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2022-11-06 10:19趙沛
高考·中 2022年8期
關鍵詞:課堂氛圍

趙沛

摘 要:在新型教育模式的逐步推進下,高中政治教學需要創新教學手段。高中政治作為思想類教育學科,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塑成有重要作用,高中政治教學直接關乎著學生政治方向正確與否。政治教育是培養人才之基,傳統的政治教學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學生實踐能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在現今教育背景下,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手段,重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政治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課堂氛圍;推進式問題;引入案例;熱點討論

現今的政治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各種政治考題中可以看出,考試側重于考查學生的知識應變能力與政治探討能力。因此,現今的政治教學要求教師改變以往單一的知識輸出式教學,創新教學手段,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比較力、推理能力等幾個方面,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可以鍛煉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本文從高中政治教學現狀出發,旨在探討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新途徑。

一、高中政治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學方式單一化

傳統的高中政治教學普遍注重知識的單一講授,甚至有少部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只是簡單地認為“高考考什么,我們就教什么”,有部分學校在應對書面考試的壓力下壓縮學生的自主學習時間與自我思考時間,大量的課堂時間用于教師單方面輸出知識,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導致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深度不夠,缺乏對時事政治的思考。高中階段的學生學業繁重,單一的教學方式加重學習的枯燥感,使學生逐步降低對政治學習的興趣,缺少學習的積極性,獨立思考的機會與時間的減少,思維則在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慢慢被僵化[1]。很顯然這種單一的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且教學方式的單一化注定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主體,學生主體地位的喪失,學生學習效率的下降,對問題的敏感程度降低,缺少解決問題的勇氣,思維能力被禁錮。如何正確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去思考和反思,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新教學手段,優化教學方式,從而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二)注重理論輸出,缺乏時事討論

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培養學生關心國家政治的好習慣,堅定政治意識。過去的政治教學以應試為主要目的,教師的教學也僅圍繞高頻考點展開,極少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因此就會出現,學生在學校只學習理論知識,只學教材上的知識,然后對照教材做大量的練習,但是關注政治熱點事件較少,長時間的封閉式學習使學生與社會脫軌。教師在課堂上占用大部分的教學時間輸出理論,未形成良好的政治教學氛圍。學生在課堂上缺少時事了解與時事討論的機會,課后因學業的繁重參與時事政治討論的可能性很小。學生只學會政治理論知識,沒有形成政治思維,對知識的表達能力與應用能力弱,不僅不利于學生在政治上未來的學習和發展,也未達到現今人才培養的目標。

(三)引入政治案件較少,學生知識實踐能力弱

傳統的政治教學以課本知識為主,教師按照教案上課,教學方式固定,講授知識內容與范圍固定。在政治教學課堂上教師極少引入政治案例,即使有也大多來自課本上固有的案例,然而課本具有長期穩定性,政治課本上的案例大多是過去的經典案例[2]。所以教師在上每一節課的前期都要準備當下的政治熱點話題,利用現實中的真實案例或者最新的時事政治來不斷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能夠做到與時俱進,更加貼近學生當下的生活,進而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F今政治教學進程的不斷推進,傳統的課本知識教學已然不能滿足當代學生政治意識的培養,且在傳統的政治教學中,教師設置政治問題探究環節較少,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多的時候只是學生在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沒有深入的思考,因此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就會很片面,甚至完全脫離問題。往往還會出現:學生學會了政治理論知識卻不會去運用和分析具體的案例,究其原因是平時教師在上課中引入的案例太少,沒有充分地將政治知識運用到一個個具體的情境中,使知識僅停留在表面理解層面,學生知識實踐能力弱。

二、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意義

(一)迎合新人才的培養要求

新人才培養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基礎理論知識,更要將知識運用于生活,善于將政治知識運用到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從而使學生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意識與社會實踐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善于學為所用。同時,由于社會的高速發展,對當代新人才的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思維能力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體現,思維能力的高低間接決定了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的高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能使學生從不同維度去思考政治問題,提高政治實踐能力,同時也為學生與社會的接軌做好連接,在之后更好為國家做貢獻。

(二)使學生深層次理解政治知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高中政治教學肩負著培養學生堅定政治信念和正確價值觀的重任,對學生未來發展方向具有重要影響。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應該創新教學手段,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的提升不僅能夠增加學生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也間接使學生的知識實踐能力增強。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理解政治知識、鍛煉政治思考的能力。同時,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從多角度思考政治問題,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堅定學生的政治信念,在高中階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更好運用所學知識承擔社會責任。

三、創新高中政治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方法

(一)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對政治學科的興趣

培養學生的政治思維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關鍵。政治學科作為思想教育類科目,要求記憶與背誦的知識內容較多,加之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大,考試的科目多,一方面,他們沒有過多的時間去關注時事政治,另一方面傳統的知識輸出教學方式使學生降低對政治學科的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要清晰明確目前存在的這些問題,在課堂教學中重視營造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打破單一知識輸出教學現狀,豐富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增強教學的趣味性,多設置一些小組討論等互動環節,來發揮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從而創造輕松的課堂學習氛圍。同時,教師要注重課堂上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調整教學節奏,對學生感到疑惑的重難點知識進行詳細講解,提高教學效率[3]。教師可以開展課堂小游戲、有獎問答、政治話題辯論賽等課堂活動,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學習興趣,提高學習主動性。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重點,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課堂學習環節。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市場對價格的調節作用這一部分知識時,可以在課堂上開展模擬商場教學環節。將學生平均分為兩個小組,假設每個小組都有一百件羽絨服,讓每個小組設計銷售方案及討論此銷售方案的可行性和銷售利潤。最后,兩個小組分別在課堂上展示本組最終的銷售方案,教師結合課本知識進行點評。通過真實的情境創設,讓學生去親身實踐,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思考,還可以將政治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同時,結合生活實際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培養學生的知識理解力

學生知識理解能力的強弱關系著學生未來學習的深度。學生的知識理解力越強,學生對知識理解就越深;學生的知識理解力越弱,學生對知識理解就越淺。學生知識理解力的提高對后續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重要作用。在高中政治教學中,教師要明確自己所扮演的教學角色,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輔助者要重視學生的自主預習,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訂教學方案[4]。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難發現不同班級的學生在學習政治的過程中,往往有比較大的差異性,更不要說具體到每個學生身上了,所以教師在開展政治教學過程中,要重視這種差異性,不能夠利用一個標準化的教學方式去實施教學,而要充分考慮到這種差異性,然后進行引導,引導他們進行自主預習。過去的政治教學雖然也有預習環節,但預習效率不高,學生大多茫然地對知識進行梳理,沒有預習的針對性與目的性。在現今的政治教學中教師要發揮引導作用,精心設置預習任務,可以精細到每個學生預習的任務都有所不同,從而發揮學生的個體價值。教師在引導和預習任務設計的過程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有目的性地預習,在解決預習任務的同時增強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除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教師在設置預習任務的過程中,還要考慮教學知識的全局把握和整體認識。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民當家做主》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三個預習任務,進而導入課堂教學。首先,學生要收集民主選舉的資料,了解民主選舉的過程,以及民主選舉的條件。其次,學生通過探訪當地政府部門,了解民主管理的過程,對我國的政治機構運行有初步認識,也可以通過從書中所學的幾種政治監督方式,為當地政府部門工作提供更好建議。最后,根據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在課堂開始階段開展模擬選舉或模擬政治管理的活動,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從親身實踐增強記憶知識,避免學生的“死記硬背”。學生通過解決實際的預習任務,對所學知識進行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理解力得到增強,也為學生后續思維能力的培養做好鋪墊,教師在預習環節的設計引導過程中,如果既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又能夠在整體的設計中考慮到了設計的全局性,這樣肯定能夠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三)設置推進式問題,培養學生的知識推理力

知識推理力是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必須重視學生知識推理能力的提高。知識推理不僅在數學學科中運用的比較多,在政治學科的學習中同樣顯得十分重要,所以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推理能力。然而傳統的政治教學往往就某一知識采用“你問我答”的教學方式,各部分知識聯系不緊密,往往讓學生感覺到這些政治知識之間沒有什么直接的聯系,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大多是分散汲取知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邏輯鏈,給學生后續對難點問題的思考造成阻礙[5]。這就需要教師要善于對政治學習中的知識點進行梳理和歸納總結,也就是說教師在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培養學生的知識推理能力,通過設置推進式問題讓學生一步一步去探究深層次的知識,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將所學知識串聯起來,形成完整的知識邏輯鏈,這樣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學習起來更加系統,同時也會不斷提高學生的知識推理能力。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繼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由易到難劃分為幾個具體的不同部分。首先為學生講解文化的內涵與功能,讓學生對文化的概念有簡單了解,當然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來幫助學生了解文化的內涵和功能,比如:首先拋出什么是文化內涵,文化內涵有哪些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分析,并總結出文化的內涵涉及哪些具體的知識;其次拋出“怎樣區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封建落后文化”的教學問題,再來引入封建落后文化的概念,讓學生自主探究知識,區分優秀文化與封建落后文化,提高學生知識推理能力;再次,教師拋出“應該如何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一問題,學生在深入了解文化之后結合生活實際探究繼承中華文化的方式,感受中華文化的魅力;最后,教師讓學生自主討論創新中華文化的方法。通過這幾層問題的設置,讓學生形成“認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邏輯鏈。在邏輯問題的解決中鍛煉學生的知識推理能力,學生由淺入深地學習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從而讓我們的學生在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魅力的基礎上,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日常教學中,提高學生對政治知識的運用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引入政治案例,培養學生的知識分析力

案例教學是政治教學中常用的教學手段,旨在培養學生的知識分析能力?,F今高考對于政治科目的考查多采用解決案例式問題,將所學知識融合到一個具體案例里,學生通過對案例的分析,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案例中的難題。傳統的政治教學雖也引入案例,但其案例呈現方式比較“死板”,學生的探究興趣低,運用案例教學的效率不高。當今的政治教學,教師要課前精心挑選案例,引入既與教學內容相符合又與生活實際相聯系的案例進行教學。且教師要創新案例呈現的方式,收集網絡上關于政治事件的視頻,用視頻呈現政治案例,也可以采取情境再現的方式,讓學生作為事件當事人去分析案例。另外,教師在選取案例的過程中,盡量要選擇一些當下的熱點,社會關注度較高的案例,這樣大家不僅不會感到陌生,而且也更能激起大家討論的欲望,激發他們主動參與討論、分析和研究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例如:蘇教版高中政治選修一《中國的外交》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我國于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政治事件作為中國重要外交的案例。教師可以先收集網絡上關于此次事件的記錄影像,讓學生通過最直接的視頻觀看方式對此事件有一個基本了解。對這樣一個熱點問題,學生肯定不會感到非常陌生,教師可以讓學生模擬此事件,假設學生作為中國代表出席此次會議,共同討論國際經濟合作的新方式。教師利用情境創設這一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切合學習主題的情況下從多維度思考政治案例,深入理解政治知識,提高知識分析能力。

(五)分組進行時事熱點討論,培養學生的知識比較力

學生在進行高中政治的學習時要養成關心時事政治的好習慣,這樣才能與社會接軌。學生能夠將所學政治知識運用到具體政治事件中是政治教育人才培養的目標之一。教師在進行政治教學時要避免一味地知識輸出,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和思考的時間,學生在交流與探討的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真正掌握知識[6]。教師在講解具體知識時可以引入時事熱點事件,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代表不同立場討論熱點事件。學生在討論過程中要學會傾聽他人的想法,也讓學生可以用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去解讀事件,提高學生的知識比較力。

例如:在蘇教版高中政治選修三《侵權責任與權利界限》這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入“滴滴被處80.26億罰款”的社會熱點事件,將學生分成兩組,從滴滴應承擔的侵權責任和滴滴享有的權利兩個方面去分析此事件。學生從不同角度的討論去感受知識真實應用的場景。同時,通過展示不同小組的觀點,也讓學生在傾聽他人觀點中與自己的觀點相比較,綜合分析知識運用的優缺點,提高學生的知識比較力。

四、注重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

當前,我國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各行各業不僅需要有較強思維能力的人才,更是迫切需要具有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一個人是否具有一定的創新能力,往往成為社會衡量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標準。因此教師在平常的政治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同時也要在培養思維能力的過程中不斷地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從而提高他們的未來競爭力。首先,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知道創新意識的重要性,讓其平時在學習政治知識和討論政治問題的過程中,要有敢于創新的意識,而不是“死記硬背”政治知識。要引導學生從思想深處意識到創新能力對未來的個人發展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地來提高他們這方面的認知能力。其次,教師在平常的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要學會研究教育理論,研究學生以及政治教學的意義和價值,從而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意識到學習政治的重要性,關注創新意識對于政治學習的重要意義。最后,教師要學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來分析現實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并且將在學校學習到的理論運用到自己的生活實踐中,在運用的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發散思維。比如:筆者在當班主任工作期間,讓學生根據前面一周發生的一些時事,討論目前社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利用當前學習到的知識來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將政治理論知識和學生生活實踐相結合,不斷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結束語

高中政治教學關系著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也關乎著我國未來年輕一代的政治走向。而思維能力的提高可以使學生從多角度看待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不同方式。因此,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教師進行政治教學時要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通過創新教學手段,營造有趣的課堂氛圍,如引入案例等教學方式逐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曉婷.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22(2):137-138.

[2]劉玄.探討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4):139-140.

[3]劉翠萍.探討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3):255-257.

[4]李穩穩.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探究[J].知識文庫,2022(3):142-144.

[5]華金龍.論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J].高考,2022(3):150-152.

[6]張繼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1):181-182.

猜你喜歡
課堂氛圍
巧用多媒體,讓書法課堂更精彩
如何營造良好的小學語文課堂氛圍
淺談數學課堂魅力的提升
如何培養技工院校學生的英語興趣
淺談“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對初中數學教學的作用
微課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導學探究
促進學生課堂有效思考的幾點做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