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與法治教學與德育的融合

2022-05-16 04:17尹輝
錦繡·中旬刊 2022年1期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德育小學

尹輝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具有一定的活動性。通過實踐學習,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制力和對生活的感悟,逐步培養學生的社會道德意識。由于小學生普遍年齡較小,個人意識和思維還沒有得到充分發展。教師以德育為本,將德育教學理念滲透到小學德育與法治教學中,對幫助小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樹立正確的三觀理念具有重要的幫助。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教學;小學;德育

前言

傳統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過于單一,形式老套,無法吸引學生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到德育學習中,不利于學生良好品質的培養和形成。因此,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合理地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以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更加全面的認知道德知識,在學生道德品質的提升中發揮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一、創設生活化實踐以促進能力內化

受到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在以往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都是直接為學生滲透基礎知識,并將學生的學習場所局限在教室內,以至于學生的學習空間受限,綜合素養的發展也受限。為了真正地體現素質教育和踐行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教師應當主動地打破學生的常規學習形式,為學生創建生活實踐類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具體的生活實踐相整合,以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提高相應的能力。

比如,在《讓我們的家更美好》一課的教學中,在教師引導學生懂得“美好的家庭生活,需要家里每一個成員的努力”“在家庭生活發生變化時,要學會體諒父母”等道理后,教師為學生創建“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我們的家變得更美好”的生活實踐任務,使學生主動地在家庭生活中為父母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以便學生將課堂上學習的道理,與真實的家庭生活相整合,真正地完成對知識的內化。

二、巧妙運用角色扮演以創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教材內容的角度出發,通過角色扮演的教學形式,有針對性的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在創設教學情境的過程中,組織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的形式力求還原現實真實場景,結合教材理論知識進行教學,增強學生對社會與法治知識的理解能力,最終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去,對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進行培養,激發學生學習潛能,從德育教學的角度出發對小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全面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認知水平。

例如在學習《傳統美德源遠流長》一課內容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來展示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傳統美德。比如在公交車上給老人讓座,攙扶老人過馬路等場景,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角色進行豐富,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激發學生想象力,促使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會傳統美德知識,并從中領悟到一定的道理,這對促進學生道德品質發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價值觀有著重要影響。

三、運用名人故事引導自主學生思考

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弱,很難在短時間內學習和吸收枯燥的課本知識,他們喜歡聽各種故事。為此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要抓住這一點,在教學中有效穿插和融入各種故事,以此提升學生聽課質量,培養學生德育知識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道德素養。在應用故事開展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教師要保證選擇的故事與教學內容一致,讓學生能夠清楚地認知其中的內在聯系,能夠引發學生深入思考,防止出現本末倒置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學生自制能力較弱,容易被周圍環境或事物分散學習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利用名人故事的形式來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根據教材課本內容,將名人故事穿插到課堂教學當中來,通過課堂故事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能夠通過對名人故事的學習,增強對教材內容德育部分的理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性學習和思考,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堂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我們神圣的國土》一課內容時,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名人故事的角度來進行課堂導入,比如以歷史名人的家鄉為例,對地方民俗風情進行講解,增強學生對國家地方風土人情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民族凝聚力,以此來達到對學生的德育教學效果。

四、聯系實際生活滲透德育教育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應以理論教學為基礎,在這個過程中進行延伸教學,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生活的教學形式,利用生活中的真實事物,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育,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增強小學生對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知識的理解程度,從而全面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以及德育滲透教育教學效果。為了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教師不僅要強化理論教育,而且要將德育內容與學生現實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理解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真正落實理論知識學習,最終形成正確的行為方式和良好的思想觀念?,F階段,很多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育中,只是向學生反復灌輸和講解理論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會阻礙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而且大大降低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而將德育教育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有效聯系,可以提升學生對德育知識的理解程度,使抽象的德育教育變成具象的生活案例。

例如在學習《協商決定班級事務》一課內容時,在班級生活中班級事務和每一位學生息息相關,因此對于班級內部的重要決策需要班委會以及班級學生共同來協商決定。在學習這一課內容時,教師可以從實際學習生活的角度出發,組織學生針對班級事務開展一場真正的班級事務協商,采用民主的討論方式,積極采納班級學生意見,將德育教學理念逐漸滲透到學生班級生活當中去。

五、結語

綜上所述,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當中去,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利用名人故事、理論聯系實際生活以及巧妙利用角色扮演等教學方式,注重學生的實際學習體驗,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成長。德育與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相結合是提高該課程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和方法。通過對這兩個主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實施改革和發展小學道德和法治課程,教育者可以找到最有效的組合。并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將理論與實踐有效結合,從而讓學生通過德育學習得到深入發展,實現有效培養學生德育素養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孫蕊.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德育的滲透[J].學周刊,2020(36):121-122.

[2]王曉輝.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的德育策略[J].吉林教育,2020(28):13-14.

[3]許長虹.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德育研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0(13):28-30.

猜你喜歡
道德與法治德育小學
《中國德育》
微型演講:一種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無痕 滲透有方——小學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方法探析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體育教學中準備活動的作用與類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術教學研究
注重簡約化給數學課堂減負的探討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德育測評:質性與量化的平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