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 時代農村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

2022-06-25 22:38韓雯李晚春
現代商貿工業 2022年14期
關鍵詞:互聯網+農村教師信息素養

韓雯 李晚春

摘要:自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地的信息技術不斷發展,教育和因特網內容日益一體化已成為當今發展的一個不可或缺的趨勢,例如新的“互聯網+教學”“互聯網+教室”“互聯網+評價”和對教育產生深遠影響的新形式?;ヂ摼W的發展和擴展為農村學校提供了大量資源,促進農村學校傳統教學方式的轉變,并使信息技術與課堂緊密相連,這就要求農村教師作為知識媒介掌握一定程度的信息。教師尋求信息是教師利用資源、系統、工具等優化學習能力的獲得必要信息并將其用于繼續教育和鞏固的相關信息。這包括提高教師對信息的認識、信息知識以及信息道德的三個方面。

關鍵詞:“互聯網+”時代;農村教師;信息素養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84

科技在不斷進步,“互聯網+”也在不斷發展,“互聯網+教育”在一線城市的發展已經較為成熟,但在我國農村地區還需要進一步的推進和普及,對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的培育和教育已成為當前素質教育發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要在農村教育中普及“互聯網+”的應用,首要任務是全面提升農村教師的信息素養。因為我國城鄉教育長期的不均衡現象的存在,使得我國農村教育無論是硬件設施還是教師信息素養方面都與城市存在著巨大差異,提升農村教師信息素養存在很大的困難和阻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信息化起步晚、起點低,雖然我國信息產業總量很大,但總體質量偏低、規模較小。面對教育信息化帶來的巨大挑戰,我國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的提升需要正確的策略與方法。

1信息素養的內涵

信息素養是一個內容豐富的概念。它不僅包括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資源的能力,還包括選擇獲取識別信息、加工、處理、傳遞信息并創造信息的能力。教師的信息素養是教師根據社會信息環境和信息發展的要求,在接受學校教育和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形成的對信息活動的態度,以及利用信息和信息手段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2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的構成

2.1信息技術與當地農村特色的融合能力

我國是多民族國家,俗話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農村教育的發展也需要立足于當地文化特色,發揮當地文化資源的優勢。農村教育不能成為城市教育的附屬品,應該讓農村學生在接受國家正規課程教育的同時,也學習具有當地特色的課程,這有利于傳承當地文化,增加教育的多樣性。因此農村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了解當地文化特色,也要提高自己信息技術與農村特色文化的融合能力。在實際教學中結合互聯網信息,幫助當地學生在本土文化教育的學習中融入現代教育。比如,語文課上,教師在上課前可以布置關于調查當地民俗、寺廟或者節日信息的課前任務,在上課時一起分享,而教師利用信息網絡整合大數據幫助學生加深認識。生物課上,教師可以安排學生放學后觀察當地特有的植物、動物,同時教師可利用大數據,整理出當地動植物的生活環境,形態特點等分享給學生。這樣不僅可以教授知識,還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水平。

2.2對學生開展信息教育的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得大量的信息化工具涌入農村學校,這使得教師不僅要有熟練的教育教學技能,還必須熟練地掌握信息化教學工具。因此對能夠熟練使用信息技能的“互聯網+”時代的教師提出了新要求,教師要樹立正確的信息倫理觀、掌握信息知識。這意味著農村教師不僅要具備過硬的教學能力,還要有與時俱進的創新能力,能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速度與時俱進。

2.3對農村學生信息倫理的培養能力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涌入到農村。對于農村學生來說,帶來便捷的同時,也帶來了不可避免的危害,互聯網上信息參差不齊,如何正確地使用互聯網幫助自己學習,這是要畫上大大的問號的。研究表明,相對于城市學生使用互聯網,農村學生使用互聯網缺少正確的自我規范意識,農村學生用互聯網來娛樂的比例較大,用來真實學習的比例是少之又少。尤其是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的自控力和辨別能力都比較差,很容易受到網絡不良現象的影響。農村教師不僅要能正確地識別網絡信息的優劣,而且要通過自身教學的特點,整合網絡信息資源,培養學生良好的信息道德倫理。

3農村教師信息素養存在的問題

3.1信息素養意識不足

部分農村教師信息素養意識不足,他們只是知道信息素養但并沒有實際的了解,更沒有用實際的手段去學習和應用。對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沒興趣,對自身提高應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持有消極態度。

3.2信息知識掌握不足

很多農村教師對于微課、慕課、雨課堂和云課堂等先進的現代化教學手段了解不足,在教學中安裝和使用Word,Excel與PowerPoint等基本的計算機操作軟件的使用情況普遍較差。

大部分農村教師對視頻剪輯、圖片編輯、背景音樂設計以及文件的使用都很差,對于翻轉課堂、微課、慕課以及云課堂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的了解和使用效果也不佳,有的甚至從沒有錄過課。相比較基礎的計算機操作掌握情況相對較好,大部分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需求來獨立制作多媒體課件。

3.3信息素養培訓不全面

部分農村學校對于教師信息技能提升,信息素養培訓在快速推進農村教育教學水平提高方面沒有深刻的認識,仍然固守著傳統的教學思維,滿足于傳統的教學方式,沒有意識到“互聯網+”對教育教學的幫助。主要體現在評價制度的缺失和激勵制度的不完善,學校給予教師的動力不足也造成了教師對于自身信息素養提升的懈怠。

另外,還存在信息素養培訓形式單一,教師只有定期的學校安排的技術培訓,信息素養培訓的覆蓋面也比較窄,大多只針對計算機的應用,少數包含網絡信息軟件的使用,培訓結束后,也沒有規范的培訓后指導和問題反饋。

4“互聯網+”時代農村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的策略

4.1學校層面

4.1.1樹立信息化教學意識

教育環境需要通過網絡,數字和智能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來構成,在這種大環境下,將會形成一個豐富而無限的開放平臺。所有教育資源都將通過該平臺進行交流,并且該平臺將產生新的教育和教學法則。在先進的信息技術環境下,人們不僅需要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而且還需要運用嶄新的概念和理論來重新審視和指導教育和教學活動的各個領域和各個環節。實現我國教育現代化的關鍵和核心是概念水平的現代化,如果教育的概念沒有更新,它將與以前的舊方法沒有什么不同,在此條件下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會降低教學效率,還會不可避免地浪費資源。

教育和教學改革需要相應的科學理論和新概念的支持,現代教育技術是整個教育改革的制高點或突破點。為了改善農村教師教育信息化的觀念,有必要擺脫傳統教學的束縛,不僅要組織農村教師進行現代教育理論的研究和討論,而且讓每個人都了解現代教育改革的趨勢,從全新的角度出發,探討現代教育與現代信息技術之間的關系。

4.1.2促進校領導教育理念的轉變

促進校領導教育觀念的轉變,主要可以從國家教育機構頒布相應的文件進行硬性要求。同時培養校領導信息素養意識,讓領導能夠認識到教師信息素養提升會給學校以及學生帶來很大的進步。校長自身應該明確對“互聯網+教育”的認識,更應該做一個表率,引導幫助農村教師樹立正確的“互聯網+教育”思想觀念。

4.1.3建立完善的信息素養評價體系

建立農村教師信息素養標準評價并完善信息素養評價標準,不僅僅為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提供了科學的方向,同時為教師信息素養以后的發展給予了可靠的依據。制定農村教師信息素養評價標準應該綜合考量農村學校實際情況,結合每個地方農村學校發展特點的不同,體現出信息素養的科學性、代表性、有效性等原則。健全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的培養機制,可以有效杜絕教師有不同的教育教學效果得到了相同的評價所產生對于教育教學工作懈怠。

4.1.4鼓勵學習

校長應該起到帶頭作用,鼓勵教師進行學習,引進外校成功的教育教學方法;組織學校教師進行相關素養培訓學習;組織農村教師進行各種講課比賽,進行一定的鼓勵;教師之間可以互相觀摩,借鑒其他教師優秀的教育教學方法,完善自己的不足;可以不定期的舉辦各種快速提升教師信息素養的比賽,比如課件設計競賽,微課大賽,慕課大賽等等。

4.1.5充分利用互聯網調整學習方式

農村教師可以進行探究式學習,可以根據實際教學情況組織全校、年級組內或者某一科進行有組織有目的的探究,解決大家的問題,從而達到共同學習和進步的效果。還可以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自主學習,通過在網絡找到一些相關的學習資源,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時間來安排自己的學習時間,從而達到提升自身知識與能力的效果。

4.2政策層面

4.2.1提供培訓資源

培訓資源是教師學習的直接對象,只有提供良好的培訓資源,通過教師的學習之后才可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對于培訓資源的劃分,首先培訓資源要根據農村教師實際水平進行制定,資源水平過高會在一定程度上打擊對農村教師的信心,水平過低會阻礙農村教師的后期發展;其次,對于培訓資源一定要實時與互聯網同步,在信息化的大時代,信息轉瞬即逝,高速運轉,不斷更新,要想跟得上時代的節奏,僅僅學習技術是不夠的,如果跟不上時代的變化,就算教給了信息技術,也無濟于事。信息技術的掌握也是需要一定的時間的,教師信息技術掌握不熟練,會降低教師學習效率,可通過提升教師的自主學習能力,在進行學習時教師可根據自己的時間安排,在合適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教師既有足夠時間學習,也能保證學習效果。

4.2.2建設培訓平臺

培訓平臺應該提供多元化的培訓形式。單一的形式容易引起乏味,無聊、敷衍的情緒,多元化的培訓可以引起教師的學習興趣。多元化的培訓平臺可以根據農村教師之間的差異提供適合的培訓內容;多元化的培訓與互聯網相結合,可以有針對性的制定出適合每位教師的培訓課程。在“互聯網+”時代,農村教師培訓可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給予的優勢,通過網絡進行線上課程、直播、專家線上解疑、學員線上互相幫助溝通等的遠程學習模式展開,無論是時間上的靈活度,還是內容上的針對性,都能得到保證。這樣的培訓方式,可以根據教師的自身情況進行信息素養的培訓,不僅能真正滿足教師主體需要,還能滿足不同地區農村教師信息化教學需求的不斷增長,這樣才能高效的提高農村教師信息素養。

4.2.3打造實力團隊

農村教師信息素養提升僅靠教師的自覺性是不可行的,一定要有相關的團隊進行管理。城鄉學校領導、教師、教育管理部門內部運作相互合作,形成互幫互助的團隊。

培訓團隊一方面要具備專業的知識與技能,另一方面要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從任務的發放,資源的供給到培訓效果的統計,都需要專業人員專門負責。任務的發放要合理,教師要“跳一跳夠得到”;在農村教師有一定基礎的條件下供給的資源要前衛,不能滯后與當前的發展現狀;培訓效果的統計,有理有據,客觀公正。計劃實施環節眾多,必須保證有效實施才能達到提升農村教師信息素養的結果。

參考文獻

[1]肖紅.現代教育技術環境下農村教師教學理念的變化思考[J].昆明:大學學報,2018,(19).

[2]張嬋.農村中小學信息素養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9.

[3]李延旭.“互聯網+”時代農村教師信息素養提升策略研究[J].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2019.

[4]韓東,付冰.信息素養教育論[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7.

[5]王軼,石緯林,崔艷輝,等.“互聯網+”時代青年教師信息素養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

作者簡介:韓雯(1977-),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李晚春( 1981-),女,陜西渭南人,博士生,西安思源學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互聯網+農村教師信息素養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如何培養學生信息素養
提高農村教師培訓的實效性——關于西部S省農村教師培訓狀況的調查報告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通信系統仿真”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借助MOOC打造一門有趣有視野的信息素養通識課
云屏引領大屏走向“互聯網+”時代
醒醒吧,為什么你玩不好“互聯網+”?
農村教師補充機制:問題與對策新探
論西部農村教師專業信念提升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