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冠疫情期間院前急救中院內感染的常見因素及處理方法

2022-06-15 19:09李晨陽肖維春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院內感染救護車

李晨陽 肖維春

【摘要】結合日常工作中救護車的使用情況,對救護車內造成院內感染的因素進行分析,并對救護車的消毒處理方法進行簡單總結。

【關鍵詞】救護車;院內感染;消毒措施

院前急救是在院外對患者進行搶救,特點是隨機性較強和救治條件較差,這使得院前急救工作中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院內感染風險,尤其在新冠疫情爆發以后,如何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以防止通過院前急救這一途徑引起院內感染顯得尤為重要?,F將院前急救中造成院內感染的常見原因和相應處理措施作如下介紹。

1.院前急救中常見的感染原因

1.1急救現場環境隨機

院前急救的患者可能處在家中、商場、路邊,甚至是田間、工地等環境中,現場會混有泥沙、油污等污染,致病微生物的種類復雜,患者容易受到感染,人員情況也較為復雜密集,且相對缺乏相關的感染預防知識和意識,使得工作中交叉感染的危險性增加。

1.2救護車內污染嚴重

救護車每天接送不同的病人,是院前急救工作中轉運病人的重要工具。使用后的救護車污染嚴重,是最容易造成院內感染的一環。

1.2.1空氣

《消毒技術規范》Ⅲ類環境衛生標準中空氣細菌菌落總數≤500cfu/m3,物體表面細菌菌落總數≤10cfu/m2。而使用后的救護車車內空氣細菌含量平均為4967cfu/m3、最多可達6240CFU/m3,當細菌總數為700~1800cfu/m3時,就可能會通過空氣導致感染??梢娛褂煤蟮木茸o車空氣污染嚴重,會造成交叉感染。

1.2.2患者體液、血液、嘔吐物及分泌物

院前急救的患者種類多樣,如外傷、嘔血等造成血液污染;醉酒、腦血管意外等病人容易在顛簸的車內嘔吐大量胃內容物或失禁造成污染,這些因素均有機會污染擔架、監護儀、座椅及呼吸機等器械。在救護車內可檢出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及肺炎克雷伯桿菌等13種致病菌,如果消毒不徹底,會加重病人之間的交叉感染。

1.2.3情況緊急,醫療操作增大感染機會

急救現場可能需要靜脈穿刺和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這會破壞患者的防御功能,增加感染機率;并且患者往往需要邊搶救邊轉運,狹小的車內空間以及顛簸的路途增加了無菌操作的難度,醫務人員也容易忽視無菌操作的要求,人為地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

1.3病史缺乏

急救患者大多病情復雜、危重,很多患者可能本身帶有傳染病,如新冠肺炎、肺結核、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在醫療救治中,醫務人員不可避免地要接觸患者的分泌物和體液等,特別在公共衛生事件中,患者身份不明、既往史不明,感染風險極高。

1.4缺少院內感染的培訓和監管,醫務人員意識和能力缺乏

院前急救單位的管理水平及醫務人員個人能力不同,導致預防感染意識和能力參差不齊。在一項針對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的感染防控知識調查中,僅55.31%的醫務人員知識得分為良,53.05%的醫療機構感染防控行為為良,醫務人員保持手部衛生的依從率和正確率最高為83.33%和69.44%,最低為44.44%和22.22%。救護車內空氣及常用器械消毒質量監測合格率分別為70.8%、75.0%。因此需要提高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對于預防院內感染的知識、防控態度和監管措施。

2.相應的處理措施

2.1 創造相對穩定的急救環境

在急救現場時應注意維護現場的急救環境,在不影響患者的前提下盡快轉移至救護車內進行醫療診治,形成一個相對穩定良好的急救診療環境。在急救現場使用過的物品,包括紗布、繃帶、注射器等,均應視為受到污染的物品,應收集在專用的醫療廢棄物塑料袋中帶回,然后進行相應處理。

2.2 救護車內空氣的消毒

救護車內空間狹小,應經常打開車窗及換氣扇,保持車內空氣的新鮮流通。每輛救護車內均配備了紫外線消毒裝置,只需30分鐘的照射,便可殺滅車內97.92%的自然菌。每個急救站點內也都配有小型氣溶膠噴霧消毒器,可以制造過氧化氫噴霧,對于車廂環境內空氣的終末消毒效果完全符合環境要求,并且物體表面的微生物要明顯低于未消毒時。院前急救的醫務人員應在運送患者,特別是有傳染病的患者或者懷疑有傳染病的患者以及在每日工作結束后,對救護車進行消毒。

2.3 救護車內物品的消毒

車內受到污染最嚴重的地方基本分布在擔架床、止血帶、喉鏡鏡片、球囊面罩、聽診器、血氧檢測儀等區域,醫務人員可以運用含氯消毒液,如高效、低毒、覆蓋廣的“84”消毒液,采取浸泡及擦拭即可取得良好效果。同時在車內也應劃分出清潔區(駕駛室)、半清潔區(操作臺)和污染區(擔架床),可以在半清潔區的操作臺放置藥箱及急救器械,在污染區的擔架床鋪設一次性床單,并及時收集清理患者留下的血液、痰液、嘔吐排泄物等。

2.4 按照操作流程處置患者

院前急救工作中即使情況緊急、路途顛簸,在進行靜脈穿刺、氣管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時也應該遵守無菌原則,盡可能地減少院內感染的可能性。在工作之余,應反復進行相關操作流程的培訓,加強操作的意識和熟練度。

2.5 采集病史應全面

院前急救的每個患者都是潛在的傳染病對象,尤其是意識障礙、沒有家屬的患者。在急救過程中,應盡可能全面地采集患者的相關病史,及早鑒別出具有傳染病史患者,特別是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這一點尤為重要,接診醫生應詳細詢問患者是否前往過高風險地區或接觸過來自高風險地區的人,如有懷疑醫務人員應穿戴隔離衣、護目鏡等裝備作好防護措施,如有必要也應讓患者穿戴隔離衣、口罩、帽子及護目鏡。

2.6 注重院內感染的相關培訓,提高防控意識和能力

在崗前和定期培訓中增設院內感染的知識培訓,加強相關知識并考核,以此提升相關意識和能力,比如在運送患者時根據患者類型做好相應的個人防護;在接觸完病人后,要保證手部衛生,利用流動水、洗手液或免洗消毒酒精進行手部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發生;定期進行車內空氣和物品消毒等。并且院前急救單位需建立救護車消毒登記管理制度,規范操作流程,以醫生為主登記每日消毒情況,建立督察小組不定時抽查,對消毒不合格的情況進行分析整改并與人員經濟情況掛鉤,減少救護車內感染的發生。

3.展望

隨著區域內人口的增長以及群眾對于院前急救需求的增加及要求的提高,作為急救必備工具的救護車,其使用率已經逐年提高。再加上新冠疫情的爆發,對于如何降低院內感染,保障患者及醫務人員的安全已經是勢在必行。期待更加詳細完善的急救人員和醫療器械相關的消毒流程及消毒管理辦法。

參考文獻

[1]王麗華.現代急診護理學[M].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1994.7.

[2]張愛華,李俊華,張愛萍.救護車消毒前后監測及管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0,20(15):2276.

[3]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消毒技術規范[S].2002:202.

[4]樓文軍,辛忠,徐承龍等.救護車細菌污染調查及消毒方法的探索[J].中國消毒學雜志,1991(2):120-121.

[5]鄧勝文.實用醫院管理手冊[M].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1992:195

[6]葉繼,李明華等.院前救護車微生物污染現狀調查分析[J].衛生統計,2018(16):170-177.

[7]魏紅云,呂圓仙,高鈺琳.院前急救中感染常見的原因及防治措施[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7):650-651.

[8]謝惠英.基層醫務人員手衛生依從率及正確率調查[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1):7-9.

[9]劉寶環.120救護車內空氣及常用救治器械污染及消毒狀況調查分析[J].現代臨床護理,2004,3(6):54-62.

[10]張翠玲.醫務人員醫院感染防控知信行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甘肅醫藥,2021(7):648-655.

[11]盧艷芳.加強救護車消毒管理預防醫院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0,10(3):220.

[12]吳怡軍,趙革,楊立信等.救護車用移動式紫外線消毒裝置[J].中國消毒學雜志,1996,13(1):42-43.

[13]章舜瑋,楊劍豪等.過氧化氫霧化消毒機對采供血機構終末消毒效果的觀察[J].中國輸血雜志,2021(34):532-535.

[14]余巧珍,朱恒光.四種消毒法對降低救護車內物表面細菌含量的分析比較[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12,31(6):630-631.

[15]歐陽敏.淺談院前急救中感染的預防和控制措施[J].湖南中醫雜志,2012,28(3):101-132.

猜你喜歡
院內感染救護車
為何國外救護車車頭上的這個詞反著寫
救護車一天空跑124次
決定減肥
更安全的紅綠燈
2013~2015年我院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及其護理對策分析
社區老年腦卒中患者院內感染分析
院內下呼吸道多重耐藥菌感染病原學與耐藥分析
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院內感染的危險因素分析
救護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