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周作人五四文學革命前期的文學思想

2022-05-30 08:46許恒棟馬正應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2年11期
關鍵詞:貴族

許恒棟 馬正應

摘要:周作人在五四文學革命之初,陸續發表了包括《人的文學》《平民文學》《貴族的和平民的》等理論性文章,寓于其中的文學思想的主要內容為:倡導作家以人道主義為本觀察、研究、分析普通人生命中的各種問題,表現世間最廣大普通男女的悲歡離合,以平民的精神作為小說的底色。除此之外,再加以貴族的洗禮,這樣的文學才可以稱之為人的文學。這些理論文章中的諸多觀點不只對當時新文學的思想建設起到了極其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之后的漫長歲月中也始終或明或暗地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作家。

關鍵詞:《人的文學》《平民文學》貴族

眾所周知,1917年初發生的文學革命的核心在于文學現代化的問題,其中文學現代化的問題又主要包括文學語言的現代化以及文學內容的現代化。文學革命伊始,胡適等人主張以白話取代文言,由此解決了新文學應該用什么來寫的問題。盡管胡適、陳獨秀等人分別在《文學改良謅議》《文學革命論》中提出了對后世影響非常深遠的“文學”改良八事以及“三大主義”,但是其文學主張對當時的作家來說,仍然缺乏實際的可操作性,關于新文學應該寫什么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1918年周作人《人的文學》發表,在文章中他首先提出以人道主義為文學之本,在此基礎上對新文學的發展做出規定,由此才初步解決了新文學應該寫什么這一問題。至此之后,周作人陸續發表包括《平民文學》《新文學的要求》《貴族的和平民的》等一系列理論文章,進一步發展了“人的文學”,從而奠定了其現代文藝理論家、評論家的地位,其提出的人道主義、人的文學等主張亦成為貫穿中國現當代文學始終的重要思想內容。盡管自改革開放以來張菊香、趙京華、黃開發、張鐵榮、程光煒、孫郁與黃喬生等人對周作人已有較為豐富的研究,但其文學思想中仍有很大的研究空間,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亦有利于中國當代文學理論的自主構建,并對當下的文學創作具有極大指導意義?!皩W界一般把周作人的文學思想劃分為留日時期、五四文學革命前期和二三十年代三個時期”,限于篇幅,本文主要考察其五四文學革命前期以“人的文學”為核心組成的文學思想。

一、人的文學

1918年末,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首篇關于新文學該如何寫的文章《人的文學》發表在“新青年”雜志上,由此開啟了其五四新文學思想的理論建設之路。他說:“我們現在應該提倡的新文學,簡單地說一句是‘人的文學,應該排斥的是非人的文學?!边@里他所說的人是“靈肉合一”的人,有著自然的、合理的生理欲求的人。他主張“革除一切人道以下或人力以上的因襲的禮法”。把人從非人的生活中救出,成為完全的人。后來他進一步表示,同以往悲天憫人扶助弱小式的傳統的人道主義不同,自己的“人道主義并非世間所謂‘悲天憫人或‘博施濟眾的慈善主義,乃是一種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即把自己看作人類中之一員,“講人道,愛人類”。而像這樣“用人道主義為本,對人生諸問題,加以記錄研究文字,便謂之人的文學”,其主張的提出最初為五四新文學中“為人生而文藝”的“問題小說”和“人生派寫實”小說,乃至之后為革命文學小說直接或間接地提供了理論上的支持,在《人的文學》一文中,周作人滿懷激情地論述道:中國文學的關鍵問題在于發現“人”,應該用個人主義的人間本位主義去建設“人的文學”,排斥和反對非人的文學。在“五四”思想大解放的歷史背景下,周作人高調宣揚人性論,倡導個性解放,體現了時代弄潮兒的膽識與風采。這正如學者倪墨炎所指出的,周作人此時拿起了看來似乎并不很新鮮的思想武器,卻演出了“歷史的新場面”。但是,僅有“人的文學”之口號,顯然未免空泛。這就使周作人必須循著“人”的主題,繼續進行縱深式思考和探尋,從而放大眼界,把底層民眾,亦即“平民”這一概念納入自己的理論視野。

將“平民”這一概念納入其理論構建之后,周作人又進一步指出人的文學又分為正反兩面,分別包括“人的生活”和“非人的生活”,人的生活是指靈肉合一的生活,非人的生活是指一切獸性的或強作神性的生活?!叭说奈膶W”應該提倡人的生活,反對非人的生活。他進一步剖析:判斷一部文學作品是否為“人的文學”的標準,和作品所寫的內容并無直接關系,一部文學作品中例如柔石的《為奴隸的母親》,雖然寫了非人的生活,卻不屬于非人的文學,關于人的文學的判斷標準是看作者如何去寫,取決于作者寫作的態度。人的文學與非人的文學的重要區別就在于人的文學的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持有的是認真嚴肅的態度,而非人的文學的作者持有的則是游戲放縱的態度。這些在周作人對郁達夫寫作的支持上便可見一斑,郁達夫的《沉淪》在文壇引起了軒然大波,作品中對人物情欲的描寫遭到了當時眾多文人的口誅筆伐,但是周作人從人的文學這一觀點出發,認為郁達夫在《沉淪》中雖多有關于情欲方面的描寫,卻在寫作中始終堅持認真嚴肅的態度,屬于人的文學之一類,由此支持了郁達夫等人的創作,拓寬了中國現代文學的描寫疆域,在此基礎上也進一步發展了自己“人的文學”這一重要文學思想。

除了文學創作外,周作人還把對外國文學的翻譯介紹也與他關于“人的文學”的理論緊密聯系起來。他說:“因為人類的運命是同一的,所以我要顧慮我的運命,便同時須顧慮人類共同的運命。所以我們只能說時代不能分中外。我們偶有創作,自然偏于見聞較確的中國一方面,其余大多數都還須介紹譯述外國的著作,擴大讀者的精神,眼里看見了世界的人類,養成人的道德,實現人的生活?!睆倪@一觀點出發,他同魯迅翻譯出版了《域外小說集》,翻譯介紹世界文學,他從人道主義和大同主義的高度來闡明翻譯介紹工作的意義,其理論水平是同時代的人難以企及的。

二、平民的和貴族的文學

在周作人《貴族的與平民的》一文中,他依然秉持先前觀點,認為平民文學與貴族文學的區分,不在于作者的階級地位、讀者或是文字形式上,二者的區別在于作者所持人生觀的不同。在他看來,平民精神指的是德國悲觀主義哲學家所說的“求生意志”。這種精神要求普通的、有限的、平庸的存在,完全是形而下的,完全是入世的。但是在這樣的精神指導下創作出的平民文學,大多數只關注此時此刻的現實生活,沒有超越現實的精神。這種精神,使人容易變得隨遇而安,缺乏應有的反抗精神。而貴族精神,指的則是德國另一位哲學家尼采所說的“求勝意志”,這種精神,要求人們要不斷地謀求發展和超越,因而受此精神指導的文學便有一種超越的追求,而不僅僅拘泥于表現功名妻妾的團圓思想,這種精神指導下的文學創作更多具有一種超越現實功利的性質,使人的精神得到超越和進步。雖然沒有判別兩種精神的優劣,但周作人認為在文學發達的時期,文學中不可缺少地要包含一些貴族精神,借此達到一種平民的貴族化狀態。

(一)平民文學

繼《人的文學》發表之后,周作人的《平民文學》發在1919年1月的《每周評論》上,早在1918年,周作人就在北京大學做過一個題為《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表的演講。在這次演講中,他第一次提出了“平民文學”一詞??墒钱敃r周作人對平民文學的理解還并不深刻,對一些重要概念的界定還十分模糊,以至于前期他將“平民文學”與“假字草子”“浮世草子”“寶錄物”等類的通俗小說歸為一類,并稱這些作品多是形貌雷同,粗制濫造,沒有獨到之處。隨著文學革命運動的漸次推進,周作人立足于人文主義的立場,在《人的文學》的基礎上進一步延伸了對平民文學的思考。時代嬗變的信息深深反映在平民文學的內涵之中,“五四”初期文學家們大多把“平民”的概念與“人”聯系在一起,“人”在此時只是一個抽象的概念,并無明顯的階級區分。劉納認為,在辛亥革命時期知識分子并沒有發現“人”,而只是發現了阿諛、夸張和虛偽的“國民性”。相比較之下,稍后的“五四”時期,文學家們拓展了對“家族”“國家”的理解,高舉起“人”的旗幟。周作人置身于五四新文化運動和思想解放運動的浪潮中,受日本無政府主義、新村運動等思潮影響,更加關注個人的自由與平等??梢哉f他就是帶著這些“人”的思想來接受平民主義的,并把它納入自己“人的文學”理論內涵之中,用自由、平等、博愛、人權等思想對平民文學做了時代性的闡釋。按照周作人的理解,文學中的“人”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貴族和平民的區分。從傳統社會等級劃分來看,有所謂上等社會與下等社會之別,但就人的本質而言,卻是沒有任何區別的。當時有一種觀點頗為流行,即貴族文學多用古文寫成,平民文學所用的語言多為白話,故而人們認為古文大多是貴族文學,而與之相對的白話大多屬于平民文學的范疇。周作人對此并不認同,他認為白話文體雖然適宜于寫作“為人生”的文學,但也可以寫作“純藝術派”的文學。古文對字詞的使用非??季?,白話文同樣能夠寫作出貴族的文學。因而他指出:平民文學之所以和貴族文學有所區別,并非在于作者所屬的階級屬性或作品形式,而在于是否具有“普遍”和“真摯”兩種文學精神。普遍指的是以普通的文字來記錄下蕓蕓眾生的思想,記錄下真實發生的普遍性故事。同時,他認為既然是文學作品,自然應當有藝術的美,“只須以真為主,美即在其中”。真摯指的是誠實地記錄下所見所聞之事,作者在寫作時持有認真嚴肅的態度。從這一觀點出發,我們不難看出周作人當時文學思想的核心就是坦率真切,直接反映現實、反映思想,這一思想在形式上表現為對“平民文學”的推崇,實則凸顯出周作人對文學創作所懷抱著的一種理想,即他希望能夠更多地創造出充實、率真、熱烈,有價值、有生命力的文學作品。

(二)貴族的文學

周作人于1922年發表了《貴族的與平民的》一文,在這篇文章中他將人的精神進一步劃分為貴族的精神和平民的精神,他認為這兩種精神都是人的精神,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分別屬于兩個不同的精神層面。周作人又從人的求生意志與求勝意志出發,進一步解釋了平民精神與貴族精神:“平民的精神可以說是叔本華所說的求生意志,貴族的精神便是尼采所說的求勝的意志了。前者是要求有限的平凡的存在,后者是要求無限的超越的發展;前者完全是入世的,后者卻幾乎有點出世了?!敝茏魅苏J為求生意志和求勝意志是相互補充的,前者入世,后者出世,“求生意志固然是生活的根據,但如沒有求勝意志叫人努力去求‘全而善美的生活,則適應的生存容易是退化的而非進化的了”。在文學藝術上的最高表現為平民的貴族化,即凡人的超人化?!爸茏魅藳]有斷然否定文學與階級的關系,但他把文學當作超越階級的意識形態來看”,他認為文學是一個包涵了階級性但又超越階級性的人類活動,貴族與平民只是它的內容區分而非性質界說。他認為“文學當以平民的精神為基調,再加以貴族的洗禮,這才能夠造成真正的人的文學?!瓘奈乃嚿险f來,最好的事是平民的貴族化,凡人的超人化,因為凡人如不想化為超人,便要化為末人了”。表面上看周作人的觀點似乎存在著前后矛盾的地方,但實質都是以人道主義為主導精神,在提出平民文學后,又對這一文學產生了新的思考,并進一步提出了平民文學中要有些貴族色彩,而這里所指的貴族色彩又不同于人們所認為的雕琢辭章,而指的是與求生意志相互補充的求勝意志,他認為只有這樣的文學在未來才是有前途的。我們可以看到,1922年他所寫的《貴族的和平民的》一文仍然是對《人的文學》的繼續發展,而且有意識地打破了文學上的階級界限,將“人的文學”放在一個更為普遍的意義上來。

三、結語

周作人在五四新文化運動前期提出的以“人的文學”為核心的文藝思想,在歷史的變遷中已然成為中國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底色。特別是在一度救亡壓倒了啟蒙的現當代文學發展的后期,以及當代文學經歷了革命文學、工農兵文學、改革文學的發展等一系列諸多紛繁復雜的文學現象之后,改革開放乃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五四啟蒙精神重新復蘇,人們又重新發現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的文學資源,周作人的文學思想重新得到人們的重視,他的文學思想起著喚醒“五四”人文精神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黃開發.周作人的文學觀與功利主義[J].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4(3).

[2]周作人.人的文學[J].新青年5卷6號.

[3]周作人.藝術與生活[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8.

[4]鐘叔河.周作人文類編·本色[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8.

[5]陳欣.五四時期周作人平民文學理念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4)。

作者:許恒棟,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文藝學專業2019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藝理論;馬正應,貴州大學文學與傳媒學院副教授,山東大學博士,韓國嶺南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文藝學、美學研究。

編輯: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

猜你喜歡
貴族
北魏新貴族的形成與駢文的新變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貴族
貴族
歪寫數學史:孤獨的貴族阿基米德(上)
寶福22K金 時尚新貴族
北宋對黨項貴族的赗賻之禮
歪寫數學史:孤獨的貴族阿基米德(下)
真正的貴族精神與金錢無關
英國管家養成貴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