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詩言志”與英國浪漫主義表現說

2022-05-30 08:46郭佩佩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詩言志詩人詩歌

摘要:藝術教育作為一個人審美思維與情感活動的具體體現,并不是來自絕對主義精神或純客觀外物,乃是由血氣心和對應的客觀外物感受而發,情動于中而又心應于外物,這就構成了我國傳統古代文論中有關藝術在審美主客體之間的互動作用與整個藝術發展過程的早期研究理論。本文結合相關文學理論,分析了“詩言志”與表現說的起源、發展和比較。

關鍵詞:詩言志表現說浪漫主義中國古代文論

一、“詩言志”與表現說

(一)關于“詩言志”

詩言志的解釋,首先出于《尚書·堯典》:“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盿“詩言志”當作某種學說概念提出來,最初大概是在《左傳·襄公二十七年》記趙文子對叔向所說的“詩以言志”。后來,“詩言志”的解釋越來越廣泛?!蹲髠鳌分兴f“詩言志”是指“賦詩言志”,是借鑒或延伸《詩經》中的一些章節來暗示政治抱負?!秷虻洹返摹霸娧灾尽?,是說“詩是言作者之志的”,這種“志”的內涵著重指思維、抱負、志向。戰國中期以后,由于對詩歌的抒情特點的重視發展以及百家爭鳴的展開,“志”的內涵也已逐步走向廣泛??鬃訒r期的“志”首先是指政策志向,這從《論語》中孔子要觀其弟子之志就可看得出。而莊子“詩以道志”的“志”則是指人們的思想、意志和感情。在《離騷》中,屈原政治理想和政治志向的內容仍然以“屈心抑志”“滅志”為主,但它又很顯然包括了對當時未完成的政治理想的怨恨。至于其《懷沙》“撫情效志兮,冤屈而志抑”“定心廣志,余何畏懼兮”,此處的“志”其實指的是他心中的全部思維、意志、感情。由此,人們可以發現,先秦時代“詠志詩”的內涵有了發展與演變。

因為“志”本身的豐富內容,以及個人對理解和選擇的重視程度不同,導致了未來詩歌理論中“表達抱負”與“情感”的對立?!霸娧灾尽钡睦碚撗芯恳灿纱搜苌鲋乩砼c重情的二派。重理派重視對詩的政治啟蒙,卻又常常忽略了文學的藝術特性;反之,重情派則強調詩意的抒情性,又注重對詩歌美學規律的探索。但是,通過檢閱文學史,對“詩言志”中“志”的含義的主流觀點就是情志并重。

(二)關于表現說

表現說在東西方文化中都具有漫長的發展歷程,如在漢代的《毛詩序》中就有:“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眀 19世紀后期,表現說在西歐文學界產生了很大的深遠影響,西歐現代文藝思想正是強調了文學必須表達自己。

首先以理論研究提出并解決了這一觀點的是意大利美術家克羅齊,他的美術教學思路是“直覺即表達”,指出了美術歸根到底是對情感的表達。此后,英國歷史學家科林伍德進一步指出,只有表現情感的作品才是最真實的作品,而作品則是美術家的主體想象與精神人格情感的反映。例如,沙俄偉大創作家穆索爾茨基的作品《繪畫展覽會》是在參觀了好友加爾特曼的遺作展覽會后,觸景生情,喚起了當時觀看畫展的感受,并通過音樂的形式重新表現自己。這些外在的符號是用聲音表達的藝術形象,透過這個藝術形象的傳遞,人們也會感受到同樣的感覺。采用這種方法,作者所體驗到的感覺影響著聽眾或觀者,這便是藝術活動。

只是,通過這種觀點將藝術作品的來源歸于“表現”,脫開了我們的社會實際,擺脫了原始經濟生產力水平落后的現實狀況,也就是把現象當成實質,把結果當成起因,就同樣沒有能夠科學地說明藝術作品的來源問題。

二、“詩言志”與表現說的異同

(一)產生背景與淵源不同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以“文中有義”的方式進行詩歌創作,表達自己的愿望,往往忽視情感因素。戰國后期和秦漢時代,“詩言志”沿著兩條路發展:一是漢儒家正統,延續“志”的路線;另一個路線則是屈原楚騷與漢詩樂府,體現了“情”逐漸從“志”走向獨立。

上古時期,詩歌、音樂和舞蹈,三位一體一直到周朝。詩依靠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樂依靠曲調表達情感;詩突出的是理性發展思維,樂則傾向于情感影響因素。因此,音樂教學比詩歌教學更注重情感效應。到了春秋戰國時期,人們逐步淡化了詩作中的情感因素,樂教保持著對詩歌情感的肯定態度,但是情感既需要接受社會倫理道德的嚴格規定,也需要服務于封建禮教束縛的思想統治體系?!睹娦颉吩诔浞挚隙ㄋ季S與情感因素在詩創作中的重大影響的同時,也強調了情感禮貌的必要性?!扒椤辈⒉粨碛歇毩⒌牡匚?,這便是第一條路線的發展。

表現說這個術語通常被用來形容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期的反映學術研究傳統的美術理論和制圖流派,它也包括了20世紀初通行在歐美的其他國家對于文學研究的藝術流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它在德意志和奧地利最盛行。它最先出現于藝術界,作為1901年在法國巴黎舉行的馬蒂斯藝術作品展覽中茹利安·奧古斯特·埃爾維一組油畫的總題名出現,是為了和自然派與印象派作品相區分,但后來在現代藝術、小說、戲曲和影視中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1911年希勒爾在《暴風》期刊上發表了論文,第一次用“表現主義”一詞來指稱在柏林的先鋒派作家。1914年之后,表現主義一詞才逐步為社會廣泛接受和使用。

在德國,1905年成立的高橋社、1909年組建的德國青騎士社等文化表現主義協會迅速崛起。它的藝術發展目標與美學價值追求都與法國的野獸主義相同,只是具有強烈的北歐色彩和德國民族文化傳統的藝術特色。而表現主義則受工業技術的影響,以顯示出物體的靜止之美。

(二)詩的本質導向相同

“志”指人們的精神活動和動態活動?!爸尽睂⑷说木裆钜暈槠渥髌返暮诵膬热?,也規定著其作品的精神本體與人文本體。而詠物詩也是對與人“志向”相關的事物與思想的寄托,是對人精神生命的回歸,這也是高揚文藝精神的根源。

中國的儒家詩歌教學也與“詩言志”有密切的關聯,通過研究孔子的《詩》的闡發,“志”有了更多生活中的人格發展內涵,體現出對道德教育人格“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的直接教化,漢代開始之后的儒家詩歌更明顯的目的是使得本就沒有大眾化的“為人”向“溫和敦厚”的傾斜。從西周的禮樂制度,到漢武帝設置五經博士到古典詩學的推廣,直到現代詩歌革命,“詩言志”的傳播過程中始終存在著政治因素,這也深化了我國古代詩歌的政治和宗教倫理。詩言志的“志”涉及精神文化建設,詩歌對“志”的表達突出了詩人寫作中主體真實的人性情感,使得中國詩人有著重要的內在人性的表現。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在這一時期的發展不但漫長,并且創造了大批的文學作品??偟膩碚f,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寫作風格不但多樣化,并且情意表達細致,語言上質樸。以華茲華斯與拜倫二人為例,兩位的詩歌都講求解放思想,崇尚自由。他們的寫作風格在當時影響了不少作者。

拜倫的詩具有濃郁的抒情藝術色彩和表現力以及強烈的社會意識。他的創作風格并非循序漸進,而是隨著事件的發展進行寫作,尋找每一個事件的突出點,以一個爆炸性的速度進行寫詩,自由自在是他寫作的風格。作品《唐璜》不但涉及很多人物,其場景更是恢宏,語言平淡卻具有極強的諷刺意味,而該部文學作品最主要的特點是將短篇小說與寫詩的方式結合在一起。同時,該作品也不是根據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來描寫,而只是從與唐璜的情感糾葛中的一場航海歷險開始,來揭示英格蘭貴族的拜金主義。同時,《恰爾德·哈羅德游記》《異教徒》《海盜》等作品,也刻畫了具有聰明才智、意志堅強的英雄形象,批評了當時英國的封建暴政。在當時的英語詩歌領域中,同樣追求思想自由的作家還有柯勒律治、濟慈等人,他們的創作也大量地使用了想象,進而對詩人的作品整體上加以美化,并以自己的寫作風格去感化讀者,其樸素的語言與意境都可以使讀者直接進入作家的情感世界,從而感受作者的情感內涵。

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徹底突破了傳統古典主義詩歌的限制,其作品主張自然、浪漫主義和情感抒發,對后期的詩歌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許多詩人在自己的寫作中都拋棄了以往那些嚴肅而沉重的話語,因此詩的內容也比較偏向于生活,或者偏向于自然。特別是華茲華斯的詩多以歌頌百姓生活為主,這不但能夠影響到英國的詩歌,同樣也對歐美和亞洲其他許多不同國度的詩歌都存在著影響。

三、“詩言志”和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

(一)“詩言志”的影響

聞一多先生在《神話與詩》中做了考證,認為“志”分為記憶、記錄和懷抱三個階段。事實上,“志”在第一、第二階段包含的記載的意思,我們今天依然采用,例如我們說“地方志”“語言志”“志書”等時,便是指這種意思。在今天的人們眼里,“志”是與個人思想感情交織在一起的,志、理想和思想,特別強調了人的內心世界中的理性方面。先秦時代,儒家的“志”主要是指與國運興衰有關的政治、倫理、文化、風俗等方面的社會意識,儒家經典中的“詩言志”則大多體現出了修身治國的內涵。

由于詩可以怨,在我國古代詩人身上,就有了很多“引詩證志”“獻詩陳志”“賦詩言志”,《國語·周語上》載錄召公諫厲王弭謗時,天子聽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獻詩以補察時政的制度?!妒酚洝た鬃邮兰摇份d季桓子曾受齊女樂,孔子憤而去魯之事??鬃釉诋敃r還寫了《去魯歌》,這是孔子本人獻詩陳志的行動,反映了他的詩歌主張中“詩可以怨”的社交功用??鬃?、孟子等人繼續在公私講授中教導弟子詩歌,以孔子的思想為教《詩》強調“思無邪”,以感發人之善心,并強調詩人凈化靈魂的教化功用。受此影響,中國的古代文人更加重視學生實踐,更多地在社會發展的現實與經濟生活中積極參與廣闊的社會化活動,文學創作與鑒賞的實際教學活動和政治、社會、為官、為民的實際工作生活并沒有完全脫離,形成了傳承千年的社會主義文學風尚。中國古代的大多數作家,在創作過程中往往與自身的實際生活更緊密地聯系起來。

(二)英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影響

浪漫主義詩歌的寫作廣泛使用了想象力,使其寫作形式更為豐富,且靈活多樣,對艾略特等人現代詩歌的寫作造成了巨大的沖擊。c 正像柯勒律治所指出的那樣:“詩歌的創作應該以詩人的良知為載體,豐富的幻想為外表的服飾,創作行為是詩歌的生命,想象力則為詩歌整體的靈魂,并且這‘靈魂無處不在,是一個美和智慧的化身?!眃 他認為,想象力才是詩人的作品中成就實現與否的核心因素,缺乏了想象力,詩就沒有了生命力。19世紀的浪漫主義詩人十分重視想象力的使用,認為唯有這樣才能使詩作中帶有更強烈的浪漫色彩。因此,在詩歌創作方面,想象力也被普遍使用,包括印象派、表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雖然這些產生較晚,想象力的存在也是可見的。

自由是英國浪漫主義詩人所追求的主要的創作風格之一。浩瀚的自然世界不但能夠激起詩人的寫作靈感,而且能夠凈化靈魂。隨著18世紀末19世紀初期的浪漫主義文化風潮橫掃歐陸,不少詩人和學者都摒棄了古老的寫作觀念,使詩歌更為普及。詩作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封建貴族的專屬,普通人也能夠享受到詩作的美。所以,在當時,英國很多作品的創作素材都沖破了古典主義文學作品的限制,將平靜的日常生活、象征自由的大自然和人民身邊的一切事物都變成了詩歌中的原材料,使得英國詩作的創作內涵越來越豐富。

四、結語

表現主義理論家沃格林指出移情活動的前提是在一般的知覺活動中,但它并沒有一個任意對象,也就是說,在自我實現的傾向下和知覺對象活動,成為審美享受,而且“對移情作用的需要只有在藝術意志力傾向于有機生命的真諦,即傾向于更高意義上的自然主義時,才能被看作是這種藝術意志力的一個先決條件”e。由于法國表現主義作者具有西方二元哲學的觀點,觀念第一的思考方法使他重視的是作為生活形而上學的社會結構,卻忽略了有機生活的真實含義。

中國古代的文人們由于受到了道家人與宇宙同一哲學思想的影響,從而提高了他們更偏重于情的移情行為,而對于這種社會主義文化的移情沖動性,雖然我們也有“以我觀物”的觀念,但主要是物我一體、情景交融,并沒有像表現主義理論家或者文學家那樣總是為文造景,以事物去適合發展理念。在中國古代人們的眼里,人和物之間的感應是相互的。人誘導事物,事物也會誘導人。他們相信自然界的所有事情也會產生情感。所以,盡管他們筆下的景物也合乎作者的精神狀態,但也不是有意創作的,而只是情與風景、情與事物、情與理性之間的自然統一。

a 李民、王建:《尚書譯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9頁。

b 毛亨:《毛詩傳箋》,中華書局2018年版,第1頁。

c 楊莉:《19世紀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的美學思想及其影響》,《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第77頁。

d 劉若端:《十九世紀英國詩人論詩》,人民文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59頁。

e 沃林格:《抽象與移情》,引自弗蘭西斯·弗蘭契娜、查爾斯·哈里森編:《現代藝術與現代主義》,張堅、王曉文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8年版,第255頁。

參考文獻:

[1]朱光潛.西方美學史[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

[2]胡經之.文藝美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3]魯樞元,童慶炳,程克夷,張皓主編.文藝心理學大辭典[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

作者:郭佩佩,寧夏大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編輯:趙斌 E-mail:mzxszb@126.com

猜你喜歡
詩言志詩人詩歌
鄭 磊
曬娃還要看詩人
詩人貓
詩歌島·八面來風
中國詩學的家國情懷
詩緣情與詩言志的綜合治療——昌耀《內陸高迥》詩療解讀(下)
詩人與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