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道德與法治課更有學生味兒
——以《安全記心上》一課的教學為例

2022-07-21 08:18浙江衢州市柯城區華墅鄉中心小學324014
小學教學參考 2022年15期
關鍵詞:圖例味兒道德

浙江衢州市柯城區華墅鄉中心小學(324014) 江 劍

從2016 年開始,小學品德學科改名為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隨著學科名稱的改變,教材也相應發生了變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由國家教育部統一組織專家編寫,歷時四年,整套教材已經在小學各個年級全面鋪開并使用。

由于統編道德與法治教材使用時間不長,教師們在解讀、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些比較普遍的問題,導致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缺乏學生味兒。本文就這一問題,結合《安全記心上》一課的教學,談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缺失學生味兒的課堂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對教材的解讀和使用、對課堂教學的設計常常流于形式,有時看似熱熱鬧鬧,但是卻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常常和學生的生活脫離,出現“堵點”“斷點”,沒有學生味兒,沒有體現學生的生活氣息。學生雖然身處課堂中,心卻很難融入課堂中。

1.圖例不加篩選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編排了很多圖例,有的教師不加篩選,直接搬用到課堂中。這樣做,就會出現圖例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的現象,使課堂教學缺失學生味兒。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中配了一幅圖例:一個大人騎摩托車載著三個孩子去上學。教師直接將這幅圖例用在課堂中,卻不曾想過,現在很多地方已經很少有人騎摩托車了,很多學生都不知道什么是摩托車。這種圖例的使用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情境創設單一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設置了一些情境供教師們參考,有的教師沒有靈活變通,就直接運用到課堂中。如此操作,情境創設單一,與學生的真實生活相差甚遠,導致課堂缺失學生味兒。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中設置了一種情境:學生背書包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教師在課堂上呈現出這種情境,卻沒有考慮到,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過人行橫道時會出現多種不同的情況。這種單一情境的簡單使用,對學生的生活指導意義不大。當學生面對復雜的現實生活情境時,他們便不能從容應對。

3.文字生搬硬套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安排了“知識窗”板塊,這部分內容一般以文字形式呈現。有的教師生搬硬套,直接把“知識窗”中的文字放到課件中,直接讓學生看文字進行學習。學生直接閱讀文字,沒有感觸,腦中、心中留下的印象不深。如此粗糙地使用教材,使得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缺失了學生味兒。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中編排的“知識窗”內容:“近年來,道路交通事故已成為中國兒童意外傷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缺乏交通安全知識,因交通事故造成傷亡的兒童數量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所以,要加強學生的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苯處熤苯幼寣W生閱讀這段文字??墒?,這樣的內容離學生太遠,學生在道路交通事故對中國兒童產生的危害程度方面感受不深,課堂教學效果當然不夠理想。

4.定位只顧當前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設置的一些內容,發揮著拋磚引玉的作用。但有的教師只抓住“磚”,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進一步思考,只顧當前的課堂教學定位,這也導致了課堂教學缺失學生味兒。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中編寫了一個小故事《對酒駕說“不”!》,教師直接運用這一內容,就故事說故事,沒有與學生的生活相聯系,故事說完教學就結束了,這樣的教學對學生的影響不會長遠。

二、找回有學生味兒的課堂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由國家頂尖的道德與法治學科的專家編寫而成,雖然編者已經考慮到了中國東西部以及南北地區的差異,考慮到了城區與農村的差異,考慮到了學生個人的生活經驗等,但是由于中國地域遼闊,無論編者考慮得多么周全,一本教材也絕不可能滿足全國各地學生的實際需求。為此,教師要對教材進行“二度開發”,智慧地使用教材。

要想找回具有學生味兒的小學道德和法治課堂,必須通“堵點”、補“斷點”,把教材與學生生活之間的“堵點”疏通,把教材與學生生活之間的“斷點”補上。

1.“刪除+巧換”圖例

當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圖例和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時,教師在設計教學時首先就要刪除這些圖例,疏通“堵點”。接著,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巧妙替換原先的圖例,補上“斷點”,使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連,使課堂具有濃濃的學生味兒。

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中,教師對“一個大人騎摩托車載著三個孩子去上學”的圖例是這樣處理的:在上課之前制作了調查表,內容涉及學生平常的出行方式;在調查匯總后,教師發現這個城區學生平常出行的方式中并沒有摩托車這種交通工具,但是乘坐電動自行車出行的學生倒是不少;基于這一調查發現,教師刪除了教材中“一個大人騎摩托車載著三個孩子去上學”的圖例,巧妙地換上了“大人騎電動自行車載人”的三張圖片(如圖1)。

通過觀察與判斷,引導學生了解相關的交通規則,明白只有認真遵守交通規則,才能平安出行。這樣的教學內容來自學生的真實生活,能使學生的學習變得真實可感。

圖1

2.“去除+巧補”情境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由于版面的限制,所提供的情境必定有限,但是學生的現實生活是復雜多變的。當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提供的情境和學生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境不完全吻合時,教師先要去除單一的情境創設,疏通“堵點”,再根據學生的實際生活巧妙添加復雜的生活情境,補上“斷點”,使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相契合,具有濃濃的學生味兒。這樣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生活時不至于手足無措,而是能夠坦然應對。

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中設置的“學生背書包通過有交通信號燈的人行橫道”這一情境,在小學一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中已經學過。所以,當這一情境再次出現在三年級的教材中時,教師去除了這種單一的情境,巧妙地補上了多種情境(如圖2):走到人行橫道的一半時紅燈亮了,怎么辦?

圖2

如果人行橫道上沒有交通信號燈(如圖3),那么該如何過馬路?

圖3

這些情境都是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時常會遇到的。教師在課堂上創設這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模擬演練,這樣的課堂具有了現實意義。課后,當學生遇到類似的情況時,他們便能用課堂所學自如應對。這樣的道德與法治課才真正具有了學生味兒。

3.“消除+巧化”文字

教材中,以文字形式呈現的“知識窗”內容,對于小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會有一定難度。如果都采用直接閱讀的方式,那么效果必然不太理想,因為文字對小學生來說較抽象。對此,教師應消除文字的抽象性,疏通“堵點”,巧妙地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形象的畫面,補上“斷點”,讓學生在生動的畫面中學習,讓學習真正對學生產生作用,讓道德與法治課充滿學生味兒。

如《安全記心上》一課中“知識窗”的內容是關于道路交通事故中中國兒童傷亡情況的簡介,這對學生來說就非常抽象。對此,一位教師采用了播放交通事故視頻、引用數字和計算等方式巧妙地將文字形象化。

首先,教師播放兒童發生交通事故的各種視頻(如圖4)。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形象地感受到交通事故離他們并不遠,如果稍不注意,不幸就有可能發生。

圖4

接著,教師引用具體數字(如圖5)來向學生介紹交通事故對兒童造成的傷害很大。

圖5

為了讓學生對數字“18500”有充分的認識,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計算,讓學生換算一下“18500”名兒童相當于一年有多少個自己班級的同學因為交通事故失去鮮活的生命。

最后,教師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想。

通過一步步的精心引導,教師成功地將抽象的文字形象化,使課堂教學入腦、入心,讓學生真正走進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有所獲。

4.“認清+巧聯”生活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一些內容是基于大部分學生的普遍情況而設定的,如果教師只抓住教材拋出的“磚”,沒有據此去找到“玉”,那么教學對學生未來生活的影響就不會長久。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不能只顧眼前,而應在聯系學生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巧妙地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未來生活相聯結,通過教學把學生的過去、現在、將來融為一體,讓課堂具有濃濃的學生味兒。

如《安全記心上》一課的小故事《對酒駕說“不”!》,教師教學時應了解學生當前的現實生活,可以讓學生勸勸酒駕者。但是,如果教學止步于此,那么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為就目前的情況來說,考機動車駕駛證的中國公民越來越年輕化,我國的許多學生在年滿18 周歲之后便利用假期考了機動車駕駛證。對學生的現實生活有了清楚的認識后,教師就可以巧妙地聯結學生的未來生活展開教學。一位教師在教學小故事《對酒駕說“不”!》時,在最后添加了一個引導環節:“你看,小小一杯酒,害人又害己??!多少溫暖的家庭就這樣支離破碎,多少幸福的生活就此終結。今天我們勸告別人不酒駕,等我們長大后,會開車了,也決不能酒駕?!彪m然只是幾句話,但是卻讓學生感覺到酒駕離他們并不遠,不久的將來,他們也將成為機動車駕駛人,他們也要遵守交通規則,堅決不酒駕。這樣的課堂教學對學生的未來生活具有引領價值。

小學道德與法治課要因學生而變,為學生而教。教師通過“刪除+巧換”圖例、“去除+巧補”情境、“消除+巧化”文字、“認清+巧聯”生活等策略,疏通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學生生活之間的“堵點”,補上“斷點”,就能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和學生生活相通,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具有濃濃的學生味兒,讓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真正走進學生內心深處。

猜你喜歡
圖例味兒道德
虎年春來年味兒濃
“土味兒”拼多多
年味兒與虎年春節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味兒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找拼圖
犬狗的畫法(六)
如何讓學生巧用圖例解決數學問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