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對中風后偏癱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及運動功能的影響分析

2022-06-15 01:59廖文祥
健康體檢與管理 2022年5期
關鍵詞:針灸推拿補陽還五湯運動功能

廖文祥

【摘要】目的 分析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對中風后偏癱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及運動功能的影響。方法 搜集2019年5月--2020年5月期間在筆者所在診所就診的68例中風后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中醫針灸和推拿療法,研究組行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療法,對比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運動功能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結果 較之護理前,兩組中醫證候積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顯著降低,運動功能評分顯著升高,但組間相比,研究組各項評分均優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對中風后偏癱患者中醫證候積分、運動功能以及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具有積極影響,有助于改善中醫證候,促進運動功能以及神經功能恢復,臨床推廣價值高,值得借鑒。

【關鍵詞】中風后偏癱;補陽還五湯;針灸推拿;中醫證候積分;運動功能

中風為中醫內科常見腦血管疾病,主要是由于風邪入侵、氣滯血瘀、痰濕瘀阻所致,具體表現為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半身不遂等,該病雖可治療,卻易引起并發癥,尤以中風后偏癱為主,即一側上肢、下肢、面部肌肉等運動障礙,屬于急性腦血管疾病的常見癥狀,癥狀較輕者尚可活動,但存在偏癱步態行走表現,癥狀嚴重者則需長期臥床,可致言語不清、肢體行動受限、記憶力下降等后遺癥,若治療不當,則會引起消化道出血、急性腎衰竭等并發癥,不僅會增加患者家庭壓力,影響其生活質量,還會增加生命危險,因此應為中風后偏癱患者尋求有效的治療手段。中醫屬于祖國醫學,在我國已經流傳數千年,歷史悠久,經驗豐富,各種治療手段均已取得顯著療效,在中風后偏癱的治療中,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取得一定成績,本文為此對該療法的效果進行深入探究,期望為中風后偏癱的臨床治療提供可靠依據,詳述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間筆者所在診所收治68例中風后偏癱患者的臨床資料,以隨機數字表法為依據分成2組,分別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4例。研究組男性和女性各17例,患者年齡為45--78歲,平均(69.74±2.48)歲,其中腦梗死19例,腦出血15例。對照組男性18例,女性16例,患者年齡為46--76歲,平均(68.75±1.97)歲,其中腦梗死20例,腦出血14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細微(p>0.05),不存在統計學意義。

所有患者均已了解研究內容和目的,在醫護人員講解下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本次研究者均符合中醫診斷標準與西醫診斷標準,經頭顱CT檢查確診,主癥為半身不遂、失語、感覺消退、口眼歪斜,次癥面色蒼白、氣短乏力,舌質淡、苔白膩、脈沉細,伴有2項主癥/1項主癥與2項次癥,且所有患者均具備完整臨床資料,無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礙、嚴重肝腎疾病、先天性心臟病、精神疾病。

1.2方法

針灸療法:取上下肢陰經與陽經穴位,包括曲池穴、合谷穴、支溝穴、外關穴、肩髃穴、太沖穴、陰陵泉穴、陽陵泉學、足三里穴和三陰交穴,頭皮取上星穴、百會穴和印堂穴,以上穴位行針灸療法,刺穴時取側臥位,保持癱瘓側在上的狀態,行瀉陰補陽針刺法,得氣后留針30分鐘。對于浮腫現象明顯的肢體部位,采用三棱針點刺放血,拘攣現象明顯部位,采用皮膚針叩刺放血。

推拿療法:采用抹、搖、搓、抖、捻、指柔以及關節運動等手法推拿背部、上肢、下肢、頭面與頸項,每次推拿時間為5分鐘。推拿前引導患者取仰俯臥位,以患者身體狀況為依據選擇推拿部位。

補陽還五湯:基礎方劑包括當歸尾6g、地龍10g、赤芍15g、桃仁15g、川芎15g、紅花15g、黃芪80g。在此基礎上行加減治療,半身不遂者加水蛭、桑枝和穿山甲;言語不清者加遠志和石菖蒲。藥物需加水煎煮,棄渣留汁,藥汁含量為250毫升,一日一劑,分早晚兩次溫服。

對照組行針灸與推拿療法,研究組行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療法,兩組均在治療前接受相關藥物治療,以穩定病情。治療5日為一個療程,均需治療四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和治療四個療程后評估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包括頭暈目眩、夜間盜汗、面色蒼白、言語不清和半身不遂,積分越高代表治療效果越差;評估患者治療前后運動功能評分,記為輕度、中度和重度,分值分別為>33分、17--32分、0--16分,評分越高代表運動功能越好;評估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估量表為NIHSS,評分范圍為0--42分,得分越高代表治療效果越差。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文中數據,檢驗數據指標差異性,計量單位行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結果。計數單位行x2檢驗,以百分比表示結果。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中醫證候積分

治療前,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1.

2.2比較兩組患者運動功能評分

治療前,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高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2.

2.3比較兩組患者神經功能缺損評分

治療前,兩組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研究組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下表3.

3.討論

中風是一種因血液循環障礙所致的臨床常見疾病,臨床表現以腦出血、腦梗死為主,其主要癥狀為意識障礙、運動障礙、感覺障礙等,該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下至小兒,上至老年人,但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典型特點為發病率高、致殘率高,相關調查數據表示,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競爭壓力的增大,使得年輕人的患病率不斷升高,我國每年新發腦中風例數約為250萬,雖然腦中風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國醫療技術的進步和發展下得以逐漸下降,但是仍有60%左右的患者遺留多種并發癥,比如失語、肢體偏癱等,對患者的個人生活、家庭生活和社會經濟造成嚴重負擔。中風后偏癱屬于腦中風后常見后遺癥,主要表現為一側肢體肌力減退、無法正?;顒拥?,患者會出現明顯感覺障礙,以冷熱感知不明或失去疼痛意識為主,為了促進患者意識功能和肢體活動功能恢復,臨床認為對患者實施科學的康復訓練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中醫認為,中風后偏癱的康復治療應堅持溫經通絡和活血化瘀原則,針灸為中醫治療多種疾病的常見手段,至今已有數千年歷史,能夠通過刺激人體特定穴位達到疏通經絡、扶正祛邪、調和氣血的功效,且無毒副作用,具有一定的安全性。針灸能夠在中風后偏癱的治療中起到提高治療效果的作用,從一般意義上來講,中風患者明確生命體征48h后便可開展針灸治療,其目的是改善微循環,推動腦部側支循環代償功能,并提升腦缺血性半暗區的血液供應,減輕腦細胞損傷,促進半暗區功能恢復。另外,針灸治療有助于改善大腦皮質損傷區域的血供,產生促進活動功能恢復的作用。推拿同樣為祖國醫學流傳下來的治療手段,能夠通過疏通筋骨產生緩解四肢僵硬癥狀,促進四肢功能恢復的作用。推拿療法的主要作用為疏通經絡,作用機制為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循環、淋巴循環,從而調節機體各個組織和器官功能,進而提高機體新陳代謝水平。另外,推拿療法還能夠產生調和氣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淋巴循環和血液循環。兩者相輔相成,即可發揮治療作用,改善腦部缺血、缺氧狀態,同時改善腦血液循環以及腦細胞功能,針灸和推拿的療效備受認可,并被廣泛運用,已積累豐富的臨床經驗,并成為中醫治療中風后偏癱不可或缺的手段,但不可否認的是,中風后偏癱的發病機制尚無統一認知,再加上針灸和推拿療法主要依靠醫師的治療經驗,缺乏正確理解和拿捏尺度,以致于這兩種治療手段的療效無法實現最大化,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故需要結合其他中醫療法。

補陽還五湯為中藥傳統方劑之一,適用于治療氣虛血瘀所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口角流涎等病癥,方中黃芪為君藥,作用為補益元氣,氣旺則血行,瘀去則絡通;當歸為臣藥,作用為活血通絡,且不會損傷氣血;赤芍、桃仁、川芎、當歸尾作用為活血祛瘀,地龍作用為通經活絡,均為佐藥。此外,水蛭作用為破瘀通絡,遠志、石菖蒲等作用為化痰開竅,諸藥配伍共奏活血化瘀、補氣通絡之功效,有助于改善中風后偏癱患者的臨床癥狀。

本次研究結果表示,研究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低于對照組,運動功能評分高于對照組,各數據組間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合結果可以得出結論,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治療中風后偏癱具有奇效,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經功能和運動功能,且可以降低中醫證候積分,療效確切。

綜上所述,在中風后偏癱的治療中引入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療法可取得顯著療效,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宋春華,陳智平,林六平,陶琳,奉亞芳.針灸康復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療效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21,13(35):186-189.

[2]張成弛.針灸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氣虛血瘀型中風后偏癱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濟學,2021,16(09):75-78.

[3]郭梅蘭,郭宗生.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推拿對中風后偏癱患者中醫證候積分及運動功能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0,18(20):98-100.

[4]王申林,張海超,劉俊佳,李海音.針灸結合補陽還五湯內服治療中風后偏癱后遺癥的臨床研究[J].深圳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30(18):48-50.

[5]米曉峰,呂玉娥.針刺夾脊穴為主聯合補陽還五湯治療缺血性中風后偏癱痙攣狀態的臨床觀察[J].山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21(04):279-281+309.

[6]謝蘊卓.補陽還五湯聯合溫針灸對中風后偏癱患者下肢功能及日?;顒幽芰Φ挠绊慬J].海峽藥學,2020,32(07):163-165.

[7]吳朝剛,文政,張偉,陽緒銀,劉景洋.針灸推拿療法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研究進展[J].國際中醫中藥雜志,2020,42(06):612-615.

[8]藍施樂.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中風后偏癱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D].廣西中醫藥大學,2020.

[9]高潔.補陽還五湯聯合針灸治療中風后偏癱的癥狀轉歸分析[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0,34(04):112-114.

[10]吳金甫.加味補陽還五湯聯合電針療法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療效[J].內蒙古中醫藥,2020,39(01):137-139.

[11]鄭世昌.補陽還五湯結合針刺治療中風后偏癱療效分析[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9,35(11):1307-1308.

[12]袁園.補陽還五湯治療腦中風偏癱的療效及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19,40(08):53-54.

[13]李玉軍.補陽還五湯應用在中風后偏癱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9,19(22):185+189.

[14]李娜,于佳寧.補陽還五湯加減治療中風后偏癱的臨床療效觀察[J].人人健康,2018(04):12+46.

[15]邱健.補陽還五湯應用在中風后偏癱患者治療中的臨床效果分析[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4(12):2312.

猜你喜歡
針灸推拿補陽還五湯運動功能
補陽還五湯合增液湯治療糖尿病性便秘48例臨床體會
針灸推拿聯合牽引在老年患者腰椎間盤突出癥中的臨床治療效果觀察
運動康復訓練對腦癱患兒神經智力及運動功能發育的影響分析
針灸推拿專業本科階段課程設置現狀分析
探析腦血栓應用補陽還五湯結合針灸治療的臨床療效
神經肌肉電刺激技術在改善40例腦卒中偏癱患者生活質量中的應用
早期康復治療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效果研究
針灸治療對腦梗死患者血小板活化因子表達的影響
高職院校針灸推拿專業校企合作的必要性探析
基于能力本位構建《針灸推拿》課程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