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狀腺梭形細胞未分化癌1 例及文獻復習

2022-07-20 13:20徐文娟聶子淮顧建華
癌癥進展 2022年11期
關鍵詞:腫塊甲狀腺癌分化

徐文娟,聶子淮,顧建華

上海市瑞金康復醫院外科,上海2000000

甲狀腺未分化癌屬于甲狀腺腫瘤中惡性程度最高的一種腫瘤[1],占全部甲狀腺癌的10%~15%,多見于年老體弱患者,女性較多見(>40 歲),發病迅速,早期可發生全身轉移和浸潤,惡性程度高,預后差[2-3]。未分化癌按世界衛生組織分類,可分為梭形細胞型、巨細胞型、小細胞型、寡細胞型,除小細胞型外,其余三型預后較差[4]。本研究中,患者病理檢查提示為甲狀腺梭形細胞未分化癌,符合未分化癌之第一型,預后尚良好,術后隨訪3 個月暫未發現轉移及復發情況,現報道如下。

1 病歷資料

患者女,63 歲,2021 年6 月8 日體檢時發現有甲狀腺結節,2021 年6 月17 日行甲狀腺超聲檢查提示甲狀腺右側葉下級可見一低回聲,大小約37.0 mm×22.0 mm×34.5 mm,下級下方結節,向胸骨下及峽部延伸,邊界清,與包膜無明顯接觸,內部見點狀強回聲(貫穿前后)。細胞穿刺學提示:右甲狀腺下級下方結節,見梭形細胞,傾向腫瘤,不除外惡性(圖1)。1 個月后于全麻下行右側甲狀腺全切除+右側甲狀腺下方腫塊切除+區域性淋巴結清掃術。術中冰凍病理結果:右側甲狀腺下級腫塊符合梭形細胞型惡性腫瘤,右甲狀腺局部結節性增生。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右甲狀腺局部結節性增生。右側甲狀腺下方類圓形腫塊,3.5 cm×3.0 cm×2.1 cm,表面光滑,切面實性,魚肉狀,質中偏軟。符合梭形細胞型惡性腫瘤。免疫組化:細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細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甲狀腺轉錄因子-1(thyriod transcription factor-1,TTF-1)(-)、甲狀腺球蛋白(thyroglobulin,TG)(-)、細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B 細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間皮瘤抗原-1(mesothelioma antigen-1,HBME-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 3)(-)、絲氨酸/蘇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Ser/ThrPK)(-)、小扁豆凝集素(lens culinaris agglutinin,LCA)(-)、CD20(-)、CD3(-)、CD56(-)。病理診斷:(右甲狀腺)甲狀腺結節性增生;(右甲狀腺下極)間變性(未分化)癌。術后1 個月復查,CT 檢查提示:右甲狀腺術后,局部及峽部低密度影,術后積液,左上頸、鎖骨上稍大淋巴結(圖2)。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檢查提示:甲狀腺癌術后,術區致密影伴少量積液,氟代脫氧葡萄糖(fluorodeoxyglucose,FDG)代謝略增高,考慮術后改變,雙側鎖骨區小淋巴結,部分FDG 代謝輕度增高。后行甲狀腺放療,放療劑量60 600 cGy/200 f。3 個月后行CT 檢查,未發現新的可疑病灶。臨床診斷:右甲狀腺未分化癌。

圖1 甲狀腺未分化癌患者細胞穿刺病理結果(HE染色,×200)

圖2 甲狀腺未分化癌患者術后1個月的CT檢查結果

2 討論

在發生甲狀腺梭形細胞未分化癌時,患者常有的臨床表現是:出現長期甲狀腺腫大并且近期內迅速增大,進而局部產生壓迫癥狀,如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頸靜脈怒張、聲音嘶啞、頸部疼痛以及腫塊堅硬等[5]。該病首診時約有1/3 的患者已經轉移至周圍淋巴結以及頸部鄰近區域[6],使患者的喉部神經發生變化,導致聲音嘶啞。隨著疾病的發展,進一步轉移至肺組織,進而引起患者氣管不暢缺氧死亡。本研究中患者屬于甲狀腺梭形細胞未分化癌,其腫瘤包膜完整,與周圍組織無粘連,腫塊完整切除,所以術后隨訪恢復良好并未出現復發轉移。本研究的超聲檢查顯示,甲狀腺右側葉下級可見一低回聲,大小約37.0 mm×22.0 mm×34.5 mm,下級下方結節,向胸骨下及峽部延伸,邊界清,與包膜無明顯接觸,內部見點狀強回聲,這與Wang 和Yang[7]研究結果相符,超聲顯示實性和低回聲結節。

甲狀腺未分化癌的免疫表型復雜多樣,梭形細胞中上皮源性標志物CK、EMA 及CEA 的表達率均與波形蛋白(vimentin)一致[8-9],而TTF-1、TG、降鈣素等在腫瘤組織中不具有表達特質。有研究發現,PAX8 陽性對上皮樣甲狀腺未分化癌的診斷具有臨床意義[10]。本研究中,患者的免疫組化結果顯示,CK(+)、CK19(+)、EMA(-)、CEA(-)、TTF-1(-)、TG(-)、cyclin D1(+/-)、Bcl-2(+)、HBME-1(-)、galectin 3(-)、Ser/ThrPK(-)、LCA(-)、CD20(-)、CD3(-)、CD56(-)。其腫瘤細胞中CK、CK19、Bcl-2均呈陽性,EMA、TTF-1、TG、CEA 均呈陰性。這也提示本研究患者的惡性程度低,在及時治療下預后良好。遺傳學特征中由于該病體細胞的激活[11]、失活、染色體異常以及基因異常[12],導致促分裂原活化的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磷脂酰肌醇-3-羥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hydroxy kinase,PI3K)、WNT 等信號通路改變,進一步導致分化好的甲狀腺癌向未分化癌轉變,并且多數出現p53 的功能缺失[13]。同時為了防止誤診的出現,對甲狀腺其他梭形細胞進行實驗室檢驗,以指標結果不同為診斷依據。而對于未分化癌,其治療及預后效果均不太理想,確診后的患者生存時間也不超過半年。據饒潔等[14]報道,甲狀腺未分化癌屬于罕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寡細胞亞型是其中特殊形態學變異型,侵襲性高,臨床進展迅速,預后較差,病死率高,但預后效果明顯高于其他類型未分化癌,而患者預后恢復情況主要與年齡、腫瘤大小有關。這也與本研究中病例情況相符,本研究中病例因為及時發現且腫瘤較小,經過手術為主和化療為輔的治療,3 個月后CT檢查未發現新的可疑病灶,患者預后良好。目前隨著醫學發展,在臨床上主要以手術聯合放化療進行綜合治療,同時通過靶向藥物抑制腫瘤細胞發展,從而獲得良好預后。

綜上所述,甲狀腺未分化癌應引起人們的注意,不管是哪一種腫瘤,早發現早治療,才能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掌握此腫瘤的臨床及影像表現,對術前診斷有很大幫助。另外甲狀腺未分化癌的梭形細胞型,更應特別注意,此類型的甲狀腺未分化癌具有多樣性,容易轉移,且預后較差,更應當注重體檢,在不舒服時第一時間去檢查,且在治療時以手術切除為主,以取得良好的預后。

猜你喜歡
腫塊甲狀腺癌分化
甲狀腺癌“低位領”式與“L”型切口淋巴結清掃術的比較
研究腹部超聲在臨床診斷盆腔腫塊中的價值
兩次中美貨幣政策分化的比較及啟示
Mir-222-3p 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甲狀腺癌效果的影響
甲狀腺癌為何越來越多?
睡眠質量差的女性甲狀腺癌風險高四成
經腹及經陰道超聲在診斷盆腔腫塊中的應用
日本中世末期五山禪僧的“儒·釋”論爭與其內部分化
《詩經·大車》正音與談部中古分化探
乳腺腫塊二維及彩色多普勒特征與病理學對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