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更新中工業遺產與教育建筑的結合——以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項目為例

2022-06-24 09:35孫伊晨劉云月盛海濤
建筑遺產 2022年1期
關鍵詞:總廠達克廠房

孫伊晨 劉云月 盛海濤

隨著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利用成為城市發展中的重要訴求。在舊工業建筑適應性再生的探索中,與教育功能的結合是改造發展的可能性之一。工業建筑遺產富含的獨特空間特征及人文藝術價值為教育建筑注入了更多可能,這一優勢在內蒙古工業大學建筑館[1]、澳大利亞迪肯大學濱海校區等案例中已有所體現。同時,這類再生設計也面臨著處理歷史建筑與新建筑的結合、重塑場地與城市街區的關系等種種挑戰。后工業時代,建筑師在實踐中探索著不同的再生策略和方法。

法國巴黎左岸協作開發區(ZAC Paris Rive Gauche),地處塞納河進入巴黎市的入口南岸,依托商業運輸貨站和儲運碼頭,于19 世紀形成了巴黎最早的工業區。[2]壓縮空氣公司蘇達克(SUDAC)的廠房建筑佇立在區域最東端,是貨輪進入巴黎所見的第一座體量較大的建筑,它的形象豐富優雅,是首都當時的一處重要地標。隨著現代化的發展,曾經繁榮的工業區陷入衰落,包括蘇達克在內的大量工廠及其工業設施(廠房、倉儲用房、水處理設施等)被逐漸廢棄。這些工業遺存很早便引起了法國社會的重視。20 世紀70 年代,巴黎市政府對該地區進行了全面的遺產普查和分級工作,并開始進行總體規劃研究,發掘整治改造的可能性。[3]90 年代初,左岸地區形成統一規劃,片區逐步進入開發階段。備受矚目的是,沿塞納河一帶的工業遺產區被規劃為以高等教育活動為中心的綜合社區。該舉措的目標是通過與教育功能的結合,充分發揮工業遺產的再利用價值,形成新的城市影響力。曾作為左岸地標的蘇達克工廠,在這一過程中迎來了更新與再生的機遇。(圖1)

圖1 塞納河畔的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Fig. 1Paris Val-de Seine National School of Architecture on the River Seine

1 蘇達克工廠的歷史背景與價值

1.1 歷史背景

蘇達克公司總廠廠址位于巴黎左岸協作開發區的東部邊緣,毗鄰塞納河,東南側緊靠國家大橋(Pont National)的高架公路。(圖2)根據巴黎城市規劃院(APUR)制定的總體規劃,該廠區將成為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Paris Val-de Seine National School of Architecture)新校的用地。

圖2 項目周邊環境Fig. 2Surrounding environment of the project

歷史上,蘇達克是為巴黎產業提供動力的空壓能源公司。在其工廠中,空氣被燃燒煤炭的蒸汽機壓縮,然后通過管道輸送到使用端。由于壓縮空氣不畏寒、不可燃,價格相比電力具有競爭力,在19 世紀的巴黎,被廣泛地使用于服務業和制造業,為公共時鐘、液壓升降機、切割機等提供動力。[4]來自維也納的工程師維克多 · 波普(Victor Popp)最早獲得了建立壓縮空氣網絡的許可,并成立了蘇達克公司。1880年,該公司第一座工廠在圣安妮街7 號(7 rue Sainte-Anne)落成,規模較小,七年后又在圣法爾喬街(rue Saint-Fargeau)建設了第二座。①引自蘇達克公司官網https://www.sudac.fr/。而后,為了應對公司規模的擴張,波普決定在左岸的碼頭附近建造一個更大的旗艦總廠??倧S由建筑師蓋伊 · 勒布里斯(Guy Lebris)與工程師約瑟夫 · 萊克萊爾(Joseph Leclaire)設計,包括四座相連的廠房建筑——一座長70 m、高23 m 的主廠房以及三座較小的附屬車間,西北側偏后設有兩座高46 m 的煙囪,總建筑面積約5 260 m2。主廠房采用了一套完整的鋼框架結構體系,在當時是非常新穎的做法,體現著19 世紀末結構技術和施工工藝的進步。廠區于1891 年正式落成,在塞納河岸邊形成了規?;墓I建筑組群。(圖3)

圖3 歷史上的蘇達克公司總廠Fig. 3Historic General Factory of the Sudac Company

20 世紀中葉,蘇達克公司廣泛地為巴黎小型工業提供服務,其用戶一度達到萬戶以上。盡管曾經有過輝煌的時刻,但隨著電力和其他能源動力的迅速發展,使用壓縮空氣的客戶不斷減少,銷售額不可避免地下降。1994 年,在兩座分廠停產后,蘇達克公司決定關閉位于左岸的總廠,同時關閉其壓縮空氣供應網絡。同年,該廠址被納入左岸協作開發區計劃之中。經過法國歷史古跡委員會(Commission Nationale des Monuments Historiques)的綜合評估,蘇達克總廠的主廠房因其突出的人文藝術價值被列入工業古跡補充清單(ISMH),修復和維護受到國家專項資金支持。②對于工業遺產保護的資金保障,法國采用的是由國家主導、地方支持、民間補充的方式。蘇達克工廠被列為國家保護的工業遺產,其修復工程由國家遺產中心進行撥款。

巴黎左岸協作開發區計劃中,蘇達克總廠所在的片區由法國著名建筑師鮑贊巴克(Christian de Portzamparc)主持規劃設計。該區域實現了建筑師提出的“開放街區”的設想,小尺度用地、棋盤式路網、視線開放、功能混合[5],在此基礎上制定了蘇達克總廠再生設計的地塊范圍和預期規模。在區域建設的過程中,總廠的未被列為工業古跡的三座附屬車間被拆除,北側靠近主廠房的一座紅磚煙囪被保留下來,場地進行了初步整治。這些工作成為蘇達克總廠更新再生的基礎。

1.2 蘇達克總廠的價值

在再生設計中,讓遺產價值與市民需求緊密結合,是實現遺產保護可持續的核心。[6]遺產價值分析工作能夠使蘇達克總廠獲得更加合理的功能定位,使工業遺產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

蘇達克總廠是巴黎現存唯一的空壓機工廠,也是經營范圍最廣、時間最久的一座。它提供的動力在巴黎快速發展過程中起到了突出作用,其建筑作為塞納河畔的重要景觀屹立百年,承載著巴黎人民共同的記憶。巴黎工業建筑的適應性再利用能夠使最初不被視為紀念碑的建筑得以“傳承”,使人聯想到各地區工業發展及其建筑在城市發展進程中曾經擁有過的光環。[7]蘇達克總廠廠房是早期工業文化的一處載體,它的存在標志著城市歷史時空的連續性,對青年學生和巴黎市民來說也是重要的實體教材。

蘇達克總廠主廠房整體設計簡潔有力:鋼框架結構牢固,保存完整;鋼結構撐起連續的弧形屋頂,屋頂之下形成了高大寬敞的空間;兩側夾層可以組合拆卸,使用十分靈活,適應當時快速變化的工業生產需求。今天,這樣的大空間能夠容納不同功能,適合聚集人流、開展公共活動,靈活多變,因此廠房有著較高的實用性和可塑性。除鋼結構體系獨具特色之外,建筑的細部也精細華美,超出一般的工業建筑做法:垂直的承重鋼柱和鋼柱間斜向交叉的柱間支撐構成整體的框架,開間和力學結構關系誠實地反映在建筑長達70 m 的南北向立面上,形成韻律感;鋼框架間填充了紅色磚墻和玻璃窗,玻璃窗的尺寸和形狀既統一又富于變化;建筑東西兩端,弧形屋頂下的落地玻璃窗呈現出優雅的弧線;鋼架、紅磚營造了鮮明的工業氛圍,大量金屬鉚釘、菱格花紋的運用形成了細部的層次感。建筑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蘇達克總廠因此被稱為“首都最美麗、保存最完好的工廠之一”①引自《世界報》記者丹尼斯 · 科斯納德(Denis Cosnard)的評論,網址http://lafabriquedeparis.blogspot.com/2011/12/la-sudac-un-siecle-dair-comprime-au.html。(圖4-圖6)。

圖4 蘇達克總廠主廠房內部空間Fig. 4Interior of the Sudac General Factory

圖5 蘇達克總廠主廠房內部拱頂Fig. 5Interior vault of the Sudac General Factory

圖6 蘇達克總廠主廠房的鋼結構Fig. 6Steel structure of the Sudac General Factory

巴黎城市規劃院制定的將其作為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用地的總體規劃,是在古跡委員會的遺產價值分析基礎上聽取市民意見而形成的。與將工業遺存作為旅游或展覽建筑進行開發不同,該總體規劃認為,這處遺存適合植入學校教育功能,依托高校的文化活動將遺產的影響輻射到更廣泛的地區,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直接的遺產教育機會。

2 與教育功能結合的策略研究

2.1 建筑學院的需求

巴黎塞納河谷建筑學院是首都的六所國立高等建筑學院之一,由巴黎維勒曼建筑學校、拉德方斯建筑學校、孔夫朗建筑學校、塞納河谷建筑學校于2001 年合并而成。①引 自 維 基 百 科 詞 條“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architecture de Paris-Val de Seine”。建校之初,學院分三處辦學,日常教學多有不便。蘇達克總廠改擴建后將作為該學院新址,容納全校兩千多名學生和三百多位教職工,因此校方對項目的設計與建設提出了功能與形象方面的諸多要求。

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作為一所專業性大學,有著清晰的辦學目標和需求:在普通教室和工作室的基礎上,還要求設有一流的專業用房,包括建筑材料庫、圖書館、模型車間、攝影和視頻工作室、網絡機房等;此外,學校全年都會舉辦展覽、講座,校方希望能夠開放這部分空間給大眾使用,使學院能夠發揮積極的社會影響,為新區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項目還將容納展廳和兩個禮堂,總建筑面積共計1.5 萬 m2。

項目用地十分狹窄:保留的廠房位于基地內西北側,占據了近一半的面積;場地中部佇立著高達46 m 的煙囪;除去道路及建筑退界,可建設用地只有4 320 m2;還需嚴格遵守巴黎市區新建筑不能建設超過37 m 的限高要求。在有限的基地空間中要建設一座體量龐大的建筑學院,同時協調與老廠房的關系、留出適當的學生活動場地。從更大范圍看,基地位于左岸已規劃建設的片區之中,學院建筑建成后將直接與城市相接,成為開放街區的一部分。因此,建筑師面臨著在場地限制下,解決禮堂、展覽、圖書館等復雜功能的布局并為各個功能區提供相對獨立的交通組織與出入口的問題,力求在保持學院應有學術氛圍的同時,使建筑空間與城市空間形成良好的互動關系。

在工業遺產的改造上,本項目以實現工業遺產轉型、強化教育建筑的社會效應為目標,校方提出新的建筑形象應體現文化內涵,并非僅僅追求視覺和美學上的更新。如何將教育建筑的功能、形式與工業遺產的空間和價值特征進行匹配,在新舊交織中創造出富有文化意義的建筑形象,是建筑師面臨的又一個重點問題。

2.2 更新策略的研究

更新策略的選擇,與對象的性質和功用(如古跡觀光和現代功能)、所在環境的約束條件(如有關歷史保護的法律法規)、文化傳統(如修復方式和文化意涵)和技術水平等密切相關。[8]本案不僅要求對歷史建筑進行修復,也是一個擴建項目,并且新建筑的體量都將明顯超過原工業建筑。如何在這種條件下達到對歷史建筑的尊重、協調工業遺產與當代教育建筑功能的關系、使新舊建筑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對建筑師來說是一個很大挑戰。

2002 年,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項目正式啟動,法國文化部(Ministère de la Culture)組織了國際競賽。經過謹慎評選,包括安妮 · 拉卡頓和讓 · 菲利普 · 瓦薩 爾(Lacaton & Vassal)、弗 雷 德 里 克 ·博雷爾(Frederic Borel)、讓-馬克 · 伊博斯&米托 · 維塔(Jean-Marc Ibos & Myrto Vitart)在內的五組知名事務所的設計方案進入了最終角逐。建筑師弗雷德里克 · 博雷爾基于對工業遺產背景與現狀、規劃要求與項目需求的深入研究,提出如下措施:對工業遺產進行全面修復,新建結構體系容納公共功能;通過新舊建筑并置,使之和諧共存;強化新建筑的形式語義內涵,重塑左岸地標。(圖7)

圖7 蘇達克總廠建造與改建的時間軸Fig. 7Timeline of the construction and adaptations of the Sudac General Factory

博雷爾的方案與法國遺產司(DAPA)的觀點高度契合,最終從競爭中脫穎而出。蘇達克主廠房的修復與新建筑的建設同時進行,歷時五年,于2008 年正式完成。

3 工業遺產與教育功能的結合再生

3.1 “并置”的改擴建策略

項目要求在對蘇達克主廠房進行修復與再利用的同時,于場地中建造一座新樓。毗鄰一座風格鮮明、體量龐大的工業建筑,新建筑的體量與材料、新舊建筑之間的關系及連接方式成為建筑師需要面對的問題。

建筑師博雷爾將新舊建筑平行布置,控制新建筑東西向的寬度,努力在狹窄的基地中、在并置的新舊建筑中“擠出”一處夾縫空間。這樣,新建筑與舊廠房之間形成一處過渡空間,使二者既相互關聯又相對獨立,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工業遺產外觀的完整呈現。(圖8)

圖8 新舊建筑的空間關系Fig. 8Spa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old and new buildings

夾縫空間被精心分為兩部分——一部分為開敞院落,一部分為入口大廳,蘇達克工廠標志性的煙囪恰位于院落和大廳的交界處。院落沿塞納河及主要道路一側,是有限基地中一片珍貴的室外活動場地,學院的公共活動、集會、室外展覽等都在這里進行;建筑師在沿街處設置了玻璃隔斷,阻隔了城市街道的喧囂。入口大廳則以十分謙遜的姿態“藏”在煙囪后面,成為建筑學院的入口。(圖9,圖10)新舊建筑間的夾縫空間自南向北形成了玻璃隔斷、入口院落、煙囪和入口大廳的空間序列,仿佛開放式街區逐漸滲入新舊建筑中。建筑師采用這種簡潔有效的方法,完成城市空間向學院空間的過渡,促進了教學場所氛圍的形成,同時使新舊建筑在整體中呈現同等關系,相互對話,相互映襯,相得益彰。

圖9 總 平 面圖Fig. 9Site plan of Frederic Borel’s proposal

圖10 入口庭院、煙囪與入口大廳Fig. 10Entrance courtyard, chimney, and entrance hall

建筑師對新舊建筑的功能也做了合理的分配安排:利用廠房既有空間的特點和適應性改造條件,將學校的圖書館、展覽、建筑材料庫等功能安置在廠房建筑中;將報告廳、教室、工作室等功能集中在新建建筑中。(圖11-圖14)

圖11 一層平面圖Fig. 11Ground floor plan

圖12 二層平面圖Fig. 12First floor plan

圖13 三層平面圖Fig. 13Second floor plan

圖14 七層平面圖Fig. 14Sixth floor plan

建筑師在新舊建筑間的聯系方面采用了“最小干預”的連接方式,盡量避免對廠房建筑立面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在煙囪后方、建筑的三到四層有一條長廊貫穿新老建筑,長廊上部以混凝土包覆、外觀封閉,使這種聯系在視覺上牢固、可靠。為了進一步加強兩座不同時代建筑之間的關系,將長廊端頭從分別從新舊建筑的立面懸挑而出,強化了“橋梁”的意象。項目場地位于左岸開發區邊緣,是巴黎市區與郊區的分界地。這座“橋梁”既是工業遺產與教育建筑結合的符號,同樣也是對更大范圍的場域特征的一種暗示。(圖15-圖18)

圖15 連廊出挑立面Fig. 15End of the gallery covered with concrete protruding from the fa?ade

圖16 剖面圖Fig. 16Cross-section

圖17 東北立面圖Fig. 17Northeast elevation

圖18 西南立面圖Fig. 18 Southwest elevation

3.2 工業遺產的保護與適應性再生

創造是“適應”的核心,然而當適應性再生成為歷史建筑保護的一種方式時,對于歷史的尊重就是基本原則。[9]在本項目中,建筑師對廠房進行了最大限度的修復和維護,以保證工業遺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進而維持整個場地的工業特質;對于已不適應新功能的部分,結合結構工程師的建議具體分析,采取了“拆除、加固、修復”相結合的結構方案:

(1)鋼結構體系的保護

蘇達克主廠房采用的是預制鋼框架柱、鋼桁架梁、柱間支撐及屋面板組成的整體裝配式結構。對廠房原有結構進行綜合評估后,建筑師決定保留性能良好的鋼結構框架,對已經不滿足當下防水保溫需求的外立面填充層進行了拆除。為了適應新功能的承重要求,同時為了能夠完整地保留原本的建構形制,建筑師在長70 m、寬15 m、拱頂高17 m 的鋼框架內,新建了鋼筋混凝土的梁柱結構。該結構與原有結構脫開17 cm,完全獨立于原有結構框架,原有結構不必承受加建層的荷載,此舉也充分發揮了原鋼框架獨立體系的優勢。在新的混凝土梁柱結構的基礎上重新砌筑了紅磚外墻,墻面同樣退讓于原結構,使工業建筑原有的結構體系真實、清晰地展現出來。(圖19,圖20)

圖19 外圍護構件拆除Fig. 19Removal of the envelop components

圖20 新建立面保留原有鋼架Fig. 20New fa?ade retaining the original steel frame

(2)外觀的修復與更新

在追求真實性的同時,建筑師并不排斥變化。改造過程中,外立面開窗有所調整:從前因工業活動的照明需求,廠房采用的是單個面積超過30 m2的八角形大玻璃窗;改建中建筑師根據新的建筑分層,開設了條窗和點窗,大小和高度都與新功能相適應,并采用細窄的金屬窗框與原建筑鋼框架風格融為一體。(圖18)對原有鋼框架進行翻修和漆裝,外觀細部,包括檐口與懸挑處的曲線、錐狀挑頭、金屬鉚釘和花紋等都進行了精心的還原。在面對塞納河的山墻面上,“SUDAC”等字樣依然存在,提示著該建筑在歷史中曾經擁有的榮耀過往。(圖21,圖22)

圖21 立面細部Fig. 21Pattern details on the fa?ade

圖22 立面細部Fig. 22Pattern details on the fa?ade

3.3 新舊交織的空間體驗

舊廠房建筑內部空間的局部同樣進行了細致的修復,而新建筑通過材料、色彩的選取,使兩種空間形成對比又相互交融,創造出豐富多變、激動人心的教學場所。

(1)舊建筑內部的新舊共存關系

在舊建筑內部,建筑師順應原有的空間特征進行了豎向劃分,三、四層用作學院的專業圖書館,一、二層為展覽空間,擁有獨立的出入口,向社會公眾開放。

鋼木結構的弧形屋頂是廠房建筑大空間最為關鍵的視覺要素。原有的木材已經晦暗掉漆,博雷爾對其進行了全面修復,包括替換缺損的木質蓋板、加固銜接處、涂刷防腐材料,并為拱頂搭配了新的燈光。頂棚柔和的弧線、優雅的韻律和溫暖的色調為圖書館營造了一種靜謐的氛圍,也帶給新的大空間一種內在的凝聚力。(圖23)建筑師刻意保留了原廠房建筑的這種空間尺度和弧形屋頂的統率作用,圖書館和展覽空間都盡量保持開放,即便在一、二層也設置了上空部分,使得視線可以到達頂棚。(圖24)建筑一、二層部分被設計為一個帶有夾層的室內展場。廠房內部的原有夾層用于固定四組輸送空氣的渦輪機,建筑師特別要求將其中的一組保存下來。當參觀者沿著旋轉樓梯走上夾層的展覽空間,這組機器就出現在模型展臺的上空。蘇達克總廠還有一部分地下空間,博雷爾原封不動地將其保留,并在地面鋪設了透空的金屬網面,人們走向展覽區域時,可以看到地下容納的舊的冷卻機器。

圖23 拱頂下容納的圖書館Fig. 23Library accommodated under the long-span vault of the plant

圖24 主廠房改建部分的開放空間Fig. 24Open space inside the plant

正如博雷爾在他的文章中闡釋的:“在某個17 世紀的旅館中出現一段中世紀的圍墻,或者在一個獨立的小屋群中發現一根70 年代的爐條的感受就是如此。我們正應該采用這種方式進行工作,在矛盾和對立的背景中,重新發現城市本質上的連續性,接受這種相異性和不純凈性?!盵10]原有廠房的工業結構、材料、機器以及空間尺度感,與當代新的功能相互交織、融合,不僅給空間渲染了歷史氣息,也作為重要的啟發元素融入到現代的教學生活之中,實現了工業場景和教育功能的結合共生。

(2)入口大廳的空間秩序

位于新老建筑之間的學院入口大廳,由兩層通高的玻璃頂棚所覆蓋。經過被刻意壓低的入口進入大廳,視線豁然開朗,寬敞無柱的空間可用于舉行臨時展覽和小型沙龍。舊廠房的鋼桁架成為室內空間的展品,和新建筑充滿現代感的V 字立柱同時呈現在大廳中(圖25,圖26)。在某種程度上,V 字立柱也是對舊廠房原有斜向柱間支撐的一種呼應。一座醒目的白色直跑樓梯布置在新建筑一側,人們通往上層的同時,視線自然轉向對面的歷史建筑,臺階有意設計得極緩,使人們不由得放慢腳步。行走其上,陽光灑落,人們能夠在此細細體味歷史感與現代感碰撞的空間氛圍。保留的煙囪面向大廳開口,順著內部的螺旋樓梯可以到達圖書館。(圖27)

圖25 入口大廳Fig. 25Lobby

圖26 大廳與煙囪Fig. 26Lobby and the chimney

圖27 煙囪內加建螺旋樓梯Fig. 27Spiral staircase added in the chimney

(3)新建筑的空間氛圍營造

新建筑需容納禮堂和報告廳、44 間專業教室、12 間聯合工作室和為數眾多的教研室、討論室。在功能和體量的限制下,建筑師通過走廊的收放交疊、局部小空間的置入,力圖形成公共空間的動態變化,激勵師生的停留與交流。內部裝修并未選擇與舊建筑呼應的工業風格,而是以簡潔明快為主,使教學空間形成安靜平和的氛圍。新建筑走廊的墻面采用深灰色,而頂部和地面則采用高飽和度的朱紅色或明黃色進行平涂,與舊建筑中簡約、樸素的色調形成對比,給人極強的視覺沖擊力。這種頗具建筑師個人風格的走廊空間為模型制作、評圖等活動提供了富有激情與創造力的公共教學空間。(圖28,圖29)

圖28 新建部分連廊內部Fig. 28Interior of the gallery in the new building

圖29 聯合工作室內景Fig. 29Interior of the joint studio

3.4 形態的復雜化設計策略

項目位于左岸開發區東端,是塞納河沿岸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整體形象是蘇達克總廠適應性再生的標志,同時也是左岸地區城市更新的標志之一。建筑師有意為建筑形象賦予更多內涵——他堅持表示,一旦工業的形象作為創造一種能夠改變現代生活的建筑符號,工廠就不可避免地會被歷史化,教育建筑的設計應充分利用這種形式和建構內涵帶來的復雜性。[11]

新建筑的體量考慮了與城市的關系。新建筑以底部的V 字形柱托起一個寬闊的“平臺”,這一形象讓人想起海上平臺的宏偉結構。該舉措似乎是在暗示所處基地與碼頭和城市街道的聯系,又為這個建筑注入一種工業的特征。在“平臺”之上,博雷爾精心采用了五種混凝土的處理方式,部分就地澆筑、部分預制,并在這些混凝土的拋光或原有自然表面進行顏色粉刷,形成了帶有抽象性的“平涂色”——不同顏色、紋理的排列強化了體積感,使建筑產生了一種堆積體的效果。(圖1,圖31)除卻整體形態的標識性,建筑師選取的色彩和圖案同樣帶有某種開放的信息,使人聯想到蘇達克總廠原本的多色彩和法國傳統的對表面裝飾的喜愛。[12]

建筑體量處理同樣也體現著建筑師對新舊建筑關系的把握。博雷爾在新建筑四層以上朝向中間庭院一側的空間局部退縮,形成室外平臺,為走廊引入自然光的同時,也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一個必要的放松聊天的場所。這些平臺之間有所錯動,形態不一,使得上下層的使用者能夠方便地進行視線交流。平臺的設置形成了多層次、多色彩的外部空間環境。更為重要的是,這些退進的平臺全部面向廠房立面,學生們可以在討論、休閑和靜思的同時近距離感受工業建筑遺產之美,體驗遺產在現代生活中的積極作用,并組成校園生活的具體印象。(圖30,圖31)同時,建筑師對新建筑所做的化整為零式的碎片化處理,縮小了新建筑的體量感,緩和了與廠房建筑的尺度差異。

圖30 從廠房看新樓Fig. 30View of the new building from the historic factory

圖31 學院豐富的室外平臺Fig. 31Various outdoor platforms featured in the college

4 啟示

在嚴苛的場地條件與規劃限制下,建筑師弗雷德里克 · 博雷爾以謹慎的態度將蘇達克的老廠房鑲嵌在現代校園中。對待保留的工業建筑,并不拘泥于完整還原,而是根據新需求進行合理改造,最大限度維持原廠房建筑的空間特征,與現代教學功能相適應,并對當代產生新的價值。建筑整體形象的處理亦展現了他對新舊建筑關系的思考,對遺產進行局部修復的同時,將之作為一個積極的時空要素,而新建筑的處理既體現了對原廠房建筑的尊重,也有對城市空間的整體考量(圖32)。學院的落成為工業遺產與教育建筑的結合樹立了良好的范例,成為了左岸開發和復興的標志之一,在2009 年榮獲密斯獎,建筑師也憑此摘得2010 年法國國家建筑大獎。

圖32 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街景Fig. 32Street view of the Paris Val-de-Seine National School of Architecture

如今,左岸已經成為巴黎規模最大的文化與教育綜合社區,工業遺產成為了日常教學和城市生活的一部分,也在更大范圍的城市空間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巴黎塞納河谷國立高等建筑學院項目探尋了一種屬于當代都市的遺產再生模式和建筑可能性,對中國本土的相關實踐或許有著獨特的參考意義。

衷心感謝弗雷德里克 · 博雷爾事務所和嚴曉花女士提供的幫助。

圖片來源

圖1、圖2、圖4-圖6、圖8 -圖20、圖23-圖32:弗雷德里克 · 博雷爾(Frederic Borel)事務所提供

圖3:https://www.sudac.fr/notre-histoire-images

圖7:作者繪制

圖21、圖22::https://structurae.net/en/structures/compressedair-factory/media?min=0, 尼 古 拉 斯 · 讓 博 格(Nicolas Janberg)攝影

猜你喜歡
總廠達克廠房
工業廠房通風管道設計需要注意的問題
工業廠房給排水與消防系統創新設計分析
江西起重機械總廠有限公司
某大型鋼結構廠房桁架制作
讓老廠房變文創新地標
為什么是他設計了那么多上海地標建筑?
“常生廠”及“泰來廠”——造幣總廠開辦與重建時的機器設備
鴨子達克修房子
鴨子達克變超人
鞍鋼煉鐵總廠向極限成本目標發起總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