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培養思考

2022-06-27 18:44周旋旋
學習與科普 2022年21期
關鍵詞: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立德樹人

周旋旋

摘要:小學生在認知能力和知識、生活經驗上的不足使其需要科學的行為規范指導,以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養成健康、得體的行為習慣。教師和家長在此過程中都必須積極承擔教育責任,并主動形成教育合力,規范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讓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下文分析立德樹人背景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對策,旨在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前 言:

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教育任務,作為檢驗學校一切教育工作成效的標準,這是踐行五育并舉理念的重要思路。當前小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面臨諸多挑戰,與家庭教育理念、學生差異性、養成教育體系構建情況等因素具有密切關系,小學生的日常行為活動中存在性格缺陷、不良生活習慣與學習習慣以及自主意識、規則意識、集體意識缺乏等典型問題,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與全面發展?;诖?,針對日常行為規范的養成教育必須提上日程。

一、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現狀

受家庭環境變化、家長教育理念轉變、小學生在特定成長階段的身心發展特征、學校因素以及社會因素的綜合影響,當前小學生群體存在諸多不良行為習慣。應試教育機制加劇了這種現象,教師、家長和社會片面關注孩子的考試成績,對孩子孩子的道德、情感、心理等方面的發展缺乏重視,難以實現立德樹人目標。從小學生成長的心理機制來看,我國小學生不良行為習慣主要表現為如下三種類型:其一,“認知偏差”型,這類學生責任心缺乏,參與意識和遵紀意識薄弱,在學校生活中常見遲到、早退、曠課、喜歡惡作劇等行為特點;其二,“意志薄弱”型,這類學生情緒不穩定,有多動的典型表現,學習和生活中表現消極,對自身的行為缺乏良好的控制能力;其三 “心理障礙”型,這類學生有嚴重的逆反心理,易躁易怒,有打架斗毆的不良習慣,經常性說謊。

二、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對策

(一)組織主題班會活動

小學生正處于良好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他們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模式、思想觀念都尚在養成階段,可塑性較強[1]。想要有效引導小學生規范日常行為,首先要引導他們去了解正確的行為準則,而在具體的養成教育實踐中要以多元教育方式介入,其中組織主題班會活動是不可或缺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方式,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呈現生動的、直觀的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素材,比如關于孝敬父母、尊敬長輩、主動勞動、真誠待人、節約糧食、熱愛學習、注重儀表、保持衛生、樂于助人、遵守規則、團結合作等教育主題都契合這一階段小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需求。這些教育內容與小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關系密切,可以順利調動學生相關經驗,帶給學生深刻的情感體驗??梢酝ㄟ^微課匯總行為規范教育素材,讓學生在班會之后也可以自主觀看視頻,通過進入各種行為評價與道德判斷情境,引導學生自覺規范行為,嚴格要求自我,不斷反思自我,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規范行為體系。

(二)教師發揮榜樣作用

正所謂“言傳不如身教”,教育者要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學習榜樣,在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中教師的示范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深刻的、持久的[2]。小學生習慣模仿他人,尤其是具有向師性,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成為他們學習和模仿的對象,而在校園生活中老師和學生接觸頻繁,因此更要求教師能夠嚴格要求自我,在日常生活與教學工作中都要規范言行,發揮榜樣作用。比如“要尊敬國旗、國徽,會唱國歌,升降國旗、奏唱國歌時肅立、脫帽、行注目禮?!钡娜粘P袨橐幏娥B成中,教師必須為學生作出表率,成為尊敬國旗、國徽和熱愛國家的行為標桿。再如小學生要按照行為準則規范的要求做到不遲到、不早退,按照規定參與各種學校集體活動,養成守時的習慣,基于此就可以組織時間觀念養成教育活動,教師在日常學校工作中、課堂教學中都要滲透守時意識,按時上下課、按時到校?;诹⒌聵淙说男W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中,教師要成為學生的一面鏡子,成為學生修德、養性路上的領路人。

(三)家校合作共育

家庭和學校在學生教育責任上必須建立共擔意識,勇于承擔教育責任,愿意建立合作教育關系,雙方互相理解與支持,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和學校要合作構建學生的日常行為規范體系,教師要同學生家長密切聯系、有效溝通,建立一致的認知標準,達成一致的教育理念[3]。教師要發揮專業優勢,匯總小學生在該成長階段應該養成的基本行為規范,以教育手冊或者線上合作教育資源的方式分享給家長,給家長提供配合教育思路,提高家長的養成教育能力。家長與教師都要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資源,比如家庭中引導孩子和長輩相處的過程中尊敬與愛護長輩,養成感恩意識,主動承擔家務勞動,而在校期間要重點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與同學之間友好相處、互幫互助,尊重他人,借助運動會、體育課等機會培養孩子良好的運動習慣,在競賽項目中培養孩子良好的合作競爭意識、集體意識。最后,家長與教師在建立暢通的合作溝通機制的基礎上,要注意對孩子日常行為表現相關的教育信息的及時共享,雙方互通有無,共同尋找問題,共商教育方案,家校合作實現雙管齊下的效果,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長和可持續發展。

結 論:

良好行為習慣養成需要持續性的教育引導,在養成教育內容和方式上都要體現系統性、持續性。小學生正處于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期,關注對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加強規范引導,對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人格塑造和心理健康發展都有積極影響。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是應時代發展需求,是推動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尤立德樹人視域下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必須得到重視,家校要建立合作共育關系,制定科學的養成教育標準,開展行為習慣養成教育的持久戰,讓知識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形成協同關系。筆者通過不斷總結實踐工作經驗,從小學生日常行為養成教現狀出發,在上文分享了幾點教育策略,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

[1]羅東玲.淺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J].成長,2021(6):1.

[2]紀曉燕.淺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管理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7):45.

[3]王安生.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養成教育問題、對策優化環境,強化養成[J].大眾投資指南,2019(05):252+255.

猜你喜歡
行為規范養成教育立德樹人
強化大學生行為規范教育的必要性
用公平正義守護社會倫理秩序
學生行為規范養成教育
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
學校體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工匠精神的缺失與高職院校的使命
小學生良好習慣的養成教育探索
高校學生體育素質養成教育研究
新常態視閾下高校輔導員做好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民族高校大學生價值觀認同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