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思考

2022-07-17 12:32俞振宇
江蘇廣播電視報·新教育 2022年17期
關鍵詞:融入傳統文化

俞振宇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是提高課程教學吸引力的內在要求,也是立德樹人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效果,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辯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不斷提升教師文化底蘊,優化完善課程教學設計。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傳統文化;融入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明確指出,必須“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這一偉大論述,科學揭示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關系,也為高?!榜R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的教學指明了方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不僅有助于提升課程教學效果的提升,也是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的有效途徑。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是提高“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吸引力的內在要求

恩格斯曾經這樣說過,每個國家運用馬克思主義,都必須穿起本民族的服裝。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從一開始就離不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提供的肥沃土壤。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是提高課程教學吸引力的內在要求。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形象直觀的特點,相對于深奧抽象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更符合大學生的認知規律,有助于其對原理的理解;另一方面,家喻戶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極大地豐富了課程教學內容,更有助于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是立德樹人增強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有效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主干課程,更是肩負著增強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在課程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分融入,有助于充分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豐富的哲學思想、道德理念等價值內涵,用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激活偉大中華文明,從而進一步增添大學生內心深處的民族自豪感,切實增強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堅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信念。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可能性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能夠深深扎根于中國大地,成為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指導思想,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其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內在契合性。正是這些契合性,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學提供了可能。

(一)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與中國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契合

馬克思主義認為,物質是世界的本原,世界的發展是物質自我運動的結果,并指出物質是標志客觀實在的哲學范疇。這一概念,強調了物質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存在的客觀實在性,奠定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大廈的基石。中國傳統文化中同樣有著樸素的唯物論傳統,早在《尚書.洪范》篇中曾提到“五行”這一名稱,將“金木水火土”作為構成萬物的五種元素,此后的歷代哲學家們更是將這一樸素的唯物主義思想進一步發展,雖然這些思想有著很大的直觀性、片面性,但其體現的唯物主義立場,與馬克思主義的唯物論有著極大的理論契合性,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礎。

(二)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與中國古代樸素辯證法的契合

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指出“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是世界辯證圖景的總特征,總結出世界運動發展的三大規律,它是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和靈魂。中國傳統文化中,同樣蘊含著深厚的辯證思想,特別是關于變異與和諧的思想。比如《易經》中的“陰陽”說,已經具備了某些關于“對立”和“物極必反”的樸素辯證法的萌芽。老子的《道德經》中同樣涉及了大量的辯證思想。正是受這些辯證思想的影響,中國傳統文化在肯定事物之間多元性、差異性的同時,力求實現事物之間的和而不同。這些思想,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中關于矛盾、運動、發展的思想有著極大的契合性,為整個中華民族理解、認同、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創造了條件。

(三)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與知行合一理念的契合

馬克思主義認識論,認為世界是可以被認識的,實踐決定認識,認識指導實踐。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這一思想又著重體現為知行合一這一重大的哲學問題。對知行問題的探討,早在《左傳》和《尚書》中就有過記載。宋代以后,對知行關系的探討進入了一個新的理論高度,朱熹指出“論先后、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在一定程度上闡明了知與行的關系,王守仁對程朱學派的知在行先論進行了批判,強調知與行的不可分離。這一系列關于知行的論述,蘊含了馬克思主義認識論中實踐與認識關系的豐富內容,雖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有助于加深我們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理解和認同。

(四)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與中國古代民本思想的契合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從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出發,堅持群眾史觀,認為包括英雄人物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中國古代民本思想,同樣對人民群眾在創造歷史中的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早在殷周時期,統治者就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春秋戰國時期,孟子“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的思想,充分肯定了民眾在社會中的地位。西漢以后,董仲舒提出“德主刑輔”思想及重民、保民的具體措施。這些思想雖帶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但其對人民群眾重要性的認識與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有著共通性,有助于群眾史觀的深化傳播。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的現實路徑

(一)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辯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程教學,目的是通過對課程內容的補充和完善,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而絕非是對馬克思主義教育的弱化。教學過程中,應始終堅持以下兩個基本原則:一是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充分認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偉力,在教學時間的分配、教學內容的設計上都應該以強化馬克思主義這一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為主,切勿喧賓奪主;二是要辯證看待中華傳統文化,理性辨識其中的精華和糟粕,在課程教學中有選擇地運用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切勿盲目照搬照抄。

(二)不斷提升教師文化底蘊,優化完善課程教學設計

講好思政課,教師是關鍵。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機融入,首先需要教師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唯有不斷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系統深入的學習,才能真正理解其蘊含的精神實質,有效挖掘與課程內容相契合的思想精髓。與此同時,教學設計的優化也是提升融入效果的關鍵,教學過程中,應充分采用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借助案例法、討論法等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更直觀、真切地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切實提升課程教學的吸引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1-7-2(02).

[2]周亞東.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性[J].淮海工學院學報,2014(08).

猜你喜歡
融入傳統文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社會實踐中的作用
關于“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融入“概論”課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階段的數學教學方法論
淺析日本“世襲政治”產生的原因及其影響
大學生國學教育中相關概念辨析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主義的和諧思想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