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飄飄何所似

2022-05-09 01:02
中國書畫 2022年4期
關鍵詞:沙鷗杜甫成都

詩的功能,正如孔子所說:“興”“觀”

“群”“怨”—以詩寄興,以詩觀世,以詩求友,以詩抒情。離了詩,文人畫就被抽掉了靈魂;離了詩,文人繪畫的形象也被剝離了所寄托的深義。

每次看到八大山人筆下的鳥,都會激發我的一些思考,因為我始終認為,他筆下的書畫作品正如他的詩,雖然晦澀,但一定有特殊的含義。而這特殊的含義,當然與自己的經歷與遭遇有關。

所以每次看八大山人筆下翻著白眼的鳥,我都會想到杜甫的名句“天地一沙鷗”來。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四月,曾在成都給予杜甫深切關照的成都尹兼劍南節度使嚴武突然去世,杜甫一家子在成都的生活頓時失去依憑。一個月后,杜甫率領一家人離開草堂,乘舟東下,臨行時,他寫下了《去蜀》一詩:“五載客蜀郡,一年居梓州。如何關塞阻,轉作瀟湘游。世事已黃發,殘生隨白鷗。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p>

在這首詩里,杜甫明確了他此行的終點—“瀟湘”,但是他并不知道這一路會有什么樣的遭遇,望著江面的白鷗,杜甫心生感慨:“殘生隨白鷗”—白鷗,成為杜甫漂泊生活中一個鮮明的意象。

這一年秋天的一個夜晚,杜甫帶著夫人楊氏及兒子宗文、宗武又離開滯留了兩個多月的忠州。船開出不久,在夜里休息時,杜甫寫了一首《旅夜書懷》,全詩如下:“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p>

這是一首念一回被感動一回的千古絕唱。

在旅途的深夜里,高聳桅桿的江船孤零零地停泊在岸邊,杜甫坐在船上,獨自一人看著岸邊細草在江風的吹拂下輕輕搖曳,星星在天上閃著光,將原野襯托得更加寬闊無垠,月亮照在江面上,月光隨著江水涌動、閃爍—有意思的是,李白《渡荊門送別》有“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也是名句,和杜甫這兩句很相似,不知道是誰“抄襲”了誰,別記混就好。

這四句雖然開筆寫旅夜所見之景,但是又沒有一句不是在陳述自己的心情:在浩渺的天水之間,平野遼闊、大江浩瀚、星月燦爛,詩人不過猶如細草一樣渺小,也像孤舟一樣孤苦無依、顛沛流離。

雖然杜甫很自負自己的文章,自己說“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

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壯游》),但他在文學上被發現,已經是在他去世多年之后了。杜甫活著的時候,就是一個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詩人。他出名,是因為房綰兵敗獲罪后,沒有人敢為房綰申辯,官位極低的杜甫此時卻站出來向皇帝進諫,然后就被貶了,他的名聲不過是這樣來的……

杜甫雖然從左拾遺被貶華州司功參軍,至少還有一份勉強養活一家老小的俸祿,到了年齡退休的年齡之后,頤養天年,也不失為“官應老病休”。然而,他的參軍沒當幾天,就又因饑荒被迫提前退休,一路流浪到蜀地。

這只是杜甫后半生霉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

杜甫《旅夜書懷》最后兩句點明了主題,也對自身的未來發出了疑問:“飄飄何所似”?我這樣到處漂泊,到底像個什么東西呢?也許杜甫看到了有一只沙鷗從眼前飛過,“天地一沙鷗”—我不就是那只在遼闊天地間四處飄蕩覓食的渺小沙鷗嗎?

杜甫的《旅夜書懷》,所以有如此動人的力量,是因為他在詩中書寫這一生的血淚。

從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底入蜀,到唐代宗永泰元年(765)五月離蜀,杜甫在四川居留了大約五年半,時間上覆蓋了“安史之亂”(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的后半程,這期間除了避成都戰亂漂泊至梓州(今三臺縣)、閬州(今閬中市)一年又九個月外,他在浣花溪畔的草堂住了近四年—這是杜甫中年以后生活中最安定的四年了。

離開成都,杜甫一家人經嘉州(今樂山)、戎州(今宜賓市)、渝州(今重慶)、忠州(今忠縣)由蜀入巴,杜甫也一定想不到,這會是他生命中動蕩不安、急轉直下的最后五年。

何況,杜甫的朋舊也逐日凋零—上元二年(761),王維去世;寶應元年(762),李白去世;寶應二年(763),儲光羲去世;永泰元年(765),高適去世……杜甫不一定會馬上知道這些人去世的消息,但這也意味著,杜甫無限傷懷的根源至少也有這一部分元素在。

永泰二年(766)春暮的一天,病勢漸輕的杜甫離開云安,順江而下。出發那天晚上,他本擬與縣城里的朋友告個別,卻遇到下大雨,路滑不能上岸,只好寫下一首題為《船下夔州郭宿,雨濕不得上岸,別王十二判官》的詩向友人致意:“依沙宿舸船,石瀨月娟娟。風起春燈亂,江鳴夜雨懸。晨鐘云外濕,勝地石堂煙。柔櫓輕鷗外,含凄覺汝賢?!?/p>

在詩的末尾,我們又一次看到了“輕鷗”這一意象,在“鷗”前面用了“輕”這個字,表明杜甫此時的心情,還并不那么沉重。

離開云安時,杜甫54歲。他站在船上,駛向的不是北方的故鄉與朝廷,而是中國詩歌史上最激動人心的光輝頂點—夔州府和白帝城。這里是長江三峽的入口,杜甫的《登高》《閣夜》《白帝》《秋興八首》《諸將五首》《詠懷古跡五首》等等一大批雄視古今的作品,就在這里問世。

大歷五年(770)歲末,這只疲憊的沙鷗飄零于云安(今云陽)、夔州(今奉節)、江陵(今荊州)、巴陵(今岳陽)、潭州(今長沙),衡州(今衡陽)等處,終于停止于湘江上的一條小船里。這一年,杜甫還不到60歲。

而“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這兩句詩,也不僅是杜甫生命中最后幾年的真實寫照,甚至也是中國歷代文人的命運的象征。

猜你喜歡
沙鷗杜甫成都
登高
沙鷗數點向青天
成都生活
成都生活
誠誠&嘟嘟的成都生活
數看成都
心隨沙鷗飛何處?
絕句
沙鷗的人生哲學值得深思
榮譽·事業·幸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