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問題意識培養

2022-05-30 10:48劉倩
啟迪與智慧·下旬刊 2022年4期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意識創新思維

劉倩

摘要:基礎教育的改革與創新,要求培養學生具有解決問題的創新精神和能夠將知識應用于實踐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成為達成這一目標的關鍵。尤其是數學教育,問題的不斷提出與解決使理論與實踐結合落到實處?,F行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成為阻礙學生發展的一大阻力,限制了學生的問題意識培養。所以需要對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進行改革與變通,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本文從問題意識的概念、小學生問題意識現狀以及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實施建議等方面進行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意識;創新思維

1? ? 問題意識與數學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是指在人的認知活動中,當新的知識經驗與原有的知識經驗產生認知沖突時,隨之出現疑惑、焦急、探求的心理狀態,進而推動個體思考同化、順化新舊知識,實現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中平衡、發展認知,這種帶有問題性的思維心理,叫作問題意識。

數學問題意識是在數學認知活動中,如數學概念知識的學習、數學命題技能形成與問題解決的鍛煉中,意識到一些與原有經驗相?;驔_突的、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難以獨立完成,在心里產生焦慮,進而驅使個體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

教師要讓學生隨心所問,解放思想,開拓思維,敢說敢問,引導他們敢于提出問題,創新性地提出疑惑,進而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從而實現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培養目標。培養創新與創造能力的動力是問題意識。

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首先要能讓學生發現問題,進而能夠提出問題。如果不去觀察、思考,是無法注意到存在的問題的,更不用談解決問題,思維的創新與創造性也不會有發展的機會。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一切事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與興趣,教師對學生的幫助與引導作用應當體現在鼓勵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善于提出疑問,激發他們思考的興趣,培養他們提出問題的意識與能力,提高他們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增強其創造性與實踐能力。

2? ? 目前現狀

長時間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教師的教授多是講授式,教的也多是書本上的知識,缺少實踐,學生缺少實踐經驗,很難有提出問題的機會;家長的教育觀念陳舊,一味地要求學生聽老師的話、家長的話,學生缺少獨立思考、提出疑問的機會,造成學生變得依賴、順從、缺乏主見。大多數學生也就缺失了問題意識與提出問題的能力。

2.1教師缺乏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意識與能力

教師是問題意識培養的關鍵。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影響力巨大,其自身知識、能力、思維的廣度與深度,都會影響問題提出的質量、學生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策略的思考?!稊祵W課程標準》中提出:初步學會從數學角度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并能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發展應用意識,這是教師具體的教學目標。但是長期以來,固化的教學經驗導致教師在問題提出方面存在明顯不足,甚至刻意回避研究如何能夠讓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思考策略、解決問題。

2.2學生缺乏鍛煉思維的意識與毅力

《數學課程標準》將學生的數學能力界定為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的教師認為學生很可能提不出問題,或者提出的問題在難度、類型上達不到要求,甚至出現背離問題提出初衷的情況。還有的教師認為學生用數學語言表達交流的能力不足,也會成為他們表述問題的一大阻力。小學生正處于情緒不穩定的時期,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周圍一切事物都充滿好奇,這種好奇心必然促使學生“在新奇的事物中探究其未來趨勢,重復的現象中探究其客觀規律,密集的現象中探究其本質”。但是,由于知識和經驗的不足,學生往往會遇到一些困難,而現在的中小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他們常常有怕吃苦、怕累的心理,對學習缺乏內驅力。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教育體制和教學模式也使學生習慣于接受現成的結論,意識不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加上教師的教學往往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使學生很少有問題解決的情感體驗,所以學生的問題意識日漸削弱。

2.3社會對素質教育理念難以貫徹落實

過去,成績、升學、學歷成為衡量學生是否成才的重要標準,變成家長、社會追求的目標。教師的教學大多是灌輸式的,將精挑細選、濃縮的文化精華,標準化、固定化的知識塞入學生腦海中,爭分奪秒,利用有限的時間傳授更多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只會解答固有題目,套用公式,追求分數。久而久之,失去了提出問題的興趣與能力。社會需要的是多方面發展、全能、有創造力的人才,需要的是能夠提出疑問、不斷解決問題、能夠獨立思考、不斷提高的有志青年。

2.4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深入人心

父母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學生一生的發展中是不可替代、不容忽視的存在。孩子是父母辛苦奮斗的動力之一,孩子能夠出人頭地、學有所成更是父母的殷切希望。在當前教育背景以及社會影響下,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父母評判孩子學習好壞的標準也只是分數、是否聽話,忽視了學生是有個性的,是需要表達自己意愿的,不是一臺沒有感情的學習機器。長此以往,學生就缺乏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更加不會有主動創造的意識與能力。比如許多父母認為小學的學習內容很簡單,只要記住、背過就可以了,但是卻忽視了孩子的思維特點,一味站在成人的立場去要求孩子,卻忘了孩子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獨立意義的人,與成人的發展有巨大的差異。他們在小學階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難以理解抽象的數學公式,在這個階段要把握他們的思維特點,運用直觀、語言講解相結合的方式,借用PPT、圖像、教具等讓學生能夠理解、在頭腦中形成自己關于問題的觀點,進而能夠理解知識、問題,才能解決問題、發展思維。

3? ? 解決措施

根據新課改內容,教師應當轉變教育觀念、角色定位,將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發現問題并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遷移能力。

從教師的專業發展角度來看,小學生思維跳躍性大,好奇心、求知欲正值旺盛期,喜歡探究一切陌生事物,這埋下了問題意識的種子。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成為學生形成問題意識的基本條件。教師自身也要培養問題意識。教師是學生學習的榜樣,要認識到強化問題意識的重要性,使學生養成積極的學習態度。教師還要在教學設計中加重問題教學的比重,加強自身的能力。

教師理應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實施解決問題式教學、創新問題式教學,創造良好的條件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思維,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這一教學過程中,教師自身也得到了教學思想與技能的提升,向專家教師發展的目標不斷前進。

重視學習結果更要重視學習過程,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在學習過程中逐漸產生的。教師既要強調數學公式的講授,又要關注如何培養學生發散思維,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疑惑,使之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知識、提出自己的疑問、發揮創造性思維、打破思維定式、創新性地思考解決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使新舊認知在學生頭腦中不斷發生沖突,激發學生獨立思考的興趣,從而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積極解決問題,體會到思維過程的樂趣,進而實現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例如,在“負數的認識”學習時,學生第一次接觸負數,與已有的正數觀念發生認知沖突,教師可以利用溫度計進行教學,學生在這個時期已經對溫度有了概念,零上溫暖,零下在冬天下雪,氣溫降低,可以借助這一已有經驗,引導學生觀察發現,進而教師啟發:“刻度0的上下都有數字,分別是多少?”學生會提出疑問:“都有10、20、30……可是都是一樣的數字,為什么有上下標記呢?”教師進而提問:“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嗎?”通過個人自學與小組討論,讓學生與舊知識正數認知產生沖突。一方面為學生學習負數奠定基礎;另一方面激發學生對負數的求知欲,從而有助于學生在問題探究中有效培養和提升問題意識。

4? ? 環境渲染

4.1生活環境輔助學習

數學知識源于生活,同樣也應用于生活,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生活中的許多平常事都可作為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教具,如超市購物時,可以讓學生嘗試計算花費或結賬,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據此還能提出許多算數相關問題。再比如,外出游玩時,由路旁的樹木或公園中的花朵、植物等也可引發學生關于數學的思考,“有多少種樹?每種樹有多少棵?為什么這樣排列?”使學生接觸生活實際,在解決問題與不斷提出新的問題的過程中漸漸培養問題意識。

4.2和諧的師生關系使學生敢于提出疑問

教師與學生都是人格獨立且平等地參與學習之中的,學生的好奇心是問題之源,只有正確保護并且引導才能使這份好奇不斷生長,最終變成無窮的創造力。讓學生敢于問、善于問,漸漸地可以自己將問題篩選出來,從中挑出更有價值的、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仍無法解答的問題。在日常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一些細節來守護學生的好奇心,如:及時的語言鼓勵、表揚,在學生提出問題時給予回應,摸摸頭、鼓掌等動作鼓勵……消除學生緊張、害怕等不安情緒,給予一定的安全感與認可,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主動尋找提問的適宜時機,敢于問疑。

4.3家庭環境滲透獨立思考

家庭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父母的言行舉止更是滲透于學生性格養成的點點滴滴,影響其學習態度的培養。家?;檠a充,父母要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創造力的培養,用心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學習的環境,給學生機會參與家庭中的一切,切忌以年齡小為借口抹殺學生的好奇心。通過接觸家庭中的瑣事,更易引起學生思考,甚至可以跳出成人的思維定式想出意想不到的解決辦法。同時,要及時給予學生鼓勵,根據皮格馬利翁效應,表現出期望與贊賞,更能激發學生的信心與勇氣。

5? ? 課堂教學過程的合理安排

既要做到雙基教育的實施,打好數學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基礎,又要注重教學過程中使用啟發誘導的策略,完善學生的創造能力與實踐能力,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直觀教具與現代科技輔助手段,課前做好備課工作,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做好教學預案,選用合適的教具與教學方法,注重運用語言藝術,盡量用疑問的語氣激發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比如周長的學習,利用樹葉、黑板、鉛筆盒等使學生能夠直接觀察,提出“什么是周長?每個物體都有周長嗎?如何測量?”等問題,嘗試解決,鍛煉思考能力。

6科學采用新型教育方式

標準化的教育教學是有效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科學和創新式的教育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任何事物都存在相對的一面,而問題的解決途徑或答案也都不止一種,很多問題不能以簡單的對錯來評判。因此,在課堂中,教師要多給學生一些“悟”的時間,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他們“知其所以然”,應當鼓勵他們獨立思考,大膽質疑,允許提出不同的見解和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

6.1問題創新解決式教學

根據小學生好奇心重、好問心理強烈的特征,新時代教育應該是能夠解決問題的教育,即將學生接連不斷產生的疑問進行釋疑,與此同時,還要激發學生不斷產生新問題的興趣與能力,讓學生能夠養成帶著問題進課堂的良好習慣。讓學生學會在預習中找到難以理解的問題,嘗試自己解答,提出假設,進而能夠融入課堂并保持持久的注意力,帶著問題進課堂。

6.2情境式問題教學

數學學習的目的在于能夠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教師要注意變通并要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去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激發學生不斷產生新的疑問,使那些沒有問題的學生也能進行思考。另外,在本課教學結束之前,教師應總結所講過的內容并升華,縱深拓展,給學生提出一些思考性問題當作課后思考,讓學生有時間和機會去直接觀察事物、搜集相關資料、整理分析操作,有新的發現。

7? ? 結語

對小學基礎教育階段的小學生來說,培養其學習中的問題意識不僅有利于數學學習,對于其他科目的學習也是一個助力方法,同時會在更高階段的學習中產生顯著的影響。思維水平在問題的不斷提出與解答中會不斷拓展、深化,其創新精神與能力也會不斷發展。落實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也成為培養創新、創造型人才必不可少的教學方法,更是促進社會進步、知識經濟和科技發展在新時代教育教學改革的必經之路。因此,必須加強落實小學數學學習中學生問題意識培養這一政策,滲透進課堂教學的方方面面,使學生能夠打好基礎,適應未來更高層次的要求。

參考文獻:

[1] 黃全愈 .素質教育在美國[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

[2]房壽高, 吳星.到底什么是問題意識[J].上海教育科研,2006(1):24-25.

[3]曹萬強.初中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現狀及改善方法[J].天津教育,2022(2):81-83.

猜你喜歡
小學數學課堂問題意識創新思維
利用電子白板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的應用分析
小學數學課堂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問題意識與專題化教學研究
在經濟新常態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淺議學生問題意識培養策略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師提問有效性的幾點思考
巧用“錯誤”激活數學課堂的實踐與思考
培養職校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研究
試論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問題意識,個性化閱讀的原動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