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量化分析

2022-05-30 21:04王君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量化分析部編版古詩文

【摘 要】文章對比分析人教版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的變化,用量化統計分析的方法對比分析兩版教材中古詩文的外在價值取向,主要分析文本數量、作者數量、朝代、體裁、題材,發現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古詩文數量有所增加,隨著年級的升高,古詩文的體裁越來越多樣,題材也越來越豐富,但是“曲”這一體裁沒有入選,盡管山水田園和詠物抒懷詩文在選文中仍舊占比最多,但是愛國主義題材的詩文比例提升幅度最大。另外,部編版教材中文言文數量大幅增加,但是古詩詞占比仍舊最高,詩詞與古文比例不均衡,不同時代的古文入選小學教材的比例不均衡,有的朝代的古文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存在缺失。

【關鍵詞】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文;量化分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121-04

2019年9月,我國小學一到六年級開始統一使用部編版語文教材。新教材中變動最大的就是古詩文篇目數量,與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文數量相比較增加了55篇,增幅為80%[1]。那么,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是多少,篇目在朝代、體裁、題材等方面有什么變化和特點,這是本文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取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73篇古詩文和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132篇古詩文作為研究對象。古詩文主要包括古典詩詞和古文,古文主要指的是文言文和古白話文。在本研究中,小學教材里出現的文言文、古白話文、古典詩詞均在研究范圍內。

本文分析部編版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外在的價值取向,主要采用量化分析法,分析古詩文數量、古詩文作者數量、古詩文朝代、古詩文體裁等,最終獲得兩個版本教材的古詩文變化的數據信息。

二、結果分析

(一)各年級古詩文頻數統計分析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有132篇優秀古詩文,部編版教材與人教版教材相比,變動最大的就是古詩文板塊,增幅達到了80.8%,表1反映了兩套教材中古詩文的頻數。從表1可知,古詩文數量的增幅在每個年級都達到了50%以上,三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的古詩文數量增幅分別達到100%、100%和130.8%。從古詩文在各年級的占比來看,兩個版本均隨著年級升高逐漸上升,逐步增加古詩文的量,這是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的,有助于學生積累古詩詞、理解古詩詞、感受古詩詞的美,增強對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和認同。

(二)古詩文朝代和作者分析

1.古詩文朝代分析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朝代分布情況如圖1所示。從圖1來看,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古詩文涵蓋了先秦、漢朝、南北朝、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近代九個時期的作品,古詩文的作者所處朝代主要分布在唐朝。一共132篇古詩文,古詩詞占114篇,占86.4%。在古詩詞中,唐代作品63篇,占55.3%;宋代作品34篇,占29.8%;唐宋詩詞合計占古詩詞的85.1%。唐朝是中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留下了最耀眼的一頁。宋代詩詞在繼承唐代詩歌的基礎上,在思想內容和藝術表現方面形成了自己鮮明的特色。唐宋兩代都涌現了許多優秀的詩人,留下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因此,小學生學習的古詩詞以唐宋詩詞為主,突出了中國古詩詞發展的鼎盛時代,但是也忽視了其他時代產生的古詩詞,造成了古詩詞選文的朝代的嚴重不平衡。

另外,部編版教材古詩詞的選文的時代具有歷史連貫性,涉及了從先秦到近代各個時期的詩詞作品,比較2001年到2016年的十二套審定小學語文教材,可以發現在各地教材的古詩詞選文中,存在朝代不完整、中國古代文學歷史不延續等問題。如在冀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選自7個朝代,缺乏先秦和近代的古詩詞;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選自7個朝代,缺乏漢朝和近代的古詩詞;鄂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詞也是選自7個朝代,缺乏先秦和近代的古詩詞。在這十二套教材中,幾乎都忽略了近代產生的古詩詞。因此,部編版教材選編的古詩詞具有歷史延續性,較好地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學發展的歷史進程及古詩詞發展的全貌。由于古詩詞是古詩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圖1來看,古詩文的朝代分布不均衡,雖然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增加了文言文,但是占比仍舊很低。大量的文言文來自先秦、魏晉南北朝、宋朝及明清時期,唐朝和漢朝的古文沒有被選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古詩文選文中,重視詩詞,輕視文言文,這就造成了詩詞和古文在教材中的不平衡,古文的選擇不具備歷史延續性。

2.古詩文作者分布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作者達到47人,數量較多,幾乎涵蓋了各個朝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家。

從圖2可知,詩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入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詩詞作品的作者主要來自唐宋兩代。排名前九位中唐代有7位,宋代只有蘇軾和楊萬里兩位?!霸娤伞崩畎子?首詩詞入選,“詩圣”杜甫僅有4首詩詞入選。李白的詩詞反映了盛唐時代人們樂觀向上的精神,入選的詩詞大多是贊美名山大川的詩篇,學習李白的詩詞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祖國山川的了解和喜愛。王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園詩人,他有6首詩詞入選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蘇軾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也有6首詩詞入選教材,與王維并列第二。杜甫的詩詞僅入選4首,這跟杜甫詩詞的內容和風格密切相關,杜甫是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善于把時代的災難與自己的不幸經歷結合起來。但是,以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和知識積累,理解杜甫的詩詞是有難度的。

(三)古詩文體裁分析

兩套教材的體裁豐富,范圍非常廣,涉及了古體詩、近體詩(包括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詞、韻文、寓言、故事、議論文、小說等,但是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缺乏“曲”這一重要文學體裁。

部編版與人教版古詩文體裁數量對比如圖3所示,可以發現兩套教材都很重視古詩文的學習,都從一年級開始選入古詩,也都在四年級下冊開始選入詞這一體裁。但是,經典文言文進入兩套教材的時間和數量有所差異。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在五年級下冊選入文言文《楊氏之子》,十二冊教材中共有4篇文言文,占總數的5.5%;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三年級上冊選入文言文《司馬光》,十二冊教材中共有12篇文言文,占總數的9.1%??梢?,部編版的文言文增幅很大,為200%。從圖中還可以發現,在部編版教材中,幾乎所有體裁的古詩文的數量都呈上升趨勢,如古體詩增幅為60%,近體詩增幅為86.5%,詞的增幅為28.6%,古白話文的增幅為150%。

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中古體詩、近體詩及詞的數量最多,通過圖4可以看出古詩詞中哪些體裁(古體詩、五絕、七絕、五律、七律、詞)受到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的歡迎。

整個小學階段,七絕占58%,五絕占21%,其中一年級五絕有7首,二年級五絕有6首,一二年級以五絕為主;三年級到六年級七絕的數量比別的體裁多。詞和古體詩分別占7%,從四年級開始,有8首詞被選入教材,四五年級分別有2首詞,六年級有4首詞;另外有8首古體詩入選教材。古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講究平仄、押韻,具有音韻美。大量的數據表明,如果兒童在3—5歲具有更好的音韻感,那么他更容易學會閱讀,但是兒童的音韻感需要通過正式的教育來培養[2]。五絕字數少,押韻,平仄交替,其記憶難度相對較小,因此在一二年級安排簡單且具備音韻美的古詩,適合低齡學生形成古詩誦讀的音韻感。而七絕及詞雖然也有節奏、音韻美,但是其字數相對較多,理解難度比五絕要大,因此安排到三年級以后,契合小學生的記憶規律。

(四)古詩文題材分析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的題材主要包括山水田園詩、邊塞詩、愛國詩、思鄉詩、送別詩、詠物詩等。

田園詩主要包括以寫景記游、田園風光、田園生活為題材的詩歌。其思想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詩人高遠的理想和志趣;第二,描寫自然景色、田園勞動生活;第三,表達詩人的社會思想。

詠物詩主要是以大自然中的景物、動物或植物作為吟詠的對象來抒發作者的情感。從圖5中可以看出,詠物詩在一年級古詩詞中占比38.5%,二年級占28.6%,四年級占26.3%,五年級占4.5%,六年級占21.4%,三年級沒有詠物詩。詠物詩隨著年級的增加遞減,但是三年級漏掉了詠物詩,五年級的詠物詩突然大幅減少,均衡性不足。一年級的詠物詩大多表現為兒童常見的動物、有趣的畫作和自然現象,如《詠鵝》《畫》《古朗月行》《風》《畫雞》。從一年級的詠物詩的特點來看,主要是對所描寫對象的形象、情態進行生動直接的描摹,以抒發作者的喜愛之情。以《詠鵝》為例,鵝是兒童非常熟悉的動物,詩歌主要從脖子、羽毛、腳掌等具有典型特點的身體部位展現鵝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鵝的喜愛之情。一年級的詠物詩主要是表達對物象的喜愛,對作者的志向寄托相對較少。二年級的詠物詩中雖然大多也是表達對寫作對象的喜愛之情,但是部分詠物詩借物表達了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或高潔的品格,如《江雪》《梅花》。高年級的詠物詩不再是單純地描寫事物,主要用于抒發作者的情懷和志向,如六年級的《石灰吟》《竹石》。在一年級安排以表現事物為主的形象化程度較高的詠物詩是符合兒童心理認知從形象到抽象的發展規律的,隨著年級的增加,兒童的抽象思維進一步發展,提供具有抽象人生意義的詩詞可以滿足兒童的認知需求。

山水田園詩在小學古詩文中占比最高,達到了41%,尤其在三年級,山水田園詩遠遠超過其他題材的詩詞;詠物抒懷詩排名第二,占19%。在對小學兒童的國家認同現狀調查發現,三年級的兒童主要從國家的自然和文化屬性的具體形象出發,他們眼中的國家是一個自然形象的實體,他們談到國家主要是具體可感的事物、人等。而在四年級以后,兒童開始通過文化屬性里的人、精神的符號來認識國家,并能逐步領悟國家的政治屬性[3]。結合兒童國家認同的心理發展特點,在小學階段選編更多具體可感的與國家形象有關的文章,更利于加深兒童對國家的認識??梢?,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在三年級前重視山水田園詩及詠物詩,更能加強兒童對國家的形象的認識。隨著年級的遞增,及兒童對國家的抽象意義的領悟,在四年級以后增加展現家國情懷和體現愛國主義的邊塞詩及哲理類詩詞,有利于激發兒童對抽象的國家的熱愛。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古詩文數量急劇上升。山水田園詩和詠物抒懷詩在選文中占比最高,并且隨著年級的升高,詩詞題材更加豐富,反映邊塞征戰和愛國主義情懷及體現古代中華民族氣節的詩詞逐漸增加,從兒童國家認同心理發展規律來看,這樣的編排符合兒童對國家從具體形象到抽象的認識過程。部編版教材古詩文的選文彌補了以前版本教材朝代不完整的缺陷,從先秦到近代的每一個時代的古詩文均有入選,展示了完整的古詩文發展歷史。部編版教材中文言文大幅增加,并且初次學習文言文的時間從高年級提前到了中年級,但是古文與詩詞嚴重失衡,所選古文的朝代不具備延續性和完整性,部分朝代的古文沒有被選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

本研究主要量化分析了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古詩文篇目的變化。針對教材的研究不僅要關注數量變化,更要關注數量的變化背后隱藏的主流意識形態、價值取向的調整。因此,需要進一步研究古詩文在主流意識形態、傳統文化、價值取向等方面的質性變化。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編寫理念、特色與使用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016(11).

[2]丹尼斯,海倫.兒童發展心理學[M].夏衛萍,譯.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6.

[3]車子彤.小學兒童國家認同的現狀研究[J].少年兒童研究,2019(6).

【作者簡介】

王君(1977~),女,四川資陽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課程與教學論。

猜你喜歡
量化分析部編版古詩文
古詩文閱讀備考指津
重視兒童本位的回歸
論小學語文“多元閱讀”校本課程的實施
“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語文素養”和“人文精神”
“部編版”語文教材的鮮明特點及時代意義
2005—2015年中國遠程教育機構及其學習者成本效益研究的量化分析
國家社科基金視角下我國馬列·科社學科研究狀況分析
網絡新聞標題修改的量化分析
引領小學生誦讀古詩文之妙招
對古詩文默寫有效性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