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一學生英語閱讀障礙成因及對策

2022-06-09 12:12何方艷
廣西教育·B版 2022年3期
關鍵詞:障礙閱讀能力英語教學

【摘要】本文論述破除高一學生英語閱讀障礙的策略,提出引導學生養成積累詞匯的習慣、教會學生解構長難句、帶領學生總結各類文章體裁的特點以及進行文化滲透等教學建議。

【關鍵詞】閱讀能力 英語教學 障礙 對策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2)08-0120-03

英國語言學家理查茲(J. C. Richards)把英語閱讀障礙設定為語言和文化兩個范疇,語言范疇的障礙指缺乏對語言本身的了解與應用,在詞匯、短語、句子結構、語法等方面都存在理解上的困難;文化范疇的障礙指即使比較好地掌握了詞匯、句子和語法結構,但由于對英美文化背景缺乏足夠的了解,仍存在難以克服的閱讀障礙??梢?,英語閱讀障礙與學生詞匯量的多少、對句子結構的掌握程度,以及對文化背景知識的了解等多方面是緊密相關的,要探討高一階段學生的英語閱讀障礙,就要進一步詳細探討初三到高一階段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以及學習特征。

一、高一階段英語閱讀障礙成因

(一)詞匯量短缺造成閱讀障礙

詞匯是組成一門語言的基本要素,高中生在英語閱讀中所遇到的第一個障礙就是詞匯障礙。學生的詞匯量少,而閱讀材料中的生詞多,影響了學生閱讀的速度以及對閱讀材料的理解。高中階段英語學習與初中三年的英語學習相比,初中階段的英語學習無論教材編排難度還是測試難度,都過于簡單,且閱文文本篇幅短小?!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對學生詞匯能力的要求是,學會使用3 000個單詞和400—500個習慣用語或固定搭配,這個要求不高;同時,由于中考英語的考查難度低,在實際的學習中,只有極少數學生能夠掌握課程標準要求的詞匯量。而進入高中階段后,受高考“指揮棒”的影響,哪怕是高一階段的英語閱讀材料的詞匯也很難做到有針對性分級或與初中進行合理的難度對接,學生閱讀材料詞匯難度直接對接高考要求的難度。因此,學生在閱讀中會經常遇到在課文中和課堂上沒有見過的詞匯,當生詞量達到一定比例時學生就產生了閱讀障礙,逐漸失去閱讀興趣。

英語中還存在一詞多義、熟詞生義等情況,然而有些學生執著于他們已知的某個詞的詞義,不能做出靈活的調整與猜測,導致對閱讀內容的理解產生重大的偏差。比如在“He was considered as a mean person among his colleagues.”這個句子中,mean的意思是卑鄙的、小氣的、惡毒的,但是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中不需要掌握mean的這些詞義,導致高一學生在閱讀時就會產生理解偏差。另外,對詞匯理解的深度不夠也會帶來理解偏差。許多學生對詞匯的理解仍然停留在其基本意義上,不能理解其深層意義,如aggressive一般理解為侵略性的、攻擊性的,如果學生在閱讀中遇到“He remained aggressive all his college life and made his way to a doctor’s degree.”這句話,會產生認知上的偏差,導致學生對句子的含義缺乏正確的理解。由此可見,這些詞語的存在讓學生的閱讀不斷產生歧義,導致他們對文章的理解產生障礙。

(二)復雜句型造成閱讀障礙

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強調基本句型和常用口語表達應用。進入高中階段后,學生需要閱讀大量的英文原文,比如科普文章、議論文等,不僅詞匯要求有明顯提升,句型結構也較初中階段復雜許多。如果學生在閱讀中不能正確分析一些比較復雜的句子結構,就不能正確理解句子的含義甚至可能曲解句子的含義。高中階段很多閱讀行為的完成都要求學生有比較強的句法能力。

句法能力既指掌握和運用語法知識和語法規則的能力,又包括對標點符號等的理解和使用。句法能力的強弱對學生閱讀速度和理解文章內容的準確度都有很明顯的影響。比如12個常用時態的區別辨析就需要學生有比較強的句法能力。而且高中階段的閱讀材料中出現大量的修飾成分眾多的長難句、復合句,理解這些句子對高一學生而言難度是很大的,他們面對復雜的句子結構往往顯得不知所措,越讀越混亂,越讀越不知所以,長此以往,便形成了語言范疇的閱讀障礙。

(三)文體類型變化造成閱讀障礙

初中階段的閱讀文章體裁多為對話類文章、故事類文章以及夾敘夾議類文章,注重基礎信息獲取,而高中階段英語閱讀的體裁則要廣泛得多,有索引信息、記敘文、議論文和說明文等。學生在做閱讀測試時往往是記敘文得分率較高,說明文次之,議論文得分率最低。究其原因,高一學生普遍在初中階段有大量的記敘文閱讀經驗,且記敘文表達直白、生詞較少、單詞難度較低,題目類型多為細節理解,學生只要找到描述細節的段落或句子就可以得分。而說明文和議論文是學生在初中階段很少接觸的體裁,它們忽然出現不僅讓學生覺得不適應,而且讓學生對文章結構把握不準,增加閱讀困難。特別是與學生生活關聯不那么緊密的科學內容和社會內容更讓學生覺得索然無味,直接打擊其閱讀興趣。另外,說明文中含有大量的生詞,給學生閱讀造成較大的困難;議論文通常包含多方的觀點,結構靈活多變,學生往往把握不準作者的態度,導致閱讀準確性不高。因此,體裁障礙也是閱讀障礙中實際存在的,而且對高一學生而言,體裁障礙的負面影響極大,甚至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在練習或考試中直接放棄閱讀說明文和議論文類文章。遺憾的是,這種閱讀障礙被不少學生和教師忽略。

(四)文化背景知識導致閱讀障礙

英語閱讀是一種書面形式的跨文化交流,蘊含著濃厚的西方民族文化氣息。高中英語閱讀材料主要來自國外的英文網站,經過相關人員的適度改寫,盡可能地保持了原文的信息。如果學生不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就很難對文章有深層次理解,不能把握它所隱含的意義。比如2019年高考全國Ⅰ卷B篇,講述的是一位教師試圖用presidential campaign project的方式調動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如果學生不能理解美國的總統選舉形式,那么文中教師所組織的活動就難以對學生產生積極意義。再比如dragon在西方的文化中是邪惡的、黑暗的,但是在中國是吉祥的象征;英國人說話用詞與美國人相比會正式或文雅很多,而美國人喜歡使用自己創造的詞語,等等。

二、掃清高一階段英語閱讀障礙的策略探索

從上面所提到的幾個閱讀障礙成因來看,解決高一學生的閱讀障礙,不能光靠學生自己去發現、去琢磨、去總結。筆者認為,教師的教學和引導是必不可少且至關重要的。因此,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引導。

(一)養成積累詞匯的習慣

單詞是英語學科重要的基礎知識,閱讀的關鍵在于詞匯。閱讀者要想使閱讀過程更加順暢,就應該認識記憶更多的詞匯。積累詞匯,不僅能為閱讀掃清理解障礙,還能增強閱讀的興趣和信心。

筆者在平時的閱讀理解教學中,除教會答題策略和句法理解外,還會針對詞匯進行障礙掃除。比如,讓學生對閱讀文章中出現的生詞提出疑問,當場給出詞義及其在本句中的含義;讓學生準備一本詞匯本,并將文章中學生沒有學習過的高頻詞匯挑出來記錄在詞匯本中,并進行適當的復習,要求學生知其義但不要求掌握詳細用法。

這種做法讓學生得以全面理解自己閱讀過的文章,從心理上克服閱讀理解障礙,尤其是對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這種做法能夠增強他們對閱讀的信心。

(二)解構長難句

初中階段的英語閱讀以單句為主,而高中階段的句式與初中的相比,多了多重復合結構、套嵌結構,而且增加了名詞性從句,分詞作定語、狀語、賓語補足語,倒裝省略,獨立主格等復雜的結構,這些結構在高一階段并沒有安排專門的教學章節,但是在閱讀文本中卻經常會出現甚至混合出現。這種包含多種句式和結構混合出現的句子通常稱為長難句。長難句給學生帶來極大的閱讀理解困難。

要想準確理解復雜的英語句式,首先要認識英語的基本句式結構,掌握句子最核心的內容。在高一階段,教師應該進行專門的句式認識教學。

英語簡單句有五個基本句式:“主語+謂語(不及物動詞)”“主語+系動詞+表語”“主語+謂語+賓語”“主語+謂語+間接賓語+直接賓語”“主語+謂語+賓語+賓語補足語”。學生必須要對這些句式非常熟悉,才能在閱讀理解中迅速找到句子主干,理解句子的基本意思,了解文章的大概內容。因此,筆者在教學中,針對一些學生普遍存在理解難度的長難句,要求學生先找出句子主干,然后再引導學生一起去認識整句的結構。

其次,教師要對復雜句型的結構進行針對性的講解,比如名詞的“左二右六”原則、狀語的“可前可后”原則等,學生在找出句子主干之后,就可以通過這些知識理解句子的含義。

經過訓練,學生在閱讀中遇到長難句的時候,可以嘗試自己解讀句子的含義,或者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深度的理解,而不是畏難逃避。

(三)了解文章體裁

語篇結構包括段落(句群)的組織結構和篇章的編排結構。由于英漢思維差異和缺乏相關語篇和文體知識,對語篇和文體的分析成為很多學生的閱讀理解障礙。

不同的作者由于寫作目的不同,他們通常會使用不同的體裁進行寫作。而文本的寫作風格,內容的排列順序、結構會受到文本體裁的影響。閱讀者對文本材料的理解程度直接或間接地受到文章的寫作風格和排列結構的影響。因此,學生對文章體裁知識的掌握程度也決定了他們對文本內容深層含義的理解程度以及對文本材料組織結構的分析程度。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認識和辨別各種不同文體的特征,指導學生在平時練習中注意積累文體知識。

高中階段常見的英語文體有以下幾種。一是記敘文:對一件事或多件事情的記述。事件的敘述要點明事情發生發展的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記敘文的理解主要是找到故事線索和要素,即六個W(when、where、who、what、why、how)。二是說明文:用來說明或解釋事和物的各種特性的文體。說明文通常有開頭、主體和結尾三個部分。作者常在開頭點出本文要說明的事或物,在主體部分給出具體介紹,在結尾中給出結論。三是議論文:通常用來說服別人同意自己的觀點或立場,其結構與說明文相似。四是通訊報道:分為報道人和事兩種。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時候,應該讓學生關注文體及其特征,不斷總結,強化對閱讀文體的認知,形成文體認知體系。通過正確認識文章體裁,學生可以找到閱讀同類體裁文章的有效策略,從而提高閱讀的準確率,克服閱讀障礙。

(四)進行文化背景介紹

“一個人通過學習和實踐所獲得的全部知識都可以成為背景知識。其中一個人擁有的關于某一話題和主題的全部特定的知識叫作專有知識,它包括文化背景知識在內?!北尘爸R的重要性不亞于語言能力。背景知識的缺乏或不被合理運用的背景知識會嚴重影響閱讀理解能力的發展。相反,合理地運用背景知識可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因此,學生的閱讀理解水平的提升需要以相關背景知識的輸入為基礎。

比如英國的文化強調紳士、階層和王室,而美國的文化則非??粗刈杂珊兔裰?。比如在情人節,西方人會送賀卡給親人表達愛,超市出口往往會有無家可歸的人在等待好心人布施,等等。教師應該給學生輸入足夠的背景知識,擴大他們的知識面。在高一年級的教學中,筆者認為非常有必要重視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介紹教學,具體的做法有以下幾點。一是利用影視片段介紹西方文化背景。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總統演講、名人演講、英語脫口秀等視頻并進行適當講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文化背景。二是利用課文的Warming up部分進行背景介紹。比如教學“Anne’s best friend”一文時,如果教師事先鋪墊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殘害和安妮一家的遭遇,學生在閱讀課文時就會順暢很多,也更能夠理解作者表達的感情。三是利用好課前活動。課前活動包括新聞報道、個人演講、小組表演等。學生在教師的要求下,課前準備好相關內容,主動探索英語文化背景,不僅學會運用英語,還學會運用英語思維。這也是一種非常好的背景文化輸入方式。

英語閱讀障礙發生在英語學習的整個過程,但是由于學習內容及方式的改變,在高一階段表現得尤為明顯,它是很多高中生害怕英語學習甚至放棄英語學習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必須加強對破除高一學生閱讀障礙的策略的研究和探討,以提高英語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愛上英語閱讀,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春洞,戴忠信.英語閱讀論[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8.

[2]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沈育英.外語課堂閱讀學習研究現狀與展望[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11).

[4]楊素珍.國外閱讀理論研究概述[J].淮陰師專學報,1995(4).

注:本文系“廣西普通高中英語學科教學關鍵問題實踐研究—5”(2018ZJY230)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何方艷(1977— ),廣西桂林人,碩士研究生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中學英語教學。

(責編 劉小瑗)

猜你喜歡
障礙閱讀能力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中對任務的幾點思考
Unable to read as a teen, now a PhD student兒時讀寫難,現今已博士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語教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跟蹤導練(四)2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試析提高二外日語閱讀能力之對策
分層導學有效提高小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研究
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增強學生應用題解答水平
基于新課標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
選擇障礙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