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種L-R復合型橋式DC/DC變換器

2022-09-14 08:52袁義生
電力自動化設備 2022年9期
關鍵詞:橋臂導通諧振

袁義生,彭 能,劉 偉

(華東交通大學 電氣與自動化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13)

0 引言

近年來,諧振變換器[1-2]因具有軟開關、高效率的優點,在新能源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在諧振變換器中,LLC 諧振變換器憑借其拓撲結構簡單、效率高、軟開關性能優越等優點,成為了研究的熱點[3-5]。

傳統LLC諧振變換器電壓增益特性受負載的影響,有以下缺點:①重載時最大電壓增益不高,難以實現寬范圍輸出[6];②在低電壓增益LG(Low voltage Gain)區間工作時,因采取脈沖頻率調制(PFM),器件開關頻率過高,使得損耗加大、效率降低,較寬的開關頻率范圍也增加了磁性元件的設計難度[7-8]。此外,傳統LLC 諧振變換器以諧振的方式進行儲能時,串聯工作的無源器件有3 個,電流流經器件過多,增加了電路損耗,而向副邊釋能前的電流回饋階段,又進一步降低了電路效率。目前研究者們主要從控制策略和拓撲結構2 個方面對其進行優化設計,從而提高變換器電壓增益,減小開關頻率范圍,提升工作效率。

在控制策略上,最常見的是PFM 與移相脈沖寬度調制(PWM)相結合的混合調制法[9]。文獻[10]提出了一種全橋LLC 諧振變換器的混合式控制策略,兼顧了定頻和調頻的優點,當輸入電壓較低時變換器工作在變頻模式,當輸入電壓較高時變換器工作在移相模式。該策略的優點是降低了電路工作的最高開關頻率,缺點是最高電壓增益時還需工作在較小開關頻率。為了能夠有效地限制開關頻率范圍,文獻[11]提出了一種寬輸入LLC諧振變換器的混合控制策略,當變換器的開關頻率小于諧振頻率時,進入PFM 模式;反之變換器進入PFM 和移相PWM 相結合的模式,有效地減小了開關頻率范圍,同時還降低了相移占空比,減小了環流損耗。除了混合調制法,文獻[12]提出了一種新穎的控制策略,通過調整傳統LLC 諧振變換器開關管的導通方式,使得變換器能夠工作在全橋或半橋模式,這樣可以使最高開關頻率降低一半、效率得到提升。上述控制方法主要能降低LG運行時的開關頻率并提高效率,但是并沒有提高電路的最高電壓增益及其運行時的效率。

在拓撲結構上,有改變諧振腔參數、添加輔助開關網絡2 種方法。改變諧振腔參數包括改變諧振電容、改變勵磁電感以及引入輔助LC諧振電路。改變諧振參數的目的是改變諧振頻率,從而減小開關頻率范圍。文獻[13]使用輔助開關管引入電容,進而改變諧振電容,實現了在固定開關頻率下對電壓增益的控制。文獻[14]根據輸入電壓的大小,采用可變電感改變勵磁電感,提高了變換器的效率。文獻[15]提出了一種采用輔助LC 諧振電路的LLC 諧振變換器,根據開關頻率變化,將輔助電路作為可變電感工作,從而減小了頻率變化范圍。通過添加輔助開關網絡,能夠對諧振腔進行儲能,提高了變換器的電壓增益。文獻[16]提出了一種新型的半橋諧振變換器,在傳統半橋諧振變換器的一次側增加了輔助開關,為諧振電感提供儲能通道,從而獲得更高的電壓增益。上述拓撲通過對運行諧振腔的切換來優化變換器效率,但增加了器件和成本,且不能提升電路的最高電壓增益及其運行時的效率。

為了實現高增益,變換器常會加入Boost 結構。文獻[17]提出了一種復合型雙Boost-LLC 諧振變換器,其中的開關管得到復用,通過對Boost 結構的電感儲能,提高了變換器的最高電壓增益,拓寬了電壓范圍。文獻[18]提出了一種Boost 型LLC 諧振變換器,在傳統LLC 諧振變換器2個橋臂的中點加入了2個Boost輸入電感,提升了變換器的增益范圍。上述結構均是添加了新的儲能電感,而關鍵的諧振電感沒有得到復用,不利于高功率密度的實現。

為此,本文提出了一種L-R(Linear-Resonance)復合型橋式DC/DC變換器,其中的復合電感既可以工作在線性儲能狀態,又可以工作在諧振儲能釋能狀態,從而提高了電路的電壓增益。所提變換器有高電壓增益HG(High voltage Gain)和LG 2 個模式,HG 模式采用PWM,LG 模式采用PFM,能夠在全負載范圍內實現軟開關、無能量回饋和無環流運行,具備寬范圍下高效率應用的優點。

1 拓撲結構及其工作原理

1.1 拓撲結構

圖1 為本文提出的L-R 復合型橋式DC/DC 變換器。該拓撲由1 個原副邊變比為n的變壓器T、1個諧振電容Cr、1個諧振電感Lr、4個開關管S1—S4及其反并二極管D1—D4和寄生電容C1—C4、4 個整流二極管D5—D8、2個輸入電容Ci1和Ci2、1個輸出電容Co構成。S1與S3構成了L 橋臂,S2與S4構成了R 橋臂。圖1 中:Lm為勵磁電感;iLr為諧振電感電流;i1—i4分別為流過S1—S4的電流;iCr、UCr分別為諧振電容Cr的電流和電壓;iD5、iD6分別為流過D5、D6的電流;Ui為輸入電壓;Uo為輸出電壓;Ro為負載電阻;io為輸出電流。

圖1 所提L-R復合型橋式DC/DC變換器拓撲Fig.1 Topology of proposed L-R hybrid bridge DC/DC converter

所提變換器根據L 橋臂是否參與工作分為HG模式和LG 模式2種。HG 模式采用定頻PWM,LG 模式采用PFM。所提變換器與傳統半橋LLC諧振變換器結構上的區別在于增加了L 橋臂,通過L 橋臂實現電感線性(Linear)儲能,R 橋臂實現以諧振(Resonance)方式從輸入側往輸出側傳遞能量,故所提變換器命名為L-R復合型橋式變換器。

為簡化變換器工作原理分析,做出以下假設:①所有電容、電感、開關管、二極管和變壓器均為理想器件;②Lm?Lr,勵磁電流iLm近似為0。

1.2 HG模式工作原理

HG 模式采用fs=fr的定頻PWM,此時Lm不參與諧振,因此可以設計得很大。HG模式的主要波形如圖2 所示。圖中:Ugs1—Ugs4分別為S1—S4的驅動信號;ΔUCr為諧振電容電壓應力。同一橋臂上、下管之間的驅動信號相差半個開關周期Ts/2(Ts為開關周期);L 橋臂的上、下管分別比R 橋臂的上、下管先導通,并在L 橋臂的上、下管各自關斷后立刻觸發R 橋臂的上、下管導通。該模式通過調節L 橋臂導通占空比DL=2(t1-t0)/Ts來調節電壓增益。死區時間固定,死區占空比DdH=2(t4-t3)/Ts。

圖2 HG模式主要波形Fig.2 Main waveforms under HG mode

以下分析[t0,t4]區間半個開關周期內變換器的工作原理,變換器分4 個工作階段,各階段等效電路如附錄A圖A1所示。

1)階段1[t0,t1):電感線性儲能階段。t0時刻以前,電路處于S4關斷后的死區階段,D2導通,Cr上的初始電壓為-ΔUCr,iCr近似為0。t0時刻,因為Lr的作用,S1實現零電流開通。S1導通后,Ui/2 對Lr充電,iLr線性上升。由于Lm很大,可認為UCr不變,iCr依舊為0。t1時刻,iLr(t1)可表示為:

t2時刻,iLr降為0,諧振釋能階段結束,Cr兩端電壓上升至ΔUCr,iD5、iD8下降為0,從而D5、D8實現零電流關斷。

3)階段3[t2,t3):續流階段。t2時刻,諧振釋能結束,但S2仍然導通。此時D5、D8關斷,Lr、Lm、Cr形成諧振網絡,iCr=iLr≈0,因Lm?Lr,故iCr近似不變。t3時刻,S2實現零電流關斷。

4)階段4[t3,t4]:死區階段。t3時刻,S2關斷,因iCr近似不變,C2充電的同時C4放電。當C4放電至0 時D4導通,為S4的零電壓開通創造條件,Lr、Lm、Cr通過D4形成諧振網絡。t4時刻之后,電路進入下半個工作周期。

HG模式下,所提變換器在諧振前對電感進行線性儲能,以此來獲得HG。相比于傳統LLC諧振變換器的儲能階段有3 個無源器件流過電流,所提變換器只有1 個無源器件(即電感)流過電流,因而在儲能階段的損耗更小,效率更高。

所提變換器的諧振電感電流在R 橋臂開關管關斷前復位為0,在整個工作階段無能量回饋,且勵磁電感很大,可認為環流近似為0。HG 模式下的后2個階段電流很小,因而損耗也很小,對效率的影響可以忽略;而傳統LLC 諧振變換器有能量回饋階段且需要較小的勵磁電感以提高電壓增益。

1.3 LG模式工作原理

LG 模式采用PFM,主要波形如附錄A 圖A2 所示。該模式下L 橋臂開關管始終關斷,僅R 橋臂開關管工作在PFM 狀態。S2與S4導通占空比DR=2(t1-t0)/Ts,S2與S4的死區占空比DdL=2(t2-t1)/Ts固定。

以下分析[t0,t3]區間半個開關周期內變換器的工作原理,變換器分3 個工作階段,各階段等效電路如附錄A圖A3所示。

1)階段1[t0,t1):諧振腔諧振釋能階段。t0時刻之前,S2已經驅動導通,電流iLr流經D2。t0時刻,iLr上升為0,隨后繼續增大,Cr上的初始電壓為-ΔUCr,D5、D8導通,能量由原邊向副邊傳輸,Lr與Cr形成諧振回路。該階段iLr和UCr的時域表達式分別為:

t1時刻,S2關斷,D5、D8關斷,本階段結束,iCr迅速下降,Cr上的電壓上升到ΔUCr。

2)階段2[t1,t2):死區階段。t1時刻,S2關斷,iLr、iCr分別通過D3、D4續流。因副邊整流二極管關斷,一次側Lm、Cr通過D4形成諧振的循環電流回路,iCr迅速下降到iLm,且近似為0。另外,iLr通過D3將Lr的能量回饋給Ci2,iLr線性下降。

3)階段3[t2,t3]:零電壓開通階段。t2時刻,S4驅動導通,實現零電壓開通,該階段與上一個階段類似,iLr繼續線性下降,iCr=iLm≈0。到t3時刻,iLr下降為0,進入下半個周期的諧振腔諧振釋能階段。

與傳統LLC 諧振變換器在電壓增益小于1 時采用PFM 方式存在能量回饋階段或者移相方式時存在循環電流階段相比較,所提變換器在LG模式既有能量回饋的回路,也有循環電流的回路,區別在于勵磁電感大,勵磁電流小,相應的損耗得到降低。

2 2種模式電壓增益分析

2.1 HG模式電壓增益

根據1.2 節對HG 模式的分析可知,諧振電感電流的平均值等于輸入電流Iin,可表示為:

2.2 LG模式電壓增益

2.3 2種模式電壓增益曲線

將n=1 代入式(10),可以得到GHG在變壓器變比為1 時的GHG特性曲線如圖3(a)所示;將n=1 代入式(13),可以得到在變壓器變比為1 時的GLG特性曲線如圖3(b)所示;為了便于比較,繪制出k=5 時傳統LLC 變換器的電壓增益GLLC特性曲線,如圖3(c)所示。

圖3 變換器電壓增益曲線Fig.3 Voltage gain curves of converter

對比圖3(a)、(c)可以看出,所提變換器工作在HG 模式時,相同Q值時的電壓增益明顯高于傳統LLC 變換器,能有較寬的電壓調節范圍,如在圖3(a)的a點,Q=0.5,DL=0.4,GHG接近1.5,而在傳統LLC 變換器Q=0.5 時的最高電壓增益(b點)未超過1.2。所提變換器工作在LG 模式下,電壓增益特性與傳統LLC諧振變換器接近。

3 控制策略

所提變換器可用一個簡單的電壓環來實現輸出電壓穩定,其控制框圖如圖4 所示。圖中:DL_max為L橋臂最大導通占空比。

圖4 所提變換器控制框圖Fig.4 Control block diagram of proposed converter

4 變換器參數設計及分析

4.1 DL_max的設計

HG 模式下,死區時間固定,DL的選取會影響電感線性儲能階段的電流大小,同時還會影響GHG。但電感線性儲能階段的時間并不是越長越好,DL時間過長時,iLr(t1)增大,S1、S3的關斷損耗也隨之增大,同時過大的電流也會對電路產生嚴重的干擾,不利于電磁兼容優化,影響變換器工作。綜合考慮,DL_max取0.4。

4.2 諧振參數設計

根據4.1 節選取的DL_max,結合圖3(a),得出符合最大輸出增益Gm要求的最大品質因數Qm。由最大輸出功率Pm、Qm、Gm和fs可得出Lr和Cr的取值如下:

4.3 Lm的設計

前文對變換器的原理分析時,認為Lm?Lr。實際情況下,為了降低iLm帶來的損耗,Lm會盡可能地取大,但Lm過大,不利于S2、S4實現零電壓開通。所以Lm的取值應在滿足零電壓開通的情況下,盡可能取大值。開關管實現零電壓開通的條件為:

4.4 Cr電壓應力

HG 模式下可認為Cr只在電感線性儲能階段充放電,諧振電容電壓應力可表示為:

4.5 軟開關分析

在HG模式,S1、S3開通前iLr總能復位為0,故S1、S3能實現零電流開通。當Lm取值在式(17)的范圍內時,C2、C4通過iLm能夠在死區階段和電感線性儲能階段完成充放電,從而S2、S4能夠實現零電壓開通。iLm在S2、S4關斷前復位為0,從而S2、S4能夠實現零電流關斷。

在LG 模式,S2、S4的關斷電流大于iLm,故S2、S4易實現零電壓開通。

5 拓撲比較

本文提出的L-R 復合型橋式DC/DC 變換器與傳統半橋LLC 諧振變換器[19]、帶輔助雙向開關的LLC 諧振變換器[20]的拓撲比較如表1 所示。表中:ULr為諧振電感電壓。

表1 3種拓撲比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ree types of topologies

傳統半橋LLC 諧振變換器重載時最大電壓增益不高,難以實現寬范圍輸出,輕載時開關損耗大,效率低;在LG模式時,器件開關頻率過高,使得損耗加大、效率降低;變換器進行諧振儲能時,串聯工作的無源器件有3 個,電流流經器件過多,增加了電路的損耗。此外,電流回饋的存在進一步地降低了電路效率。

帶輔助雙向開關的LLC諧振變換器與本文所提變換器原理有一定相似之處,都是通過復用諧振電感,預先給它進行儲能從而達到提升諧振腔能量的目的。但是帶輔助雙向開關的結構給開關管帶來了更大的電壓應力,環流問題仍然沒有得到解決,變換器實際損耗仍然很高。同時開關管的數量過多,也使得變換器的控制更加復雜。

本文提出的L-R 復合型橋式DC/DC 變換器相比傳統半橋LLC 諧振變換器增加了L 橋臂,通過L橋臂實現電感線性儲能,儲能時僅需經過1 個無源器件Lr,R 橋臂實現以諧振方式從輸入側往輸出側傳遞能量。其中的復合電感既可以工作在線性儲能狀態,又可以工作在諧振儲能釋能狀態,從而提高了電路的電壓增益。所提變換器有HG 和LG 這2種模式,HG 模式采用PWM,LG 模式采用PFM,能夠在全負載范圍內實現軟開關、無能量回饋和無環流運行,具備寬范圍下高效率應用的優點。

6 實驗驗證

為了驗證所提L-R 復合型橋式DC/DC 變換器工作原理和電路特性的正確性,搭建了一臺實驗樣機如附錄A圖A4所示,具體參數如附錄A表A1所示。

圖5 為變換器工作在HG 模式下,DL=0.31 時的關鍵實驗波形。圖中:US2為S2兩端的電壓。此時電路輸出額定功率為640 W,輸出電壓為160 V,Q=0.27,GHG=1.45,將GHG和Q值代入式(10)中,得出理論的DL=0.3,充分驗證了HG模式電壓增益公式的正確性。由圖5(a)、(b)可以看出,S1導通,變換器進入電感線性儲能階段,iLr線性上升,隨后S1關斷、S2導通,進入諧振腔諧振釋能階段,能量向副邊饋送,在S2關斷前,iLr下降為0,沒有能量回饋,同時為S3的零電流開通提供條件。圖5(c)為軟開關波形,可以看出S1實現了零電流開通,S2實現了零電壓開通。

圖5 HG模式關鍵波形(Uo=160 V,Io=4 A)Fig.5 Key waveforms under HG mode(Uo=160 V,Io=4 A)

附錄A 圖A5 為變換器工作在HG 模式下,輸出輕載時的關鍵實驗波形。此時DL=0.1,Uo=160 V,Po=105 W,Q=0.045,GHG=1.45,將GHG和Q值代入式(10)中,得出理論的DL=0.12,驗證了HG模式電壓增益公式的正確性。從圖中可以看出,S1實現了零電流開通,iLr在S2關斷前復位為0,沒有能量回饋。

附錄A 圖A6 為變換器工作在LG 模式下的關鍵實驗波形。此時開關管開關頻率為110 kHz,ωn=1.22,Uo=100 V,Po=350 W,Q=0.38,GLG=0.91,將GLG和Q值代入式(13)中,得出理論的ωn=1.28,驗證了LG 模式電壓增益公式的正確性。S2導通后,iLr過零后才進入諧振腔諧振釋能階段,能量饋送至副邊。S2關斷后,iCr迅速下降到iLm,且近似為0,iLr在Ui/2 的作用下,線性下降直至為0。從圖A6(b)可以看出S2實現了零電壓開通。

為了與傳統半橋LLC 諧振變換器比較,將所搭建樣機的S1、S3及其反并聯二極管和電容去掉,改變控制和調制方法,制作了傳統半橋LLC諧振變換器。附錄A 圖A7 為fs=fr時測試的傳統半橋LLC 諧振變換器關鍵波形,可見在2 個開關管導通的死區階段存在能量的回饋,從而降低了變換器的效率。

圖6為變換器工作在HG 模式下,負載切換時的動態響應波形圖。由圖可見,當由重載變為輕載時,S1的導通占空比會減小以維持輸出電壓穩定。

圖6 HG模式下負載切換動態響應Fig.6 Dynamic response of load switching under HG mode

圖7 為實驗驗機和傳統半橋LLC 諧振變換器在不同輸出電壓時的效率η曲線。相比于傳統半橋LLC 諧振變換器,所提變換器工作效率更高,尤其是輕載時,效率提升更為顯著,如:當輸出電壓為160 V、輸出功率為100 W 時,所提變換器和傳統變換器的效率分別為89.8%和86%;而當輸出電壓為160 V、輸出功率為640 W 時,所提變換器和傳統變換器的效率分別為94%和93.5%。所提變換器在較寬輸出范圍內有可觀的工作效率,最高效率可達96.1%。

圖7 輸出不同電壓時的效率曲線Fig.7 Efficiency curves under different output voltages

7 結論

本文提出了一種L-R 復合型橋式DC/DC 變換器,該變換器結合了傳統Boost PWM 變換器和LLC諧振變換器的優點,既能只用1 個電感預儲能以達到實現高電壓增益的目的,又能獲得開關管的諧振軟開關以實現高效率工作。所提變換器在HG 模式采用PWM,降低了傳統LLC 諧振變換器的調頻范圍,獲得了更高的電壓增益;在LG模式采用PFM,降低了勵磁電流帶來的損耗。所提變換器結構簡單,適用于寬電壓范圍場合。

附錄見本刊網絡版(http://www.epae.cn)。

猜你喜歡
橋臂導通諧振
一種耦合諧振電感IPOP型雙諧振LLC變換器*
新型接地導通測試流程分析策略分析
模塊化LCC諧振變換器在光伏發電直流并網系統的應用
基于Petri網的無刷直流電機混合導通DSP控制方法
橋臂病變的臨床病因學研究進展
基于k/n(G)模型的MMC系統可靠性建模與分析
串聯晶閘管同步導通設計研究
*改進的最近電平調制策略在模塊化多電平變換器中的應用
基于耦合電感的自均流LLC諧振變換器的設計
橋臂梗死的臨床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