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骨十四法聯合中藥外敷在橈骨遠端骨折中的應用效果分析

2022-08-13 02:09孟長濤
中國燒傷創瘍雜志 2022年4期
關鍵詞:正骨橈骨腕關節

孟長濤 吳 蔚

橈骨遠端骨折是指發生于距橈骨遠端骨關節面3 cm 以內的骨折, 約占前臂骨折的70%[1]。 目前,臨床治療橈骨遠端骨折的方法主要有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兩種, 其中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但治療費用高昂, 患者難以接受。 而保守治療因具有操作簡單、 經濟實惠等優勢而備受廣大患者青睞[2]。 正骨十四法是由陳渭良教授結合嶺南骨傷名家李廣海的療傷技法加以發展、 創新而形成的一套中醫正骨診療方法, 對橈骨遠端骨折具有較好的整復作用[3]。中藥外敷是一種常用的中醫外治療法, 可通過藥物直接作用于患處達到消腫止痛、 活血化瘀的效果,從而加速骨折愈合[4]。 鑒于此, 為提高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效果, 本研究筆者將正骨十四法與中藥外敷聯合應用于此類疾病的治療, 現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鄭州市骨科醫院收治的100 例橈骨遠端骨折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數表法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50 例。 觀察組男性30 例、 女性20 例, 年齡21 ~73 歲[ (46.60 ±12.90) 歲], AO 分型為A型20 例、 B 型20 例、 C 型10 例; 對照組男性28例、 女22 例, 年齡22 ~75 歲[(47.10±13.20) 歲],AO 分型為A 型18 例、 B 型19 例、 C 型13 例。 兩組患者性別、 AO 分型對比采用卡方檢驗,χ2=0.164、0.522,P=0.685、 0.770,P均>0.05,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年齡對比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t=0.192,P=0.849,P>0.05,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鄭州市骨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且所有患者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 結合臨床癥狀、 體征及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橈骨遠端骨折; 閉合性骨折, 擬行保守治療; 對本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 開放性、 陳舊性骨折; 合并有嚴重免疫系統疾??; 合并有嚴重營養不良; 合并有嚴重骨質疏松癥或骨惡性腫瘤; 合并有重要神經血管嚴重損傷; 合并有影響骨折愈合的其他疾??; 合并有嚴重皮膚疾??; 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2 方法

2.1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正骨十四法治療: 根據患者X 線片確定骨折位置、 類型以及短縮程度后, 再以觸摸辨認手法辨別骨折移位位置, 進而以拔伸牽引手法對抗牽拉患肢2 ~3 min、 內外推端手法(拇指下壓骨折近端, 并上推骨折遠端) 矯正短縮畸形, C 型臂X 光機透視并確認骨折復位滿意后, 使用夾板固定并保持中立位。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合應用舒筋定痛散外敷: 取土鱉蟲10 g、 桂枝10 g、 海風藤10 g、 川椒10 g、 絡石藤15 g、 細辛15 g、 紅花15 g、 醋沒藥15 g、 豨薟草15 g、 桑枝15 g、 伸筋草15 g、 醋乳香20 g、 續斷20 g、 川芎20 g、 血竭30 g、 艾葉30 g 碾成粉末后用醋調成稀糊狀, 加熱15 min 后用紗布包裹熱敷于患處, 每次30 min, 每天2 次, 連續治療1 個月。

術后指導患者盡早行指間關節、 掌指關節、 腕關節主被動屈伸功能鍛煉以及阻抗訓練, 并于骨痂形成后加大訓練強度。

2.2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對比觀察兩組患者功能訓練開始時間、 腫脹消退時間、 骨折愈合時間、 腕關節活動度以及腕關節功能。 分別于治療前及治療后3 個月采用關節角度測量儀測量腕關節活動度。 治療后6 個月, 采用Cooney 腕關節功能評分表評估兩組患者腕關節功能, 包含疼痛、 功能、 活動度、 背伸/掌屈活動度、握力等5 項內容, 總分為0 ~100 分, 90 ~100 分為優、 80 ~89 分為良、 65 ~79 分為可、 65 分以下為差; 優良率= (優例數+良例數) /總例數×100%。

2.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其中計數資料以頻數或百分比表示, 采用卡方檢驗或等級資料的秩和檢驗; 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 表示, 組間兩兩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 均以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 結果

3.1 兩組患者骨折康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患者功能訓練開始時間、 腫脹消退時間、 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P均<0.05), 詳見表1。

表1 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骨折康復情況對比(d, ±s)Table 1 Comparison of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 ±s)

表1 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骨折康復情況對比(d, ±s)Table 1 Comparison of orthopaedic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 ±s)

注: 觀察組患者采用正骨十四法聯合舒筋定痛散外敷治療,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正骨十四法治療Not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with fourteen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hujin Dingtong Powder, wherea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with fourteen techniques alone

組別Group例數Number of cases功能訓練開始時間Time of starting functional exercise腫脹消退時間Time for swelling resolution骨折愈合時間Fracture healing time觀察組Observation group 50 4.6 ±2.5 7.5 ±2.6 55.6 ±7.6對照組Control group 50 8.9 ±3.7 10.6 ±3.8 63.8 ±9.2 t 值t value 6.809 4.761 4.859 P 值P value <0.001 <0.001 <0.001

3.2 兩組患者腕關節活動度對比

治療前, 兩組患者腕關節旋前、 旋后、 掌屈活動度無明顯差異(P均>0.05), 具有可比性; 治療后3 個月, 觀察組患者腕關節旋前、 旋后、 掌屈活動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P均<0.05), 詳見表2。

表2 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腕關節活動度對比(°, ±s)Table 2 Comparison of wrist range of motion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表2 兩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腕關節活動度對比(°, ±s)Table 2 Comparison of wrist range of motion of patients with distal radius fractu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s)

注: 觀察組患者采用正骨十四法聯合舒筋定痛散外敷治療, 對照組患者單純采用正骨十四法治療Note: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with fourteen techniques combined wit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Shujin Dingtong Powder, whereas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bone?setting manipulation with fourteen techniques alone

旋前Pronation旋后Supination掌屈Palmar flexion組別Group例數Number of cases 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3 個月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3 個月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治療前Before treatment治療后3 個月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觀察組Observation group 50 12.53 ±2.32 45.33 ±5.64 11.81 ±2.18 44.62 ±5.43 20.33 ±3.56 50.46 ±5.48對照組Control group 50 12.55 ±2.28 26.42 ±3.35 11.78 ±2.20 24.36 ±3.24 20.40 ±3.58 30.34 ±4.43 t 值t value 0.043 20.384 0.068 22.656 0.098 20.190 P 值P value 0.965 <0.001 0.945 <0.001 0.922 <0.001

3.3 兩組患者腕關節功能對比

治療后6 個月, 觀察組患者腕關節功能為優者7 例、 良者23 例、 可者17 例、 差者3 例, 優良率為60.0%, 與對照組患者腕關節功能為優者4 例、良者19 例、 可者18 例、 差者9 例, 優良率46.0%無明顯差異(Z=-1.800,P=0.072)。

4 討論

橈骨遠端骨折是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 主要表現為腕部腫脹、 疼痛、 活動受限等, 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工作及生活[5]。 橈骨遠端骨折的手術治療效果較好, 但術后并發癥較多, 且部分內固定物需二次手術取出, 患者經濟負擔較重[6]。 而保守治療主要通過手法復位恢復骨折解剖結構, 對軟組織損傷較小, 具有安全性高、 醫療費用低等優勢[7]。

中醫學認為, 骨折屬“骨痹” 范疇, 外傷可致正氣不足、 經絡瘀阻、 筋脈失養或風寒入侵、 筋脈凝滯、 氣血運行不下, 治以行氣活血(動)、 固定防位移(靜) 為首則[8]。 《靈樞》 指出, 正氣不足可致筋骨失養[9]; 《醫學入門》 指出, 折后損傷病機為“折傷專主血論, 非如六淫七情在氣在血之分”[10]; 《肘后備急方》 對手法復位頜關節脫位進行了記載, 指出“一人以指牽其頤, 以漸推之則復入”; 《仙授理傷續斷秘方》 中記載了筋骨并治的重要性, 并對髖關節、 肩關節等關節脫位的診斷與治療進行了總結[11]。 正骨十四法是基于上述中醫對骨折的認識與理解, 結合發展數千年而形成的中醫正骨手法, 在恢復解剖結構后, 聯合相應的干預措施, 能夠加速腫脹消退, 改善患者疼痛癥狀。

中藥外敷根據中醫辨證施治原則, 將藥物制成膏劑敷貼于患處, 在熱力效應影響下, 達到舒經活絡、 活血化瘀的目的[12-14]。 早在《五十二病方》中就有中藥外敷的記載, 《靈樞》 《肘后備急方》亦有中藥外敷治療的成功案例及經典方[15]。 舒筋定痛散中的血竭具有活血化瘀、 理氣止痛之功, 是治療跌打損傷的要藥; 續斷具有補益肝腎、 接骨續筋之效[16]; 艾葉具有溫經活血、 祛寒止痛之功;細辛具有祛風止痛、 解表散寒之效; 乳香具有行氣活血、 消腫生肌之功, 與沒藥聯合應用可強化活血化瘀之效[17]; 紅花具有舒經活絡、 消腫止痛之功,是活血化瘀的要藥[18]; 川芎具有行氣活血之效;土鱉蟲具有消腫止痛、 舒經活絡之功; 伸筋草具有祛風濕、 續筋骨之效; 豨薟草具有通經絡、 利關節之功; 桑枝具有通利關節之效; 桂枝具有溫經散寒之功; 絡石藤具有消腫止痛之效; 海風藤具有止痛化瘀、 祛風除濕之功; 川椒具有溫中止痛之效; 全方合用共奏行氣活血、 舒經活絡之功。 本研究將舒筋定痛散與正骨十四法聯合應用于橈骨遠端骨折的治療, 結果顯示, 采用正骨十四法聯合舒筋定痛散外敷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功能訓練開始時間、 腫脹消退時間、 骨折愈合時間均明顯短于單純采用正骨十四法治療的對照組, 腕關節旋前、 旋后、 掌屈活動度均明顯大于對照組。 可見, 與單純應用正骨十四法相比, 正骨十四法聯合舒筋定痛散外敷可明顯改善橈骨遠端骨折患者的腕關節活動度。 但治療后6個月兩組患者腕關節功能恢復情況無明顯差異, 與上述結果不一致, 考慮與本研究樣本量較小有關,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

綜上所述, 正骨十四法聯合舒筋定痛散外敷治療橈骨遠端骨折, 可有效促進腫脹消退, 縮短骨折愈合時間, 改善腕關節活動度,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正骨橈骨腕關節
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河南省骨科醫院)
老年橈骨遠端骨折經手法復位小夾板外固定治療療效探討
慣量主軸在橈骨粗隆精確定位中的應用研究
圖說
中醫針灸聯合正骨推拿對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效果分析
人工橈骨頭置換聯合改良夾板外固定治療橈骨頭粉碎性骨折的臨床研究及對骨折愈合、骨代謝指標的影響
研究多層螺旋CT聯合核磁共振成像應用于腕關節損傷的影像診斷價值
1.5T與3.0T核磁共振對腕關節軟組織損傷影像診斷探討
橈骨頭骨折治療要點
腕部外傷別只看骨折不看脫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