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小銜接背景下大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策略初探

2022-05-30 22:11巢新宇
文科愛好者·教育教學版 2022年4期
關鍵詞:學習品質大班幼兒幼小銜接

【摘 要】幼兒園需要重視對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培養,讓其具備相應的技能和心理認知,這樣有助于使其步入小學階段后快速適應學習環境,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如何在幼小銜接背景下培養大班幼兒的學習品質,是擺在教育工作者眼前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幼小銜接;大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22)24-0218-03

幼小銜接長期被家長以及教育工作者視為重要的教育環節,但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教育工作者和家長對幼小銜接的認知存在誤區,以至于幼兒教育出現了小學化傾向。出現這種錯誤教育傾向的原因在于教育工作者將教育重點放在增加幼兒的知識儲備方面,但對于幼兒學習品質方面的培養卻不夠重視?;诖?,本文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幼小銜接背景下培養大班幼兒學習品質的策略。

一、幼小銜接背景下大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內涵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庇變涸谟變簣@階段具備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其自然會在后續的發展中獲益良多。大班幼兒在幼兒園中年齡最大,即將邁入小學,這意味著他們需要面對新的挑戰,但幼兒園的生活及學習方式卻無法匹配小學階段的要求。剛進入小學的幼兒需要面對這種改變,在更為嚴格的要求下提高自我認知,適應新的學習內容和學習方式。在這種背景下,幼兒園勢必需要在幼小銜接的特殊時間段,引導幼兒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為其順利進入小學進行系統學習打“預防針”。

在傳統的幼兒教育中,教師會向幼兒講授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習內容,讓幼兒提前掌握所學知識,幫助幼兒實現“無縫對接”。事實上,這種教育認知是錯誤的,也是不符合幼兒學習和成長規律的。單純地讓幼兒增加小學階段的知識儲備,并不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第一要素,興趣、求知欲、良好的學習品質才能夠真正持續激發幼兒的學習動機。從心理學角度分析,5—7歲是幼兒學習品質形成的關鍵期,在這一階段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能夠讓其形成正確的學習認知,具備正確的學習心態,在向小學過渡的階段才不會產生巨大的心理落差,也不會因為學習任務的增加而出現畏難情緒[1]。因此,在幼小銜接階段,有針對性地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符合幼兒成長的規律,也是促使大班幼兒順利邁入小學階段的重要保障。

二、幼小銜接背景下大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著力點

(一)提出問題的能力是幼兒學習品質的核心

在幼兒園階段,幼兒對學習內容充滿好奇,求知欲強,喜歡問為什么,也渴求在教師的幫助和引導下獲得答案,學習興趣高漲。而教師也會認真解答,滿足幼兒學習的需要。在這種良性的互動下,幼兒學習的欲望強,教師引導也較為合理,能夠很好地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

在幼兒提出問題時,教師有針對性地給予指導,能夠很好地滿足幼兒的求知欲。在幼小銜接階段,教師需要進一步引導和鼓勵幼兒保持學習興趣和探求問題的好奇心。從客觀表現來看,好奇心、學習興趣、學習的主動性等學習品質都是幼兒提出問題的重要基礎。

(二)建立聯系的能力是幼兒學習品質的保障

建立聯系的能力也是幼兒十分重要的學習品質。在教師的引導下,幼兒通過對生活和學習中獲取的信息進行總結和分析,然后通過個人的想象和思考形成系統的認知,不斷提升自己的認知能力,形成邏輯思維,具備比較分析能力,從而實現對簡單事物的正確判斷,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對于這種學習品質而言,要求幼兒具備一定的綜合認知,能夠堅持學習和思考,具備持久的注意力,能夠認真觀察事物,并進行自主思考,具備獨立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的能力[2],能夠根據自我認知解決問題,形成好的認知和邏輯思維。

(三)個性化表達能力是幼兒學習品質的依托

個性化表達能力是幼兒十分重要的學習品質。幼兒要能夠通過自己的語言和行為對相關人或事進行解釋和闡釋,并能夠基于自己的思想認知形成獨特的觀點,能夠同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在溝通中表達自己的想法,取長補短,或者發現問題所在。而培養幼兒的獨立性也能夠讓其具備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并能夠分析問題以及動手實踐。在這個過程中,幼兒便具備了更好的學習素養。在幼小銜接階段,重視對幼兒個性化表達能力的培養,可以增強幼兒學習的自信心,提升其表現力,也可以鍛煉幼兒的綜合思考和實踐能力,這些在小學階段勢必會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撐。

三、幼小銜接背景下大班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策略

(一)打造平等關系,尊重幼兒的個體認知

在大班幼兒教育中,幼兒園要重視打造平等的關系,尊重幼兒的個體認知。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不要將自己作為知識的灌輸者和教授者,而是要充當幼兒成長路上的引領者和鼓勵者,幫助幼兒持續發展,這樣能夠讓幼兒認可教師,認可自己。同時,教師要尊重和保護幼兒的好奇心。5—6歲的大班幼兒會對各種事情產生興趣和疑問,有些問題也許同教育的內容沒有關聯,因此一些幼兒教師可能會忽視這些問題,或者選擇不回答,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打擊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幼兒和教師之間關系的不對等,因此,教師一定要尊重幼兒的個體認知。在幼兒教育階段,不應過分注重知識內容的傳遞,而是要注重幼兒學習能力和思想認知的培養,這樣才能保障幼兒能夠很好地適應未來的小學教育。教師在打造平等關系的基礎上,應全方位激發幼兒的主動性,圍繞幼兒的求知欲和學習需求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幼兒的學習品質。

在教育過程中,很多幼兒會問一些看上去似乎沒有什么意義的問題。如在體育游戲和幼兒活動中,一些幼兒會問“籃球為什么是圓的,而不是方的?”“足球為什么是白色的,而不是黑色的?”“水里的小魚為什么一直游來游去?”“小魚一直喝水不會飽嗎?”,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問題,教師不要急于讓幼兒盡快回歸到設計好的活動中,而是要因勢利導,對其進行相應的引導,如針對籃球為什么是圓的這一問題,可以告知幼兒:“因為圓圓的球才能夠滾動起來,如果是其他形狀能滾動起來嗎?”同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大膽嘗試,用橡皮泥分別制作一個圓形的球、正方形的球和橢圓形的球,讓幼兒通過實際操作對比,從而解開疑問。又如對于幼兒詢問的關于小魚的問題,教師可以給予耐心解答,告訴幼兒小魚一直游來游去是為了吸收水里的氧氣,并且要不停地喝水,然后通過鰓把水排出,只留下水里的氧,因此不會飽,在這個基礎上,再對幼兒加以引導:“我們也應該像小魚兒一樣努力游,努力去學習、做游戲、好好玩耍,這樣才會像小魚一樣快樂?!边@樣,幼兒既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問題的答案,也會更積極參與各種活動,這也是未來幼兒步入小學階段需要具備的學習品質之一。

(二)正確引導,培養幼兒的執行力

良好的執行力能夠讓幼兒更為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能夠為未來的小學學習提供支撐。因此,在幼兒教育階段,教師一定要正確引導,培養幼兒的執行力。從實際表現來看,幼兒天生有表現力和執行力,對于事物有好奇心,但是一些幼兒對未知事物存在恐懼心理,不敢參與活動。因此,教師要給予幼兒有針對性的引導,消除這種未知帶給幼兒的不安,鼓勵幼兒積極探索。如有些幼兒不敢觸摸小兔子,那么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去觀察兔子有無危險,觀察其他幼兒同小兔子的互動,同時幫助幼兒慢慢觸摸兔子的不同部位,逐漸消除幼兒的戒備心,從而提升幼兒的主動性和執行力。同時,教師要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讓幼兒有勇氣突破心理障礙。如在繪畫時,一些幼兒遲遲不敢動筆,怕畫得不好,為此,教師則要鼓勵幼兒拿起畫筆,幫助幼兒建立自信心[3]。如畫草地時,幼兒不敢著手,這時教師可以故意在畫紙上畫錯一筆,或者胡亂畫一筆,告訴幼兒不要怕,然后自己將畫錯的部位畫成大樹、畫成花朵,這樣能夠讓幼兒認識到有些錯誤是可以彌補的,因此敢于大膽繪畫,敢于執行。

(三)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形成規則認知

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培養幼兒的任務意識,并據此形成規則認知。教師要注重幼兒教育和活動的全過程,不能過于關注活動的結果,而是要重視幼兒在過程中的表現。如果幼兒最終沒有完成任務,但是整個過程都很認真,那么教師也應給予其鼓勵;如果幼兒完成了任務,但是其中一個環節沒有按照規則完成,那么教師要明確指出。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設定一些游戲任務,并為每個環節設置分數,讓幼兒分組比賽,然后進行全過程評分,最終評分高的一組獲勝。在這種氛圍下,幼兒自然重視任務過程,從而形成良好的規則認知。

(四)全方位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

在幼小銜接背景下,教師要針對大班幼兒的身心特點,全方位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讓幼兒能在步入小學階段后更好地學習和成長。為此,教師要注意培養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開展游戲和活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幼兒發揮自主性,如讓幼兒自行探索怎么安裝遙控小汽車的電池,了解電池應該怎樣擺放等,而不是教師直接給予指導。在學習習慣方面,教師也要做出有針對性的指導。一些幼兒在寫字和畫畫時,往往將鉛筆、畫筆、橡皮、尺子等隨意擺放,此時教師要讓幼兒認識到應該怎么正確擺放這些物品;對于一些幼兒喜歡趴著畫畫的情況,教師則要進行糾正,幫助幼兒擺正姿勢。通過這種細節性的指導,可以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其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五)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培養幼兒的專注力,能夠在幼小銜接階段很好地磨煉幼兒的意志力,有助于讓幼兒更好地在小學階段踏實地學習和成長。因此,在大班教育中,教師要給予幼兒足夠的空間,注重培養幼兒的專注力。在一日活動中,很多大班幼兒都缺乏專注力,拼圖拼了一半就去畫畫,畫畫沒動幾筆又跑去和其他小伙伴玩耍,玩耍了一會又去玩玩具,這種情況屢見不鮮,很多教師和家長認為幼兒都是如此,是活躍的表現。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轉變認識,重視培養幼兒的專注力,不能過多地為幼兒設定要求和規則,而是要合理引導,避免因設置強制性要求而忽略了幼兒的興趣。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培養幼兒的專注力,教師要全方位構建完善的空間,賦予幼兒更多的主動性,滿足幼兒的需求[4]。

在教育中,如果幼兒在幼兒園活動中的表現不夠好,教師也不要苛責,避免帶著情緒催促幼兒,而是要鼓勵幼兒,幫助幼兒完成任務。如在畫畫時,其他幼兒都畫完了已經在做游戲了,還沒畫完的幼兒內心肯定十分焦慮,此時教師則要安慰他,并讓他保持耐心,幫助他一起畫完,然后再讓幼兒去做游戲,這樣能讓幼兒更加安心。同時,在教育中,教師也要注意放大幼兒的興趣,了解幼兒關注的內容,然后讓其專注于此,慢慢引導幼兒發現其他事物的趣味性。另外,教師也要設置一些可以培養幼兒專注力的活動,如拼圖、剪紙、折紙、涂色等游戲,教師要耐心地進行指導,不要求幼兒快速完成,而是要保證質量,在活動過程中培養幼兒的專注力。

幼小銜接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幼兒提前掌握小學的知識,而是為幼兒步入小學做準備,通過相應的教育引導,幫助幼兒順利過渡,使幼兒在面對小學教育時能夠很好地調整心態,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展開學習,從而為幼兒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俞文,涂艷國,李露,等.兒童健全成長取向下幼小銜接教育觀差異分析——基于主要利益相關者的調查[J].學前教育研究,2019(4).

[2]羅紅霞.幼小銜接視角下大班幼兒規則性游戲的指導策略[J].教育觀察,2021(48).

[3]任慧敏.3—6歲幼兒學習品質培養的實踐之困與策略思考[J].教育觀察,2021(24).

[4]金芳,趙一名,李娜娜.幼兒在園游戲參與對學習品質的影響[J]. 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

【作者簡介】

巢新宇(1985~),女,漢族,江蘇常州人,本科,幼兒園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幼兒教學。

猜你喜歡
學習品質大班幼兒幼小銜接
幼兒傾聽能力培養的實驗研究
襄陽市郊區農村大班幼兒合作能力發展現狀研究
簡談大班幼兒跳繩能力的培養
大班幼兒感恩教育實踐與探討
增強大班幼兒美術欣賞課有效性的幾種策略
引領小學生探尋成功之路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孩子的良好學習品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