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基本活動經驗累積為目標,小學數學教學“少教多學”模式構建

2022-07-14 01:36林玲嚴樹祥
魅力中國 2022年3期
關鍵詞:少教多學經驗活動

林玲 嚴樹祥

(甘肅省和政縣馬家堡中心小學,甘肅 和政 731200)

前言:“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是轉變傳統“填鴨式”教學的重要教育更新,也是能夠突出以生為本教育理念的重要措施。作為學生的人生引導者,小學數學教師所要做的就是在課堂中結合自身專業,采取最適合小學生的教學手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數學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進而激發出學習興趣,養成自覺學習的好習慣,這對學生的學習會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一、實施“少教多學”的必要性

當前時代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擔任著學生引導者的身份,要盡力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探索與實踐機會。但以往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往往會忽略這一理念,更多的會將時間花費在如何教才能讓學生理解知識上,而不是凸顯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上。這樣的問題長久以來縈繞著小學教學的課堂。教師就會成為課堂的主導者,總是想以灌輸式的方式,將自己所知道的知識盡數傳授給學生。這樣導致的結果就是時常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教學時間,學生也沒有能力一次性消化掉非常多的知識,就會使教學的效率降低。同時,由于教師授課時間過長,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索的時間減少,所以以往傳統的多教少學的教學方法,不僅僅會帶給教師更多的壓力,也會讓學生產生焦慮,覺得數學這門學科學習起來是十分無趣的,致使今后的教學效果十分不理想[1]。

比如在學習《圓柱與圓錐》的知識時,本堂課主要是帶領學生了解圓柱與圓錐之間的區別,同時讓學生懂得如何判斷圓柱體,進行圓柱體和圓錐體的特征認知,所以這堂課的知識點較多,首先從圓柱的認知開始。為了怕漏掉一些關鍵教學點,教師如果沿用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會針對每個教學節點進行細致講解,為學生介紹圓柱體的高、底面以及側面,通過多媒體PPT 課件的演示,讓學生了解圓柱體的形態。整堂課教師帶領著學生學習,學生沒有得到自主探索與實踐的機會,導致最后教師心力憔悴,但學生也沒有切身體會到知識的本質,還有一些知識會被學生遺忘,這也歸結于學生沒有將這些知識牢牢記憶。所以這種傳統的教學方式應當被摒棄掉[2]。

有了圓柱體教學的經驗,教師在進行圓錐體的教學時,先確定本堂課的重點是確保學生可以正確判斷圓錐的特征以及了解圓錐的形成。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教師應當不再一味地去講,而是將整個課堂的主導權交還給學生,引導學生利用自己的雙手與思維去仔細觀察和探索,可以適當與同組的成員或是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討論。自主的探索出圓錐的特征,總結出圓錐是否是只有一條高、一個地面和一個曲面。教師在整個教學中通過問題的引導,幫助學生指向正確的學習道路,其余全部交給學生自主探索。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的知識印象,同時這種動手實踐操作的教學環節,也滿足了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需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整個小學數學課堂氛圍達到最高,有助于提高教學效率,讓學生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并深入記憶。

二、“少教多學”理念的意義及應用方式建議

(一)精心構建教學過程,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態度

作為整個教學課堂的設計者,小學數學教師為了突出“少教多學”的理念,就應當注重教學過程的設計,教學是否能夠順利且完美,都依賴于整體教學框架的設計與其內容的安排。在教學開始之前,教師應當了解“少教多學”理念的意義,然后做好備課,認真研讀教學內容,確定本堂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

在教材內容的研讀上,教師要了解巧妙使用教材的重要性,懂得利用教材內容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讓學生在掌握學習技巧之后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讓學生“多學”,教師要“少教”,爭取讓學生自主發現數學問題,并能夠利用自身知識儲備或是思維的舉一反三去解決問題。

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產生學習勁頭感、產生問題意識。教師也要由原本的課堂主導者轉變為學生的引導者,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及時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所在,在適當的時候給予學生點播,這時的教師既是學生的合作者,也是學生引導者,同時也是教學的組織者。在這樣的方式下,學生既掌握了技能,又可以將知識扎實的記憶在腦海中,讓學生得到自己努力成果的喜悅,進而提高教學的實際意義[3]。

(二)針對學生實際情況,促進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的教育要求要給予學生更加廣闊和自由的空間,也要求教師能夠為學生創建更加適合學生學習的活動。傳授給學生科學有效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掘出學生的個人潛能,實現多學、會學的目標。然后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與認知能力加以教學內容的設計,以此來豐富整個課堂的教學活動,促進學生多學。把學習的自主權完全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思維能力去思考數學問題,將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和我會學。而針對性的教學,就是要求教師不能夠對全班同學一起籠統的教,要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問題,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來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模式設計,在學生運用知識的理解基礎之上,給予學生引導,將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搭建起橋梁,提高學生的獨立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加彈性的學習空間。

同時,教師也應當針對教學中的難點、重點,提前為學生找好教學規律,在教學中運用更加簡單精煉的語言,幫助學生理清易混淆的點,或是易錯點和易漏點。只要教師的教能夠教到點子上,縮減語言,學生學習得多了,就能夠提高整體教學的效率,這種少教不僅僅是表面上的教學減少,而是將教學進行語言上的凝練,整理歸納而成簡單但是具有實際意義的重點內容。蘊含著整個知識點的全部內容,讓學生能夠掌握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了教師花更多的時間教,導致學生學習時間降低,學習效率同時下降的問題[4]。

(三)給予學生啟發教學,實現深度視域下的多學

教師作為學生的傳道授業者,應當將啟發性的教學理念融合到教學中,啟發性的教學是指教師不能夠代替學生學習和思考,避免灌輸式教學的出現。鼓勵學生自主發現數學中的問題,嘗試去解決問題,實現深度教學,讓學生在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思想,并將其融合到原有的認知結構當中。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找出問題的關聯與遷移,同時進行決策和解決問題,教師所要做的就是激發學生,幫助學生打開思路,給予學生更多思考的余地,適當加以引導,幫助學生扶正前進的路線,使學生養成良好且獨立的思考習慣,促進學生的智慧與思維得到全面發展。

想要實現深度學習,從小學生的角度來看就是讓學生的學習不再浮于表面和機械性的模仿,而是真正提高教學的實用意義,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一系列問題,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比如在學習到等式的知識時,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或實踐操作深入探索知識,可以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將整個天平兩端的砝碼在不同情況下的狀態來剖析等式的性質。比如天平的兩端一同加入或減去相同數量的砝碼,天平依然平衡,當減去或是增加的砝碼重量不相等時,天平就會失去平衡。本堂課的意義就是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中,去感悟數學的本質,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讓學生能夠在自主活動中感受數學,更加深入地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以基本活動經驗積累為目標的“少教多學”策略研究

(一)優化教學實踐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動手

數學是一門重視學生實踐探索能力以及思維能力的基礎學科,而實踐操作是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認知的最有效途徑,如果沒有親身經歷的實踐活動,就談不上經驗的累積。所以在基本的小學數學活動中,必須通過學生大量的實踐操作,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感悟,從實驗中循序漸進地獲得知識。通過畫一畫、剪一剪、量一量、拼一拼或是摸一摸等等活動,刺激學生的感官,同時給予學生大膽思維的機會,讓學生實踐出真知,豐富自身基本活動經驗。同時,教師也應當在教學實踐活動中,落實少教多學的理念,教師所要做的只是基于學生恰當實踐上的指引,更多的是鼓勵學生積極動手,參與實踐,通過教師安排的學習活動,給予學生更加直觀的數學知識印象[5]。

比如在學習到有關三角形的內角和知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將三角形的三個內角撕下來,把頂點放在某一個點上一拼,正好是一個平角?;蚴怯谜郫B法,把三個角往里折,重合頂點,拼在一起,也是一個平角。也可以用量角器來測量每個角的度數,然后將三個角的度數加起來,發現三個內角的度數和是180 度。這三種操作活動,可以激起學生更加直觀的視覺印象。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度的結果,在整個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雖然費時不多,但得到了充足的親身體驗機會,讓學生對三角形內角和的感受加倍。這種實踐活動經驗的獲得,將成為學生今后深度學習與發展的重要基石。

小學數學的活動經驗是在無數次的實踐和思考當中積累的,所以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多多增加一些這樣的活動來為學生積累經驗,也要在活動中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這樣的話,學生無論是在課內還是課外,都可以輕松的解決日常生活中的數學難題。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激發團隊意識,了解到有些活動是可以與身邊的同伴一起合作解決。

(二)優化教學觀察過程,鼓勵學生積極觀察

觀察能力是小學生所要具備的最基本學習能力,同時觀察能力也是小學生用來獲取知識的最佳途徑之一。學生可以帶有目的性的進行觀察,也可以通過教師的觀察活動來進行觀察。在觀察的活動當中,能夠為學生積累學習素材與經驗。為學生的思維發展打下堅實有力的基礎。但是在以往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忽略掉對學生觀察能力的引導,更多的是教師向學生拋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解答,最后由教師進行補充。面對學生不懂的問題,教師立刻給予學生正確的解答,導致學生沒有形成觀察意識,也沒有最大程度地認真參與到觀察活動中。對此,教師應當立足于“少教多學”的理念,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為學生安排更多的觀察機會,從一開始的學生嘗試觀察,到在觀察中分析問題,最后通過觀察中的問題與得出的結論來進行總結歸納,這一系列的過程是學生感受數學知識的重要過程,也是學生認知能力的形成與發展過程,教師應當為學生養成善于觀察,樂于觀察的好習慣。

比如在學習到《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三張圓形的卡紙,然后用重疊的手法來觀察,發現三個圓的大小相同,然后讓學生在三張圓形卡片上表示出1/3、2/6 以及3/9,在與學生交流探討的過程中,教師在黑板上為學生標出相應的分數。學生很快發現三個圓的陰影部分是同樣大的,所以這三個分數是一樣大的嗎[6]?教師在學生已經思考的差不多時,就可以為學生進行補充:通過剛才的實驗證明,陰影部分的大小是相同的,所以三個分數的大小也是相同的,教師在黑板上將三個分數化作等號。讓學生觀察這一組分數,雖然分數大小相等,但他們也有著一定的不同,是什么東西在變化,什么沒有變。鼓勵學生大膽發言,說一說自己觀察到的現象,學生會發現: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在變,但是這個分數的大小沒變。然后再由教師做最后的總結:先表揚學生的仔細觀察精神,經過學生們的細致觀察,發現這組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有所不同,他們的大小卻一樣,那么分子和分母發生怎樣的變化它的大小會不變呢?讓學生猜想驗證,最后得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三)優化教學思考過程,督促學生認真思考

小學生如果只是單純的參與了教學活動,并不是意味著學生已經在此活動中獲得了足夠豐富的活動經驗。所以在活動中引導學生進行反思也是整個課堂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能夠幫助學生積累知識與經驗,提高學習能力。想要擁有數學活動的經驗,僅靠積累也是不足的,需要學生在反思和概括中了解數學的邏輯性,將所有數學知識內化為學生的活動經驗,同時要落實“少教多學”的理念,鼓勵學生自由進行反思與總結。也就是說,如果沒有了活動后的反思,也就錯過了解題的重要成果。

比如在學習雞兔同籠的問題時,面對著這個經典又有趣的數學難題時。針對教師給出的題干:雞兔總共21 只,他們的腳加在一起一共60 只,那么雞和兔各有多少只?學生給出雞16 只,兔子5 只的答案,但是這時教師不能夠馬上做出判斷,而是要通過為學生設疑,讓學生更加深入的思考問題。反向詢問學生:你認為這個答案正確嗎?為什么?讓學生進行反思,對自己的回答產生質疑,然后重新計算或是推敲,發現問題的結果不正確,然后向老師講一下做題的方法,雖然雞和兔的總數是21 只,但是總腿數不符合條件。教師繼續追問:為什么總腿數少了?那么是誰的只數少了,又或是誰的只數多了?這樣一連串提問的方法可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動腦反思錯誤的原因,因為雞算多了,而兔子的只數算少了,所以總的腿數就少了,當把雞換成兔子,總的腿數就會增加兩條,隨著兔子只數的增加,雞的減少,總腿數也在不斷的增加。

不論是在哪一科目的學習中,成功和失敗對學生來說都意味著是經驗的積累。在上述所說到的所有數學活動中,當學生發現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式不太適用的時候,教師作為學生的引導者應當善于幫助學生總結錯誤的經驗,然后將其轉化為學生進步的助力,進一步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問題都出在哪里,為什么結論會與自己猜想的不一致。讓學生在失敗的經驗中總結出問題的癥結,進而深入思考解決的方向與應對的措施,反思自己解題方法的合理性。同時也提高學生解題的嚴謹度,這將是對學生十分有益的活動經驗。

結論:綜上所述,“少教多學”是當下最能夠落實新課改革理念的重要舉措之一,也是能夠體現現代化教學的憑證。只有教師充分落實“少教多學”,給予學生更多的對知識的自由探索與思考時間,就可以發揮出學生的無限潛力,讓整個數學課堂煥發生機。在日常的教學基本活動中積累學習經驗,為學生未來的深度學習奠基,確保學生能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順利前行。

猜你喜歡
少教多學經驗活動
“六小”活動
“活動隨手拍”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三八節,省婦聯推出十大系列活動
“少教多學”在中職計算機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踐行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當你遇見了“零經驗”的他
該活動活動筋骨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