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中醫研究進展

2022-11-15 13:06鄭德洙姜鈞文
按摩與康復醫學 2022年6期
關鍵詞:子癇肝腎高血壓

鄭德洙,姜鈞文

(1.遼寧中醫藥大學,遼寧沈陽 110032;2遼寧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遼寧沈陽 110033)

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在我國處于持續增長階段,其中僅高血壓患者就高達2.45億人口,有報道統計稱2017年中國有254萬人死于高收縮壓[1]。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是指妊娠與高血壓并存的一組疾病,可于妊娠前后甚至產后出現。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以頭痛、血壓升高、水腫、蛋白尿等為常見臨床表現,嚴重者可出現抽搐(子癇),甚至死亡。最新指南中根據患者的發病時間、是否有蛋白尿、是否對靶器官造成損害及癥狀輕重程度,將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分為妊娠期高血壓、子癇前期-子癇、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壓、慢性高血壓伴發子癇前期等四類[2]。有研究指出[3],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不僅對孕婦心、腦、腎等重要器官造成嚴重損害,增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還會影響胎盤-胎兒的正常發育,現已成為醫學性、社會性亟需解決的難題。在祖國醫學中并無“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明確記載,根據臨床癥狀和體征,現代中醫常將其納入“子腫”、“子暈”、“子癇”等疾病范疇。查閱文獻發現,中醫經多年發展,累積了大量的經驗和治療手段,有副作用小、安全性好、療效明顯等優點,但對其缺乏一個系統的認識,導致難以推廣和系統研究,現對病因病機、內治法和外治法等方面進行綜述。

1 中醫學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認識

1.1 子腫 凡妊娠婦女頭面或四肢出現腫脹者皆屬于子腫的范疇,《醫宗金鑒》中根據子腫患者水腫部位和癥狀的不同進行細分:頭面及全身浮腫者為子腫;膝以下腫者為子氣;腹脹伴喘者為子滿;兩腳腫而膚厚者為皺腳;薄者為脆腳。子腫的主要病因一為妊娠者素體脾虛或過食生冷損傷脾陽,影響脾的功能,造成水液運行不暢停聚體內,致子腫;二為妊娠者平素多憂郁或妊娠后思慮過度導致肝郁氣滯,氣機不暢,影響肝的輸泄功能,肝失疏泄故水濕停滯,聚而為腫;三則先天稟賦不足,腎陽虛者妊娠后胎體漸大,阻礙氣機,有礙腎陽施布,腎的氣化功能失常,水液停聚于內發為子腫。由上述可知,子腫病機可概括為臟腑功能失調,以致津液運行不暢,不能及時排除體外,積聚于內所致;主要與肝、脾、腎三臟密切相關,與脾、腎兩臟相關的子腫病性多虛,肝郁氣滯所致的子腫則屬實證,三臟即可單獨發病,也可相互影響、共同致病。

1.2 子暈 子暈以妊娠期頭暈目眩為主要癥狀,輕者僅有眩暈,重者可出現眩暈欲絕伴視物模糊、惡心嘔吐等癥狀?!白訒灐币辉~首見于張仲景《金匱要略妊娠病脈證并治》,明、清以前的醫家常把“子暈”和“子癇”混為一談,直到清代《葉氏女科證治》問世,才將兩者細分。子暈的主要病因為久病勞倦、先天不足等。久病勞倦者耗傷陰血,加之妊娠者以血養胎,陰血勞耗過度,肝失濡養,不能制約肝陽,肝陽上亢則發為子暈;而先天不足者本身氣血虛衰,妊娠之時血聚于胞宮養胎,氣血愈虛,不能上榮清竅,腦失所養發為子暈。子暈病性多虛,亦可因虛致實為病,病變臟腑與肝密切相關。

1.3 子癇 子癇以突然發作,眩暈撲倒,四肢抽搐,角弓反張,醒后復發為特點,重者可昏迷不醒,是妊娠婦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白影B”一詞首見于巢元方《諸病源候論》,宋代《婦人大全良方》中對其發病癥狀作出進一步補充,描述為“夫妊娠體虛,受風而傷太陽之經絡……良久復作,謂之風痙。亦名子癇,亦名子冒。甚則反張”。若子腫、子暈治療不及時,病久不愈,隨著胎體漸大,精血損耗愈多,此時不能及時滋養肝腎,胎火旺盛,肝火愈烈,熱極生風則發為子癇;素體脾虛濕盛者,又因心肝之陽,元盛無制,煉液為痰,痰迷心竅也可發為子癇。由此可見,子癇是由于久病遷延不愈,陰不斂陽致熱極生風或煉液為痰致病,與肝、腎兩臟最為密切。

2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中醫治療

2.1 辨證治療 中醫各醫家雖對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見解不一,但均異中有同地認為其病位在于肝、脾、腎三臟,臨床辨證分型也多圍繞此三臟展開,根據辨證結果加減用藥皆取得良好療效。

2.1.1 補腎養肝,滋陰降火 女子以血為本,孕后腎精肝血虧虛,腎主骨生髓,腦為髓海,精不足則空竅失養,出現頭暈目眩;肝血不足,心失所養,則心悸怔忡,夜寐多夢;陰精不足,虛熱上乘,則面色潮紅,舌紅或絳,脈弦細滑數。此為肝腎陰虛火旺之象。焦麗華[4]總結了門成福教授的治療經驗,應用杞菊地黃丸加減治療陰虛火旺者,療效良好。李艷芳等[5]用杞菊地黃丸對肝腎陰虛型子癇前期(子暈)患者進行治療后,由肝腎陰虛型轉變為正常證型的患者顯著多于對照組,且子癇的發生率顯著降低。谷少華[6]發現肝腎陰虛型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血清IFNγ、IL-6、IL-4、VCAM-1等因子均刺激血管內皮細胞,加重血管損傷,經杞菊地黃丸治療后,各因子水平恢復正常。杞菊地黃丸為六味地黃丸加菊花、枸杞而成,方中重用熟地黃為君,養血益精,山茱萸為臣,補腎暖肝,加丹皮、菊花等清肝泄熱,全方能滋肝腎陰液,降肝腎之熱,是目前治療肝腎陰虛火旺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最主要的方劑。

2.1.2 育陰潛陽,涼血活血 陰虛火旺證患者如遇情志不遂,煩勞過度,則木火升騰,煎熬津液,血液凝滯,將導致瘀熱互結,治宜在育陰潛陽的基礎上涼血活血。汪綠英[7]以紫草決明湯(紫草、石決明、鉤藤、生地、丹參、丹皮、菊花、枸杞子、山萸肉等)通過滋陰涵陽兼清熱解瘀之法治療,取得良好療效。方中除生地、山萸肉等補益肝腎、滋陰津之品外,加入了鉤藤、石決明以平肝潛陽,紫草、丹皮涼血活血,丹參活血化瘀,共同發揮療效。西醫學中血管內皮的損傷、全身小血管痙攣、血液濃縮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變化。祖國醫學中的涼血、活血化瘀之法可以促進血行,改善血液凝滯狀態,因此療效頗佳。針對妊娠期高血壓陰虛火旺證患者的治療,杞菊地黃丸從滋腎養肝、清肝降火入手,紫草決明湯則在育陰潛陽的基礎上涼血活血,兩者治療的側重點雖不同,但均注重肝腎陰精的滋補。

2.1.3 扶脾抑肝,平衡陰陽 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素體脾虛,妊娠中晚期聚陰血養胎,以致精血不足,肝失濡養,肝陽偏亢。肝陽上亢則血壓升高,脾虛水濕不化泛溢肌膚則水腫,痰濕攜肝陽亢于上,故頭重頭暈。王超[8]予脾虛肝郁證患者一貫煎加味以平衡陰陽,扶脾抑肝,臨床頗顯療效。一貫煎原方滋養肝腎、疏肝理氣,加入石決明平肝潛陽,炒白術、茯苓等健脾益氣,全方在滋補肝腎的基礎上平抑肝陽、健脾益氣,起到平衡陰陽、祛邪消因之功。由此可見,脾虛之治在該疾病的治療中尤為重要,臨床應用可加以參考。

2.1.4 滋陰補氣,化水利濕 有醫者認為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辨證除陰虛外亦存在氣虛。王桂英等[9]辨證為脾腎氣陰兩虛證,認為氣不行水則水腫,陰不制陽則頭暈,予益氣養陰方(黃芪、白術、太子參、麥冬、五味子、女貞子、旱蓮草等)益氣養陰,使水濕得化,陰液得補。經治療后妊娠婦女水腫緩解且血清、尿液中α1-MG減少明顯,證實了益氣養陰湯保護腎臟的作用。樓英豪[10]以益氣聰明湯加減治療氣虛痰濁型子暈,在緩解頭暈頭昏的癥狀,降壓效果方面顯著優于拉貝洛爾。氣陰兩虛者,陰虛無以制陽則頭暈;氣虛推動無力,則水液停滯,聚為水腫。滋陰補氣并重的治療方法,在滋補陰液制約陽亢的同時,補氣以推動停聚體內的痰濕水液運行,使水腫自消,為臨床辨證施治提供新思路。

2.2 中醫對癥治療 除辨證論治外,緩解患者亟待解決的臨床癥狀也是中醫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關鍵。

2.2.1 水腫 妊娠中、晚期胎體漸大,影響氣機的升降;孕期需脾運化水谷,聚精血以養胎兒,脾負擔加重,運化失司。氣機不利加之脾的運化功能失常,導致水濕停滯,出現頭面全身水腫的癥狀。李文紅[11]方用茯苓導水湯加減以利水祛濕,健脾理氣;陳麗虹[12]用健脾利濕散(黨參、白術、茯苓皮、澤瀉、車前子、生姜皮、冬瓜皮、大腹皮、生地黃、當歸、白芍藥)治療輕度妊娠水腫患者,二者療效俱佳。脾主運化水濕,健脾利水是中醫治療水腫行之有效的原則。此外,濕邪停滯必阻礙氣機,祛濕的同時配伍行氣藥往往療效更佳。中藥更適用于治療水腫程度較輕或應用利尿劑副作用明顯的患者。

2.2.2 蛋白尿 劉政等[13]用當歸芍藥散加味治療妊高癥產后出現蛋白尿的患者,方中當歸、赤芍活血祛瘀,白術、澤瀉淡滲利濕,全方瘀水同治,經治療后患者產后蛋白尿消失加快,臨床總體有效率達92.1%。由此可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出現蛋白尿為實證而非虛證,妊娠高血壓疾病病性應屬虛實夾雜,趁產后惡露下行時以祛瘀利水法順勢治療對產后蛋白尿具有一定療效,這為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蛋白尿提供了新的思路,可進一步深入研究。

2.2.3 頭暈 江玉清[14]在天麻鉤藤飲原方的基礎上加入白術、陳皮、車前子,治療72例妊娠期高血壓疾病頭暈患者的總有效率達93.06%。殷世美[15]共選取60例妊高癥輕癥患者,以血壓穩定在130/80mmHg,其他癥狀完全消失者為顯效標準,最終顯效占60%,總有效率達93%,可見天麻鉤藤飲在緩解頭暈癥狀,降壓方面均有顯著療效。天麻鉤藤飲始載于胡光慈《中醫內科雜病證治新義》,原治“高血壓頭痛、眩暈、失眠”?,F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天麻鉤藤飲可能主要通過減少血管內皮損傷、抑制RAAS系統、調節NO與ET、抑制神經源交感神經等途徑發揮療效[16]。針對頭暈癥狀明顯的妊娠期高血壓患者,應用天麻鉤藤飲進行治療,療效及作用機制確切,值得推廣應用。

2.3 單味藥及提取物 近年來,單味藥或天然藥物提取物被廣泛應用于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中。張曉丹[17]發現妊高癥婦女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用丹參注射液后平均動脈壓、尿蛋白、腎功能指標、肌酐、尿酸等指標顯著降低。張晨凌等[18]發現黃芪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妊娠高血壓婦女的血壓,24h尿蛋白、全血黏度、血漿內皮素-1等指標。魏曉紅等[19]通過Meta分析發現,川芎嗪、硫酸鎂聯合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單用硫酸鎂,可降低孕婦產后出血、減少胎兒宮內窘迫、胎兒窒息發生的可能性。胎盤可溶性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受體(sFIT-1)、胎盤生長因子(PLGF)是影響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發生、發展的重要因素,有研究[20]發現黃芩苷可下調sFIT-1、上調PLGF的基因表達,從而延緩或終止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進展。何英姿等[21]在研究葛根素的作用中得出了相似的結論。丹參注射液、黃芪注射液、川芎嗪、黃芩苷等單味藥及中藥提取物分別在降壓、改善腎功能、降低孕婦產后出血、減少胎兒宮內窘迫、延緩或終止疾病進展等方面發揮了卓越療效,中藥復方成分復雜,作用機制難以評定是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難點,單味藥作用靶點相對單一,作用機制更易明確,能更具針對性地發揮療效,可見從單味藥研究入手,逐漸轉向復方制劑是現代中藥藥理學研究的必然趨勢。

2.4 中醫外治法 中醫外治法包括針灸、耳穴壓豆、推拿按摩等,是我國傳統醫學的特色療法,在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反響良好。杜曉紅[22]運用平肝潛陽、豁痰開竅、養血熄風的針灸法治療先兆子癇27例獲得確切療效。魏江萍[23]選取降壓溝為主穴作長期埋針,起到迅速降壓、以針替藥的療效。楊陽等[24]以心、肝、腎、降壓溝、神門等為主穴,皮質下、交感為配穴進行耳穴治療,發現耳穴治療能有效延緩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發生、發展,證實了耳穴療法的可行性。劉威等[25]對肝風內動型和痰火上擾型患者辨證取穴進行按摩,發現妊娠患者的血壓、血清肌酐、尿素氮等各項指標均有顯著改善。中醫外治法作為輔助療法,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中發揮的作用毋庸置疑,然而對于口服藥物不耐受的患者,中醫外治法能否從輔助治療發展為替代療法,需要進一步驗證。

3 問題與展望

目前西醫的治療手段往往以降壓、減少蛋白尿等對癥治療為主,盡管其在迅速降壓、急救抽搐患者等方面優于中醫,但藥物的不良反應多、安全性差(例如利尿劑導致的尿酸增高,離子紊亂,降壓藥導致的頭暈、心率加快等)是不可忽視的問題。中醫藥治療妊娠期具有多成分、多靶點、多通路的治療特點,以滋肝腎之陰為基礎,聯合健脾祛濕或補氣行水或涼血活血的中藥治療方案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的治療中均取得不錯療效。以針灸為主的中醫外治法能避免口服帶來的胃腸刺激性及藥物首關效應,作為輔助療法前景優越。近十年來,中西醫結合療法在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的治療應用中逐步進展,中藥能在西藥的基礎上進一步輔助降壓,且能減少西藥的毒副作用,減少胎兒畸形率,降低妊娠婦女的靶器官損害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必會成為未來的主流趨勢,然而如何整合中醫療法的優勢,發揮取長補短的作用仍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需要更多大樣本、多中心的基礎及臨床研究。

猜你喜歡
子癇肝腎高血壓
子癇前期是什么???
如何防范子癇
Hold住,你的血壓!
兩腿一分補肝腎
養好肝腎,不易摔倒
最兇險的妊娠疾病
高血壓界定范圍
從肝腎論治女性痤瘡的現代研究進展
子癇的急救程序
高血壓病人應具有的知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