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及調適

2022-06-05 13:55幸檸楠
速讀·上旬 2022年4期
關鍵詞:逆反心理成因大學生

幸檸楠

◆摘? 要: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逆反心理主要指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其原有的認知與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了一定的偏差,由此導致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者等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反感情緒,甚至產生一定的排斥和抵觸行為。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的逆反心理是較為常見的現象。本文從分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形成因素入手,尋求調適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對策。

◆關鍵詞:大學生;逆反心理;成因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常見的社會心理現象,泛指個人用反向態度與行為來對外界的勸導作出反應的現象。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領域中,逆反心理主要指大學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其原有的認知與思想政治教育發生了一定的偏差,由此導致而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思想政治教育者等表現出一種強烈的反感情緒,甚至產生一定的排斥和抵觸行為。因此,要從了解大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出發,分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 并采取積極有效策略,實現對大學生逆反心理的有效調適,切實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

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現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主要表現為當教育者按照目標對大學生的思想、行為進行引導和控制時,大學生產生的一種排斥、抵觸情緒的心理過程,主要有評價逆反、情感逆反和行為逆反三種突出表現。這三種逆反心理相互聯系,評價逆反可以激發情感逆反,進而導致行為逆反,而情感逆反又可以引發評價逆反。

(一)評價逆反

評價逆反是指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對教育者在其工作中所做出的事實或價值判斷等持相反性傾向。具體表現為大學生對受教育者所宣傳的內容的不信任、不認同,他們往往對社會上不公正或陰暗面的事例以偏概全的理解,對正面的宣傳做反面的理解,有時甚至進行有意無意的反面宣傳。例如,教育者強調要發揚奉獻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而他們卻認為人應該以自己為先,講奉獻不合算,甚至在對看見類似于打架斗毆事件發生時,他們卻認為這是一種有膽量的行為。

(二)情感逆反

情緒逆反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對教育者表現出的情緒、情感傾向產生的抗拒和反感或者對不良情緒的認同。在現實生活中,不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都不斷有許許多多的榜樣及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涌現,對于教育者所表現出的贊揚和欽佩等情緒,大學生會帶著逆反心理的有色眼光對先進人物進行無端否定,對于身邊的榜樣,常常表現出不屑的情緒,甚至給予排斥嘲笑、諷刺挖苦。例如,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學習雷鋒精神,而有些人卻認為他是“傻子”或者說是故意這么做想博得大家的注意,無端懷疑雷鋒同志的動機,進而否定他的先進事跡和偉大精神。而對于社會上的不良傾向,人們應該疾惡如仇,有些人卻對此產生了認同感。

(三)行為逆反

行為逆反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大學生總是會采取與教育者在其工作中所要求相反的行為。具體表現為大學生沒有從心理上認同教育者所宣傳的觀點,由此導致他們在行動上采取與他們要求相反的行為。例如,教育者總會在考試之前強調誠信考試的重要性,而有些人就偏偏覺得考試無所謂,誠信與否也不重要;教育者強調要遠離黃、賭、毒、迷信,而有些人反而更加想要去嘗試,不認同教育者的觀點;對于同學中拉幫結派、教育者公開對抗,唱反調的行為被稱為講義氣,有膽量等種種不良的行為傾向反而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

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由主觀和客觀因素共同作用導致的,具體分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可以從大學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反應、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部因素和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三個方面入手。

(一)大學生自身的生理心理反應

一方面,從生理因素上看,大學生正值青春期,是生長發展的關鍵期,身體各種機能趨于健全, 大腦發育日趨成熟,思維和分析的能力越來越強,其思維方式也由單一化的正向思維向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發散思維和抽象思維等方面轉變, 這也為他們逆反心理的產生提供了條件。[[]]另一方面,從心理因素的角度上來說,大學生自尊心增強,隨著年齡和知識、閱歷的不斷增加,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也日益增強,對外界刺激體驗敏感、細微,他們追求自我,希望獨立思考,獨自解決自己所面臨的問題,當自尊心受到打擊或者遭遇挫折的情時,大學生為了表現自己的“不同”,他們會對任何事物都傾向于秉持批判態度,使他們做出異乎尋常的舉動,希望引起別人的注意,來顯示自己獨立的個性,在這種情況下,對來自他人的批評或幫助,內心總會產生一種反感,無論他們是否有錯誤,他們總是拒絕接受他人的意見,往往表現出拒不服從,桀驁不馴的樣子。但是,由于他們的生活經驗又不足,認知水平偏差度較大,看問題往往不全面,容易偏激走極端,甚至遇事還會以個人的情感與好惡來代替理性思維,這也就構成了大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心理基礎。

(二)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部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領域內部存在的許多問題,是造成大學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因素。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缺乏時代感和針對性。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過于陳舊,總是圍繞著過去的一些問題反復談論,反而忽視了對當今的時事熱點的分析,不能及時解決大學生在現實中遇到的問題,無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引起他們的思想共鳴。其次,教育形式過于單一,有的高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采取單向的說教,使得教學課堂沉悶無趣,還有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只是流于表面,為了應付工作檢查,這就極大的引起大學生的反感情緒,進而產生逆反心理。[[]]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質有待提高。在現實中,部分思政工作者存在理論修養不高、知識結構老化等問題,他們不能很好的運用科學的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說服教育和引導。還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言行不一,不能做到以身作則,發揮榜樣和示范作用,從而影響了思政工作的效果,使學生對其逐漸產生不信任情緒,進而對思想政治教育產生逆反心理。

(三)社會環境的負面影響

一方面,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社會上的一些消極因素如極端個人主義、拜金主義、 享樂主義等也在不斷滋生,這些都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對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都造成了不同程度上的沖擊。使得大學生將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與社會現實相比較時,形成了鮮明的落差,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產生懷疑,這個時候大學生思想意識不夠堅定,對自己的定位不夠明確,極易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思想或現象的煽動和影響,產生逆反心理,甚至走向極端。另一方面,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互聯網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網絡的普及給大學生帶來的“負面效應”也是不可忽視的。網絡世界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存在一些反差,導致了大學生沉迷于網絡,經常手機電腦不離手,而忽視了身邊的人和事。

三、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調適策略

逆反心理是一種客觀存在的、正常的心理現象,人們是無法消滅它的。但是若對其不聞不問,帶來的負面影響必定是不可估計的。因此,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對大學生的逆反心理視而不見,任其發展,而應該以積極的態度加以引導和防治,從尊重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凈化社會環境三個方面入手,對大學生逆反心理進行調適。

(一)尊重大學生的自主性,幫助大學生正確認識自我

大學生由于處于生理、心理發展的關鍵期,逆反心理的實質就是想要表現個性,突出自我的獨立性、自主性或存在價值,因此尊重大學生的自主性,應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由于大學生認知特點、不恰當的思維方式和不成熟的心理狀況等多因素導致逆反心理的出現,教育者要充分了解大學生的身心特征和發展需求,對其進行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教學,才能真正解決大學生所遇到的問題,使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當人們學會了正確地獨立思考問題時,教育的目的就達到了?!币虼?,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使得大學生有足夠的抗打擊能力、心理適應能力;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增強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堅定政治方向,引導他們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品質,在遇到錯綜復雜的問題時,要學會利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運用抽象思維、通過事物表面現象看透其內在本質,用堅強的意志和良好的人格去理智地調節自己的情緒與行為。

(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可信度

對大學生逆反心理進行調適,還應該注意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增強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信任感。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包含以下三個方面。首先,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當代大學生思想活躍,情感方面較為敏感、細膩,渴望能夠得到人們的理解與認同。感情是疏導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僅要論理,而且更要融入感情。單純的理論講解對于大學生來說顯得過于枯燥乏味,只有充分尊重學生、關心學生、相信學生,在感情上相互融洽,產生共鳴。才能在心理上與學生和諧一致,構建一種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而開放的溝通與交流的關系,逐漸縮小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明白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要,學生得到了他人尤其是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和認同,他們才會更加樂于接受來自于老師的教育和引導。其次,要改變僵化的單向灌輸教學形式。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單一的理論灌輸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他們的視野較為開闊,能夠通過網絡等多種渠道獲取信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充分利用學校廣播、網絡等傳播媒介,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創新教學形式,通過開展講座、社會實踐等活動影響和熏陶大學生,對學生思想上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啟發、疏導,避免其產生抵觸情緒。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自身的素質提高了,才有能力對學生所面臨的困難和當下社會上存在的一些問題,進行實事求是地對待和要客觀理性地對分析,并且能夠發現和解決學生思想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在無形中調適了大學生的逆反心理。

(三)凈化社會環境,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力

凈化社會環境中的負面因素,能夠增加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力,有效調適大學生的逆反心理。馬克思曾指出:“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人?!痹谀壳靶畔⒍嘣纳鐣h境中,是一個打造良好的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外部環境,是消解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的先決條件。社會當中的各種信息紛繁復雜,正面信息與負面影響交織,大學生的思維活躍,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和思想,但是由于其閱歷、認知等較為缺乏,如果沒有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那么他們很容易就會失去對某些事物的辨別能力,很可能就會出現對某些事物為了反對而反對、為了支持而支持的態度。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者,就必須嚴格地把好社會風氣的“質量關”,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來對現實生活中涌現出來的優秀人物及其先進事跡進行宣傳,用鮮活的事例感化學生,讓學生在健康、和諧的社會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減少和消除社會陰暗面和不良風氣對大學生的侵蝕和毒害,使逆反心理失去賴以滋生的土壤。

參考文獻

[1] 李娜.淺談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1(10).

[2] 彭潔.逆反心理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的影響[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1(01):30-32.

[3] 王同億.英漢辭海 (下)[K].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1.

[4] 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95:92.

[5] 姚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學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及其矯正策略[J].教育探索,2012(07):134-135.

猜你喜歡
逆反心理成因大學生
垛田形態多樣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第十六屆大學生年度人物
自相似視角下相對貧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點的校園欺凌成因及對策
羅素悖論的成因
羅素悖論的成因
大學生就業趨勢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淺析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逆反心理
試析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