?!彼蛭艺f:“這些人是從大患難中出來的,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凈了?!保≧ev 7:14)

由此可見,“white”在英美文化中其文化聯想意義為“純潔(purity)、貞潔(virginity)和完美(perfaction)”。

二、文化聯想碰撞

所謂詞匯聯想碰撞,指的是字面意義完全對應,而其文化涵義卻不同甚至相反?!芭鲎病本褪俏幕x差異而引起的誤解或沖突。表現在兩個方面:(1)相同的詞語在英文化中的聯想意義是褒義的,而在漢文化的聯想意義卻是貶義,如英語“in white clothing”(華麗的服裝),漢語“白服”(喪服);(2)是指字面意義完全對應,而文化內涵意義不對應,也就是說,從詞語的概念意義上是對應的,但細究其喻意內涵和語用功能卻并不對應。正是這種貌似對應而實不對應的詞,容易引起“望文生義”,產生理解上的偏誤,甚至導致交際失敗。

文化聯想碰撞表現在兩個方面:1、相同的詞語在漢英文化中的褒貶義聯想。

相同的詞語在英文化中的聯想意義是褒義的,而在漢文化的聯想意義卻是貶義,如英語“in white clothing”,漢語“白服”。

(1)英語中“white”象征著“純潔、神圣和吉祥”。本人查閱了《圣經》里與“白”有關的66章節,只有2節中的“white”引申義為貶義,喻指“偽善、邪惡”,如“white sepulchres”,“whitewashed wall”。其余64節均以“pure and white”為主線,闡釋“in white,white robes,white linen”等詞語,象征著“純潔、神圣、忠誠、和吉祥”。(見1.3)(2)漢語中白色象征著“卑賤、貧寒、死亡和不幸”。根據《漢語大詞典》,顏色詞“白”的第三條義項:漢民族傳統的喪服,因以指喪事?!鞍咨迸c死亡、悲哀、兇喪相聯系,這受中國古代的五行學說影響。據《說文》注:“白,西方色也?!保ㄔS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63,P160)西方就是太陽沉落的地方,隨著太陽的西沉,黑暗和寒冷籠罩了大地,對上古先民們來說,這意味著危險、恐怖和死亡的降臨,于是在先民的意識中西方就和死亡、不祥聯系在了一起。在中國喪葬用白色,死人則稱為“白事”,其家屬要穿白喪服,戴白帽、穿白鞋,晚輩子女的白服稱為“孝服”,故民間過去有“披麻戴孝”的傳統?!鞍滓鹿凇?,舊時喪吊用的冠服。

白色的另一象征意義是指沒有功名,地位低賤。唐代服飾制度規定平民穿白色衣。清·顧炎武《日知錄·雜論·白衣》云:“白衣者,庶人之服?!薄鞍滓隆贝Q沒有功名之人。劉禹錫《陋室銘》中的詩句:“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薄鞍锥 敝笡]有文化,沒有功名之人。

由此可見,“白”在漢文化背景下其文化聯想意義“卑賤、貧寒、死亡和不幸”反映了漢民族特有的社會習俗和歷史文化。

2、相同的詞語字面意義完全對應,而文化內涵意義卻不對應。(1)白毛(白發)≠white haired“白毛”,漢語中的也稱“白發”,形容衰老,寓含憂傷之意。因中國人在青壯年時的體貌特征皮膚是黃的,頭發是黑的,但到了老年時,頭發一般會變成灰白色或銀白色。因此在中國人的心目中,頭發變白,意味著年老力衰。如“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保ǘ鸥Α侗囆小罚?“莫等閑,白了少年頭?!保ㄔ里w《滿江紅》)

英文中的white-haired除了形容白發蒼蒼之外,還有受人寵愛的聯想。如“my white haired boy”不是說少年就白頭,而是最受寵愛的孩子。

(2)白臉≠white face漢語中的“白臉”源于京劇臉譜藝術。在傳統的京劇劇目中,觀眾無須待劇情結束方知人物的品德、性格等,只要演員剛露面,一看臉譜,就知道這個人的性格:白臉是奸詐小人,紅臉是忠義之士,黑臉則是耿直剛毅之人?!鞍啄槨毕笳髦樵p和陰險。

英文中的white face雖然也指舞臺上的白臉丑角,但其文化內涵意義卻是滑稽可笑,扮演心地善良的角色,意在取悅觀眾。

(3)白手≠white-handed漢語中的“白手”形容手中一無所有(empty-handed)。如“白手起家”,泛指表示兩手空空,從零開始創業,相當于build up fortune from nothing。多用于褒義,可引起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的聯想。而英語的white-handed意指某人是“清白無罪的”,同red-handed相對。

三、文化聯想空缺

所謂文化聯想空缺就是是指詞語在一種文化所特有的固定聯想義在另一種文化中沒有對應的意義,也就是所謂的“國俗語義”。英國語言學家帕默爾(Palmer)說過:“語言忠實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全部歷史、文化,忠實地反映了它的各種游戲和娛樂,各種信仰和偏見由于地理環境、歷史文化、傳統習俗、宗教信仰、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差異?!庇h兩個民族在喻體選擇方面體現出各自鮮明的民族文化特色,這是造成詞義聯想產生差異和空缺的根源。這種特有的民族文化制約著人們對比喻形象的取舍和理解,阻礙著跨文化交際的順利進行,造成語用的偏誤和失敗。

英語里也有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Mr white is a very white man.He was looHng rather green the oth-er day.He has been feeling blue lately.When I saw him, he was in a brown mood.I hope he'll soon be in the pink again.”(布朗先生是個非常忠實可靠的人。那天他臉色不好,近來感到悶悶不樂,我見他的時候他顯得心事重重。我希望他早日振作起來。)在此“white”引申為“誠實可靠”,在漢語中,“白”卻無此含義。

1、表示漢文化國俗語義的詞語。在漢語里,“白”喻指“喪”?!鞍紫病保╢uneral),因受佛教的影響,葬禮上人們身穿白色衣服,帖白紙,戴白帽,用白色表示悼念,稱老人的壽終正寢為“白喜事”。

“白眼”原義為朝上或朝兩邊看時露出的白眼珠,用白眼看人,表示“輕蔑或厭惡”。如“白眼看人”,“遭人白眼”。而“白眼狼”比喻忘恩負義的人。

漢語用顏色詞“白”與英語的“white”無關,譯成英語只能用另外的詞。

例如:白紙(a blank sheet of paper)、白卷(unan-swered.examination paper)、白搭(no use或no good)、白干(in vain或fruitless)、白費(waste)、白費力氣(labour without results)、白費心機(bother one's head for nothing)、白給(free of charge)、白吃(eat without pay)、白開水(plain boiled water)、一窮二白(poor and blank)、白跑一趟(make a trip in vain)。白條(blank note, IOU)、白字(wrongly written or mispro-nounced character)、白話(vernacular Chinese)等。

2、表示英文化國俗語義的詞語?!皐hite feather”原義白羽毛,是恐懼、懦弱或膽怯的象征。源自習語show the white feather,指在西方的斗雞比賽中,參賽的公雞頸上如果顯出一線白色的羽毛,則表示認輸,退出比賽。

“whited spulchres”粉飾的墳墓,指“外表光華,內部腐敗”、“偽君子”。這源于《圣經·新約》馬太福音第23章耶酥譴責法力賽人“the Pharisees”的七大禍因時說的。

英語用顏色詞“white”與漢語的“白”無關:

例如:a white coffee(加牛奶的咖啡)、a white day(吉日,好日子)、one of white days of one's life(指某人一生中吉星高照的日子)、mark ones name white again(洗清污名、雪恥)、white moment s of life(人生得意之時,人生交運之時)、a white lie(善意的慌言,尤指避免傷害他人感情的為了,不使人難堪而說的謊話)、a white war(不流血的戰爭,通常指經濟競爭)、white night(不眠之夜,源自法語nuit blanche)、white slave(白人妓女,尤指被誘騙到異國他鄉后為娼者)、a white sheep(指壞人當中的好人)、white knight(指把公司從不利的收購建議中挽救出來的個人或機構)、white witch做善事的女巫、white sheet(懺悔者所披的白衣,指懺悔)、white death(非正式語,指海洛因)、white lady(一種雞尾酒;美國俚語中也用來指可卡因)、white coal(水力)、white sale(衣服等白色織物的大減價):white light(公正無私)、white magic(有天使相助的法術)、white money(銀幣)、the white way(白光大街,指城里燈光燦爛的商業區)等。

因此,針對這類“此有彼無”或“此無彼有”的國俗詞語,要多進行詞語對比,從對比中廣泛、系統地了解英漢兩個民族的文化,求同尋異,才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了解、掌握和接受這些比喻喻體的空缺原因,增強學習者的文化敏感性,準確理解這類國俗詞語,減少交際障礙,提高學習者的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四、文化聯想的融合

所謂文化聯想的融合指的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日益頻繁,相互滲透,首先反映在語言的融合上,語言的融合必然首先體現在語言的詞匯上,外來詞語逐漸融入本族語言的詞匯中,這種融合是雙向的,也就是說漢文化的詞匯反映在英文化的詞匯中,如儒教(Confucianism)、陰陽(yinyang)、紙老虎(paper tiger)等;英文化的詞匯也反映在漢文化的詞匯中,如KTV包房、CD盤、WTO(世貿組織)、Email(電子郵件)等。

邢福義教授說:“一部語言變遷史實際上可以看成人類社會文化的變遷史的縮影,特別是表達概念的詞匯系統的變遷,更能看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領域的變遷?!保ㄐ细Ax1990)反映在英漢顏色詞有以下幾個方面:(1)習俗,如“white wedding”(白色婚紗);“white Christmas”(白色的圣誕節);(2)職業,如“白領”(white-co-lar);(3)經濟上,“white market”(白市),指合法交易市場,與black market(黑市)相對;“白道”喻正當的渠道,與“黑道”相對;“white list”(白名單)指守法人士、合法機構等的名單,與black list(黑名單)相對的。漢語中的“白色收入”,指我國城鎮居民主要的經濟來源,因為這部分收入一般是公開的、合法的,與灰色收入(grey incomes)相對;還有“白色農業”、“白色革命”指地膜覆蓋技術的普遍推廣和運用;(4)政治上,“White Paper”(白皮書)指英政府就某問題發表的有白色封皮的文件、報告。

對漢英顏色詞“白”的語義對比分析,有助于揭示漢英顏色詞語義的共性和差異以及相互的滲透性,有助于揭示各自的民族特征,深入研究語言與文化的關系,發現兩種語言相對應的語義空缺、語義不對應并能為之尋找等值的表達方式,有助于對漢英顏色詞認知的研究,有助于我們了解外國留學生在學習漢語過程中因文化差異而引起的習得障礙,進而幫助他們減少和克服跨文化交際中的障礙,同時,對于對外漢語教學與翻譯、教材的編寫和漢英語雙語詞典的編纂等,都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和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畢繼萬“貌合神離”的詞語文化涵義對比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年第9期

2.陳莉莉“試析漢英顏色詞的社會文化差異”,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6第2期

3.王德春“國俗語義學略論”,見邵敬敏主編《文化語言學中國潮》,語文出版社1995

4.曾小珊,中英色彩文化與語義對比的研究[J].陜西工學院學報,1999,(2)

5.Wierzbick A.(1992)《Se-mantics.Culture,and Cognition》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作者單位:海南大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